第577章 陽穀之會

字數:4193   加入書籤

A+A-


    第 577章 陽穀之會
    貫之會傳到楚成王耳朵裏,楚成王惱羞成怒,大罵齊桓公,竟敢挖牆腳挖到楚國頭了,這次黃國和江國會盟,這是赤裸裸的挑釁。
    於是楚成王決定派兵攻打黃國和江國,你不是要和齊國結盟對付楚國嗎?老子就打你的小弟,看你齊桓公來不來救援。
    誰知道還沒等楚成王發兵,黃國和江國的使者就到了郢都,兩國使者告訴楚成王。
    “黃國和江國並不是真的和齊桓公結盟,而是他們得知消息,齊桓公要對楚國發動經濟戰,據說準備聯合抵製楚國,不賣糧食給楚國,楚國沒有糧食自然就會大亂。
    黃國和江國之所以去結盟,是想趁著機會從齊國手中買點糧食,我們轉手賣給你們楚國,一來我們可以獲得不少利益,也算是幫助楚國度過難關”。
    楚成王聽著似乎有理,令尹子文道“大王,咱們暫時不能得罪黃國和江國,如果真的鬧翻,隻怕是貴一點你也買不到糧食。
    楚國這幾年楚人全都去打獵了,土地荒蕪,沒有糧食不成,留著黃國和江國,最少能對付到明年。
    咱們立即下令,明年開春,所有土地不許荒蕪,立即翻耕種地,隻要度過糧食危機,咱們楚國就不怕齊桓公”。
    楚成王於是取消了對黃國,江國的軍事行動,但是貫之會的這口惡氣不能不出,找來找去,得了,鄭國離南申最近,並且鄭國的分量最合適。
    不算欺負小國,但是楚國打鄭國還沒問題,正好給齊桓公點顏色看看。
    公元前658年冬,楚成王命鬥章為楚國主將,鬥梧,鬥禦疆為前鋒,再次突襲鄭國,此前為了迷惑齊桓公,楚成王命令尹子文率軍前往蔡國和黃國邊境,給齊桓公造成楚國要攻打黃國和蔡國的假象。
    果不其然,齊桓公立即聯合宋國,曹國,魯國,陳國聯軍南下救蔡國和黃國。
    誰知道大軍剛走到半路,鄭文公向齊桓公求救,楚國突然襲擊鄭國的汜邑,汜邑告急。
    齊桓公這時候想要趕去鄭國,救援鄭國,但是其他國家認為,鄭國軍事實力還算不錯,如果咱們前去救援鄭國,這邊楚國突然襲擊黃國和蔡國怎麽辦?
    齊桓公隻好留下陳國,宋國,繼續帶兵前去蔡國和黃國,防止楚國入侵,自己則和魯國,曹國前去鄭國救援。
    鬥章一看齊桓公被騙到東南了,一時半會兒到不了鄭國,於是大舉進攻汜邑,汜邑主將聃伯兵敗被俘虜,楚國軍隊差點達到棟邑,聽說齊桓公帶兵救援來了,這才領著楚國軍隊退回申縣。
    楚成王就是要和齊桓公玩捉迷藏遊戲,你去東邊我就的西邊的鄭國,你來鄭國老子打完了,你要是牛逼就來打我,進入荊楚我就讓你知道知道楚國的厲害。
    鄭國這次被楚國蹂躪,吃了大虧,隻能請求齊桓公,必須派兵駐紮鄭國,保護鄭國安全。
    齊桓公也很頭疼,於是和管仲商議,管仲道。
    “君侯不急,今年冬天楚國的糧食就消耗的差不多了,他以為有黃國和江國替他偷買糧食,到了明年秋天,我們直接掐斷所有糧食出口,那才是和楚國決戰時候”。
    齊桓公於是安慰鄭文公,告訴他不要急,這次我決定和楚國決戰,爭取一次解決楚國。
    公元前657年春,齊桓公對於楚成王不斷進攻鄭國感到不耐其煩,於是決定準備對楚國動手,但是為了確保萬無一失,齊桓公再次召開諸侯會盟。
    齊桓公這次召集了宋國、江國、黃國和魯國四國前來齊國陽穀今山東東平),共同商量攻打楚國前最後的一次準備工作。
    齊桓公這次明確提出,年底將會對楚國正式動手,在這之前,黃國,江國,停止對楚國的糧食出口,斷絕一切和楚國的經濟來往。
    等到來年秋天時候,楚國沒吃沒喝,正好是咱們聯軍伐楚的大好時機。
