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武周科舉變革推進
字數:5730 加入書籤
朝堂之上,經過連日來關於文、武、醫、農科舉考試的激烈爭論,終於在武皇堅定的支持下落下帷幕。武皇端坐在那威嚴的龍椅之上,目光如炬,緩緩開口:“諸位愛卿,此事朕意已決。文、武、醫、農科舉考試勢在必行,這關乎我武周的長治久安與繁榮昌盛。中書省,朕命你們即刻著手,拿出詳細的科舉實施方案,待到下一次科考時一並推行。不過,當下最為緊迫的,是先在太學院細分專業,全力培養各領域的專業人才。至於武舉考試,應盡快籌備組織,以解我朝軍事人才之需。”
中書省的官員們聽聞,紛紛出列,整齊地跪地叩拜,齊聲高呼:“臣等領旨,定當竭盡全力,不負陛下所托。” 為首的中書令抬起頭,神色凝重,眼中透露出一絲壓力,但更多的是堅定的決心。
此時,工部尚書王強上前一步,雙手抱拳,恭敬地說道:“陛下,關於武舉考試的籌備,臣以為當務之急是確定具體的考試場地。這場地不僅要足夠寬闊,以滿足騎射、體能等項目的考核,還需具備完善的設施,保障考試的順利進行。臣建議,可將京城郊外的校場進行修繕擴建,作為武舉考試的主場地。”
武皇微微點頭,目光轉向工部尚書,說道:“王卿所言甚是。此事便交由工部負責,務必在最短時間內完成校場的修繕擴建工作,不得有誤。”
“臣遵旨。” 工部尚書領命退下,心中暗自盤算著工程的各項細節。
禮部尚書李明接著說道:“陛下,武舉考試的科目設置關乎選拔人才的質量。聽聞此次考試科目分為《論語》、兵法、布陣、體能、騎射等,以綜合分排名,其中《論語》、兵法為筆試。臣以為,《論語》一科,可考察考生對儒家經典的理解與運用,以正其心,明其誌;兵法筆試,應涵蓋古今戰例分析、戰略戰術謀劃等內容,檢驗考生的軍事理論素養。但對於布陣、體能、騎射等實操科目,如何製定詳細且公平的評分標準,還需進一步商討。”
此言一出,朝堂上頓時議論紛紛。兵部侍郎站出來說道:“對於布陣考核,可在模擬戰場上設置不同的軍事場景,讓考生現場指揮調度,依據其指揮的合理性、靈活性以及最終達成的戰術效果進行評分。體能考核,可規定具體的項目,如負重長跑、舉石鎖等,明確每個項目的達標標準與加分細則。騎射考核,除了命中靶標的環數,還應考量騎術的嫻熟程度、射箭的姿勢規範等。”
眾人紛紛點頭表示讚同。武皇沉思片刻後,說道:“諸位愛卿所言有理。此事便由禮部牽頭,會同兵部等相關部門,盡快製定出一套完善且公平的武舉考試評分標準,呈於朕審閱。”
“臣等遵旨。” 禮部尚書與兵部侍郎等官員齊聲應道。
與此同時,太學院這邊也迅速行動起來。太學院院長接到旨意後,立即召集學院內的一眾教授,商討專業細分的具體事宜。在學院的議事廳內,氣氛熱烈而緊張。
林羽得知太學院要進行專業細分,深知此事意義重大,便主動請纓參與其中。他早早來到議事廳,與各位教授們交流想法。當院長闡述完陛下旨意以及初步的專業規劃後,林羽站起身來,目光堅定地看向眾人,說道:“諸位教授,太學院專業細分乃我武周培育人才的關鍵之舉。在文學專業方麵,除了加強詩詞創作與公文寫作教學,還可鼓勵學生創作反映當下社會風貌、民生百態的作品,如此能讓文學更貼合實際,為朝堂決策提供參考。” 他一邊說著,一邊比劃著,試圖讓大家更清晰地理解他的想法。
談及武學專業,林羽接著說:“武學專業,聘請軍中將領傳授實戰技藝固然重要,但我們也可收集整理古今各類武學典籍,編纂成係統教材,供學生們學習研究。另外,可定期組織學生到軍營中進行實地演練,讓他們在真實環境中提升軍事素養。” 他的話語條理清晰,展現出對武學教育的深入思考。
對於醫學專業,林羽皺著眉頭思索片刻後,提出:“醫學專業,與京城醫館合作開展臨床實踐教學是很好的思路。我認識幾位醫術精湛的民間神醫,他們擅長治療各類疑難雜症,我可出麵邀請他們來太學院開設講座,分享獨特的醫術經驗,拓寬學生們的醫學視野。”
在農學專業方麵,林羽也有自己的見解:“農學專業的農田實踐基地,除了邀請老農與農學家傳授傳統農耕技術,還應注重引入新的農業理念與技術。我曾遊曆多地,知曉一些地方采用輪作、間作等先進種植方式,大大提高了農作物產量。我們可將這些經驗引入實踐基地,進行試驗推廣。”
林羽的一番言論,得到了教授們的頻頻點頭。院長看著林羽,眼中滿是讚賞,說道:“林大人所言極是,為我們的專業細分工作提供了諸多新思路。” 在後續的討論中,林羽與教授們深入交流,針對課程設置、師資調配等問題積極出謀劃策,貢獻了許多建設性意見。一時間,太學院內充滿了為變革而忙碌的氣息,一場教育革新的浪潮正悄然湧起,林羽在其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推動作用,為武周未來的發展培育著新的希望。而朝堂之上,關於科舉變革的各項籌備工作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整個武周都在為這場關乎國運的變革而積極行動起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在武皇下令籌備武舉考試後,禮部與兵部迅速行動起來,經過多日的商討與規劃,一套詳細的武舉考試流程和標準得以確定。
