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潼關失守了!

字數:5447   加入書籤

A+A-


    長安宮禦書房內,李承訓臉色蒼白,胸口起伏不定,呼呼喘著粗氣。猛然將手中的軍報重重拍在案幾上,檀木桌麵發出沉悶的響聲。燭火搖曳間,他年輕的麵容顯得格外蒼白。窗外春雨淅瀝,卻洗不去他眉宇間的陰霾。
    “李孝常還真是不知死活,都到這個時候,還想著內鬥跟朕奪權,簡直該死!該死!”李承訓忍不住喝罵不止。
    "陛下,丞相大人、侍中大人等已在殿外候旨。"太監總管張德順躬身稟報,聲音壓得極低。
    李承訓深吸一口氣,指尖無意識地摩挲著腰間玉佩。這枚龍紋玉佩是先帝臨終所賜,那時北涼還算的是國泰民安,何曾想過,這才多久?竟然已是今日這般四麵楚歌的局麵。
    “宣!快宣!”李承訓揉了揉自己的眉間,強行壓下胸口翻騰的怒火。
    隨著一陣腳步聲,四位重臣魚貫而入。為首的丞相韓文禮已年過六旬,白發蒼蒼卻腰背挺直;侍中蔡筱麵容清臒,眼中透著精明;上大夫贏子義身材魁梧,武將出身的氣質猶存;而走在最後的神機將軍葉行雲不過三十多歲,一襲墨色錦袍,眉目如刀削般鋒利。
    "諸位愛卿,想必已經知曉當前局勢。"李承訓示意眾人落座,聲音裏帶著一絲幾不可察的顫抖,"西寧王再次舉兵叛亂,東疆大敗;白孤鷺如今又跑去北疆,連下大小二十餘城,雖說並不曾公然反叛,可……也一直按兵不動,不明動向。唐國三路大軍壓境,潼關危在旦夕,朕...諸卿可有良策教朕?"
    眾人互相看了一眼,丞相韓文禮率先開口:"陛下,老臣以為,當務之急是與唐國議和休戰。東疆一戰我軍元氣大傷,實在不宜再戰。"
    "議和?"贏子義拍案而起,虎目圓睜,"韓相此言差矣!唐國狼子野心,議和必是割地賠款,我北涼顏麵何存?況且,他們眼看要攻破我潼關,東疆如今我軍又兵力空虛,又豈會輕易休戰?”
    蔡筱輕咳一聲,慢條斯理道:"贏大夫稍安勿躁,韓相所言,也不無道理。眼下我軍新敗,士氣低落,潼關危在旦夕,東疆更是空虛,馬孟起,諸葛璿璣,蒼星河,皆當世名將,我軍武安公,姚伯安等陣亡,白孤鷺畏罪不朝,白家更是舉家外逃。單憑孝武王一己之力,如何扛得住這許多唐將?若再繼續強行做戰,恐有亡國之危啊。”
    殿內一時陷入沉默,隻聽得雨打窗欞的聲響。李承訓望向一直未語的葉行雲:"葉將軍可有高見?"
    葉行雲抬眼,眸中精光一閃:"陛下,臣以為,可分而治之。"
    “哦?”李承訓身體微微前傾,終於有人能給點有用的法子了。
    “陛下!西寧王雖聯合西域三十六國,但西域諸國向來互相猜忌,並非鐵板一塊。”葉行雲從袖中取出一卷羊皮地圖,在案上鋪開:“據神機營密報,樓蘭、龜茲兩國,與西寧王本就貌合神離,可暗中聯絡,況且,之前一向與西寧王同聲同氣的甘泉王,至今仍在觀望不定,陛下不如遣使安撫,借甘泉王之力已治西寧!其實,要除西寧王易也,臣所慮者,西寧王死,西疆會更亂,至於唐國...…。”
    他修長的手指劃過地圖上東疆的位置:"諸葛璿璣與馬孟起雖勇猛,但諸葛璿璣善謀,馬孟起善勇,兩人難免互相不服,不如派人從中挑撥,使之相互掣肘。而薑飛鴻攻打潼關,其同行諸將可並非同屬他荊州係。"
    韓文禮冷笑:“葉將軍莫非想憑這些捕風捉影的情報來扭轉乾坤?”
