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宮闈密信與朝堂暗流
字數:3432 加入書籤
太極殿內,李顯遵照武媚的旨意,日夜守在李治的病榻前。表麵上,他一副孝子模樣,眼神中滿是對父親病情的擔憂,時不時為李治擦拭額頭的汗珠,或是輕輕調整他的臥姿。然而,在這看似平靜的表象下,李顯內心卻如熱鍋上的螞蟻,焦急萬分。他深知父皇病情危重,時日無多,而自己雖貴為太子,如今卻被母親困在這太極殿內,如同籠中鳥,對朝堂局勢的變化一無所知。
李顯一邊為李治掖好被角,目光不自覺地落在父親日漸消瘦、憔悴不堪的麵龐上,思緒不由自主飄遠。往昔,父皇李治總是帶著期許,語重心長地對他說:“顯兒,身為皇室子孫,李唐江山未來便要交付於你。這天下,是祖宗辛苦打下,你需守好基業,讓百姓安居樂業,使我李唐國運昌隆。”李顯記得,父皇說這話時,目光堅定,透著不容置疑的威嚴,那眼神仿佛能穿透歲月,看到李顯未來登基治國的模樣。
回想起這些,李顯內心五味雜陳。他自認為平日裏也算勤勉,努力研習經史子集,試圖從曆代帝王的治國之策中汲取養分,期望能不負父皇所托。處理一些皇家瑣事時,他也會借鑒父皇的手段,力求公正妥帖。可如今身處這太極殿,麵對父皇每況愈下的病情,以及母親武媚強勢的掌控,他越發覺得自己的努力好似杯水車薪。他暗自思忖,自己雖有滿腔抱負,一心想按照父皇的期望,成為一代賢明君主,可如今連朝堂局勢都無法洞察,又談何守好江山、讓百姓安康?
終於,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趁著值守的侍衛換崗,李顯悄悄將自己的心腹太監叫到身邊。他警惕地環顧四周,確認無人偷聽後,從懷中掏出一封早已寫好的密信,塞到太監手中。“這封信,你務必想盡辦法,親手交給太子妃,記住,此事幹係重大,絕不能讓任何人察覺。”李顯壓低聲音,眼神中透露出一絲焦急與期待。
那名太監神色緊張而又謹慎,他微微顫抖著手,從對方手中接過了那封至關重要的密信。隻見他雙手捧著密信,仿佛這小小的紙張承載著千鈞之重一般。接著,他極其小心地將密信輕輕折好,然後緩緩地、一點一點地把它塞進自己寬大的衣袖裏,確保不會有絲毫暴露的痕跡。做完這些後,太監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努力讓自己平靜下來,然後恭恭敬敬地向著眼前尊貴無比的太子殿下行了一個大禮。他低著頭,聲音壓得極低,就像是生怕被旁人聽見似的,輕聲說道:“太子殿下請放心,奴才就算粉身碎骨、赴湯蹈火也在所不惜!定會不辱使命完成您交代的任務!”話音剛落,太監不敢再有片刻耽擱,他迅速抬起頭來環顧四周,確定沒有人注意到這邊之後,便如同一隻靈活的夜貓一樣,彎下腰去,腳步輕得幾乎聽不到任何聲響,借著夜色的掩護,悄然無聲地融入了宮殿那幽深黑暗的陰影之中,眨眼間便不見了蹤影。
與此同時,在另一邊的太子妃正焦急不安地在自己的寢宮裏來回踱步。她美麗的麵龐此刻布滿了憂慮之色,一雙秀眉緊緊蹙在一起,心中滿滿的都是對自己的丈夫——太子殿下以及公公病情的深深牽掛與擔心。就在這時,一名太監匆匆忙忙地走了進來,向太子妃行禮後,將一封密信呈遞到了她的麵前。太子妃先是一愣,隨即便意識到這封信可能關係重大,於是她急忙伸手接過密信。當她看清信封上熟悉的字跡時,心頭不由得猛地一顫,一種不好的預感頓時湧上心頭。她來不及多想,連忙揮手示意身邊伺候的宮女們都先退下去,待眾人離開房間並關好門之後,太子妃才迫不及待地撕開信封,將裏麵的信紙抽了出來。
