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雜交大豆
字數:5373 加入書籤
馬弗裏克翻著厚厚的合同:“超出五個攝像頭的部分,每個一萬美元?太貴了!”
“但這些攝像頭能救命。”
“可以節省大量的保安來巡邏輯。”
“保安會在極端天氣容易漏過目標。”
“但機器不會。”
傑克調出成本對比圖,“普通攝像頭在極端環境下的年均更換成本是八千美元,而我們的設備三年無需維護。
文森佐終於拿起鋼筆,筆尖懸在合同上方:“三個月試用期,如果不能同時防住小偷、縱火犯我不會花錢采購的。”
傑克微笑著遞上水晶鎮紙:“放心,我們的係統連加州山火都能應對。我們會讓貴行的每一分錢,都像在諾克斯堡的地堡裏般安全。”
一個月後。
“老板,我是巴拉森。”
“我們全老鷹的銀行都聯係了,有6000家都購買了我們的監控設備。”
“有一些因為體量小,或是陷入危機中,沒錢購買。”
“營收有多少?”
“320億美元”
“很好。”
“歐洲的也開始開發吧。”
“億萬富翁也是我們的客戶目標。”
“老板,已經有億萬富翁是我們的客戶了。”
“歐洲的業務可能比較慢。”
“因為我們在老鷹國向銀行購買爛尾樓和農業土地時,已經是銀行的座上賓了。"
“是的,商業合作就是互相支持。”
“對了,酒店的應用也是非常廣,你恒美廣告的威爾遜商量下怎麽開拓酒店的業務”
“他們之前為酒店安裝ed屏。”
“已經和酒店的高層甚至老板聯係上了。”
“有業務時聯係,遠比陌拜專業術語)效果要好得多。”
“隻要象開發銀行安保設備一樣,給業務員提成,他們是很願意做這事的。”
“好的,老板。”
剛掛了巴拉森的電話。
劉小莉進來:“肖總,原隆平打電話過來說,雜交大豆研發成功了。”
這有點出於肖愛國的意外。
他以為要10年20年才有進展 。
“他問我們要不要去看看。”
“去看看吧。”
“肖總,你這半個月都沒時間。”
“把這些都推了吧。”
“明天回種花家。”
“肖總,你應該買架飛機了。”
“現在坐航班,效率有點慢。”
“你去了解下吧。”
肖愛國忽然問:“你覺得航空業可以投資嗎?”
“今年全球經濟形勢總體來說整體較好,推動航空運輸需求增長,大部分航空業估計都會有盈利。”
“但航空業麵臨燃油價格波動、運營成本高以及競爭激烈的問題。”
“應該也有部分航空公司處於虧損或盈利微薄的狀態。據行業統計,1989 年美國航空業整體淨利潤率約為 3 4 左右。”
“肖總,你是想買一家航空公司嗎?”
“現在老鷹國不允許外國人獨資航空公司。”
“最多隻能持股25。”
肖愛國沉默了一會。
“那貨運飛機受限製嗎?”
“應該沒影響。”
“可以的話,我先從貨運開始吧。”
“讓亨利在巴西試下能不能把巴西航空買下來。”
第二天,肖愛國一行人直奔長沙(實際上要轉機。)
到長沙的下午,一群人都來到研究所。
錦秀農業的蔡子墨也來了
“這是我們的試驗田嗎?”
“是的,肖總。”
“旁邊這一畝田收割後,我們稱重有450公斤。”
“逐步優化之後,可能會突破500公斤。”
“這塊是以湖北無瓣豆作母本、吉林 20 號作父本雜交選育而成。”
“該品種屬無限結莢習性,生育期 120 天左右,春播畝產一般 300 公斤,高的可達 450 公斤(“巨豐大豆”真實產量)”;
“夏播一般畝產 250 公斤,高的可達 400 公斤,適應範圍較廣,在黃河、淮河、長江流域大部分地區都能獲得理想產量,且耐大水大肥,耐旱,耐澇,適應性強”。
原隆平說到這些就侃侃而談。
“對了,原老,您們的研發怎麽這麽快。”
“其實我是站在其他人的基礎上來研發的。”
這時他指著旁邊的一個40多歲“老農”說。
“他叫黃平,在國內也有一定的名氣。他研發大豆有15年了。”
“全國其實雜交大豆的品種並不少,也有不少人在研究。”
“如果沒有他,我可能還要10年才能研發出來。”
這時又走到另一塊田。”
“這塊田,畝產320公斤,但蛋白質含量達 46.48,而且特別抗旱耐瘠。”
“這個品種具有高產優質和適應性廣。”
“在國外的產量本來就比我們種花家的高老鷹國雜交水稻“平均“畝產,就比種花家的平均產量高10,最比起種花家最高產量,還差不少)。”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轉基因大豆能夠畝產多少,我們沒有數據來對比。”
肖愛國扭過頭:“索菲婭,孟山都收購得怎麽樣了?
“隻收購了4,就受到了很大的阻力。”
“那就不要收購了。”
“全賣了。”
“讓彼得做空這支股票。”
“我們配合把股清空了。”
“他知道我們雜交大豆,對這支股的影響。”
“原老,你重點增加庫布其沙漠和塔克拉瑪幹沙漠的試驗田。”
“特別是塔克拉瑪幹的日照時間長。”
“產量可能不一樣。”
“好的,肖總。”
“原老,這些大豆可以大規模種植了嗎?”
原隆平搖搖頭。
“還沒有辦法大規模種植。”
“我們的種子隻能做試驗。”
“要大規模種植,至少還要兩年。”
1994年,美國孟山都公司培育的耐草甘膦轉基因大豆首次獲得在美國商業化種植的許可。
1996年該公司將epsps基因導入大豆,獲得了第一代轉基因大豆品種roundup ready。
同年,轉基因作物開始在全球大規模商業化種植,轉基因大豆的推廣麵積達50萬公頃。
此後,孟山都的轉基因大豆種植麵積不斷擴大。
直到2006年,孟山都公司推出第二代轉基因大豆,那時候的轉因基大豆產量才開始增大。
現在1989年,他們轉基因大豆還沒上市。
上市之後的產量比非轉因基的產量要低。
隻有雜交大豆的二分之一。
在這個情況下,怎麽可能有農民會選擇不安全的基因大豆?
ps.國產雜交大豆的成本和進口的相比,進口的並不便宜,特別是運費暴漲的情況下。為什麽有些企業非要進口轉基因大豆呢?其實最主要的原因還是那些企業早被收購了。
喜歡國家幫我壟斷請大家收藏:()國家幫我壟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