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猶豫不決
字數:2833 加入書籤
這天,趙友林一早就離開了那座金屋藏嬌屋子,趕到定州,然後讓人叫朱如宋以及何必任、施再彥等幾個指揮使到他帳中議事,他則讓下人泡了一壺黃茶,自己一邊坐在那裏茗茶等候,心中一邊想著近來軍中發生的一些事。
卻說前些日子趙友林收到澄如要求他與秦午術配合,伺機陷害高笙書的密函之後,趙友林並沒有立刻找秦午術商量,而是一個人進行了反複地揣摩分析。
他本非恕王黨的成員,從與各位王爺的關係來說,他本來同澄歡關係更為密切,怎奈澄歡隻會紙上談兵,擔任征討大元帥之後,好大喜功的他一到邊關,就不顧趙友林與魏金祥的勸阻,逼著魏金祥要同柔然大部隊決戰,結果兵敗神秘穀,而被景德帝一舉拿下,關進了宗人府,一下子就離開了政治舞台。
趙友林作為隨軍的兵部尚書,隻好鼓舞士氣,親自率部在邊關守了許多時日,才等來了丹宇這第二位元帥。剛開始的時候,他覺得丹宇禮賢下士,身上有著一股正氣,心中也是頗為欽服,準備想同丹宇處好關係。
可是,因為他就任兵部尚書之後,就收受了兵部侍郎方向學給的不少好處,而澄如又通過方向學向他遞出橄欖枝,他心中就有些動搖,覺得澄如這位總理大臣親王炙手可熱,今後極有可能會成為景德帝的接班人,於是,他就漸漸地向澄如這邊靠攏。
自從鄭元凱克扣軍糧,吞吃空餉的事爆發後,他心中一直惴惴不安,而丹宇有一回在中軍行轅措辭嚴厲地訓話,更讓趙友林成了驚弓之鳥,擔心有朝一日東窗事發。後來,丹宇故意對軍中吞吃軍餉等貪贓行為引而不發,但趙友林看出這是丹宇想通過此事拿捏下屬的手段,他的心仍是一直懸著,所以,他得知鄭元凱後來被關押在雲州郡守衙門的獄中,就派人暗中救出了鄭元凱,讓其逃之夭夭,趙友林這才真的鬆了一口氣。
不久之後,他在金屋藏嬌的銷魂窩裏,光著身子被乎陀拿刀逼著,隻好答應了同柔然方麵的合作。正好此時,澄如的恕王黨在京城害死了魏笙書的母親,魏笙書隻好趕回京城,這就給趙友林實施謀害丹宇提供了一個極好的機會。
於是,他就借著宴請監軍秦午術,誘使丹宇出城狩獵,然後假柔然木卓琿之手,神不知鬼不覺地射殺了丹宇,為澄如入主大內鋪平了道路。雖然,趙友林寫了奏疏向景德帝請罪,可他清楚,丹宇自己要出城狩獵,而他呢,也曾盡力相勸過,景德帝不可能因此就會要了他的命,因此,他確信,隻要澄如奪得大位,今後必定有他趙友林享受不盡的榮華富貴。
另外,關於邊關與柔然方麵的關係,他也有自己考慮,認為他們隻是到了冬季過來討要糧食的乞丐,隻要自己當了大元帥,每年給柔然方麵一點糧食打發就可以了,並且,搞好同柔然方麵的關係,對他也有好處,這次神不知鬼不覺地做了丹宇,就是因為有了柔然這支力量的借力。
因此,丹宇死後,趙友林就眼巴巴地等著自己接任代理大元帥或者全麵統率邊關的部隊,可是,令他意想不到的是,景德帝竟然派了魏笙書這位與皇家毫無瓜葛,且資曆尚淺的年輕人過來,並賜了國姓,這不禁讓趙友林對澄如有些失望。
對於澄如要求他陷害高笙書的指令,趙友林心中卻有不同的想法。原來丹宇是澄如入主大內的強有力對手,當然必須毫不手軟地要置他於死地,可這高笙書並非皇家成員,絕對不會對澄如接班構成威脅,為什麽一定也要除之而後快呢?
還有,這高笙書在擔任行軍大司馬和行軍總管期間,率部打了幾場大勝仗,讓大梁軍的將士們揚眉吐氣,士氣大振。而且,他還解救過老將段友山,組建敵後驍騎營深入大草原,甚至在蠻夷王庭附近斬殺了幾個蠻夷王公貴族,這是大梁建國後從未有過的。現在,高笙書這個大元帥頗受將士們欽服,趙友林估摸著一時難以陷害高笙書。
趙友林也曾聽到京城傳出來的消息,說景德帝現在非常沉迷丹藥,讓一個道教真人專門在宮中給他煉製丹藥,有時,他興致所至,還會拿一些丹藥賞賜近臣。趙友林雖是行伍出身,但也略懂一些藥理,他很清楚這些丹藥加入了很多刺激神經的藥材,用火煉製,服用之後,短期內可能讓人神清氣爽,但長期服用,就如同飲鴆止渴,自取滅亡。
因此,據趙友林推測,景德帝之所以把朝政交給澄如打理,一方麵固然是出於對澄如的信任,另一方麵,也可能因為是景德帝龍體欠安,再想乾坤獨斷可能已是力不從心。
一個人越是身居高位,心機自然越深,趙友林平常雖然讓人覺得他是一個貪財好色的官場老油子,實則他對眼下的朝局有著自己的見解。雖然,丹宇一死,澄如固然是最有可能入主大內,但陰謀家一旦皇位坐穩,他首先清除的就是曾經幫他幹髒活的那些宵小之輩,以顯示自己的坦蕩和無私,澄如肯定也不會例外,這就是趙友林的憂慮之處。
還有,他現在對景德帝突然給高笙書冊封親王,賜了國姓也是頗為不解,作為一個老臣,趙友林一方麵是感到震驚,但是,他更在心中隱隱覺得這高笙書來頭也絕非簡單。他雖然站隊澄如的恕王黨,但他有時也擔心在一棵樹上吊死,風險太大,如果一旦澄如奪嫡失敗,自己肯定會遭到清洗。
他十分清楚,高笙書原來和丹宇一夥,但現在丹宇已死,高笙書如何走向,他一時還看不清,雖然澄如逼著他盡快要除掉高笙書,但他心中仍希望自己左右逢源,處理好同高笙書的關係,為自己今後能留一條後路。
趙友林在心中反複權衡,一時也不知如何是好,不一會,何必任首先來到了他的賬中。他正要同何必任寒暄幾句,卻見何必任也沒多說,徑直來到他跟前,對著他幾句耳語,他不禁大驚失色,問:
“何將軍,你說的都是真的嗎?”
“趙大人,承蒙趙大人的信任,末將才坐穩了中郎將指揮使這個位子,沒有被那高笙書發配到定州屯田種糧,如今事情緊急,末將豈敢戲耍趙大人?”
喜歡笙書傳請大家收藏:()笙書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