展開信紙,李顯那熟悉的筆跡躍然紙上。信中的每一個字都如同一把重錘,狠狠地敲打著太子妃的心弦。李顯在信中詳細地描述了李治病情的嚴重程度,還提到了武媚如何對他加以種種限製,使得他在處理朝政之事上處處掣肘。更讓人揪心的是,李顯在信的末尾處隱隱約約地流露出對於未來局勢發展的深深憂慮之情。太子妃逐字逐句地讀完這封信,臉色逐漸變得異常凝重起來。她心裏很清楚,這件事情絕對非同小可,如果不能妥善應對,後果必將不堪設想。想到這裏,太子妃咬了咬牙,下定決心要立刻將這個消息告訴給遠在宮外的父親,以便共同商議對策。
第二日清晨,太子妃早早梳妝完畢,以探望父親為由,匆匆出了宮。太子妃的父親接到女兒的密信後,臉色瞬間陰沉下來。他深知上官儀、褚遂良被貶之事在朝堂上留下的餘波未平,許多大臣心中對武媚的專權早已不滿。如今李治病重,太子又被限製,正是朝堂局勢最為微妙之時。
他不敢有絲毫耽擱,立即開始與幾位關係密切的大臣聯絡。他們選擇了一處隱蔽的府邸作為會麵地點,避開了皇宮和朝堂的眼線。在那昏暗的密室中,幾位大臣圍坐在一起,傳閱著李顯的密信,每個人的臉色都十分凝重。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如今陛下病重,太子被禁,武後獨攬大權,這局勢對我們來說,實在是太過不利。”一位大臣皺著眉頭,憂心忡忡地說道。
“不錯,想當初上官大人、褚大人一心為國,卻被武後貶黜,如今我們若不早做打算,恐怕朝堂就要被武後徹底掌控了。”另一位大臣附和道,眼中滿是憤慨。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討論愈發深入。這時,一位年長且威望頗高的大臣輕咳一聲,沉聲道:“諸位,依老夫之見,當下救太子出宮才是重中之重。太子一日被皇後控製在太極殿,我們便一日無法有所動作。隻有太子脫離皇後掌控,我們才能以太子之名,號召忠義之士,舉事奪回朝政大權。”
此話一出,眾人紛紛點頭表示讚同。一位年輕些的大臣急切問道:“那依大人之見,我們該如何救太子出宮?太極殿守衛森嚴,皇後又防範甚嚴,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年長大臣捋了捋胡須,思索片刻後說道:“我們可從守衛入手。聽聞太極殿的守衛中有一部分是太子昔日舊部,對太子忠心耿耿。我們可設法聯係上他們,許以重諾,讓他們在關鍵時刻裏應外合。我聽聞,有個叫趙虎的小隊長,曾在太子狩獵時救過太子一命,對太子感恩戴德。可以先派人暗中聯絡他,告知太子如今的困境,承諾事成之後,加官進爵,賞賜良田美宅。”
另一位身形魁梧的武將接口道:“我麾下有幾個身手敏捷的死士,可喬裝成宮中雜役,在換崗之時,混入太極殿。他們擅長隱匿身形,能趁亂接近太子。隻是進入之後,如何與太子接頭,還需細細謀劃。”
一位文官模樣的大臣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鏡,慢條斯理地說:“可讓太子在窗台上放置一個特定物件作為暗號,比如一個雕有龍紋的玉佩。死士見到暗號,便在附近隱蔽處輕敲三下牆壁,太子聽到暗號,再找借口支開身邊侍奉之人,與死士會合。”
又有大臣提出疑慮:“可若是消息走漏,被皇後知曉,我們豈不是前功盡棄,還會惹來殺身之禍?”
這時,一直沉默的一位謀士模樣的人開口了:“傳遞消息之事,需格外謹慎。每次聯絡,都用密語,且盡量減少書麵信件往來。可在城外的一座破廟裏設置聯絡點,雙方各派絕對信得過之人,在特定時間接頭。若有緊急情況,便在廟前的老槐樹上掛一個紅燈籠作為警示。”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逐漸勾勒出一個詳細的營救計劃,每一個環節都反複斟酌,力求萬無一失。然而,他們沒有意識到,他們的一舉一動早已被武媚安插在朝堂的眼線看在眼裏。一張無形的大網,正悄然朝著他們張開……
喜歡醫途大唐請大家收藏:()醫途大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