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準備叫板
字數:3812 加入書籤
澄如離開皇宮之後,立刻找曹思堂進行了密議,然後又召集澄歡、澄陽和朝中重臣來到他的恕親王府,說有要事相商。
待到一幹重臣來到恕親王府議事廳坐定,澄如麵帶憂慮,說:
“諸位大人,本來沒有父皇的旨意,本王也不能隨便召集諸位大人來到這裏,可是,由於此事事關咱們大梁國的江山社稷,本王也隻能事急從權,先與諸位大人商議,即使今後父皇責怪,本王也顧不得了。”
聽澄如如此鄭重其事的聲明,眾臣頓時麵麵相覷,也不知朝廷中突然發生了什麽大事。一陣交頭接耳之後,葛雄飛就開口了:
“殿下,你現在是總理王大臣,如果真是茲事體大,你召集咱們大家議事也不算僭越,不過,到底是啥事,你倒快說啊。”
要把葛雄飛等幾個為人公正的書呆子請出來,是曹師堂的主意。澄如聽到景德帝要傳位給高笙書之後,感覺篡位已經不可避免。不過他與曹師堂分析了局勢,覺得如果他們發動宮廷政變,隻靠著恕王黨的幾個人推舉澄如上位,會顯得有些勉強,而有了葛雄飛這些資望深重的大臣出來勸進澄如,那澄如入主大內就會顯得理直氣壯。
澄如看了一眼澄歡和澄陽,問道:
“兩位弟弟,你們誰來把適才咱們在父皇那裏的所見所聞,向諸位大人詳細敘說一番呢?”
澄歡和澄陽互相對視了一眼,澄歡回過頭來,看著澄如說:
“二哥,還是我把父皇的病情向諸位大人作個交代吧。”
澄歡端起茶杯,啜飲了一口茶水,然後緩緩說道:
“眾位大人,父皇昨日在宮中突然龍顏大怒,以至中風昏厥,現在看來,需要一些時日靜養,所以,二哥召集諸位大人前來,商議一下以後朝中政事該如何處理,請各位大人各抒己見吧。”
茹妃雖是澄陽的生母,澄歡自幼喪母,從小在她身邊長大,兩人情感深厚,他自然不會把她穢亂宮闈的醜事向眾臣抖落出來。
等到澄歡說完,澄如馬上接了上來:
“咦,三弟,你這麽說也實在是太過簡單,聖上為了何事龍顏大怒,事關皇家顏麵,雖然你可以不說,但聖上最後說了什麽,這事關咱們大梁國的江山社稷,你可要向眾位大人說明白啊。”
見澄歡還是不說,澄如又問澄陽:
“六弟,你適才也在父皇身旁,父皇說了什麽,你應該聽得清楚明白吧?”
澄陽故意裝傻,說:
“小弟隻聽得父皇說二哥會演戲,平常很少說真話……”
澄如聽得臉色微微一紅,隨即自嘲地說:
“這是父皇對兒臣期望甚高,讓兒臣今後父皇的教誨,做事不要瞻前顧後,而要直來直去,快刀斬亂麻,父皇的教誨,兒臣自會銘記在心中。六弟,父皇接著還說了什麽,你難道沒聽清楚嗎?他可把咱們兄弟和江山社稷都沒放在眼裏啊。”
葛雄飛歲數雖大,但性子急,看著澄陽問道:
“殿下,聖上說的話,你如實說了便罷,我等做臣子的一定會維護聖上顏麵的。”
澄陽終於期期艾艾地說了出來:
“後來,父皇躺在龍床上自言自語,說自己要把大位傳給高笙書,還說他是父皇的七皇子……”
葛雄飛與堂上眾人一聽,也是目瞪口呆,過了許久,葛雄飛輕聲說:
“或許聖上病得暈眩而致神誌不清,他也不知道自己說了什麽,反正有沒有書麵詔書,這做不得數的,老臣以為,幾位殿下和大家不要把此事放在心上便罷了。”
葛雄飛話音剛落,戶部尚書劉宇涵便說:
“葛大人一力維護聖上顏麵,其心可嘉,但是,臣以為,聖上身為九五至尊,所說的每一話都是金口玉牙,事關國之根本,民之生計。聖上說高笙書乃七皇子,這依據又從何來?曆來大位傳承事關王朝興衰、社稷安危,聖上在如此重大問題上隨口而說,我等必須上奏折,提醒聖上予以糾正,否則今後我朝禍亂必生。”
見劉宇涵開了腔,工部尚書張天桂趕緊跟上:
“劉大人所言極是,皇位傳承乃國之重器,自古便是‘立嫡立長不以賢,立子立貴不以長’,聖上也不能對皇位私相授受,他說高笙書是他的皇七子,那高笙書的生母又是誰,聖上寵幸她時,敬事房有登記嗎?還有,這高笙書有皇家度牒嗎……”
張天桂說法看似有板有眼,其實也是漏洞頗多,如果按照高笙書的年紀推算,當初景德帝寵幸他母親時還隻是郡王,哪裏來的敬事房太監隨身伺候?而且,高笙書自幼在民間成長,自然沒有皇家度牒。不過,情理之下,眾人哪會仔細推敲而辨得清真假?
接著刑部尚書李自言、司隸台令吳鬆鶴、兵部侍郎方向學等等朝廷大員也紛紛議論,說景德帝提出要傳位給高笙書的言論極為不當,朝中大臣必須一致勸誡景德帝及時糾正。這些都是恕王黨的人,自然遵從澄如的意思。
眼看火候差不多了,曹師堂說: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諸位同僚,老夫以為,雖然這皇位傳承乃國家大事,但也是皇帝的家事,現在,諸位都覺得聖上傳為高笙書的言論欠妥,必須糾正,但幾位殿下卻都還沒說話,老夫建議大家再聽聽殿下的意見,如何?”
眾人一聽,都覺得曹師堂這個國舅言之有理,目光轉向了澄如等幾位皇子身上。
澄如問道:
“兩位弟弟,適才眾位大人的話,你們都聽到了吧,你們覺得該是如何呢?”
澄歡此時隱隱覺得澄如召集這麽多重臣,故意抓住景德帝要傳給高笙書的這句話大做文章,一定有潛在的陰謀,可是,他望著這些大臣,卻是沒幾個人與他有什麽深交,而且,他揣測澄陽也是如此。
兩人各自在心中盤算了一會,都覺得眼下他們無法抗衡澄如,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他們隻好說:
“二哥,我等二人都聽二哥的。”
“好,既是如此,那本王也要說幾句。本王以為,咱們大梁國自太祖手上建國,篳路藍縷,曆盡千辛萬苦,才在群雄爭霸中,開始有了立足之地。後經太宗一朝勵精圖治,才有了大梁國這個坐擁115個州郡,八百多萬戶、五千多萬人口的泱泱大國。
“父皇登基後,任用賢才,積蓄國力,抓住時機,在西北邊關與蠻夷展開決戰,收複了定州、雲州等二十餘個州郡,國力強盛達到空前,父皇功不可沒。
“不過,本王以為,父皇功勞再大,但這大梁國不是父皇他一個人的,而是我們高家列祖列宗創下的基業,現在,他提出將這份基業傳授給來曆不明的高笙書,這又置我們高家的列祖列宗於何地?列祖列宗地下有知,也絕不允許他如此數典忘祖。
“故此,本王決定,今日就是豁出這個親王的爵位不要,也要同父皇好好論理一番,讓他糾正這個傳位給高笙書的胡話!”
喜歡笙書傳請大家收藏:()笙書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