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法會上的佛法深論

字數:3401   加入書籤

A+A-


    在香山寺大雄寶殿前那片開闊空地上,信眾們密密麻麻地圍聚一處,熾熱目光仿若無數道虔誠的光束,緊緊聚焦於法藏法師。微風輕柔拂過,撩動著法師那如晚霞般深紅色的袈裟邊緣,其上繡著的金色絲線,於日光輕撫下,閃爍出柔和且神聖的光芒,恰似佛光乍現。法師麵容祥和寧靜,雙眸深邃幽遠、明亮如星,仿若蘊藏著浩瀚無垠的智慧海洋。他身姿筆挺地屹立於高台之上,氣質超凡入聖、脫塵絕俗,恰似一尊自靈鷲山降臨塵世的活佛,周身散發著慈悲與智慧的光輝。
    法藏法師徐徐抬手,掌心向上,仿若在承接佛的無上恩澤與慈悲法雨,隨後,他的聲音低沉醇厚,卻又富有磁性,恰似黃鍾大呂鳴響,悠悠然傳來:“今日,吾將為諸位闡釋佛教那深邃幽微、浩渺無垠的宇宙觀,以及六道輪回、佛土淨域之間千絲萬縷、盤根錯節的聯係。在佛教那宏大如蒼穹的視野之中,世界以須彌山為核心,其周圍環繞著八山八海,宛如眾星捧月,共同構建成一個完整無缺的世界,即須彌世界。此須彌世界,乃宇宙之最小單位,眾多須彌世界相互匯聚,如涓涓細流歸入江河,形成小千世界;千個小千世界彼此組合,似江河奔騰融入大海,便成中千世界;而千個中千世界相互交融,猶浩瀚星河匯聚成宇宙,最終成就了那浩瀚無垠、廣袤無邊的大千世界,也就是所謂的三千大千世界。大家不妨遐想,這三千大千世界,恰似一片無邊無際、神秘莫測的宇宙森林,每一個須彌世界皆為一棵獨具風姿、生機勃勃的樹,各有其獨特形態與盎然生機,相互交織纏繞,共同勾勒出這廣袤無垠、波瀾壯闊的宇宙天地,正如‘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所雲,每一個世界皆蘊含著獨特的佛性與智慧 。” 說到此處,法師雙手在空中緩緩合攏,做出匯聚融合的動作,目光如炬,掃過台下信眾,眼中滿是殷切期許,似在期待眾人能領悟這宇宙奧秘。
    “於這廣袤無垠、深邃神秘的宇宙之中,存在著三界,分別為欲界、色界與無色界 。而六道,正是三界有情眾生輪回往複的六個去處,它們分別是天道、阿修羅道、人道、餓鬼道、畜生道、地獄道 。諸位可知,往昔曾有一位富商,一生樂善好施,廣積陰德,猶如春日播種,善念善行遍布四方。他死後,因其善行感召,得以往生天道,盡享那無盡的榮華富貴與喜樂安寧,恰似身處極樂仙境。然而,在天道那漫長如恒河沙數的歲月裏,他漸漸忘卻了往昔修行之初心,肆意揮霍天賜福報,如同暴殄天物。待福報耗盡之時,便遭遇天人五衰,容顏衰退、華冠枯萎,昔日的榮耀如夢幻泡影般消散,從那高高在上、令人豔羨的天道墮入人道,重新經曆人生的苦難滄桑,恰似繁花凋零,繁華落盡。此乃天道眾生雖享有‘身勝’與‘樂勝’之殊勝,卻仍未能超脫輪回的生動例證 。正如‘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天道之美好亦非永恒,眾生仍需精進修行,方能脫離輪回苦海 。” 法藏法師神色莊重肅穆,宛如古寺中的青銅大鍾,沉穩地一一列舉,每說出一道,便伸出一根手指,仿佛在撥動命運的輪回之弦。“天道,處於三界之頂,乃六道中至高無上的境界之一。生於此道的天人,長壽安康、富足喜樂,身體亦是極為殊勝,堪稱‘身勝’與‘樂勝’ 。可即便如此,天道眾生仍未超脫輪回的藩籬。一旦福報耗盡,便會遭遇天人五衰,陷入痛苦深淵,最終再度輪回,在生死流轉中徘徊。” 法師微微搖頭,流露出一絲悲憫惋惜之情,似在為天道眾生的命運喟然長歎。
    “阿修羅道,福報與天道相似,卻德行有虧,宛如美玉有瑕。阿修羅眾男性醜陋易怒,恰似烈火熊熊;女性貌美善妒,仿若寒冰凜冽,心性暴躁、好勇鬥狠,常與天道爭鬥不休,宛如兩虎相爭,互不相讓。這一道雖物質富足,猶如金山銀山堆積,卻因內心的嫉妒與爭鬥,滿是矛盾衝突,恰似狂風暴雨肆虐,眾生難以獲得真正的解脫 。恰似那兩國交戰,本可和平共處,共享世間資源,猶如同飲一江水,卻因貪婪與嫉妒,戰火紛飛,百姓生靈塗炭,民不聊生。阿修羅道的眾生,亦是如此,被內心的惡念蒙蔽雙眼,猶如烏雲蔽日,錯失解脫良機,在痛苦的漩渦中越陷越深 。” 此時,法師眉頭微皺,表情嚴肅如鐵,似在警示眾人莫要重蹈阿修羅道眾生的覆轍。
