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武曌審閱典籍

字數:3162   加入書籤

A+A-


    武曌的目光在那堆積如山的典籍上停留許久,心中感慨萬千。這些典籍不僅是她個人心血的結晶,更是武周文化傳承的瑰寶,意義非凡。在劉禕之與上官婉兒退下後,她一刻也沒有耽擱,憑借著對朝堂官員的深入了解,迅速開始組建審閱團隊。她的腦海中猶如放映著一部官員誌,將朝中諸位大臣的學識、品行逐一過濾篩選,最終敲定了數位聲名遠揚、治學嚴謹且為人正直的翰林學士。這些學士在文壇與學界皆是響當當的人物,他們飽讀詩書,才情橫溢,所著文章與學術觀點在士林之中廣為流傳,頗具威望。
    審閱地點選在了一間遠離喧囂的宮殿,這裏靜謐清幽,四周環繞著鬱鬱蔥蔥的綠植,微風拂過,枝葉沙沙作響,似在輕聲訴說著對知識的崇敬。每日清晨,第一縷晨光剛剛照亮宮殿的琉璃瓦,學士們便身著莊重的朝服,懷揣著對知識的敬畏以及對武曌的無限忠誠,邁著整齊的步伐魚貫而入。宮殿內,一張寬大厚重的案幾上,整齊地擺放著等待審閱的典籍,每一本書都仿佛在靜靜等待著接受最嚴苛的審視。武曌早已端坐在案幾前,她身姿挺拔,神色莊重,目光如炬,猶如一位守護文化寶藏的神隻。她微微抬手,做了個請的手勢,示意學士們入座,隨後輕聲開口,聲音雖不高,卻透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嚴:“諸位愛卿,今日起,我等一同審閱這些典籍。此事關乎我朝文化傳承,意義非凡,望諸位逐字逐句審查,無論是史實記載的準確性,還是文字表述的流暢性,亦或是思想觀點的傳達,皆不可有絲毫疏忽。”
    此時,殿外傳來太監的通報聲:“中書省中書令林羽求見陛下。” 武曌微微挑眉,眼中閃過一絲意外,旋即說道:“宣他進來。” 林羽步伐沉穩地踏入殿內,他身著官服,身姿修長,麵容英俊,眼神中透著睿智與幹練。見到武曌,他立刻跪地行禮:“陛下,臣聽聞陛下正組織審閱典籍,特來請命,願為審閱之事盡一份綿薄之力。” 武曌微微點頭,眼中流露出一絲讚賞:“林卿有心了,起來吧。此次審閱典籍,確實需集眾人之力,你既主動請纓,便一同參與吧。” 林羽起身,站到學士們中間,向眾人微微頷首示意。
    審閱正式拉開帷幕,武曌率先翻開《高宗實錄》。她的目光猶如一台精準的掃描儀,迅速而專注地在書頁上移動,不放過任何一個字、一個標點。每一行文字,她都要細細品味,時而微微皺眉,似乎在思考其中深意;時而輕輕點頭,像是對內容表示認可。突然,她的目光猛地停留在一處關於某次宮廷祭祀的記載上,眉頭瞬間緊鎖,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此時,一位眼尖的學士察覺到武曌的異樣,他微微欠身,小心翼翼地開口詢問:“陛下,可是此處記載有不妥之處?” 武曌緩緩抬起頭,她的手指修長而白皙,輕輕點著那處文字,聲音沉穩地說道:“這一記載,與朕記憶中的情形似有出入,你們可有看法?”
    眾學士聽聞,紛紛圍攏過來,他們的眼神中透著專注與認真。其中一位年長的學士,他學識淵博,在史學研究方麵頗有建樹,思索片刻後說道:“陛下,依臣之見,此處記載確實與臣曾查閱的部分資料有所不同。不過,具體如何,還需進一步核實。” 武曌聞言,立刻轉頭看向身旁的太監,目光堅定地命令道:“速去宮中檔案庫,調取當年宮廷祭祀的記錄原件,不得有誤!” 太監領命後,匆匆離去。
