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5章 瓜分曹衛
字數:3724 加入書籤
楚成王將王族精銳部隊全部調走,隻給了左廣三千人,然後大軍立即返回申地,嚴防秦國入侵楚國。
而成得臣繼續大舉進攻睢陽城,根本不理會秦穆公和齊昭公,晉文公,於是晉文公立即召見秦國和齊國使者,告訴齊國和秦國,如今楚國不給兩位麵子,執意攻打宋國 。
晉國不能坐視宋國被荊楚滅掉,晉國要出兵攻打楚國,希望秦國和齊國出兵助威即可。
於是秦穆公立即調集秦軍陳兵武關,齊國也派一部分軍隊駐紮在齊曹邊境,表示要聲援睢陽城,譴責成得臣。
一切都如楚成王所料,楚成王看到秦國異動,於是立即將軍隊駐紮在鄀國,申地,和秦軍開始對壘。
這邊鄭文公和許男聽說秦國軍隊已經到了武關,心中開始驚慌,因為楚成王回撤楚國精銳駐紮申地。
秦國和楚國爆發衝突的可能不大,要是秦穆公以鄭國和許國投靠楚國為由,出兵伐鄭,伐許,自己軍隊都在宋國,到時候老窩被抄了就麻煩了。
於是鄭文公和許男請示成得臣,秦國出武關,鄭國和許國危險,需要撤走部分兵力,協助楚王防禦秦國。
成得臣無奈之下隻得答應,於是鄭文公和許男隻留下一千軍隊,由鄭國大將石癸和許國大將許百疇帶領,配合成得臣繼續作戰,自己則領著大部分部隊回國防禦。
陳穆公和蔡莊侯一看老鄭,老許都溜了,楚成王也溜了,自己就別再傻乎乎的陪著成得臣玩了。
於是陳穆公和蔡莊侯也以齊國出兵需要回防為由,帶領部分軍隊回去,陳國留下大將轅選,蔡國則留下公子印協助成得臣。
成得臣於是把楚成王留給他的左廣軍隊編入兵力薄弱的左翼,頂替失去鄭國和許國軍隊的位置,這樣一來,楚國相比晉國軍隊,在數量上已經處於弱勢。
成得臣於是立即召開軍事會議,會上成得臣向鬥勃,鬥宜申等人陳述,這次和晉國決戰,楚成王已經撤走王師主力。
現在隻剩下咱們鬥氏一族的軍隊,此戰關係重大,成敗決定著鬥氏在楚國未來的地位和前途,萬萬不能大意。
我提議,立即派人回國,征調全部鬥氏家族私兵,以鬥氏子弟,及精壯男子前來參戰。
鬥勃和鬥宜申表示支持,於是鬥氏立即派出使者,回到楚國後,進行鬥氏總動員,就連成得臣十五歲的兒子成大心,鬥禦疆十八歲的兒子鬥越椒,鬥克十四歲的兒子鬥克黃全部參戰。
這些鬥氏家族全體出動支持成得臣,勢必拿下晉文公,爭取一戰定輸贏,不單是楚國和晉國之間的輸贏,更是關係著若敖鬥氏和楚成王王室之間的博弈。
成得臣又帶來鬥氏生力軍,直接編入中軍,自己親自指揮,右翼由鬥勃率領陳蔡楚聯軍,左翼則由鬥宜申率領楚國王室軍隊和鄭許聯軍,成得臣則率領眾人壓陣中軍。
成得臣任命兒子成大心,侄子鬥越椒為主力前鋒,調兵布陣準備和晉國決戰。
而晉文公和眾人商議,現在楚成王已經撤回楚國,隻剩下成得臣的鬥家軍,為了進一步激怒成得臣,逼迫他先和我們交戰。
於是晉文公派狐偃,胥臣帶著宋國使臣門伊般和華秀老,答應之前承諾,把宋衛,宋曹邊境爭議地區,全部劃歸給宋國。
又把之前衛國滅掉邢國,占據的邢地割讓給齊國,將這裏的衛國守臣和曹國守臣全部趕走。
