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3章 君臣嫌隙

字數:3534   加入書籤

A+A-


    晉靈公和權臣趙盾之間的矛盾開始加深,趁著扈地會盟,晉靈公直接拒絕和鄭穆公見麵會盟,徹底打亂趙盾的計劃。
    鄭國君臣也陷入了兩難的困境尷尬境地,一怒之下鄭穆公帶人回國,不再參加扈地會盟。
    回國後鄭穆公立即和群臣商議,晉靈公突然發難,不與鄭國結盟不知是何意,現在是晉,楚,秦三國大亂鬥,鄭國夾在中間誰都得罪不起。
    但是話又說回來了,鄭國雖小,可以侍奉任何一個大國,如果晉國拒絕會盟,下一步鄭國定然是晉國吞並打擊對象,那我們就早做準備,實在不行,投靠秦楚聯盟,以求自保。
    鄭國大臣子家思索再三,告訴鄭穆公道“主公先別急,一步走錯有可能鄭國會陷入戰爭泥潭。
    我早就知道,晉國的大權實際掌握在趙盾手裏,晉靈公年幼,任聽趙盾擺布,如今剛剛成年,對趙盾專權跋扈頗為不滿。
    此次趙盾主持扈地會盟,聯絡中原諸侯,下一步定然是攻打楚國,咱們鄭國地處戰略要地,沒理由和我們翻臉,我看定然是晉靈公和趙盾置氣,故意刁難鄭國,其實是給趙盾搗亂”。
    咱們可以聯係趙盾,看他是什麽意思,然後再決定是否聯合楚國,和楚國結盟。
    鄭穆公點頭同意,於是決定給趙盾寫了一封信,派使者送給趙盾。
    在信中,子家言辭懇切,表明鄭國國君鄭穆公,自上任以來,斷絕與楚國關係,一直盡心盡力侍奉晉國,對晉國是忠心耿耿。
    同時,他也委婉地道出鄭國作為小國,在大國之間艱難求存的無奈。
    信的末尾,子家暗示趙盾,如果晉國繼續逼迫鄭國,真的要和鄭國鬧翻臉,鄭國雖小,實力不如晉國,但是將不得不奮起反抗,舉一國之力,誓死反抗晉國。
    鄭國和晉國鬧翻,想必是楚國和秦國最樂意看到的結果,不知道楚國會不會參與鄭晉直接糾紛。
    趙盾收到信後大怒,這才知道晉靈公趁著自己不在,搞出這麽多事情,但是不管如何,他是君,自己是臣,趙盾強壓怒火,趕緊派人前去鄭國和鄭穆公交涉此事。
    趙盾派遣了大夫鞏朔前往鄭國和談,見到鄭穆公之後,鞏朔道。
    “啟稟鄭侯,這件事完全是誤會,我家國君年幼,受到一些奸邪之人的蠱惑,這才做出對鄭侯不敬的事情,還望鄭侯諒解。
    我們晉國是趙執政當家做主,趙卿向來重視鄭國,怎麽會和鄭國鬧翻臉呢!還請鄭侯恢複與晉國的盟約”
    經過鞏朔的一番誠懇道歉,最終晉鄭兩國達成和解,但是鄭穆公提出要求。
    “我看你們晉國一君一臣都能做主當家,並且意見不統一,我怕趙卿說的和鄭國結盟,一回頭晉靈公又不承認了,在派兵攻打鄭國如何是好?
    鞏朔無奈一攤手道“鄭侯,那您說該怎麽辦呢!鄭國才會相信我們趙卿”。
    鄭穆公道“嗯……我看這樣吧!讓趙卿派出自己家族親近的趙氏和晉國公室前來鄭國為人質,我就相信趙卿是真心實意和鄭國結盟。
    當然了,我們也會顧及趙卿麵子,派出對應的人質前往晉國,這樣一來,大家麵子上都過得去,並且還有安全保障”。
    鞏朔隻好答應鄭穆公,會回去向趙盾匯報,然後馬不停蹄回到晉國,告訴趙盾談判結果。
    趙盾聽聞氣得大罵晉靈公,原本好好的扈地會盟,經他這麽一搞,把事情好的複雜化,現在堂堂晉國竟然還要派人質前去,問題是還得派自己趙氏的人。
    誰知道這件事尚未處理完畢,衛國得知鄭國和晉國結盟,要求派人質前去,衛成公早就對晉國不滿。
    對於當年晉文公差點毒死自己,後來晉襄公又侵占衛國戚邑,現在看到鄭國和晉國鬧翻,他也乘機派人前去晉國。
    明確告訴趙盾,衛國要求晉國一視同仁,平等對待衛國,請晉國派遣人質前往衛國。
    趙盾一看陷入兩難地步,楚莊王在南方搞得風風火火,晉國目前是趕緊打壓楚國,找回晉國霸主威風,再這關鍵時候,衛國和鄭國都不能丟,要不然楚國借機插手,就等於在晉國身旁楔下一根釘子。
    晉靈公聽說這件事之後,開心點哈哈大笑,心說好你個趙盾,今後咱們兩個慢慢玩,老子這才剛剛開始。
    就在趙盾危難之際,不得已召集謀士臾駢,荀林父和士會前來商議,該如何處理鄭國和衛國派遣人質事宜。
    臾駢道“趙執政,上次河曲之戰,趙穿和胥甲違反軍令,尚未做任何處罰,這樣有損您的威望,何不借此機會,以處置趙穿和胥甲為由,讓他們分別派往鄭國和衛國為質。
    既能給趙穿和胥甲一些教訓,也能完美解決了派往鄭國和衛國人質的事情,趙穿是雙重身份,即是趙執政的趙氏族人,還是公婿駙馬”。
    趙盾作為晉國的權臣,絕對不允許有人不把他的命令當回事,為了讓自己在晉國朝堂更為穩固。
    他早就想繼續調整六卿之位,準備對朝堂權力進行新一輪洗牌,因為士會文武雙全,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趙盾早就想著拉攏士會,提拔他為六卿,因為荀林父雖然聽話,但是他憨厚老實,才華平平,為了進一步掌控朝堂 ,提高威望。
    趙盾需要建功立業,那就離不開士會這樣的文武全才,而胥臣的孫子胥甲,雖然也是自己人,身為六卿之一。
    但是這些官二代都是紈絝子弟,仗著家族實力,甚至 不把趙盾放在眼裏。
    在趙盾實施大政關鍵時刻,這個胥甲不僅公然表達不同意見,以此來顯示自己的才華,言語間對趙盾也愈發不敬,朝堂上時常出現兩人針鋒相對的局麵。
    河曲之戰爆發,晉軍與敵軍激烈交鋒。胥甲與趙穿竟在關鍵時刻違抗軍令,導致晉軍錯失戰機,铩羽而歸。
    趙盾戰後因為寵幸自己的族弟趙穿,所以就沒有處置趙穿和胥甲,趙盾隻是在等一個合適的機會。
    現在處置趙穿和胥甲,一來趙穿和胥甲一個是自己趙氏,一個是司空季子的小兒子,身份顯赫,處置他們能夠提升自己威望,到時候可以隨時在讓趙穿回來。
    趙盾點頭同意道“士會回來後還沒有合適位置,我想趁著免職胥甲,將士會調入下軍佐。
    這樣一來,臾駢,荀林父,士會,加上郤缺,欒盾,我們六個人能文能武,就能建功立業,今後晉國就是我們說了算”。
    歡迎閱讀下一章,晉靈公玩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