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6章 濟河焚舟
字數:3257 加入書籤
周襄王二十九年公元前624年)四月,秦穆公召開誓師大會,進行全國動員,征集大軍四萬人。
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三人再次被任命為主帥和副將,奉命再次率軍攻晉,孟明視和西乞術,白乙丙三人發誓,此戰不勝,絕不回秦國。
秦國大軍浩浩蕩蕩抵達黃河邊,大軍在濟河渡口渡過黃河,孟明視為激發將士的鬥誌,做出了一個驚人之舉——下令焚毀船隻。
一時間,濃煙滾滾,船隻在大火中化為灰燼。“濟河焚舟”,這決絕的舉動讓秦軍將士明白,後退已絕無可能,唯有奮勇向前、拚死作戰,才有一線生機。刹那間,全軍士氣高漲,熱血沸騰。
濟河焚舟是中國戰爭史上置死地而後生最早的戰術思想,比項羽的破釜沉舟還要早四百多年。
渡河後的秦軍知道,如果這次不能取勝,已經沒有後退的可能,於是將士們士氣高昂,仿若猛虎下山,懷著必死的決心向晉國發起猛攻。
而韓輿和屠擊的封地都在韓塬,這次秦國軍隊突然襲擊韓塬,打的晉國措手不及。
於是晉襄公立即命令韓輿和屠擊組織韓塬卿士,抵抗秦國軍隊,韓輿和屠擊臨時組織了大約四千多人的軍隊。
而此時秦軍以排山倒海之勢迅速突破晉軍防線,韓輿和屠擊不敵秦軍,於是退守王官。今山西聞喜南)。
晉襄公下令韓輿和屠擊一定要守住王官,為都城絳城取得時間組織防禦,因為晉襄公以為兩次擊敗秦軍,秦國人短時間內應該不會前來攻打晉國。
所以晉襄公將一部分大軍調往東南,想要震懾楚國,誰知道秦國突然襲擊西線,晉國大軍從東往西征調需要時日。
韓輿和屠擊趕緊退回王官死守,無奈秦穆公這次勢在必得,一定要給晉國人一點教訓,開始猛攻王官。
韓輿和屠擊一商量,咱們這點兵力根本守不住王官,秦軍這次是報複晉國,士氣高昂,咱們不如保留實力,避其風頭。
於是韓輿和屠擊放棄王官,秦軍占領王官,占領王官之後,秦穆公並沒有停下腳步,而是乘勝揮師北上,直抵晉都絳城的翼地,兵臨城下。
一時間,晉國都城被緊張與恐懼的氛圍所籠罩,晉襄公得知韓輿和屠擊不戰而逃,丟掉王官,這樣的話,絳城就失去了最後防禦。
先且居和趙衰立即調集六軍精銳部隊回絳城, 因為秦軍已經濟河焚舟,趙衰告訴晉襄公,秦將雪恥心切,士氣正旺,我們不能硬碰硬,建議晉軍堅守絳城不出。
晉襄公於是命令加緊城防,備好滾木礌石,堅守絳城不與秦軍交戰,另一方麵立即讓士??帶領東線軍隊回國救援,同時讓鄭國出兵協助晉國。
秦國這邊,孟明視擔任主將,他一心雪恥,戰場上指揮若定。麾下的秦軍,早就對於秦穆公三番五次幫助晉國人,不但沒有得到回報,反而屢次受到晉國人傷害氣憤不已。
這次秦穆公徹底放棄對晉國的希望,攻打晉國,無疑激起了秦國人的士氣,每個人眼中都燃燒著複仇的火焰,向著晉軍陣地勇猛衝鋒。
反觀晉國,麵對秦軍突如其來的進攻,倉促應戰。主要將領深知秦軍士氣正盛,來勢洶洶,為避免不必要的損失,果斷采取堅守城池、拒不出戰策略。
秦穆公率領秦軍成功攻占王官及郊邑,取得了一場久違的勝利。當大軍來到絳城,先且居和趙衰,欒枝,箕鄭,狐射姑,狐溱,等將領率領晉軍在絳城郊外駐紮,保護絳城。
但是晉國人隻是嚴守陣地,鹿角拒馬,深挖戰壕,據守不出,此時秦軍已經深入晉國境內,如果不能與晉軍主力展開決戰,時間久了隻怕補給供不上來。
另一方麵,絳城易守難攻,如果晉國人拚力死戰,秦國軍隊也未必能得到什麽便宜,再加上晉國東線軍隊正在朝這邊趕來,此地不宜久留。
秦穆公於是和眾人商議,當年崤山戰敗,我秦軍勇士為了國家戰死,我們不能讓他們曝屍荒野,咱們前去崤山給這些英靈收屍安葬,以慰藉在天之靈。
於是秦穆公和孟明視率領秦軍轉而南下,從茅津今山西平陸西南黃河渡口)南渡黃河,一路來到了崤山。
在這裏,他們莊重地掩埋了三年前戰死於該地的秦軍士兵遺骨,樹立標誌,以紀念那些逝去的英靈。
先且居和趙衰等人看到秦國人南下,於是率領大軍一路尾隨,但是和秦軍保持距離,當他們看到秦穆公在崤山為戰死秦軍收拾遺骨。
趙衰和先且居商議,既然秦穆公沒有再攻打晉國的意思,他們是來崤山收拾遺骨,我們晉國人還是不要再攻打他們,這樣顯得我們不仁義。
隻要他們不主動進攻我們,這次暫且不與其交戰,先且居點頭同意,晉國軍隊在外圍看著秦國人埋葬自己當年的戰死將士,隨後秦穆公率領秦軍班師回國。
王官之戰,晉國戰敗,這是晉秦爭霸戰爭中秦軍的首次勝利,它如同一劑強心針,極大地鼓舞了秦國的士氣與信心。
晉國的霸主地位也因此開始動搖,秦國則憑借此次戰勝晉國,在爭霸之路上重新找回了自信,為秦國後續在西戎稱霸,開啟了西部地區的擴張奠定了基礎。
而孟明視“濟河焚舟”的戰術,更是為後世軍事理論提供了寶貴的實踐範例,被後人傳頌不衰。
此戰過後,晉襄公別提心中多鬱悶了,自己繼位後先後討伐衛國和秦國,都是大勝而歸,鞏固了晉文公留下的霸業。
誰知道這次被秦穆公偷襲,秦軍進入晉國猶如無人之境,南北東西縱橫晉國疆域,這是奇恥大辱。
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王官失守,導致絳城直接暴露在秦國攻擊之下,東線軍隊一時來不及救援。
而王官主將屠擊,副將韓輿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要不是他們兩個放棄王官,絳城也不會被秦國人圍攻。
晉襄公戰後立即追究屠擊和韓輿的責任,以其怯戰導致王官戰敗為由,免去屠擊,韓輿所有職務,終身不得為仕,將二人徹底趕出朝堂,晉國上下無不震驚,個個畏懼晉襄公。
歡迎閱讀下一章,六國伐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