衛國和曹國人的土地被宋國和齊國瓜分,心中自然不痛快,於是立即跑到楚國陣營,告訴成得臣,我們衛國和曹國,都是您楚國的兄弟之盟。
如今那個草包宋國,竟然仗著晉國勢力,強行奪取我們的土地,並且將我們國君趕下台,如今又要瓜分我們土地,這是要滅掉衛國和曹國,楚國作為我們的盟主,不能見死不救。
晉國攻打衛國和曹國,表麵上看是為了宋國,實際上就是衝著你們楚國來的,我們是楚國小弟,我們挨打你不幫忙,今後誰還會和楚國盟約。
成得臣隻得好生安慰,告訴衛國和曹國人,楚國絕對不會背信棄義,定然幫助衛國和曹國奪位屬於自己的土地,讓你們國君複位。
成得臣於是就要帶兵前去進攻晉國,成得臣的謀士宛春道“主公,大王臨行前告誡我們,局勢如今對我們楚國不利,不可貿然和晉國交戰。”
成得臣道“不救衛,曹,使他們兩國恢複君位,楚國就是背信棄義,今後沒人跟著楚國混了”。
宛春道“我有一法,可以不動手使得衛國和曹國複國,咱們可以避免戰事,也不會丟了霸主位置”。
成得臣此時內心也有點嘀咕,鄭,許,陳,蔡撤走一部分兵力後,晉楚雙方實力相當,晉國如今還要略強於楚國,因為楚國現在左翼和右翼都是雜牌軍。
成得臣得不到楚成王的全力支持和配合!所以做事都得謹慎,於是詢問宛春,是何良計?
宛春道“現在是晉國和楚國博弈,他們不先動手的原因有兩個。
第一“當年他流亡楚國,楚王對他以九獻之禮厚待他,如今他怕天下人說他忘恩負義,主動進攻楚國。
所以他分掉衛國和曹國土地,就是想要激怒令尹,然後他可以說是楚國主動要和他交戰,自己是迫不得已,占據道德製高點”。
第二“晉國分了衛國和曹國土地,賄賂齊國,秦國,這樣的話,他們得了好處,還把我們圍攻宋國的惡名扣到我們頭上。”
我們可以主動向晉國發出會盟請求,要求晉國撤兵衛國和曹國,恢複他們兩國國君位置 讓宋國歸還曹國和衛國土地,。那麽我們從宋國撤兵,解除對睢陽的圍困。
如今衛國和曹國已然被滅,最為焦慮的是宋國人,他們也害怕被我們攻破睢陽城,晉國人遲遲不來救援,宋國人定然內心焦慮,急於解除楚國對睢陽城的包圍。
我們派人前去和宋國商議,楚國暫緩進攻睢陽城,隻要宋國人歸還土地給衛國和曹國,我們就不會再攻打宋國,讓宋國出麵求救晉國,迫使晉國接受我們的提議。
假如晉文公欣然應允與楚國訂立盟約,如此一來,咱們隻需付出區區一個宋國作為籌碼,便可換回衛國與曹國的複國之機。
而且,這等於是迫使晉國向我們低頭。屆時,令尹您無需動用一兵一卒,便能立下這等赫赫功勳。
然而,若是晉文公悍然回絕此一提議,那咱們便毫不留情地將宋國一舉殲滅。
如此這般,宋國、衛國以及曹國的覆滅,皆因晉國人斷然拒絕了我方的和平之約所致。毫無疑問,這三國之人定然會對晉國人懷恨在心。
待到那時,再與晉國人展開最終的決戰,我楚國必將占據著道義的至高點。
正所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有天下諸侯的支持,我軍必定士氣如虹,勢如破竹,一舉戰勝晉國,成就千秋霸業!
歡迎閱讀下一章,詭計激子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