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又是謀逆大案

字數:3253   加入書籤

A+A-


    高笙書見來人是蘇宛仁,還聽說查出一些問題,心中便有些高興,說:
    “原來是宛仁兄回來了,來來來,你先坐,你此去雲州城也有幾日了,查出什麽不對來了?”
    蘇宛仁坐下後,說:
    “大元帥,屬下一到雲州,便從突然逃離的葉畢人與那小牢子入手,派出人手四處查訪,終於在雲州郡守治下的虎古縣發現了葉畢人的蹤跡。然後,咱們的人迅速動手,終於將那葉畢人和那個小牢子擒獲……”
    “好,太好了,宛仁兄一出手便是精彩,不知是不是就是那葉畢人暗中放了鄭元凱?”
    “正是如此。那鄭元凱剛被拘押到雲州郡守監獄,趙友林這廝便讓人找到了監獄的牢頭葉畢人,讓他瞅機會放了鄭元凱……”
    “那趙友林與葉畢人如何相識,你都問了嗎?”
    “這個自然。據葉畢人交代,他和趙友林都是彥州人氏,趙友林少年從軍發跡後,曾有一次回到彥州,與葉畢人相遇。葉畢人便央求趙友林幫助提攜,後來,葉畢人就隨著趙友林到了廣陵邊軍。
    “可是葉畢人這廝好吃懶做,待在在廣陵邊軍中時,給趙友林惹了不少麻煩。可畢竟是老鄉,趙友林隻好通過一個他曾經退役還鄉的手下,回到原籍雲州的將官,把這葉畢人安排到雲州郡守的監獄做牢子,勉強維持生計。
    “上回趙友林隨著丹宇大元帥出征邊關,在雲州街頭與葉畢人邂逅,於是,兩人在雲州多有走動,而且,趙友林還出麵同雲州郡守柳升威說項,讓那葉畢人做了牢頭。”
    “如此說來,那趙友林對那葉畢人幫助還真不少,於是,鄭元凱吞吃軍餉敗露之後,被本帥交由雲州郡守監獄羈押,那趙友林就叫葉畢人放了鄭元凱,對吧?”
    “大元帥所言極是。本來,葉畢人會繼續做他的牢頭,可是就在大元帥重回邊關之時,那趙友林忽然預感到什麽不對,便給了葉畢人一筆銀子,讓他趕快躲避。於是,葉畢人便躲在了虎古縣,那個當班牢子的村子裏……”
    “啊,本帥既已下令要拘押雲州衙門監獄所有的牢子,那柳升威為何不去認真查找葉畢人,與那個當班牢子的下落呢?其實,葉畢人也沒跑遠,虎古縣就在雲州治下……哎,這個柳升威辦事如此拖拉,本帥有機會要好好參他一本。”
    “大元帥且聽屬下慢慢道來,如果葉畢人從此遠走高飛,倒不會有後麵故事。後來過了些許日子,趙友林突然讓人找到了葉畢人,送給他2000兩銀子,讓他縱火燒了道刊商社。於是,葉畢人潛入城內,趁著月黑風高,放了一把大火,然後又逃回了虎古縣藏起來。”
    “正是如此,本帥那日回家也聽家人說起,道刊商社的火災是有人故意縱火。如此看來,是那趙友林讓葉畢人在道刊商社縱火,他料知本帥一定會從匆忙趕往雲州,然後他在半道布下機關,等著本帥自投羅網。哼,可惜,他機關算盡,怎知本帥早已安排了後手。”
    這時,一旁的段友山也插話了,說:
    “屬下那日看著大元帥匆忙而出,跟著的衛士也不多,怕大元帥出了意外。果然,這都是趙友林的奸計,幸虧大元帥料敵機先,早已做了布置,才讓那趙友林的奸計最終沒有得逞。不過,那日也真是好險啊……”
    高笙書聽了,也對段友山褒揚了幾句,然後問蘇宛仁:
    “不過,本帥心中還有一些疑問,那雲州郡守柳升威明明親口對本帥說,對葉畢人下了海捕文書,那葉畢人為何還能潛進雲州城呢?”
    蘇宛仁一聽,對著高笙書豎起了大拇指,說:
    “大元帥果然心思機敏,屬下把那葉畢人帶回軍中後,經過幾番審訊,問清了他與趙友林的勾搭之後,便問他還有什麽要說的,他便與屬下討價還價,說自己知曉一樁驚天秘密,如果他說出來,讓屬下免他一死。屬下以為他是訛詐,便假裝答應,可未曾想,他倒說出了一樁驚天大案……”
    “啊!什麽驚天大案,該不會是謀逆吧?”
    “正是謀逆大案,而且事關朝廷高官,以及軍中將官。”
    “好,宛仁兄,你細細說來,如果真是如此驚天大案,本帥還要八百裏加急,飛馬馳報京城,稟報聖上。”
    “好。葉畢人說,他和一個汙衣會的幫眾私交甚篤。有一次,兩人酒後,那汙衣會幫眾說自己的大頭領將很快就會坐上龍庭。葉畢人心中大為詫異,便對著那人連哄帶騙,又把那人勸著喝了好多酒,那人終於說,朝中許多重臣都加入了汙衣會,在邊關就有雲州郡守柳升威和咱們軍中的旅指揮使趙勇高……”
    高笙書一聽,心中便“咯噔”了一下,趙勇高,看來果然有你!不過,他麵上也是不動聲色地問段友山:
    “段元帥,你可知這個汙衣會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幫會啊?”
    段友山也是非常驚詫,說:
    “屬下也從沒聽說這個汙衣會,不過,這樣的地下幫會咱們不能小覷,當年張角創立太平道,以傳授法術和咒語蠱惑人心,最後起兵造反,以至於天下大亂,千裏無雞鳴,白骨露於野啊。”
    “段元帥說的是,葉畢人說那汙衣會開始也是幫助百姓治病,活躍在民間,後來慢慢有些官吏也悄悄加入。聽說汙衣會的首領神通廣大,能夠入地遁土,刀槍不入呢。”
    啊哈,看來騙子神棍真是咱們的國粹,除了張角,後世學他樣子的騙子多了去,1700年後的義和團,他們的所謂大師兄不也是能夠刀槍不入?其實,這些都是騙人的把戲。義和團之所以能夠迅速發展,都是慈禧這個臭老太婆聽到他們“扶清滅洋”的口號,比較對她胃口,從而暗中扶持,最終釀成了大亂。
    義和團的發源地是山東,當時的山東巡撫袁世凱可不信這一套,他對那些義和團說,你們如果真能刀槍不入,他就奏請朝廷予以重用。於是,他讓那些義和團在他麵前表演,結果一槍一個,許多義和團眾死在了袁世凱的槍口下,轉而都逃到直隸發展。
    至於那入地遁土,也是一種障眼法,這可騙不了咱。不過,如果在雲州邊關,真有這種妖言惑眾的幫會存在,咱真不能小覷,萬一,他們與蠻夷有所勾結,到時候等咱揮師進軍大草原的時候,他們來個裏應外合,那咱頓時就會腹背受敵,真是吃不了要兜著走了。
    喜歡笙書傳請大家收藏:()笙書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