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曉之以理

字數:3221   加入書籤

A+A-


    於是,高笙書笑道:
    “何將軍,你能做到知恩圖報,也是我輩中人,本將向來也是講究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隻不過恕本將直言,這世間如何報恩,總要講一個‘理’字。”
    “大司馬,此事末將心中正理不出個頭緒,願聽大司馬指點迷津。”
    “何將軍,你說那方向學在你升遷路上,對你屢屢推薦,有恩與你,你對他知恩圖報,這話雖不錯,但你如今吞吃軍餉,克扣軍糧,理應受到軍紀嚴懲,可本將因你所請,現在沒對你追究,這是不是也有恩與你?”
    “這個……這個自然,大司馬的恩情,末將也會銘記在心。”
    “好,那現在如果本將要你做的事和方大人要你做的事,恰恰是同一件事而目標不一致,何將軍,你該如何選擇呢?”
    何必任一聽,感到這還真是個大難題,他一時哪裏能回答的出來,他猶豫了一下會,“噗”地跪在地上,說:
    “末將一介武夫,頭腦愚鈍,還望大司馬指點。”
    高笙書站起身,在帳中踱步,然後歎了一口氣,說:
    “好男兒如受滴水之恩,理當舍身圖報,可是,這世上的事往往沒有那麽簡單,故此,本將以為,咱們做人知恩圖報的‘理’就是循正道。本將蒙聖上恩典,協助大元帥到邊關統領大軍,而你一個五品指揮使正是本將的屬下,理應奉本將的將令衝鋒殺敵,此乃正道。而方大人現在並非你的上司,如果,他對你所托之事,如果與本將的將令相違背,你若按他的意思去做,便是徇私情走邪道。如此相權,你心中應該明白吧?”
    見何必任仍是低頭不語,高笙書繼續說:
    “況且,禮親王殿下奉皇命擔任征討大元帥,邊關諸軍理應完全聽從他的部署,不要說京城的恕親王,就是聖上有什麽旨意,大元帥認為不妥的,也可以拒絕執行,這就是將在外而君命有所不受。可是,現在恕親王暗地裏勾結趙大人,然後又讓方大人在背後唆使他的老部下抱團,企圖製衡大元帥,這麽做本來就是逆天違理。你用如此方式報恩,就是黑白不分,助紂為虐,最終必受天譴。”
    何必任聽得汗如雨下,連連叩首,說:
    “大司馬的這番話,讓末將醍醐灌頂。末將今後將銘記在心,永聽大元帥和大司馬將令。”
    哈哈,咱看你的臉色似不作偽,那你心中也該有悔改之意吧,咱今天叫你來,本來就是不想查你,而是讓你成為咱的人,看來這招果然奏效了。
    於是,高笙書繼續說:
    “當然,本將也不讓你同那方大人恩斷義絕,本將答應你,隻要今後那方向學不行謀逆之事,本將定向大元帥諫言,可對他寬恕處置。”
    何必任聽了,又是連連叩首:
    “大元帥和大司馬的恩典,末將今生難以回報,今後末將這頸中的一腔熱血隨時為大司馬噴灑。”
    “好好好,何將軍,今日本將與你所談都是肺腑之言,你千萬不可泄露。你回去之後,可同往常一樣與那趙友林保持私下聯絡,有什麽不利於大元帥的情況及時報給本將便是。”
    就這樣,高笙書通過軟硬兼施,成功地拉攏何必任成了自己的人,從而掌握了趙友林私底下聯絡朱如宋、施再彥、茅初善等人的一些情況。
    何必任見鄭元凱閉著眼睛低頭不語,趕緊接過高笙書的話,說:
    “對,末將向大元帥坦白交代以後,大元帥對末將既往不咎,讓末將繼續統領三營將士。鄭元凱,你今日既然落在了咱們手中,你好好向大元帥坦白,或許大元帥可以網開一麵呢。”
    對啊,這個鄭元凱本來就是趙友林參與吞吃軍餉,克扣軍糧的重要人證,更何況何必任說他從蠻夷那邊過來,可能也會掌握木卓琿的一些作戰部署,以及蠻夷兵員後勤的一些情況,隻要他開口說了實話,那真是勝似數萬雄兵啊。
    “鄭元凱,本帥現在正告你,雖然你罪不可赦,但如果你真心悔改,幫助本帥破了蠻夷,本帥可以祈求聖上,對你予以特赦,或許還可留你一條活路。”
    鄭元凱聽了,隻是“嘿嘿”冷笑,並不言語。
    謔謔,看來你這個鄭元凱真是敬酒不吃吃罰酒,不見棺材不掉淚,在咱們這個曆史悠久的國度,各種酷刑不計其數,那剝皮、淩遲、車裂、炮烙這些,咱聽了都是頭皮發麻,任你鋼筋鐵骨,怎捱得過那些慘無人道的折磨?既然你是死鴨子嘴硬,咱倒看你硬到何時。
    於是,高笙書拍了拍手,隻見虎娃和楊征北趕忙進來。高笙書指著鄭元凱對他們兩人說:
    “此人吞吃空餉在前,投靠蠻夷在後,見了本帥,卻仍不思悔改,拒不向本帥說清自己的罪惡,實在是冥頑不化。現在,本帥將他交給你們,不管你們用什麽辦法,能讓他開口,本帥就給你們記功。”
    待虎娃兩人把鄭元凱帶下去之後,何必任也想辭行,高笙書卻說:
    “何將軍,來來來,你先坐下。本帥離開邊關日久,正想找你好好聊聊,今日你既然來了,現在也無旁人,本帥想知道,那趙友林最近有無什麽動作?”
    “大元帥,近來趙大人也沒怎麽找末將,隻是末將聽說他和新來的監軍秦公公倒是非常融洽,禮親王殿下捐軀後,邊關部隊的調配和安排,都是趙友林一手操辦,那秦公公都是極力支持……”
    “大家同心,本是好事,不過本帥心中對丹宇大元帥的死總有不明之處,那日,蠻夷大部隊繞過你們邊城三衛,你們難道都沒警覺?”
    “那日末將正在雲武衛,曾聽的下邊將士來報,說有蠻夷大部隊繞過雲武衛,向南行進。由於末將的職責是守城,而且,那幾日得到的將令是不可擅自出城迎敵,所以,末將隻讓將士們都上了城牆,嚴陣以待,並無出城與敵軍交鋒。”
    這場獵殺安排的滴水不漏,看似丹宇出城狩獵恰巧遇上蠻夷,但咱始終相信,每一次巧合背後都是一場精心的布局,如果沒有裏勾外聯,蠻夷怎會肆無忌憚的繞過邊城三衛。一旦定州守軍出城迎敵,邊城三衛從敵後包抄,蠻夷將如何應對呢?
    喜歡笙書傳請大家收藏:()笙書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