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風雲變幻起朝堂
字數:2798 加入書籤
太極殿內,厚重的帷幔低垂,燭光搖曳,映照出滿殿之人悲戚的麵容。李治的龍體靜靜躺在龍榻之上,已然沒了氣息,一代帝王就此隕落,大唐的天空仿佛瞬間陰霾密布。
消息一經傳出,朝堂之上頓時炸開了鍋。早朝時分,大殿內氣氛凝重得近乎窒息,大臣們交頭接耳,神色間滿是憂慮與不安。此時,宰相裴炎率先出列,他神色莊重,雙手捧著笏板,聲音中帶著一絲悲慟:“陛下龍禦歸天,實乃我大唐之巨大損失。然國不可一日無主,太子殿下仁孝賢明,理應即刻即位,以安天下民心,穩定朝堂局勢。” 裴炎的話語擲地有聲,不少大臣紛紛點頭表示讚同,他們深知,在這風雨飄搖之際,新帝登基或許能為大唐帶來一絲曙光,穩住動蕩的局麵。
然而,裴炎的話音剛落,便有一道不同的聲音響起。禮部侍郎許敬宗微微側身,目光掃過眾人,而後清了清嗓子,高聲說道:“裴大人所言雖有理,但當下局勢複雜,太子殿下雖有賢名,可畢竟年輕,朝堂諸多事務繁雜,恐難以獨自應對。依下官之見,武後聰慧過人,多年來協助陛下處理政務,經驗豐富,不如先由武後臨朝稱製,輔佐太子殿下,待局勢穩定,再行歸政於太子,如此方為穩妥之策。” 許敬宗的一番話,如同一顆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麵,瞬間激起千層浪,大臣們再度議論紛紛,支持與反對的聲音此起彼伏。
“許大人,此舉不妥!” 一位年邁的大臣顫顫巍巍地站出來,他目光堅定,直視許敬宗,“武後雖有才能,但自古以來,從未有女子臨朝稱製的先例。我大唐以禮教立國,怎能開此先河?太子殿下已然成年,理應擔起治國重任,若讓武後臨朝,恐會擾亂朝綱,引發天下非議。” 此言一出,支持太子即刻即位的大臣們紛紛附和,他們認為太子即位乃名正言順之事,武後臨朝則違背祖製,是對大唐正統的挑戰。
許敬宗卻不以為然,他微微皺眉,反駁道:“老大人此言差矣。如今陛下突然駕崩,朝堂內外人心惶惶,邊境亦有外敵虎視眈眈。在這危急時刻,需一位強有力的領導者穩定大局。武後多年來在朝堂上展現出卓越的政治才能,由她臨朝稱製,定能帶領我大唐渡過難關。況且,武後乃太子生母,豈會有害太子之心?待太子曆練成熟,武後自會歸政,又何來擾亂朝綱之說?” 許敬宗的言辭犀利,一番話下來,竟也說得頭頭是道,不少原本猶豫不決的大臣,心中開始動搖。
一時間,朝堂之上爭論不休,支持太子即位與武後臨朝的兩派大臣各執一詞,互不相讓。
武媚端莊地坐在垂簾之後,身姿挺拔而優雅,宛如一座寧靜的山峰。她的儀態沉穩如山,仿佛世間的一切喧囂和紛擾都無法撼動其分毫;然而,她那平靜如水的神色之下,實則隱藏著一顆猶如精密齒輪般飛速運轉的心。
此刻,她的腦海中正急速地思索著各種可能出現的局麵以及應對之策。每一個念頭都像是經過精心打磨的零件,相互咬合得嚴絲合縫,沒有絲毫破綻。她深知,如今的朝堂局勢就如同一片波濤洶湧的大海,充滿了無數未知的漩渦和暗礁。在這樣的關鍵時刻,任何一絲輕舉妄動都可能引發軒然大波,使得原本已經錯綜複雜的局麵變得更加難以收拾。
於是,武媚選擇了緘默不語,她靜靜地潛伏在這片風暴之中,如同一隻隱匿於暗處的獵豹,等待著最佳的出擊時機。她收斂氣息,全神貫注地聆聽著朝堂上那些大臣們激烈的辯論。他們的言辭如刀劍相交,你來我往,互不相讓。
而武媚那雙銳利如鷹隼的眼眸,則始終緊緊地盯著這些人。她不放過任何一個細微的表情變化,無論是眉頭微皺還是嘴角上揚;也不會錯過哪怕是最輕微的語氣波動,因為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往往能夠透露出一個人真實的想法和立場。
就這樣,武媚在心中默默地對每個人進行著評判和分析。她將那些支持自己的人與反對自己的人一一區分開來,並逐漸描繪出一幅清晰可見的陣營輪廓圖。這幅圖在她的心中不斷完善和細化,每一條線條都代表著權力的走向,每一塊色彩都象征著不同勢力之間的博弈。
早在李治病重纏綿於榻之際,武媚便已悄然布局,不動聲色地著手安插親信。她憑借著卓越的政治手腕,將對自己忠心耿耿的官員,逐步提拔至朝堂的關鍵要職。禮部侍郎許敬宗,便是她精心安插的一枚得力棋子。此時,許敬宗適時地挺身而出,言辭激昂地力挺她臨朝稱製,這絕非偶然,而是她早有預謀、精心布局的結果。
朝堂之上,爭論激烈,如洶湧浪潮。武媚的目光如炬,那些在兩派觀點間猶豫不決的大臣,成為她重點關注的目標。她暗自記下這些人臉上一閃而過的猶豫、言辭中的模棱兩可,心中已然盤算好後續各個擊破的策略。
武媚不動聲色地暗中授意親信,於朝堂之外,與那些搖擺不定的大臣私下接觸。親信們打著為大唐未來前途考慮的旗號,言辭懇切,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他們向大臣們反複闡述武後臨朝稱製的諸多好處,著重強調武後多年積累的豐富理政經驗,足以確保大唐在這風雨飄搖的動蕩時期,平穩地度過難關。同時,還信誓旦旦地承諾,武後定會在合適的時機歸政於太子,以此消除大臣們對權力被長期壟斷的深深顧慮。
與此同時,武媚將目光投向了民間。她暗中指示心腹之人,在市井街巷、茶樓酒肆,大肆宣揚自己多年來協助李治治理國家的赫赫功績,將自己巧妙地塑造為大唐穩定不可或缺的中流砥柱。百姓們本就對朝廷局勢格外關注,這些精心策劃的輿論,如星火燎原般迅速傳播,漸漸改變了民間對女性幹政的固有偏見,為她臨朝稱製悄然營造出一定的民意基礎。
而對於那些堅決反對她的大臣,武媚同樣早有應對之策。她不動聲色地安排眼線,秘密收集這些大臣的把柄。無論是經濟上的貪腐劣跡,還是政治上的失職過錯,隻要被她掌握確鑿證據,便如同握住了致命的把柄。一旦到了關鍵時刻,她便以此相要挾,讓那些原本態度強硬的反對者,在權衡利弊之後,不得不選擇沉默或者妥協。
喜歡醫途大唐請大家收藏:()醫途大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