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大唐第一魅魔李承乾(68)
字數:3673 加入書籤
李寬則是坐鎮中軍,調度指揮,這一次,火力全開的慶王大軍讓長安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基本上朝廷上有名有姓的將軍,都上了戰場,房玄齡長孫無忌等人,在後方調度各種物資,也是忙得腳不沾地。
就更不用說李世民了,作為帝王,他才是最忙的那個人,各種事務都等著他來處理。
這一次,甚至不需要文武百官攔著,就算是李世民想親自上陣,他都沒有那個時間了。
耗費十數年光景,才重新恢複榮光的長安城,仿佛一夕之間,就回到了亂世。
家家戶戶閉門不出,在已經沒有多餘兵力,鎮壓城內混亂的時候,不知多少人趁機攪風攪雨。
偷盜的,搶劫的,甚至是奸汙婦女的,那些平日裏被官府鎮壓的小混混,這個時候都仿佛沒有了做人的底線。
城內一片哀嚎,仿佛人間地獄,而城頭上那慘烈的血肉磨盤,卻仍在繼續,幾乎雙方的士兵,都已經殺紅了眼。
這邊剛剛倒下一個,那邊就跟著補了上去,這邊剛剛殺死兩個敵人,另一邊就衝上去與其同歸於盡。
戰爭到了這個時候,底層的將士,已經不知道終究是為了什麽了,隻知道,拚死殺光眼前的敵人。
每一處牆頭,都帶著無數的血跡,不斷有屍體從城牆高處摔落,又帶倒雲梯上的一眾士兵。
一寸山河一寸血,到最後,李寬甚至親自拿刀上陣,血紅著一雙眼睛學著沈佑安,帶隊攻城。
廝殺了足足一個時辰,幾乎所有士兵的體力都已耗盡,這場戰爭才隨著連夜奔襲,趕來救援長安的騎兵加入分出了勝負。
在這太平盛世中,區區一地兵馬,終究是難以對抗整個大唐江山,哪怕有著火器等先進的攻城利器,也仍舊如此。
甚至說,在這場戰爭開始前,根本就沒有能想到,慶王的軍隊,能夠將長安逼到這個地步。
隨著新來的援軍加入,再看不到半點希望的慶王大軍逐漸有人投降,抽出手來的李靖率領親衛將沈佑安團團圍住。
他麵帶複雜的看著眼前英勇無畏的年輕將領,交戰近乎半個多月,第一次有機會將心底的疑惑問出口:
“沈佑安,慶王究竟是給了你什麽好處,讓你放棄大好前程,隨他起兵造反?”
這是在場所有士兵心中的疑惑,更是滿朝文武百官,甚至是帝王心中的疑惑。
他們是真的不懂沈佑安,若說對方圖謀不軌,卻從未動用過安西都戶府的兵馬。
可若說對方是被人脅迫,那這幾次攻城,次次拚盡全力的表現卻又不像。
弄得他們真的搞不清楚,沈佑安到底是怎麽想的!
沈佑安沒有回答,他喘著粗氣,用刀撐著,半跪在地上,渾身幾乎沒了半點力氣,血跡更是黏糊糊的貼在身上,讓人厭煩。
不知過了多久,直到李靖失去耐心,準備讓身邊親衛上前擒下對方時,沈佑安才強撐著站起身來。
“君子於世,有所為有所不為,本侯一生行事,不求無愧於天下,但求……無愧於心!”
望著將自己層層包圍的士兵,沈佑安釋然一笑,隨後決絕的拔刀自刎。
脖頸處的疼痛,相比於全身各處的傷口,已經難以察覺,鮮血不斷的湧出,帶走渾身最後的力氣。
沈佑安倒在地上,雙眸望著天空,早在大應慶王那裏,他便想到了今日下場。
以一地之力,如何能對抗正當盛世,有明君在位,人才濟濟的朝廷。
可正如他所說,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這世上不是任何事都可以權衡利弊。
因一己之仇,挑起戰亂,死傷無數,留下無窮隱患,他對不起天下百姓。
可他還是做了,因為對他而言,天下百姓,大唐江山,萬千黎民,都沒有那個於地獄之間,將他拉出來的人重要!
他沈佑安,自幼曆經坎坷,受盡折辱虐待,被至親厭棄,活在地獄之中。
他從來都不是那種心懷天下之人,他所求的,無非是想護之人安好,餘生平安喜樂。
既求不到,那便毀了這一切又何妨!
沈佑安幹脆利落的自盡,隻留給了李靖無數的疑問。
他望著對方的屍體,怎麽也無法猜到,這位年輕一代最傑出的將領,到底是怎麽想的。
沒有沈佑安幼年經曆的他,自然無法理解,那遭受無數虐待,卻無一人伸出援手,而形成的偏執性格。
不過出於棋逢對手的尊重,李靖還是下令,讓手下人好生收斂了沈佑安的屍身,將其厚葬下去。
作為贏得守城之戰的主帥,這點權利,李靖還是有的,當然,若是皇上因此怪罪那就更好了。
最擔心功高蓋主的李靖,正愁找不到機會,交還兵權,重新歸隱在府呢。
相比於沈佑安的痛快自盡,早有準備的譚景宗,更是坦然赴死。
不同於沈佑安,李寬還有柳如煙,眼中就隻有承乾太子一人的偏執。
譚景宗最開始認定承乾太子為儲君,是因為對方的仁德,對天下百姓的仁德,對寒門士子的器重。
作為飽讀聖賢書的文人,譚景宗的理想,是輔佐明君,開創盛世。
他心中有著天下萬民,隻是因為承乾太子的突然離世,理想信念一朝崩塌,所有心血一朝盡廢的痛苦。
才讓他一時走入了歧路,入了魔障!
當清醒過來,見到那遍地屍骸,滿目瘡痍時,已經悔之晚矣。
自盡於他而言,反而是一種解脫!
而那些在東萊郡城外,隨慶王起兵,立誌為承乾太子報仇的遊俠文士百姓,早已經在攻城之戰中,死得七七八八。
就連後來一路上,不斷聞訊加入的那些壯士,還有承乾太子遺言告知天下後,瘋狂湧入軍中的各類遊俠士子。
也隨著兵敗而一一自盡,他們與普通的士兵不同,立誌為承乾太子之死報仇的他們,是絕不可能向李世民投降的。
正所謂士為知己者死,李靖雖然不認同這些人反叛的行為,卻也敬重他們的忠義,一一下令厚葬。
喜歡我在綜影視壽終正寢請大家收藏:()我在綜影視壽終正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