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陷入困局

字數:2864   加入書籤

A+A-


    第二天,高笙書一大早就來到中軍行轅,翻開三十六計看了起來。這是曹文君前些日子根據自己的記憶,慢慢梳理出來,昨晚才交給他的。其實,這三十六計,曹文君也僅僅隻是寫了一個標題,高笙書一看也便清楚這些曆史典故了。
    咱到邊關之後,在與蠻夷、趙友林一夥的爭鬥中,所用的一些手段,倒是好多都像出自這三十六計。上回咱用打草驚蛇,逼得趙友林狗急跳牆,最終落入了咱的圈套。咱借著這個機會殺人立威,既清除了軍中內部最大的敵人,也在軍中樹立了殺伐果斷的形象,這個計策是大大成功的。
    還有,上回段老頭不聽咱的相勸,堅持親自帶兵救援晏城,咱隨後率大軍暗中跟隨,讓蠻夷伏擊段友山所部的計劃成為泡影,並殲滅了敵軍數千人,這招勉強也可以算作拋磚引玉吧。
    不過,這三十六計,咱看著這字麵,好像都能掌握,可在這戰場上,情況瞬息萬變,如果咱進軍大草原的時候,那木卓琿來個堅壁清野,咱這8萬多人的大部隊,時間一久,後勤就成了大問題,這可如何是好呢?
    高笙書正在思慮,忽聽得帳外有人步履匆匆而來,嗯,這腳步聲,此人應該是楚中天。
    “稟報大元帥,昨日,程道刊掌櫃對屬下細細說了那兩個商賈的模樣之後,屬下立刻讓人繪製了圖像在卡點稽查。昨日酉時末,在定州城外的卡點遇上一人與圖像上比較相像之人,待咱們將士上前問了幾句,那人竟然拔刀與咱們將士廝殺。砍翻了咱們數人之後,他見無法突圍,便橫刀自刎了。
    “待屬下接到訊息,便匆匆到雲州城請了程道刊掌櫃前往辨認,程掌櫃仔細辨認後,正是此人。屬下親自對屍體進行了搜身,除了那張假銀票,竟然還搜出了這張紙箋。”
    楚中天邊說邊從袖袋中取出紙箋,遞給了高笙書。高笙書見紙上的字歪歪扭扭,與昨日在柳升威住處搜出的那封書信上的字頗為相似,便說:
    “啊,這是蠻夷那邊的文字,那個到商社行騙之人是個蠻夷?”
    “屬下也覺得是蠻夷的文字,屬下來大元帥這邊之前,已找人細細辨認了這些字,好像是木卓琿寫給一個人的信,那個人應該在咱們軍中,而且他手下的兵馬還不少。”
    “唔,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呢?”
    “因為,信中說過些日子,蠻夷會積聚大軍襲擾咱們邊境,信中木卓琿讓那人乘亂舉兵,爭取一舉擒殺大元帥。屬下以為,大元帥身邊的護衛人員有數千人,那人如果可以直接殺進中軍行轅,他手下如果沒有超過萬人的兵馬,他豈有機會靠近大元帥?”
    啊哈,看來咱的部隊裏真是還有蠻夷的奸細,並且他在軍中頗得軍心,竟然可以指揮自己手下的將士進攻中軍行轅。不過,咱的這些將士這麽做,可都是犯了謀逆大罪,要誅連九族的,他們難道真的可以置自己家鄉的親人而不顧嗎?
    從常理上來說,這幾乎不可能,除非這些將士都是受了蠱惑。難道,柳升威的汙衣會勢力真的已經滲透到了咱的軍中?現在據蘇宛仁察知的情況,這也不是沒有可能,葉畢人從汙衣會幫眾口中聽說他們的大頭領很快就會坐上龍庭,這分明是企圖顛覆朝廷。
    如果要顛覆朝廷,靠的是什麽?首先當然是實力,能夠調動千軍萬馬的實力。但是,如果一個個人或者一個組織想能調動千軍萬馬,那他們必須有著自己的行動綱領,來蠱惑很多人能參加他們的組織。
    就像東漢張角的太平道,提出“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糾集了一大批幫眾起事,嚴重動搖了東漢朝廷根基,國家因此也陷入了百年的軍閥割據。
    北宋的方臘,假托摩尼教教義傳播信眾,糾集了數十萬百姓的起義,幾乎攻陷了浙江全境。
    當然,影響最大的當屬清代的太平天國運動,洪秀全利用拜上帝會進行秘密結社,通過傳教的名義,發展了鄉間大批的民眾加入拜上帝會,後來在廣西金田村起事,最後席卷全國,造成了兩億人的傷亡。而太平天國的目標就是要實現天下無處不均勻,所以才能蠱惑民眾。
    而這這汙衣會真的在大梁國形成傳播,肯定有他們一致的行動綱領和目標,從而給廣大民眾描繪美好藍圖,這樣就可能有大批民眾加入,如果有了柳升威、趙勇高等衙門官員和軍隊將領加入其中,並與蠻夷聯手,一旦發難,那後果真是不堪設想,咱真不可掉以輕心。
    想到此處,高笙書也忍不住後背發涼,說:
    “中天,你立刻將這封信函交由蘇宛仁,或許會對他調查柳升威、趙勇高等人的事有幫助。還有,你要與蘇宛仁多加聯絡,他那邊一旦有了什麽消息,立刻要向本帥稟報。”
    哎,咱的運氣咋這麽背,這大元帥還沒做幾天,就是有點內外交困,既要防著朝廷裏的澄如一夥的陷害攻訐,又要麵對蠻夷大軍的虎視眈眈,還要肅清軍中可能潛伏的蠻夷奸細,也還要麵對民間可能存在顛覆朝廷的隱患,著手清剿,更要揣摩那皇帝老兒的心思,讓自己聖眷不減。
    難道咱們國人每個時代都是存在這種既要、又要、還要、也要、更要的緊箍咒嗎?咱以前從書上看到都說古人心思單純,心地善良,肚子裏沒有這麽多的彎彎繞繞,現在咱曆經兩世,也感覺讀了這麽多的書,明白了這麽多的道理,可一到遇上這複雜問題,咱還真是力不從心呢。
    難道,咱真的要隨波逐流嗎?不行,咱在前世生活困頓,心中也曾怨恨父母沒有給咱一個好出身,現在,來到這1800年前的大梁國先是在公府之家,後來怎麽又同皇帝老兒有了瓜葛,成了他的七皇子,所以,才被冊封笙親王,又來到邊關掛帥。這樣的機遇是許多人經曆幾世也不一定遇上的,咱一定要好好珍惜。都說讀書人要什麽修身齊家平天下嗎,咱就好好利用大元帥這個平台幹些利國利民的好事吧。
    喜歡笙書傳請大家收藏:()笙書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