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好像無懈可擊
字數:3011 加入書籤
接著,高笙書屏退左右,帳內隻留下柳升威與他自己。他看著柳升威,輕聲問道:
“柳大人,你是楚州人氏吧,在雲州郡守的職位上已經幾年啦?”
柳升威微微屈身,答道:
“啟稟大元帥,屬下正是楚州人氏,四年前從唐州來到雲州,每日兢兢業業,不敢稍有懈怠。”
“嗯,都四個年頭啦,確實不短,而且你前邊在唐州,離雲州不遠,應該說,這邊的風土人情,柳大人都是非常熟悉的吧。”
“不敢說對這邊了如指掌,但此地的情況,屬下確實也掌握一些。十多年前,韓國公陰山一役,殲滅蠻夷精銳數萬人,雲州、定州、唐州等州郡終於重回大梁,韓國公可謂立下了不世功勳。可是這些州郡曾被蠻夷管轄多年,留下了不少蠻夷後代。由於聖上宅心仁厚,並沒有對這些蠻夷後人趕盡殺絕,而是要以德行感化蠻夷,故此,這幾個州郡漢人與蠻夷混雜而居,情況還真是有些複雜啊。”
柳升威也是頗有心機,他當然知道高笙書的底細,便在言語中故意提起了魏金祥。
“柳大人說得是,不能說那些與咱們漢人混雜而居的蠻夷都是壞人,但此時兩國戰火重啟,有些一心想重回國土的蠻夷,暗地裏難免蠢蠢欲動,這也給咱們的衙門增添了許多意料不到的麻煩,柳大人在這裏為官真是不易啊。”
“大元帥體恤下情,屬下感激不盡,屬下雖然兢兢業業,但疏漏之處總是難免,還望大元帥不吝賜教。”
“好,柳大人,那本帥問你,鄭元凱被再次抓獲之後,他供出曾在雲州監獄被牢子私放,本帥隨即命你讓人羈押監獄所有的牢子,你為何不執行本帥的將令?”
“啟稟大元帥,屬下接到大元帥的將令之後,立刻讓人拘押牢子,可是牢頭葉畢人與一個小牢子卻突然不見,屬下也是安排人手多方抓捕,卻一直抓捕不到,屬下失職,請大元帥責罰。”
“本帥聽說,這個葉畢人是趙友林同你說項,你才安排他做了牢頭,是否屬實?”
“啟稟大元帥,正是如此。去年,趙友林跟隨誠郡王來到邊關之後,有一日突然把屬下找到他的行轅,說自己有個同鄉葉畢人在雲州郡守監獄做牢子,要求屬下多多提攜。由於他是朝廷重臣,屬下平常連巴結的機會都沒有,如今他開了口,屬下豈有拒絕之理?故此,屬下安排這葉畢人做了牢頭。”
嗯,這個柳升威倒是精通為官之道,他承認自己失職,也承認自己溜須拍馬,但這些在官場都是司空見慣,咱總不能就憑著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就到皇帝老兒那兒參他吧,就是咱做了皇帝,對這些渾渾噩噩不幹事,一心隻想通過奉承拍馬往上爬的官油子,也沒啥子好辦法呢。
“可那趙友林與蠻夷勾結,做局陷害丹宇大元帥,你又怎能同這樣的人同流合汙呢?”
“大元帥斥責的是,屬下沒有看清趙友林的居心險惡,屬下真是該死。可是,當初這趙友林是堂堂的大梁國兵部尚書,屬下豈敢對他胡亂猜測。後來,大元帥查處了趙友林勾結蠻夷,圖謀叛逆的案子,並將趙友林斬首示眾,屬下與百姓將士一道額手相慶,並向朝廷遞了折子,稱頌大元帥的豐功偉績呢。屬下對天發誓,絕沒有同那趙友林同流合汙。如若虛言,必遭天譴。”
說到這裏,柳升威還站起身,聲嘶力竭地發誓。
咱讀書多了,官場小說也讀了不少,曆朝曆代在官場混的好的,往往不是那些德才兼備的人,而是那些大事不幹,每天都在揣摩上司心思的官油子升遷最快。他們政治正確,又是長袖善舞,不斷營造自己的人脈,這樣的人往往能笑到最後。這個柳升威可能正是如此,說不定此人背後還有什麽靠山,咱如果沒有什麽真憑實據,真還不能對他隨意處置。
高笙書仍是和顏悅色,說:
“柳大人稍安勿躁,請先坐下,本帥今日請你來,就是有些事要同你印證一下,這世上的事嘛,假的真不了,真的也是假不了,雖然一時可以讓人迷惑,但終究會真相大白。”
柳升威一聽,神色頓時恢複平和,緩緩地坐了下來,說:
“請大元帥恕罪,屬下心中感到大大的冤屈,故此一時心急了一些,大元帥心中還有什麽與屬下相關的迷惑,隻管問來便是,屬下一定如實相告。”
“好,柳大人,本帥就直說了。有人在你住處搜查到一封上邊有著蠻夷文字的信函,乃蠻夷的國師木卓琿親筆所書,與你約定,你在雲州糾集汙衣會的人起事後,他也會對我軍發動突襲,讓我軍首尾不能相顧,從而一舉擊潰我軍。這封信函,你該做如何解釋?”
柳升威連連叫屈:
“大元帥,屬下委實不知這封信函之事,況且那個汙衣會,屬下也從來沒聽說過,這肯定是有人要陷害屬下。”
“柳大人,為何有人要害你,難道你在此間有仇人不成?”
“大元帥,屬下掌牧唐州、雲州之時,根據聖上諭旨,對那些柔然人要寬大為懷,不但給他們劃了土地建房子,還讓咱們漢民教他們耕種。經過幾年,這些柔然人倒也能安居樂業,很少有人願意重返大草原那邊。可是,由於他們與咱們漢民雜居共處,平常難免也有一些糾葛,一些官司還鬧到衙門裏來。屬下處理此類糾葛之時,都是要求衙門僚屬對柔然人盡量關照,弄得咱們漢民中有人,甚至一些官吏都是頗有微詞,說屬下有意偏袒蠻夷。這回有人說我私通蠻夷,該不是這些人故意陷害屬下吧。哎……”
啊哈,如果照著柳升威所說,他雖然可能是個官油子,但他如此處置柔然百姓的方法還是可以值得稱道。畢竟冤冤相報,不過是互相仇視的雙方,不斷互相傷害,讓仇恨的火焰愈演愈烈,乃至世代相傳,這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傷害都是巨大的,而其中的個體,更是成了雙方征戰的炮灰,毫無存在感可言。如果是咱執掌州牧,也會采取這樣的方法來化解民族矛盾,畢竟大家後來都是中華民族嘛。
喜歡笙書傳請大家收藏:()笙書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