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嘉禾天獄

字數:3052   加入書籤

A+A-


    在這風雲變幻的時局下,吐蕃的野心如春日野草般肆意瘋長,愈發膨脹。他們猶如一群饑餓的惡狼,悍然出動精銳騎兵,如黑色的潮水般洶湧撲向敦煌糧倉。一時間,敦煌城陷入一片混亂與恐慌之中,百姓們四處奔逃,哭喊聲、馬蹄聲交織在一起。吐蕃騎兵憑借著凶狠的攻勢,成功搶走了三百石珍貴無比的占城稻種。這一消息,宛如一道晴天霹靂,瞬間在武周的朝堂與民間炸開,讓武周上下為之震驚,仿佛整個國家都被籠罩在一層沉重的陰霾之下。
    身為中書令兼前太醫令的林羽,在得知這一噩耗的那一刻,隻覺心頭一緊,心急如焚。他深知占城稻種對於武周農業發展的重大意義,這不僅僅關乎糧食產量的提升,更關係到武周未來的民生安穩與國家繁榮。這些稻種一旦落入吐蕃之手,後果不堪設想。林羽在書房中來回踱步,眉頭緊鎖,心中暗自思忖,必須想盡一切辦法奪回稻種,否則,武周的農業發展將遭受重創。
    林羽深知,想要奪回稻種,僅憑武力強攻並非良策,必須另辟蹊徑。他迅速召集司穡台的工匠們,這些工匠們平日裏在農業器具製作與技術改良方麵各有所長。眾人齊聚一堂,林羽將當前的嚴峻形勢一五一十地告知大家,隨後提出了自己的初步想法:利用米酒與硫磺製作可投擲的燃燒彈。工匠們聽後,紛紛點頭表示讚同,眼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他們深知此次任務的重要性,沒有絲毫猶豫,立刻投入到緊張的製作當中。
    在工坊內,工匠們分工明確,有條不紊地忙碌著。有的仔細挑選優質的米酒,確保酒精含量充足;有的則專注地研磨硫磺,將其粉末打磨得細膩均勻。林羽親自在一旁指導,不時提出一些改進建議。他看著工匠們將米酒小心翼翼地裝入陶罐,再加入適量的硫磺,然後密封罐口,心中默默祈禱這些燃燒彈能夠在奪回稻種的行動中發揮關鍵作用。經過數日的努力,一批製作精良的燃燒彈終於完成。
    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夜幕宛如一塊巨大的黑色綢緞,將大地嚴嚴實實地包裹起來。林羽身著一襲黑色夜行衣,身姿矯健,帶領著精心挑選的精銳士兵,悄然朝著吐蕃騎兵的駐地進發。一路上,眾人小心翼翼,腳步輕緩,盡量不發出一絲聲響,唯有偶爾傳來的風聲,掩蓋住他們前行的蹤跡。
    到達吐蕃騎兵駐地附近後,林羽迅速觀察地形,製定作戰計劃。他發現吐蕃騎兵將營地紮在一片開闊之地,四周設有崗哨,戒備森嚴。林羽眉頭微皺,心中暗自盤算,必須先想辦法引開崗哨,才能順利發動進攻。他低聲與身旁的副將商議,決定派出一小隊士兵,從營地後方製造動靜,吸引吐蕃騎兵的注意力,而他則帶領主力部隊,趁著混亂,從正麵發起突襲。
    一切準備就緒,隨著一聲令下,後方的小隊士兵迅速行動起來。他們點燃事先準備好的火把,朝著吐蕃騎兵營地後方的草叢扔去,一時間,火光衝天,喊殺聲四起。吐蕃騎兵們聽到動靜,紛紛慌亂地起身,朝著後方跑去。林羽見狀,立刻帶領主力部隊,如猛虎下山般衝向營地。士兵們手持燃燒彈,朝著吐蕃騎兵的營帳和馬匹投擲過去。瞬間,燃燒彈在營地中炸開,火光熊熊,米酒與硫磺混合燃燒,發出刺鼻的氣味,營帳被點燃,馬匹受驚,四處亂竄,吐蕃騎兵們陷入一片混亂之中。