    葉行雲不卑不亢:"韓相,用兵之道,攻心為上。當年先帝能以弱勝強,正是深諳此理。”
    葉行雲此話一出,韓文禮即便心中不服,也再無反對,難不成說先皇做的不對?這不給自己找麻煩呢麽?
    李承訓眼中閃過一絲光亮。他想起先帝臨終前的囑托:"為君者當知人善任,葉行雲此人,有大才,又懷忠義之心,可托付大事。”
    “如今之計,該如何具體謀劃?葉卿可細細說來。"李承訓的聲音堅定了些。
    葉行雲拱手:"臣願待神機營請令西行,施離間三十六國之計。同時派密使潛入唐軍,散播謠言,令其東疆諸軍內訌。至於東疆戰事和北疆...…”。
    “愛卿無需顧慮,盡管直言。”李承訓總算在葉行雲的話裏聽到了些具體事宜,總比韓文禮、贏子義那些空洞的主戰主降之說有用。
    “白孤鷺應是畏懼陛下問罪,眼下雖說是自行割據北疆以自治,然,不可不妨其投降唐室,畢竟,東疆若失,唐軍便會兵臨北疆,唐皇李胤不會放任他白孤鷺自立,那無疑是要步前唐之,寧,幽兩州之後塵,李胤可沒那麽傻,白孤鷺自然也能看的明白,是回歸陛下麾下,還是投效李胤,兩者必選其一已然是定局,況且……神機營已然確定,白家舉族外逃,正是去了唐國。”
    “白家……竟逃去唐國?這……照此說來,白孤鷺還真有可能會向唐國獻降”。韓文禮驚愕不已。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然,此時白孤鷺並未明確是何舉動,陛下不妨派人前去招撫之,先暫安其心,不求他能立刻歸附朝廷,隻要能暫且不降於唐,便於我朝有利。東疆戰事,臣鬥膽,請陛下盡付武孝王統調!昔日,正因武安公與白孤鷺心生嫌隙,軍令不統,致使令出多門,東疆諸郡不知究竟該聽從何人調令,彷徨不定,才致三岔口大敗。”
    “嗯,愛卿言之有理!那,依愛卿之見,當派何人為使去往北疆見白孤鷺?”李承訓又問。
    “陛下!贏大夫與白孤鷺有同袍之誼,或可勸其歸順。”韓文禮瞥了一眼贏子義。心裏卻是在盤算,隻要把這贏子義支出京城,主戰一黨便如群龍無首,不足為慮。日後也好再勸陛下答應與唐和談。
    贏子義皺眉:"白孤鷺性情剛烈,臣恐難說服……。"
    “那就許以高官厚祿!封為國公都行!葉將軍不是說了?隻要能先穩住他不投降唐皇便可。”蔡筱插話:“這非常之時,當用非常之策!臣以為,葉將軍此議,乃上上之選策。”
    韓文禮突然起身,朝李承訓深深一拜:“陛下,老臣仍堅持議和之策。葉將軍之計雖妙,但風險太大。一旦失敗,北涼將萬劫不複啊!”
    “敢問丞相,即便依你之意,向唐議和,又該如何議?如今潼關朝不保夕,東疆也是唐國占據上風,我朝還有何資本可獻唐議和?獻女人?丞相可聽聞誰府上可還有何適絕色?割地?就算如今把東疆全割給唐皇,丞相覺得唐國可會答應罷戰?莫非丞相要把陛下獻給唐國不成?”贏子義向來與韓文禮不和,可不像葉行雲那般說話客氣,一句話就直插韓文禮肺管子。
    “臣不敢,臣萬死也絕無此意……”。韓文禮這會子冷汗都冒出來了,他實在沒想到,今日這贏子義言辭竟如此犀利。
    “住嘴!別吵了!”李承訓握緊了玉佩,指節發白。他望向窗外漸大的雨勢,恍惚間仿佛看到先帝站在雨幕中,目光如炬地看著他。
    “朕意已決,再不許有人提求和之言!”年輕的皇帝站起身,龍袍上的金線在燭光下熠熠生輝:“葉行雲即日總領安撫西域,製約西疆叛亂;贏子義前往北疆招撫;韓相負責與唐國周旋,盡量拖延時間。至於東疆...…依葉行雲之計,封孝武王李元彰為東疆大都督,總領東疆諸州府!”他頓了頓,聲音低沉而堅定:“朕將禦駕親征前往東疆,以鼓舞我軍士氣!”