    等待期間,武曌並未閑著,她與學士們就這一問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一位年輕的學士率先發言,他神情激動,語氣中帶著幾分篤定:“陛下,依臣愚見,或許是原作者在記錄時一時疏忽,導致此處出現偏差。畢竟撰寫如此龐大的史書,難免百密一疏。” 另一位學士卻微微搖頭,反駁道:“非也,依我看,也有可能是在輾轉抄錄的過程中,出現了筆誤,致使記載失真。宮中藏書輾轉多人之手,抄錄失誤在所難免。” 這時,又有一位學士補充道:“陛下,會不會是當年負責記錄祭祀的官員,因某些特殊原因,故意隱瞞或篡改了部分內容呢?” 武曌微微點頭,神色凝重地說:“諸位所言皆有道理,此事不可妄下定論,一切還需等檔案庫的原件到來,再做判斷。”
    林羽微微皺眉,思索片刻後說道:“陛下,臣以為,若要探究真相,除了比對檔案庫原件,還可尋訪當年參與祭祀的老臣,或許能從他們口中得知一些不為人知的細節。” 武曌聞言,眼前一亮,讚許地看向林羽:“林卿所言極是,此事便交由你去辦。盡快挑選可靠之人,尋訪當年的老臣,務必問清詳情。” 林羽領命後,迅速轉身離去,準備安排尋訪事宜。
    半個時辰後,檔案庫的太監匆匆趕來,他一路小跑,氣喘籲籲,雙手高高捧著祭祀記錄原件。武曌親自起身接過,她的動作輕柔而莊重,仿佛手中捧著的是世間最珍貴的寶物。回到案幾前,她將原件與《高宗實錄》上的記載逐字比對。她時而將原件與典籍並排放置,目光在兩者之間來回穿梭;時而拿起毛筆,在一旁的紙張上認真記錄要點,字跡工整而有力。經過一番細致入微的核查,武曌終於確定了準確的記載內容。她微微鬆了口氣,緊繃的神經也隨之放鬆了些許,拿起毛筆,親自對《高宗實錄》進行修正。她邊寫邊向學士們解釋修正的依據與考量,聲音清晰而沉穩:“此處記載,應是如此這般…… 當年祭祀時,先皇曾特意強調祭祀流程需嚴格遵循祖製,故而這一環節應是……” 學士們圍在一旁,他們身體微微前傾,全神貫注地聆聽,不時點頭表示讚同,眼神中滿是對武曌學識與嚴謹態度的欽佩。一位學士忍不住讚歎道:“陛下聖明,若非陛下明察秋毫,這一差錯恐將誤導後人。” 另一位學士也附和道:“是啊,陛下對史實的嚴謹態度,為我等治學之人樹立了楷模。”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在審閱其他典籍時,同樣的場景不斷上演。遇到生僻字詞,武曌會與學士們一同查閱字典、古籍,探討其確切含義與用法。“這‘猋’字,在《說文》中意為犬走貌,然此處語境,似乎另有深意。” 一位學士指著書中一處說道。另一位學士立刻回應:“我記得在《廣雅》中有雲,‘猋,奔也’,聯係上下文,此處取‘奔’意,似乎更為恰當。” 武曌微微頷首,說道:“二位所言皆有理,不過再查閱下《玉篇》,看看有無新解。” 眾人一番查找後,最終確定了最為合適的釋義,大家相視一笑,為解決難題而欣喜。對於一些有爭議的觀點,武曌鼓勵學士們大膽發表看法,展開激烈辯論。一位學士站起身來,慷慨激昂地闡述自己的觀點,手勢豐富,言辭犀利:“陛下,依臣之見,此觀點過於迂腐,如今時移世易,應與時俱進,不可拘泥於此。” 另一位學士則不緊不慢,條理清晰地反駁:“此言差矣,經典之所以為經典,自有其永恒價值,雖時代變遷,但其中精髓不可輕易摒棄。” 武曌微笑著看著眾人,說道:“百家爭鳴,方能出真知,諸位但說無妨。” 整個審閱過程,武曌全身心投入,她的專注與執著感染著每一位學士,大家皆全力以赴,力求將典籍中的每一處瑕疵都一一糾正,讓這些典籍以最完美的姿態呈現在世人麵前,成為武周文化傳承的璀璨明珠。
    喜歡醫途大唐請大家收藏:()醫途大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