    林羽手持長劍,身先士卒,衝入敵陣。他眼神堅定,每一次揮劍,都帶著淩厲的氣勢,將試圖反抗的吐蕃騎兵擊退。士兵們受到鼓舞,士氣大振,與吐蕃騎兵展開了激烈的搏鬥。在混亂中,林羽四處尋找占城稻種的蹤跡。終於,在營地的一角,他發現了幾個巨大的麻袋,裏麵裝滿了占城稻種。林羽心中一喜,大喊道:“兄弟們,稻種在此,全力保護!” 士兵們迅速圍攏過來,與吐蕃騎兵展開殊死搏鬥,奮力守護著稻種。
    經過一番激烈的廝殺,吐蕃騎兵漸漸抵擋不住,開始四散逃竄。林羽帶領士兵們成功奪回了占城稻種。他望著眼前失而複得的稻種,心中感慨萬千。
    林羽深知,占城稻種的價值絕不僅僅在於這三百石的數量,更在於其對武周農業發展的巨大推動作用。他迅速製定了一係列規劃。首先,他挑選了一批經驗豐富、技術精湛的農藝師,將占城稻種分發給他們,讓他們在不同的地區,根據當地的土壤、氣候條件,進行小範圍的試種。同時,林羽組織了專門的技術團隊,密切關注試種過程,詳細記錄稻種的生長周期、產量、對病蟲害的抵抗能力等數據,以便總結出最適合武周各地種植占城稻的方法。
    其次,林羽著手建立占城稻種的儲備庫。他命人在司穡台附近,修建了一座堅固且通風良好的倉庫,將一部分稻種妥善儲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同時,他製定了嚴格的管理製度,確保儲備庫內的稻種質量不受影響,並且定期對稻種進行檢查和篩選,保證其發芽率和純度。
    此外,林羽還計劃在武周境內推廣占城稻的種植技術。他組織編寫了詳細的種植手冊,內容涵蓋了從播種、灌溉、施肥到病蟲害防治的各個環節,然後將這些手冊分發到各個州縣,由當地的官員負責組織農民學習。同時,他還安排了農藝師們到各地進行實地指導,手把手地教農民如何種植占城稻,讓這項新技術能夠真正惠及廣大百姓。
    然而,吐蕃並未善罷甘休。他們對此次占城稻種被奪一事耿耿於懷,決心展開報複。吐蕃的讚普召集了一眾將領,在王宮內召開緊急軍事會議。讚普臉色陰沉,眼中閃爍著憤怒的光芒,他狠狠地說道:“我吐蕃的鐵騎,何時遭受過如此羞辱?那武周竟敢奪回我等辛苦搶來的稻種,此仇不報,我吐蕃顏麵何存?” 將領們紛紛附和,誓言要讓武周為此次的行為付出沉重代價。
    經過一番商議,吐蕃決定再次出兵。他們集結了一支更為龐大的騎兵部隊,人數遠超上次突襲敦煌糧倉的規模。這支部隊由吐蕃的名將噶爾?欽陵統領,噶爾?欽陵久經沙場,作戰經驗豐富,他深知武周的實力不容小覷,因此在出兵前,對部隊進行了嚴格的訓練,並且製定了周密的作戰計劃。
    吐蕃騎兵此次的目標,不僅僅是奪回占城稻種,更是要給武周的邊境地區一個沉重的打擊,摧毀武周的一些軍事據點和糧倉,削弱武周的邊防力量。他們一路浩浩蕩蕩地朝著武周邊境進發,所到之處,塵土飛揚,氣勢洶洶。邊境的百姓們聽聞吐蕃再次來襲,紛紛陷入恐慌之中,一些人開始收拾行囊,準備逃離家園。
    林羽在得知吐蕃出兵的消息後,絲毫不敢懈怠。他立刻向武曌上奏,詳細匯報了當前的局勢,並提出了一係列應對措施。他建議加強邊境的防禦力量,在各個重要關隘增設崗哨,加強巡邏,確保能夠及時發現吐蕃騎兵的動向。同時,他組織邊境地區的軍民,進行緊急備戰,加固城牆,儲備糧草和武器,準備迎接吐蕃的進攻。一場新的危機,正悄然降臨在武周的邊境之上,而林羽和武周的軍民們,將麵臨著一場嚴峻的考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