一、報名資格
凡是我武周境內的男子,年齡在 18 至 40 歲之間,身體健康,無不良記錄者,均可報名參加武舉考試。報名時需提交個人履曆、籍貫證明以及由當地官府開具的品行鑒定書。若為軍人,則需所在軍隊出具服役證明及表現評語。
二、考試流程
初試:
體能測試:
負重長跑:考生背負 30 斤沙袋,在規定的 5 裏長的跑道上進行長跑。要求在一炷香約半個時辰)內完成,根據完成時間排名,最先完成者得高分。能在半個時辰內跑完的,體能基礎分可得 80 分,每提前一盞茶約 15 分鍾)時間,加 10 分;超過半個時辰完成的,每超出 15 分鍾,扣 10 分,低於 60 分者淘汰。
舉石鎖:設有 200 斤、250 斤、300 斤三種重量的石鎖。考生需依次嚐試舉起,以舉起的最大重量計分。成功舉起 200 斤石鎖,得 60 分;舉起 250 斤,得 80 分;舉起 300 斤,得 100 分。若無法舉起 200 斤石鎖,則直接淘汰。
騎射測試:
考生需在長 100 步、寬 50 步的騎射場上進行測試。場地上設置 5 個移動靶標,靶標移動速度為每炷香移動 30 步。
考生騎馬奔馳,使用規定的弓箭,在 3 炷香時間內射出 10 支箭。以射中靶標的數量和靶標距離遠近綜合計分。射中近處靶標距離起跑線 30 步內),每中一箭得 5 分;射中中距離靶標30 60 步),每中一箭得 8 分;射中遠處靶標60 100 步),每中一箭得 10 分。根據最終得分排名,排名靠後者淘汰。
複試:
兵法筆試:
考試時間為一天,考生需在考場內完成一份兵法試卷。試卷內容涵蓋古今戰例分析、戰略戰術謀劃、軍事地理運用等方麵。題目由朝中資深軍事將領與飽學之士共同擬定。
例如,給出一道題目:“若敵軍圍困我軍於山穀,我軍糧草將盡,四麵皆敵,此時應如何突圍?請詳細闡述戰略計劃及依據。” 考生需條理清晰、論據充分地作答,根據答題的準確性、合理性、創新性等方麵進行評分,滿分 100 分,低於 60 分者淘汰。
布陣實操:
在模擬戰場上進行,設置不同的軍事場景,如平原對陣、山地防禦、水上作戰等。考生現場指揮調度一定數量的士兵50 100 人),依據其指揮的合理性、靈活性以及最終達成的戰術效果進行評分。
比如,在平原對陣場景中,考生需合理安排兵種站位,運用戰術策略擊敗 “敵軍”。若能迅速製定出有效的作戰計劃,合理調配兵力,成功擊退 “敵軍”,可得 80 100 分;若作戰計劃存在一定缺陷,但能勉強應對,取得一定戰果,可得 60 80 分;若指揮混亂,無法有效應對 “敵軍”,則低於 60 分淘汰。
殿試:
論語筆試:
考試時間為半天,要求考生根據《論語》中的經典語句,結合當下的社會局勢、軍事治理等方麵,闡述自己的見解與感悟。
例如,以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為題,讓考生論述在軍隊管理中,將領以身作則的重要性。從文章的立意深度、邏輯清晰度、對經典的理解運用等方麵進行評分,滿分 100 分。
禦前對決:
進入殿試的考生兩兩對決,使用刀、槍、劍、戟等兵器進行比試。對決過程中,根據選手的攻擊技巧、防禦能力、戰術運用以及臨場應變能力等,由武皇及在場的高級將領共同打分。
對決限時一炷香時間,若在規定時間內一方能明顯壓製對方,使其失去戰鬥能力,可得 80 100 分;若雙方實力相當,戰鬥激烈,根據具體表現給予 60 80 分;若表現平平,戰鬥不夠精彩,則低於 60 分。
三、綜合評定
初試成績占總成績的 30,複試成績占 40,殿試成績占 30。
按照綜合得分進行排名,選拔出優秀者授予相應的武職。綜合得分前 10 名者,將由武皇親自接見,並授予高級武職,如中郎將、參將等;11 50 名者,授予中級武職,如校尉、千總等;50 名之後的合格者,授予低級武職,如把總、百戶等。
若在考試過程中發現考生有作弊行為,立即取消考試資格,並給予相應的懲處。
這套武舉考試流程和標準確定後,迅速在全國範圍內公布,一時間,各地的習武之人紛紛摩拳擦掌,準備迎接這場改變命運的考試,為武周的軍事力量注入新的活力。而朝堂之上,官員們也在密切關注著武舉考試的籌備進展,期待著能選拔出一批真正有能力的軍事人才,為武周的繁榮穩定保駕護航。
喜歡醫途大唐請大家收藏:()醫途大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