    “陛下!”四位大臣同時驚呼。
    李承訓抬手製止他們:"先帝創業維艱,朕豈能坐視江山傾覆我手?縱使粉身碎骨,朕……也要與將士同生共死!”
    葉行雲眼中閃過一絲訝異,隨即化為讚賞。他單膝跪地:“臣誓死追隨陛下左右,為陛下執鞭墜鐙!”
    窗外雨聲漸急,仿佛戰鼓擂動。李承訓感到胸中有什麽東西在燃燒,那是他登基以來從未有過的感覺——不是恐懼,而是決心。
    就在此時,殿外傳來急促的腳步聲。一名渾身濕透的值殿太監跌跌撞撞衝進來,跪倒在地:“陛下!剛剛有潼關百裏加急,潼關...潼關失守了!唐軍薑飛鴻所部,距長安已不足百裏!”
    殿內空氣瞬間凝固。李承訓感到一陣眩暈,但他很快穩住身形,沉聲問道:"太尉贏守業何在?"
    “贏太尉已收攏兵馬,在京城外重新紮營布防,修造工事。”
    李承訓閉上眼睛,再睜開時,眸中已是一片清明:“傳旨,全城戒嚴。命長安將軍即刻上城布防。傳旨雍城,令前將軍龐義即刻率兵回京,與太尉贏守業一同擊退城下之敵!”他轉向葉行雲,“葉卿,計劃不變。你……連夜布置!”
    葉行雲深深一拜:“臣領旨。”
    “蔡愛卿,依照葉行雲之計,去擬旨吧!”
    “臣遵旨!”
    “贏子義,趁唐軍未到,你即刻出京去北疆,朕封你為鎮北大將軍,準你在北疆取各州府郡官銀,用來征募新軍,整頓軍備!”
    “陛下英明!臣,誓死護衛我朝安危,拱衛陛下!”贏子義跪地大聲喊道。
    “傳令禁軍統領,集結禁軍,明日……隨朕去城外大營,朕要親自勞軍!”此刻的李承訓,心裏再無半點爭權奪利之心,有的隻是身為一個皇帝保家衛國的責任。
    當眾人退下後,李承訓獨自站在窗前,任由雨水打濕衣袖。他想起小時候先帝教他下棋時說的一句話:“棋到中盤,最忌優柔寡斷。有時候,置之死地方可後生。”
    年輕的北涼皇帝握緊了拳頭。長安城外,烽火已起;而在他心中,一個真正的君主正在覺醒。
    ~~…………………………………………………~~
    首先,還是很感謝大家的支持和批評,尤其是小兜寶等書友們,每天不間斷的發電支持,多謝了!不得不說,自我感覺,這本書確實讓我寫爛了!越到最後,越感覺到自己知識層麵的嚴重缺乏。
    新書《清河一夢已知秋》已經開始在本平台發,到現在為止,剛發了一萬兩千字左右,還不到簽約標準。根據自己的設定,這應該算是一個存在戲劇衝突,和情感張力的都市愛情故事。會融合隱婚、替身、商戰、陰謀、身份反轉?等文學元素。不存在穿越,也不存在係統,同樣,主角也不存在當下最普遍的“被綠帽”“被出軌”元素。到簽約的時候,會在本書的尾章告知,厚顏請求大家能繼續支持。
    另外,紅樓體裁的穿越文,也在構思和碼字當中,但暫時不會發,需要仔細打磨,避免再跟這本似的過於粗糙。
    再次感謝各位大大們的支持。給大家抱拳兒了
    喜歡江山百美圖請大家收藏:()江山百美圖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