    “人道,位於欲界,環繞須彌山分布於四大部洲,恰似星辰環繞明月。人道苦樂參半,既有春日暖陽般的喜悅,亦有寒冬風雪般的苦難,卻擁有充足時間用於修行,唯有在人道,方能成佛 。故而,人身極為難得,恰似大海撈針,切不可貪圖欲望享樂,而荒廢修持佛法,如同暴殄天物。若人道眾生造惡業,便會墮入惡道,猶如失足墜入黑暗深淵;若修持善行,則能輪回至天道與阿修羅道 。諸位不妨捫心自問,當麵對功名利祿的誘惑,是選擇堅守本心,如磐石般堅定不移,還是隨波逐流,似柳絮般隨風飄蕩?曾有一位貧苦的農夫,雖生活艱難困苦,猶如身處荊棘叢中,卻心懷慈悲,常救助鄰裏,恰似冬日暖陽溫暖人心。一日,他在山中遇一高僧,高僧見其心善,便傳授他佛法要義,猶如點亮一盞明燈。農夫從此潛心修行,雖未大富大貴,卻內心平靜祥和,恰似一泓清泉。臨終之際,他因善業感召,輪回至天道,宛如破繭成蝶,飛向光明。此乃人道修行的神奇力量 ,正所謂‘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 法藏法師目光炯炯,凝視著台下信眾,眼神中滿是鼓勵與期許,似在為眾人指引前行的道路。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畜生道,依存於人道,此道眾生大多癡愚懵懂,難以聽聞佛法,僅能受戒皈依,猶如在黑暗中摸索。它們常因愚癡與本能驅使而造惡業,在輪回中不斷沉淪,恰似陷入無盡的泥沼。餓鬼道,眾生貪婪多欲,永遠無法滿足,基本源於地獄道贖罪完畢者,以及部分鬼魅精怪 。地獄道,更是罪孽深重者死後的去處,最為下劣,無樂可言,眾生隻能在其中償還前世罪孽 。大家試想,餓鬼道的眾生,就如同在無盡沙漠中,手持漏碗,不斷追尋水源,卻永遠無法解渴,隻因內心的貪婪,讓他們陷入這永無止境的痛苦循環 。而地獄道,就像一座黑暗的深淵,罪孽之人深陷其中,承受著烈火焚燒、寒冰刺骨之苦,償還著往昔的罪孽 。正如‘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所彰顯的慈悲與宏願,佛為度化眾生,不辭辛勞,願拯救眾生脫離這無盡的苦難 。” 法師語氣沉重,每描述一道,台下信眾便發出陣陣輕歎,神色凝重,仿若被這六道輪回的殘酷所震撼。
    “那麽,佛土又在何處?佛土,乃佛所教化之國土,清淨莊嚴,超脫於六道輪回 。佛土因佛之願力與眾生之業力而現 。當眾生一心向佛,修持善業,積累足夠的福德與智慧,便能感召佛土的顯現 。佛土,就如那黑暗夜空中最璀璨的星辰,隻要我們朝著它的方向前行,不斷修行,終能抵達 。諸位,我們雖身處這複雜的六道輪回之中,但隻要秉持向佛之心,精進修行,終有一日,定能超脫輪回,往生佛土,得證無上菩提 。現在,我想問大家,若你們身處餓鬼道,會如何擺脫這無盡的痛苦?”
    信眾們聽得如癡如醉,時而微微點頭,仿若在與法師的智慧共鳴;時而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恰似撥雲見日。人群中不時傳來低聲的讚歎與虔誠的附和 。有的信眾緊閉雙眼,眉頭輕皺,似在用心體悟佛法的力量,周身仿若被一層神聖的光輝籠罩;有的則目不轉睛地盯著法藏法師,生怕錯過任何一個字 。此時,庭院中的香爐青煙嫋嫋升騰,似在為這場講經添上一抹神秘的色彩,周圍的樹木在微風中沙沙作響,仿佛也在輕聲應和著法師的話語,整個場地被一種莊嚴肅穆且充滿希望的氛圍籠罩著 。
    喜歡醫途大唐請大家收藏:()醫途大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