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大唐第一魅魔李承乾(62)

字數:3740   加入書籤

A+A-


    唐朝的科舉沒有糊名,所以根本就談不上什麽科舉舞弊,但凡能夠中舉的,都是世家大族子弟。
    從魏晉南北朝開始,所遺留下來的九品中正製,看似已經被科舉所取代了。
    但實則科舉所招收上來的那些人才,也甚少有真正的寒門學子。
    天可汗李世民所率領的大唐文武,看似人才濟濟,群星閃耀。
    但正所謂時勢造英雄,其實有很多飽學之士,都遺落民間,才華難以施展。
    眼下這藍衫士子,便是其中之一。
    他原名譚景宗,現改名換姓出現在這慶王大營之內。
    甚至能以後來者之身,占據重要的一席位置,與他的計謀,讓程咬金率領的大唐士兵數次無功而返不無關係。
    譚景宗並沒有受過李承乾的恩惠,他家境殷實,飽讀詩書,胸有韜略,自有謀生手段,不至於落魄乞討。
    可他會出現在這裏,卻也是因為承乾太子的身死。
    承乾太子是個什麽樣的人?
    大多數人會說,那是個難得的仁德之君,他對世間百姓皆有憐憫之心。
    這短短的十幾年太子生涯,不知道究竟救了多少百姓和貧寒士子。
    可在譚景宗看來,承乾太子卻是個既有手段,又有能力,同時還有著自己的底線,有著強大抱負的明君聖主。
    對方開創小科舉,親自甄選人才,不以出身論英雄,能夠頂著世家門閥的壓力,一力支持那些寒門士子站在朝堂。
    這是當今皇帝想做,卻一直都沒能做得到的,李世民沒能給天下寒門士子,有誌之士一條出路。
    可承乾太子給了,不管是因為太子的壓力,比之皇帝要小,還是因為皇上所顧慮的事情太多,反而不如太子從容。
    但譚景宗不會去想那些,他隻知道,隻有承乾太子能給他們這些有才華,卻出身不高之人,施展抱負的舞台。
    這些年來,他四處遊曆,探查各地民情,尋找政策弊端,揣摩承乾太子心思,書寫不知多少有利國家的政策。
    可他一直不曾入仕,就是為了再打磨鑽研,完善自己的心血。
    就是為了有朝一日站在承乾太子麵前,能一鳴驚人,被對方委以重用,像是房謀杜斷一般,位列宰輔。
    如今朝堂上的那些人,譚景宗從不覺得,他們有強過自己多少,不過是生逢亂世,得遇明主,才能一展才華罷了。
    他譚景宗出身雖差,但自認才華不輸於人,所缺的無非是那個能賞識他的明君聖主罷了。
    而承乾太子就是那個他認定的明君聖主,因為隻有對方,才敢頂著那些世家門閥的壓力,給天下寒門士子一條出路。
    因為隻有對方才有能力,也有那份仁心,去護著那些被他選中的寒門士子,不受世家門閥的迫害。
    這些都是李世民不具備的!
    承乾太子這些年,明明身為嫡長子,受天下百姓愛戴,受朝野重臣讚譽,卻還是被一個小小的魏王給逼迫的處境艱難。
    除了李世民對魏王的偏愛,和對太子的逼迫之外,與那些世家門閥的報複和壓力,其實不無關係。
    若是換一個人,或許早就選擇妥協,或許一開始根本就不會去做。
    畢竟身為太子,有的時候,不做反而不會有錯。
    可承乾太子不一樣,譚景宗到現在還記得,東宮小科舉初開之時。
    他詢問對方,明知此舉會造成什麽影響,為何還要堅持舉辦。
    承乾太子隻是淡淡笑道,他說,誠然,他可以等到未來有朝一日,沒有任何威脅的時候,再開始實施。
    可那一日,不知還有多久,天下間不知會有多少才華橫溢之輩,報國無門,一身壯誌無處施展。
    天下百姓,也不知道會有多少,因為那些有誌之士,無法立於朝堂,而過得艱難困苦,有冤無處訴。
    承乾太子有一句話,譚景宗到今日都記得,一直無法忘懷。
    他說,他既身為大唐太子,受天下萬民供養,自然便該為這天下做些什麽。
    也是在那一刻起,譚景宗便將其視為自己要輔佐的主君。
    之所以沒有立刻毛遂自薦,是因為用不到,譚景宗看得很清楚,皇帝雖然一直打壓太子,抬舉魏王。
    但其實並沒有真要廢太子的舉動,這從魏王一直未參與朝廷政務,而每次都是太子監國便能看得出來。
    他以為,隻要一直這般下去,太子最後定然能順利繼位。
    所以他放心的去天下遊曆,完善自己那些利國利民的製度,磨煉自己的能力。隻待有朝一日,能一展才華。
    可讓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不過隻是一趟通州之行,他認定的主君,就那樣病逝在了偏僻荒涼之地。
    這讓譚景宗如何能接受,數年的心血,滿懷的希望一朝破滅,所有的理想抱負,頃刻坍塌。
    這個時候,就算是李世民站到他的麵前,欣賞他的才華,讚譽他的能力,也沒有用了。
    他認定的主君亡了,還是以那樣荒謬可笑的方式,這讓他如何能相信這是個誤會。
    或許是他錯了,他低估了皇權的魅力,低估了李世民的狠辣程度。
    對方既然能弑兄殺敵,囚父逼子,那再殺一個親生兒子,又有什麽是對方做不出的。
    心中想著這些,譚景宗的話越發犀利,眼神也越發憤慨:
    “諸位,你們想想,承乾太子身體一向康健,通州的災情雖烈,可隨行官員,有幾個是身染疫病而亡!”
    “為何就那麽巧,偏偏是承乾太子病逝在了通州,這其中真像是李世民所言那般,隻是誤會?”
    “還有太子伴讀,長孫溫在太子靈前自盡身亡,他終究是自盡,還是被人滅口!”
    “甚至一個區區的通州,為何需要一朝太子親自前來賑災,難道朝中無人不成?”
    “終究是誤會,還是別有用心,借此機會除掉太子,隻看承乾太子,至死不願回京,便可知一二!”
    “諸君,承乾太子仁厚,不願天下為他而亂,所以臨終遺言隻告訴身邊之人,可那些話,在下覺得,卻是不得不說與諸位了!”
    喜歡我在綜影視壽終正寢請大家收藏:()我在綜影視壽終正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