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醞釀改革
字數:2741 加入書籤
還有胡翰初,此人讀過幾年私塾,與平常那些不通文墨的丘八將軍有所不同,他又在福王高尹那邊幹過府兵校尉,也懂得一些兵法,同時還在雲頂上幹過盜匪,憑著他的能力,駕馭數千人的隊伍應該沒問題。他假扮蠻夷劫取軍糧,這本是死罪,但咱網開一麵,沒有追究,他應該會記著咱的這份情,此人的能力今後可以重用,但是,他會不會反複無常呢?
另外還有段友山,咱曾救他一命,而且,他同咱家還是世交,咱這回擔任大元帥之後,他提出的一些建議也是出於他對咱的提醒,他應當對我忠心。隻不過,這個段老頭勇猛有餘,謀略不足,有些機密之事如果同他商量,反倒可能會壞事。今後,咱要利用他在軍中的資曆和威望,把他塑造成一麵旗幟,這麵旗幟下應該很聚集很多人。
至於、何必任、施再彥、胡運超等人,他們這些人原來都同趙友林抱成一團,後來被咱分化,何必任和施再彥臨陣倒戈,胡運超等一批被咱安排到屯田的人,則是後來沒有參與到趙友林的陰謀叛亂之中,最終沒被咱清算。
雖然,目前這些人麵上都是對咱這個大元帥十分擁護,但是,咱知道這些人的心思並不一樣。 何必任和施再彥臨陣倒戈,當場擒獲趙友林,這可是向咱交了投名狀,這兩位應該今後不至於背叛咱,如果再背叛了咱,他們就成了反複無常的小人,今後再無什麽人會相信他們,因此,他們是不得已被咱綁到了站車上。
而胡運超則是不用,他擔任西北行軍總管多年,何必任等一批中郎將指揮使都曾經是他的老部下,如果一旦有什麽風吹草動,胡運超對咱三心二意的話,這對咱的殺傷力絕非一般。但是,他被咱安排去屯田之後,倒是規規矩矩,並無半句怨言,咱總不能對他欲加之罪,而進行打擊清算吧,畢竟這打擊麵太廣的話,一旦軍心動搖,那咱真是得不償失了。
咱以前曾經在書上看到某個偉人說過的一句話,說政治路線確定之後,幹部就是決定性的因素,咱雖然要大力培植自己的心腹嫡係,但是麵上還需注意到各個派係的平衡,這樣才能做好統戰工作,把咱在軍中的對立麵搞得少少的,把擁護咱的人發展的多多的。看來,咱今後必對胡運超等一批曾經邊關的老將,必須搞好統一戰線,對他們予以重用,讓他們風風光光,這樣,咱雖然大刀闊斧地培植親信,但軍心仍可以保持穩定……
想到這些,高笙書的內心突然有些激動,可是,思前想後,他始終覺得自己缺少一個能給他出謀劃策的參謀,否則,自己的一些決策沒有經過論證,不一定都對,如果自己身邊有個人能時時對自己有所提醒,這是非常必要的。
就比如丹宇作為大元帥,自己作為行軍大司馬,自己處處替丹宇做好參謀,丹宇就會省心不少。現在自己做了大元帥,一旦自己的所有決策都隻能在戰場上得以驗證,那這個試錯成本實在太高。雖然咱有時可以去問問曹文君,但是,她畢竟不在軍中,軍中具體事務她並不清楚,不可能替自己提供非常及時的方案,那這個參謀該讓誰來呢?
忽然,高笙書腦子裏猛然閃現過一個人,他興奮的一拍案台,對,太好了,就是此人! 哈哈哈,咱怎麽現在才想到此人呢?現在趙友林已死,他作為兵部尚書的指揮參謀係統自然可以裁撤,他的參謀自然可以成為咱的參謀。
咱的那個同窗蘇宛仁,跟著趙友林在邊關呆了幾年,而且這次也沒有與趙友林勾搭,著實難得,對這樣的老同窗,咱當然要對他予以重用。咱在譚老夫子的三個同窗,程道刊善於經商,王文涵則是有些熱衷於功名,聽說他現在頗受澄如重用,不過,大家都是各為其主,咱也不能過分記恨他。
而這個蘇宛仁平常雖然言語不多,但他性格十分沉穩,又在兵部幹了這麽多年,讓他過來做咱的參謀,一定不會差!
高笙書想到了蘇宛仁之後,心裏一陣興奮,他在帳中大叫:
“來人,立刻請兵部郎中蘇宛仁前來,本帥有話要問他。”
楚中天領命匆匆而去。高笙書忽然又想到軍隊的指揮體係問題。
咱的前世,國家軍隊正在進行改革,其中的一項改革就是軍隊建製從以前的師團營的上下層級,逐步改變成旅營的層級模式,這一改革簡化了指揮層級,原來一個師轄三個團,每個團再轄三個營,所有的戰鬥指令,都要從師指揮部下達到團部,再傳達到營級,層級繁瑣,不利於根據戰場瞬息萬變的情況做出改變。而旅營製,一個旅下轄五到六個營,中間的層級減少,有利於一線部隊抓住稍縱即逝的有利戰機,打贏戰鬥。
而且,旅營製機動性更強,遇上大規模的敵軍,整個旅協同作戰相對師團營層級指揮協同靈活得多。 可是,咱現在率領的大梁軍,恰恰則是戰鬥層級太少,戰鬥命令都是由統帥部直接下達到各營,如果戰役較大,一個營無法應對的時候,統帥部要直接協調其他各營配合,由於管轄的各營數量太多,而難以精準調配,從而貽誤戰機。
所以,咱倒以為在統帥部和各營之間要增設一個層級,這樣統帥部直接管轄的對象就會相應減少,從而下達的命令更有的放矢。而且,這個中間層級一多,咱手裏的官票就多了,就可以迅速提拔自己的心腹嫡係到核心關鍵的職位上,這樣就更能夠盡快做到對全軍的掌控。這真是一箭雙雕啊!
那在統帥部和各營之間增設的層級稱呼什麽為好呢?咱覺得還是把1800年以後的旅營模式搬過來吧,咱現在西線共有50多個營的戰鬥兵員,咱可以設7到8個旅,每個旅轄8到10個營,咱手上抓好這7、8個旅的指揮使就好了。也不用每次開會議事,三十多個營指揮使都要從各自的營地趕到中軍行轅,這樣也不利於保持對蠻夷的高度警戒。說實話,就是到了現在,咱還有好幾個營的指揮使的名字還叫不上來呢。
喜歡笙書傳請大家收藏:()笙書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