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李恪背後有高人

字數:3165   加入書籤

A+A-


    “外交部!”,李世民聽完李恪的話重複了一句就思索了起來,而長孫房杜三人眉頭緊鎖的也在沉思。片刻後未等李世民開口長孫無忌就先大聲道“陛下不可呀!”
    “臣倒覺得不錯!鴻臚寺現在所擁有的的職能不就是負責與外族勢力或國家打交道嗎?”,杜如晦提出了自己的意見,當然沒有長孫那樣激烈,房玄齡也捏著胡須點頭道“臣也覺得可行,隻是六部乃早已深入人心,如今改為七部怕是……”
    “輔機你說說為何不可?”,李世民沒等房玄齡說完就打斷對著長孫無忌問道。
    “臣……臣覺得一是房大人說的改為七部不符合族製。”,說完腦子裏飛速旋轉的思考了一下繼續道“二是隻是處理大唐周邊幾個小國事宜,沒必要弄一個部出來……”
    “行了!”,李世民也聽出來長孫無忌跟本沒有充足的理由,不過都是在牽強的東拉西扯罷了。
    “此事再容朕考慮考慮,都退下吧!”
    “兒臣告退!”,
    “臣等告退……”
    李恪出來後並未等長孫無忌他們三人,而是直奔崇仁殿而去,就是不願意和他們三人主要是長孫無忌搭上話,結果剛見過了楊妃還沒說上幾句話,一個太監就匆匆趕來稟報陛下召見,李恪搖了搖頭沒辦法隻得二進太極宮。
    “兒臣拜見……”
    “行了!沒其他人就朕自己,說說你的想法!”
    “呃!外交部?”
    李世民瞪了李恪一眼嚇的他急忙又開口道“父皇您想聽什麽?兒臣當時就是想著莒國公封爵已是國公,不如給他升升官,兒臣覺得尚書不是比什麽卿品階大點嗎,所以就……”
    “就想把鴻臚寺改為外交部?”
    “嘿嘿!是極!”
    “哼!就沒有別的想法?”
    當然有!要不是長孫無忌這老小子戲弄我,我才不願意摻和這事呢!心裏這這樣想嘴上卻道“兒臣惶恐!”
    “滾吧!”
    我這暴脾氣……走就走!誰稀罕來呀!
    “兒臣告退!”
    待李恪走後李世民來到龍案前又翻看起了百騎司的密報自語道“這小子在草原倒是沒有什麽反常的言行,也沒有和唐儉接觸過,怎麽就想著弄個外交部出來呢?不過這個提議倒是很好,就不知道是他自己想的還是背後有人指點,會不會是那些老家夥!來人!”
    李世民說完不知從什麽地方出來了一個太監也不說話直接跪地。
    “去四季祥問問他們有沒有給蜀王亂出什麽主意?”
    那太監聽後立馬起身出了太極宮……
    長孫無忌出了太極宮越想心中越是驚訝!他作為李世民的心腹兼大舅哥當然明白李世民心裏怎麽想的,外交部這事估計八九不離十了,雖然看似外交事宜從皇帝直接過問變成尚書省的事,但尚書省不也還歸皇帝管嗎?而他自己心裏也清楚,如果成立外交部對大唐的政治體係其實也沒有壞處,反而好處有一大堆,先不說官員配置多了多少崗位,光是從尚書省的管理角度來說權利又大了幾分,的確是好事!但這麽好的提議怎麽就會從一個半大孩子口中提出的呢?不行!這事透著蹊蹺,得讓太子知道才行,最起碼要有個準備,而且得想個辦法讓太子也得露露臉,總不能這樣讓李恪壓著他!
    想完之後長孫無忌回到府中便寫了封信交給了長孫衝,然後與他耳語了幾句後,長孫衝就急匆匆的離府而去。
    當晚李承乾和李泰同時就得到了李恪建議成立外交部的消息,李承乾先是一驚然後大喜,覺得自己這二弟很有才華,能想出如此辦法,但當他看到長孫無忌的信後就不這樣覺得了,立刻想叫來了自己的心腹商討一番,後來一想又覺得不行,畢竟舅父告訴自己的萬一傳出去又怕被李世民猜忌,於是便下定決心安長孫信中所言,明日朝堂之上夥同孔師他們阻止便是。
    而李泰得到消息後更是覺得李恪背後肯定有高人指點,畢竟李恪歲數與自己差不多,功課上也沒有太大出入,根本不可能提出如此高明的建議,至於是誰就不得而知了。這也加深了李泰對人才的渴望,為李泰出版《括地誌》打下了基礎!
    太子和王爺知道了消息後自然就會流傳到世家的耳朵裏,他們自然是一百個願意,畢竟大唐大大小小的官員大部份都是他們的門徒附庸,如果真的成立新的部門自然得需要人才,如此一來那豈不是又便宜了自己這些世家……
    就在次日早朝,東宮,世家都準備大幹一場時,作為皇帝陛下的李世民卻對此隻字不提,等到早朝結束後,偏偏又留下了唐儉一人到了偏殿,於是外交部的傳聞便像荒草一樣瘋狂的傳開!
    始作俑者李恪對此卻是一無所知,就算知道了也不會參與其中,隻是他納悶一點為什麽對於唐儉的賞賜始終沒有下來,難道的外交部的事夭折了?想來想去想不明白的李恪索性也就不再去關注此事,而是徹底的清閑了下來,早上練練功,下午寫寫課業,沒事教教數學,沐休去看看親軍營練練馬上功夫,過得好不愜意!
    而勤頤坊的建設和裴承先的官聲,也在李恪愜意的時光中,快速的完成和提高。起初勤頤坊的百姓看到時突厥人在給他們蓋房子時,又鬧到了萬年縣衙,結果縣令都沒出頭,身為縣丞的裴承先就把事情完美的解決了,不但百姓沒有了怨言,還自發的去監管突厥人幹活,至於工錢根本提都沒提,也許這就是這個時代人們的淳樸吧!
    時間一晃來到了貞觀四年的九月底,今年是一個豐收年,大唐自建國之後,真真正正的一個豐收的年景,仿佛從滅了東突厥後大唐的國運就變的好了起來,長安城內百姓們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笑容,特別是勤頤坊的坊民更是笑不攏嘴,無他房子終於建好了,內部的裝修也晾幹了,今日正式分房,迫切一點的都可以直接入住!
    而朝堂上大部分的官員也都麵露喜色,傳了三個月的外交部,在被人們快遺忘的時候,今日終於被李世民提了出來!
    喜歡意外唐朝請大家收藏:()意外唐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