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3章 背楚盟晉
字數:3871 加入書籤
公孫固來到晉國,找到了狐偃,他告訴狐偃,晉文公天生異象,一生雖然坎坷,但是最終取得大位,這就是上天眷顧,讓晉文公成就千古大業。
並且這次晉文公出兵幫助周襄王平亂,擁立周天子,使得其威望大增,如今齊桓公死後,天下無主,使得蠻夷荊楚小人得誌,竟然來我們中原指手畫腳。
在這風雲變幻、群雄逐鹿的時代,天下各路諸侯皆心懷憧憬,殷切期盼著中原大地之上能再度崛起如齊桓公那般雄才大略的霸主。
這位霸主應當秉持著“尊王攘夷”的大義,聯合各方諸侯之力,共同成就一番匡扶天下、安定四海的偉業。
放眼當今天下局勢,唯有晉國具備如此強大的實力與潛力。且不說其廣袤的疆土、富足的資源以及眾多訓練有素的士卒,單就晉文公本人而言,那也是才智超群、胸有韜略之人。
此外,晉國朝堂之上更是人才濟濟,文有足智多謀有您狐偃、及老成持重的趙衰、機敏聰慧的胥臣等賢臣良相出謀劃策;武有勇猛善戰的先軫、悍勇無畏的魏犨、剽悍凶猛的顛頡等猛將衝鋒陷陣。
有這般文武兼備的精英輔佐,再加上晉國自身雄厚的國力作為支撐,假以時日,必能成為統領諸侯的新一任霸主。
再說回我們宋國,本乃華夏正統之後裔,乃殷商子契的子孫後代。遙想一千多年前,我們宋家先祖與你們姬姓老祖宗後稷同出一脈的親兄弟啊!
正因這份源遠流長的血脈淵源,我們宋國絕對不可能承認那蠻夷之地出身的楚國來做什麽霸主。
此次我受國君重托,不辭辛勞遠道而來,正是為了與貴國締結盟約,全心全意地擁護晉文公登上霸主寶座。
並攜手並肩將那野蠻無禮的荊楚蠻夷逐出中原大地,還天下一個太平盛世。不知貴國是否願意敞開懷抱接納我們宋國的誠意呢?
狐偃聽聞此言大喜,告訴公孫固,晉文公早有稱霸之心,宋國地處中原核心,也是楚國北上的前沿陣地。
宋成公能夠深明大義,不和荊蠻勾結,回歸華夏,實乃明智之舉。
您放心,我這就去稟報國君,然後晉國和宋國結盟,我們國君當年流亡宋國,得到宋襄公禮遇,此等恩情沒齒難忘,今後宋國的安全將由晉國負責。
公孫固大喜,狐偃立即前去覲見晉文公,然後將這件事告訴晉文公,咱們如今已經做好準備了,主公可以爭霸了。
晉文公點頭同意,於是正式和宋國盟約,晉文公宣布,晉國和宋國即日起,結為盟國,宋國正式背棄楚國。
晉文公告訴公孫固,你回去後告訴宋成公,楚國知道了宋國和晉國結盟,背棄楚國,定然會進攻宋國,你們隻需要防禦死守,到時候等我們出兵救援,爭取將楚國軍隊引到中原地區。
因為荊楚地勢險要,不適合戰車作戰,我們要是去楚國境內交戰,定然吃虧,所以最好是激怒楚國,讓他進入中原,然後我們一戰而定,徹底擊敗楚國。
並且你回去之後,以宋國名義派人前去告訴齊國,讓齊國先行攻打楚國的盟友魯國,激怒楚國,楚國插手齊魯宋,我們晉國立即出手介入。
雙方商議已定,開始分頭行動,晉文公立即將趙衰召回,然後召開朝議,討論晉國接下來如何行動。
狐偃首先提出來,晉國要想稱霸,就得恩威並施,先行讓魯國,宋國,衛國,莒國,楚國內耗,我們出兵救援齊國,宋國就是施恩,到時候晉國威望大增。
我們介入後,如果楚國不和晉國交戰,那麽他從今以後失去威望,就別想在中原稱霸。
要是楚國不給晉國麵子,我們就和楚國比劃比劃,到時候取威定霸在此一舉。
晉文公點頭同意狐偃所言,趙衰道“主公,國舅言之有理,但是我們晉國從立國以來,都是偏居一隅,沒有入主中原過。
現在咱們流亡楚國時候也知道,楚國縱橫上千裏,地廣物博 ,百姓富庶,軍隊強悍。
所以我們不能大意,既然要和楚國爭霸,那就得先聯合大國作為後盾,然後在試探試探一下楚國的軍隊實力”。
晉文公道“聯合大國,無非就是齊國,秦國,宋國,鄭國,衛國”。
但是試探楚國軍隊實力,你不打怎麽知道他的實力。
趙衰笑道“我們可以借刀殺人啊!”。
晉文公道“趙卿有何良策,快快將來”。
趙衰道“主公,上次勤王救駕咱們獨自貪功,擺了秦國一道,我估計秦穆公心中肯定忌恨。
這次我們要和楚國對決,不搞好和秦國的關係,萬一秦穆公背後下手偷襲晉國,咱們如何是好?你可知道,楚國和秦國從立國一來,還沒有發生過戰事。”
晉文公聽聞此言,驚出一身冷汗,沒錯,上次關閉函穀關,把秦軍擋在關內,沒讓他撈好處,定然心中不痛快。
晉文公道“如何才能與秦國交好”。
趙衰道“我有一計,可以使得秦晉關係更加密切,並且還能讓秦楚兩國翻臉為敵”。
趙衰道“秦國三番五次上趕子和晉國搞好關係,無非是我們擱在秦國和中原之間。
而秦穆公早就一心想要入主中原,將秦國勢力範圍擴展到中原地區,但是秦國要是東出擴展勢力範圍,那一定會損害咱們晉國利益。
所以不管晉國是誰繼位,都不可能讓秦國繞開晉國,去獲取晉國勢力範圍的土地。
如此一來,秦晉表麵上看是睦鄰,實際上是競爭關係的對手,現在我們要爭霸,既不能得罪秦國,還不能讓秦國損害我們的利益。
所以微臣想到一個萬全之策,那就是和秦穆公坦白,晉國的勢力範圍是雒邑以東,晉國不允許秦國觸動晉國核心利益。
但是晉國為了感謝秦穆公當年三救晉難,又護送國君回國之恩,晉國決定幫助秦國東出,但是不是在函穀關東出,而是在武關。
晉國出兵出力,聯合秦國軍出武關攻打鄀國,秦國可以將重心放到東南方向。
這樣一來,秦晉就沒有了利益衝突,自然就和睦相處,秦晉結盟,一個朝東北發展,一個朝東南發展,共同聯手對付楚國。
且說那秦國若欲獲取土地,即便能夠成功逾越函穀關,所奪得者亦不過皆為飛地罷了。
需知中原之地大部皆為姬姓諸侯之所在,如此行事必然開罪於周天子啊!
反觀武關之外,則盡屬荊楚之勢力範圍矣。吾等大可高舉周天子之名號,明麵上遵奉王道、攘除夷狄,出師征討楚國。然實則可趁機自楚國之領地迅速攫取利益。
這般舉措,於晉國與秦國而言皆大有裨益,更能博得周天子及中原諸國之擁戴支持。
依我之見,以此般言辭勸諫秦穆公,其必定欣然應允攜手攻伐楚國。
屆時,秦國必將與楚國徹底反目成仇。如此一來,我方再與楚國角逐霸權之時,便再無後顧之憂矣!
歡迎閱讀下一章,秦晉伐鄀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