    於是齊國,宋國,魯國,江國,黃國五國聯盟,同時切斷和楚國所有邊境貿易市場,先讓楚國沒有軍需物資和糧食,這次會盟稱之為“陽穀之會”。
    楚成王得知齊桓公再次召開針對楚國的聯盟會議,楚成王因為有黃國和江國偷偷賣糧給他,所有並不把這次會議當回事,於是決定再次討伐鄭國,繼續挑釁齊桓公。
    這鄭國可就倒黴了,楚國一連三次討伐鄭國,聃伯被俘,齊桓公拿楚國毫無辦法,使得鄭文公有點虛了,就要和楚國講和。
    然而此時,鄭國朝堂之上卻出現了不同的聲音。
    鄭國大夫孔叔站出來,言辭懇切地向鄭文公進諫道:“主公啊,萬萬不可與那楚國講和!想我鄭國如今與齊國關係甚是融洽,昔日齊桓公更是屢次伸出援手,援救我國於危難之中。
    若此刻我們背信棄義,轉投楚國懷抱,定然不會有什麽好結果。依臣之見,咱們應當堅守城池,以待時局變化。若是實在支撐不住,到時再行投降之事也不遲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鄭文公聽後,心中暗自思忖著孔叔所言不無道理。他深知齊國實力強大,且對齊桓公的仁德和義氣心懷感激。
    倘若貿然投靠楚國,不僅會失信於天下,更可能招致齊國的不滿與報複。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鄭文公終於下定決心,打消了投降楚國的念頭。
    隨後,鄭文公親自率領鄭國軍隊,奮起抵禦楚國大軍的進攻。麵對楚軍的洶洶來襲,鄭國士兵們個個奮勇當先,毫無畏懼之色。
    而楚國將領鬥章,以往每次前來進犯時,多是以騷擾為主,並未真正全力出擊。
    此次眼見鄭國上下一心、誓死抵抗,鬥章不禁心中一凜。他暗想:這鄭國此番竟是動了真格的,看來不好對付。而且自己此次出兵攻打鄭國,本意不過是為了挑釁齊國。
    可如今齊國尚未有所動作,如果楚國軍隊在此與鄭國死磕到底,將大量兵力耗費於此,萬一齊國趁機發難,那後果可就不堪設想了。想到此處,鬥章當機立斷,下令楚軍撤回國內。
    公元前 657 年的夏天,烈日炎炎,整個齊國臨淄城宛如被置於一座巨大的蒸籠之中,酷熱難耐。
    就連那巍峨宮殿裏的齊桓公,也熱得汗流浹背、氣喘籲籲。他不停地用手中的絲帕擦拭著額頭的汗水,但那滾滾熱浪卻絲毫沒有消退的跡象。
    終於,齊桓公再也無法忍受這暑氣的折磨,他大手一揮,決定外出遊玩一番以尋清涼。而此時此刻,陪伴在他身旁的正是那位備受寵愛的妃子——蔡姬。
    說起這位蔡姬,她不僅擁有傾國傾城之貌,而且正值青春年華,身姿婀娜,麵容姣好。
    更為難得的是,蔡姬的性格與其他那些恪守禮教的大家閨秀截然不同。
    她生性豪爽大方,不拘小節,言行舉止間透露出一種別樣的灑脫和靈動。其天真爛漫、活潑可愛的模樣,就像夏日裏一陣清爽的微風,讓人感到心曠神怡。
    盡管齊桓公已步入暮年,如今是糟老頭子一個,但每當看到蔡姬那調皮搗蛋的樣子時,他總會不由自主地回想起自己兒時那段無憂無慮的時光。
    蔡姬的活潑可愛讓他忘卻了歲月的滄桑,心中重新燃起了對生活的熱情和喜悅。正因如此,無論走到哪裏,齊桓公都會將蔡姬帶在身邊,寵幸異常。
    這一次自然也毫不例外,齊桓公攜著蔡姬的手,一同前往王宮花園中的湖泊遊玩。
    一路上,兩人有說有笑,好不愜意。湖麵上波光粼粼,倒映著藍天白雲,岸邊垂柳依依,繁花似錦,構成了一幅如詩如畫的美景。
    歡迎閱讀下一章,蔡姬泛舟。
    喜歡曆史雲盤之周王朝請大家收藏:()曆史雲盤之周王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