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批奏章引爭議,反對大臣獲罪
字數:4276 加入書籤
武媚代李治批閱奏章的消息,恰似一顆攜著雷霆之勢投入平靜湖麵的石子,刹那間,在原本波瀾不驚的朝堂上激起千層浪。朝堂之上,那一排排身著官服的大臣們,神色各異。那些保守派大臣們,平日裏就對後宮幹政一事如鯁在喉,極為不滿。如今眼見武媚如同一隻羽翼漸豐的鷹隼,越發深入地參與朝政,他們心中的憤懣仿若被點燃的火藥桶,達到了頂點。
早朝時分,厚重的宮門外,晨光艱難地穿透層層陰霾,灑在那威嚴的朝堂之上,卻未能驅散這凝重如鉛的氣氛。宰相褚遂良,這位在朝中以堅守祖製、剛正不阿著稱,威望頗高的老臣,仿若一陣疾風,“唰” 地一下跨前一步。他雙手高高舉起那象征著身份與職責的笏板,此刻,他的臉色因憤怒而漲得通紅,恰似天邊被烈火焚燒的晚霞。聲如洪鍾般的怒吼在朝堂上回蕩:“陛下!皇後批閱奏章這等事,簡直荒謬至極!祖宗之法,白紙黑字,後宮不得幹政!這是老祖宗定下的鐵律,曆經歲月洗禮,容不得半點更改!若今日開了這先河,日後朝堂成何體統?這江山社稷的根基,恐將動搖啊!” 言罷,他 “撲通” 一聲跪地,那額頭重重地磕在冰冷的地麵上,發出沉悶的聲響,仿若一記重錘,敲在眾人的心間。他久久不起,那挺直的脊背,仿佛在向眾人宣告自己的堅決態度。
禮部尚書見狀,也趕忙出列。他眉頭緊鎖,仿佛那眉頭間能擰出水來,滿臉焦急之色溢於言表。一邊揮舞著手中的笏板,一邊大聲附和:“褚相所言極是!陛下,後宮女子幹預朝政,乃是不祥之兆。古往今來,多少朝代因後宮幹政而走向衰敗,那一個個慘痛的教訓,仿若高懸的警鍾。咱們大唐可不能重蹈覆轍啊!否則,這盛世輝煌恐將毀於一旦。”
這時,支持武媚的大臣也不甘示弱。吏部侍郎穩步向前一步,神色鎮定自若,不卑不亢地反駁道:“諸位大人,話可不能這麽說。如今陛下龍體欠安,每日被病痛折磨,精力大不如前。皇後娘娘代批奏章,實乃為了朝廷的政務能夠順利運轉,解陛下之憂。娘娘聰慧過人,心思縝密,處理政務井井有條,又有何不妥?這分明是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著想。”
褚遂良一聽,原本低垂的頭顱猛地抬起,雙眼瞬間圓睜,那目光猶如兩把寒光閃閃的利刃,狠狠地瞪著吏部侍郎,眼中仿佛要噴出熊熊怒火,似乎下一秒就要將對方焚燒殆盡:“哼!說得倒是好聽!這堂堂朝堂之上,自古以來,哪有女子插手朝政的份兒?即便皇後娘娘再有能耐,才高八鬥、智計無雙,也絕不能壞了祖宗千百年流傳下來的規矩!這規矩乃是立國之本,是祖宗的訓誡,承載著先輩們的智慧與期望,豈容輕易更改!”
吏部侍郎麵對褚遂良這般盛怒的模樣,卻毫不畏懼,反而挺直了腰杆,將胸膛高高挺起,以一種不卑不亢的姿態,提高音量,字字鏗鏘地回應道:“規矩是死的,可人是活的。陛下如今龍體欠安,難以親理朝政,這朝堂內外諸多事務堆積如山,如同一座沉甸甸的大山壓在朝廷的肩頭。眼下局勢如此特殊,若一味地墨守成規,隻知抱著祖宗規矩不放,卻不顧陛下的龍體安康以及朝廷的安穩興衰,才是真正的失職,才是對陛下、對江山社稷的大不敬!”
