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隔河對罵

字數:3324   加入書籤

A+A-


    高笙書從前方得知已經拿下頭曼城的消息,不禁大喜過望,他心中一直懸著的一塊巨石總算落了地。
    他過了乞達曼山之後,便深知頭曼城的重要,所以,他在部署安排攻打頭曼城的將令時,也是斟酌再三。
    後來餘蒙鬆推薦說,第十旅指揮使夏穀智勇雙全,堪當重任。在一旁的段友山聽到夏穀的名字,也是連聲稱善。可是,高笙書心中仍有疑慮,他立刻單獨召見了夏穀,一番談論下來,覺得夏穀精明能幹,不是一味以武力取勝,有勇無謀的魯莽將軍,頗感欣慰。
    他對夏穀親自麵授機宜,讓他攻下城池後,必須將所有的柔然百姓遷至大梁國境內,但絕不可濫殺無辜。
    所以,夏穀便略施小計,利用巴達喀的不服輸心理,誘使他進行了單挑,終於讓巴達喀輸得心服口服。於是,有了巴達喀一起參與勸說,數萬頭曼城的百姓很快就前往了雲州、定州等地,高笙書早已讓柳升威、蘇哲言圈了一大塊土地,這些百姓一到那邊,立刻就成了大梁軍屯田的主要勞動力。
    大梁軍拿下頭曼城,戰略意義十分重大,不但是對柔然軍方麵士氣的打擊,更為關鍵的是,有了夏穀第十旅一萬餘人的坐鎮,大梁軍由頭曼城往前線運送糧草,不但距離就減少了數百裏,而且,這安全也可以得到大大提升。
    高笙書立刻分別寫了信函,吩咐程道刊要盡快要在頭曼城建立糧草儲運點,以確保前方的糧草供應。同時,他還吩咐柳升威立刻從各州郡調派工匠前往頭曼城,從事軍械的製作。現在前方箭矢消耗太大,如果得不到補充,就不能對柔然軍形成絕對的優勢,有了熟練工匠在頭曼城就近加工製作,大梁軍就再也不用擔心箭矢的消耗問題了。
    高笙書的中軍部隊,由於沒有了乎陀的羈絆,行軍速度立刻神速了許多,沒幾天,就來到了一條大河的南岸。他叫來土末兒一問,便得知此河叫沃南河。
    為了指揮時心中有數,高笙書親自帶著段友山等幾位將官,來到沃南河邊踏勘地形。
    卻見這沃南河雖然水麵平緩,但甚為寬闊,平靜的河水宛如一麵巨大的鏡子,倒映著湛藍的天空,竟然是水天一色。一陣微風拂過,泛起熠熠發光、層層細碎的漣漪,輕柔得如同少女在夢幻中的囈語。
    高笙書的目光掠過河麵,看向遠方,隻見柔然軍已在沃南河北岸安營紮寨,他估摸著敵軍肯定想利用這個天塹對大梁軍進行阻擊。
    這時,柔然軍中有士卒看見了高笙書等幾人,立刻呼號示警。不一會,數十人從大營中飛馳而出,來到了沃南河北岸,高笙書定睛一看,卻是木卓琿父子與乎陀等人。
    卻說乎陀帶著殘兵來到頭曼城下,想進城休整,不料,城中殺出了大隊大梁軍,乎陀頓時魂飛魄散,哪裏敢同大梁軍廝殺,眾人一陣驚呼後,各自四散跑開了。
    乎陀帶著幾個貼身護衛跑了許久,不見大梁軍追來,總算鬆了一口氣。然後,他們開始一路上邊走邊收拾殘兵,總算找到了兩千餘人,經過清點,他們又折損了將近五百人。
    大家又饑又累,乎陀隻好讓士卒到林中捕食獵物,先填飽肚子再說。所幸,此時正是夏季,草原上黃羊、兔猻等活物甚多,柔然騎兵一陣射殺,所獲頗豐,已經餓了許久的乎陀與將士們終於可以飽餐一頓了。
    乎陀思來想去,覺得自己現在隻有這兩千餘人的殘兵敗將,再也不能對大梁軍構成威脅,如果不慎與敵軍遭遇,說不定還會被敵軍殲滅,所以,眼下他最緊迫的事就是要同木卓琿的大部隊匯合。
    於是,乎陀帶著殘部沿著小路,直往沃南河方向而去。上回,他曾聽木卓仁說過,他們要利用沃南河天險對大梁軍進行阻擊。總算乎陀運氣不錯,他還沒到沃南河的時候,就在途中遇見了木卓仁的隊伍。
    木卓仁他們本來奉命騷擾大梁軍的右路部隊,跟隨著大梁軍一路來到了沃南河附近。見敵軍已經在沃南河南岸安營紮寨,木卓仁覺得自己當務之急就要趕到北岸,與陸續趕到的柔然軍構築防線,對大梁軍進行阻擊。
    所以,木卓仁帶著隊伍沿著小路折而向西,剛好在半道上遇上了乎陀的殘部。當他得知頭曼城已失,也是目瞪口呆。不過,他們也來不及多做分析,就與乎陀從沃南河上遊一處水淺的地方,過了沃南河,直奔沃南河的北岸淺灘渡口,這裏很可能是大梁軍今後渡河之處。
    當他們來到淺灘渡口時,卻見這邊聚集了大批人馬,木卓琿已經先行趕到了這裏,還有來自各地的隊伍根據木卓琿的飛鳥傳書,也陸續在這裏集結。
    木卓琿聽了乎陀的稟報,頓時大驚失色,他想不到自己反複交代巴達喀不可輕易出城迎戰,可大梁軍竟然這麽快就得了手。這個戰略要地的失去,他感到大領軍將會如虎添翼,而己方麵臨的形勢將會更加危急。
    現在,他認為無論如何都要利用好沃南河的天險,對準備渡河北上的敵軍予以沉重打擊,才有可能挽回敗局。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正在同木卓仁、乎陀商量對策,忽然,帳外的士卒稟報,說有敵軍將領在南岸刺探軍情。他一聽,就趕緊上了馬,趕到了沃南河的北岸,卻見高笙書正同幾個敵軍將官在南岸指指點點。
    木卓琿心中氣急,大罵:
    “高笙書小兒,老夫在這裏等你多時了,你若敢渡河,沃南河將是你的葬身之地!”
    這裏南北岸相距十餘丈,高笙書也隱隱約約到了木卓琿的叫罵,他手持馬鞭,指著木卓琿,大笑,說:
    “木卓琿匹夫,本帥謝謝你的大人情,將頭曼城送給了本帥,頭曼城的軍民都願意成為大梁國的子民,他們現在都已遷到大梁國的雲州城安居樂業,衣食無憂。你若肯歸降,本帥也會向聖上提出赦免你,再賞你百十畝地,讓你做個地主員外,如何?”
    木卓仁在一旁聽得七竅生煙,他悄悄地張弓搭箭,猛地向高笙書射出一箭。可是,高笙書身旁的段友山看的真切,叫道:
    “大元帥,小心!”
    同時,他早已拔出佩劍舞動,在高笙書身前形成一道劍光,將木卓仁的冷箭擊落。高笙書大罵:
    “無恥蠻夷,暗箭傷人,本帥十日內必過此沃南河,木卓琿老賊,你快受死吧!”
    雙方互相叫罵了一陣,各自回到了營中。高笙書心中忿恨,思來想去,忽然想到了一人,頓時眉頭舒展,心中暢快了許多。
    喜歡笙書傳請大家收藏:()笙書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