兩派大臣你一言我一語,互不相讓,聲音越來越大,仿若一場激烈的鼓角爭鳴。朝堂上瞬間亂成了一鍋粥,大臣們的身影在這混亂中交錯,爭論聲、斥責聲此起彼伏。李治坐在那高高在上的龍椅上,看著這混亂的場麵,心中煩悶不已。他的身體本就虛弱,此刻更是被這嘈雜的聲音攪得頭疼欲裂,忍不住用手緊緊地按住太陽穴,那蒼白的臉上滿是疲憊與無奈。
退朝後,褚遂良等幾位大臣並未就此罷休。他們聚在一處密室之中,室內光線昏暗,幾盞燭火搖曳,仿若他們此刻忐忑又堅定的心境。他們私下裏商議,決定協助皇帝製衡武媚,削弱她在朝政中的影響力。他們先是暗中聯絡朝中與自己誌同道合的官員,那一封封密信在黑暗中傳遞,如同一條條隱秘的絲線,將他們結成同盟,試圖在朝堂上形成一股強大的反對力量。接著,他們開始在李治麵前不斷進諫,陳述武媚批閱奏章的種種弊端,言辭懇切,試圖說服李治收回成命。
武媚在簾後聽聞褚遂良那如雷般的反對聲,心中猛地一震,恰似平靜湖麵被巨石砸中,泛起驚濤駭浪。她緊攥著手中的絲帕,指尖因用力而微微泛白,那原本明豔動人的雙眸瞬間閃過一絲憤怒的火焰。“這褚遂良,竟如此冥頑不靈!” 她在心底暗自咬牙,“我代陛下批閱奏章,一心為朝廷分憂,為這大唐江山社稷著想,他卻隻知守著那老掉牙的祖宗規矩,全然不顧當下陛下龍體抱恙,朝堂政務堆積如山的嚴峻局勢。”
然而,這憤怒的情緒不過在她心中一閃而過,多年在宮廷中摸爬滾打練就的沉穩與冷靜,讓她迅速鎮定下來。她深吸一口氣,緩緩鬆開緊握的絲帕,心中暗自思忖:“此刻絕不能衝動,朝堂之上,這褚遂良一呼百應,若我貿然出麵反駁,怕是會引得更多大臣跟風反對,於我極為不利。我需冷靜應對,尋得破局之法。”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她的目光透過簾幕,望向朝堂上那激烈爭論的眾人,腦海中開始飛速盤算。“這褚遂良在朝中威望頗高,背後定有不少保守派大臣支持。但我也並非毫無勝算,支持我的大臣們所言也在理,陛下如今確實離不開我處理政務。我要利用好這一點,逐步瓦解他們的陣營。” 武媚心中想著,眼神逐漸變得堅定而銳利,仿若一隻蟄伏的猛獸,在等待著最佳的出擊時機。“待退朝之後,我需與支持我的大臣們商議,如何進一步鞏固勢力,同時,也要想辦法在民間樹立更多威望,讓天下百姓看到我的能力與作為,如此,方能在這場權力的博弈中占據上風。”
李治在他們的不斷勸說下,心中也開始動搖。他深知武媚的能力,在自己病重期間,武媚確實幫他處理了諸多政務,讓朝廷得以維持運轉。但大臣們所說的祖製,他也不能完全忽視,那是大唐傳承的根基。經過一番深思熟慮,李治決定采取一些措施,限製武媚的權力。
他先是減少了武媚每日批閱奏章的數量,一些重要的軍國大事,依舊由自己親自處理。同時,他還在朝堂上宣布,成立一個專門的政務審議小組,由幾位德高望重的大臣組成。武媚批閱後的奏章,都需經過這個小組的審議才能生效。這一決定,猶如在朝堂上投下了一顆新的石子,再次激起了漣漪。
而褚遂良在這期間,自認為摸透了李治對武媚的複雜態度,竟自作主張,在一份關於官員任免的奏章上擅自擬批。他想著,通過這樣的方式,進一步展示自己的立場,同時也能打壓武媚在朝堂上的影響力。這份奏章涉及到一位與武媚關係密切官員的調動,褚遂良故意給出了與武媚意願相悖的批示,試圖以此來彰顯自己的權威。
然而,當李治看到這份奏章時,頓時龍顏大怒。他將奏章狠狠摔在地上,那奏章在空中劃過一道弧線,仿佛是一道憤怒的軌跡。怒聲嗬斥道:“褚遂良,你好大的膽子!朕還未昏庸至此,這朝堂之上,究竟是誰在做主?朕的皇權,豈容你這般肆意踐踏!” 李治的臉色因憤怒而漲得通紅,額頭上青筋暴起,他實在沒想到,褚遂良竟敢在未得到自己允許的情況下,私自擬批如此重要的奏章,這不僅是對他皇權的公然挑釁,更是打亂了他原本就艱難維持的朝堂平衡。
褚遂良見狀,急忙跪地求饒,他本以為自己的舉動會得到李治的默許,卻沒想到適得其反。但此時,一切辯解都顯得蒼白無力,李治的怒火已然被點燃,他的這一莽撞行為,也為後續的災禍埋下了伏筆。
武媚得知此事後,心中自然不悅。但她並未立刻發作,而是選擇了隱忍。她深知,此時與李治和大臣們正麵衝突,對自己不利。她開始暗中布局,一方麵,她憑借自己在宮中多年積累的人脈,那一張張熟悉的麵孔,一個個隱秘的聯絡,拉攏一些中立的大臣,壯大自己的勢力;另一方麵,她開始在民間樹立自己的威望,通過一些惠民政策,那減免賦稅、興修水利等舉措,贏得百姓的支持。一時間,民間對武媚的讚譽之聲漸起。
而褚遂良等人見李治采取了措施限製武媚的權力,心中暗自得意。他們在府邸中舉杯歡慶,以為武媚的勢力即將被削弱,朝政很快就能回到正軌。然而,他們低估了武媚的手段和決心。
不久之後,朝廷中發生了一起貪汙大案。起初,隻是一些蛛絲馬跡,在民間悄然流傳。經過調查,發現涉案的官員竟然與褚遂良等人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武媚抓住這個機會,向李治進言,言辭懇切,要求徹查此案。李治見事態嚴重,也不敢馬虎,下令成立專案組進行調查。
隨著調查的深入,越來越多不利於褚遂良等人的證據被揭露出來。那些賬本、信件等鐵證,仿若一把把利刃,刺向褚遂良等人。最終,褚遂良等幾位協助皇帝製衡武媚的大臣,被以包庇貪汙、結黨營私等罪名論處。他們有的被罷官免職,失去了往日的榮耀與權勢;有的被流放邊疆,在那荒蠻之地,度過餘生。曾經在朝堂上風光無限的他們,一夜之間便失去了所有的權力和地位。
武媚看著自己的計劃一步步得逞,心中暗自得意。她站在宮牆之上,望著那廣闊的宮殿與朝堂,心中明白,自己在權力的道路上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但她也深知,前方的道路依然充滿挑戰,還有更多的困難和敵人在等著她,那通往權力巔峰的路,布滿了荊棘與迷霧。
喜歡醫途大唐請大家收藏:()醫途大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