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魯班後人看琉璃

字數:3088   加入書籤

A+A-


    “你慢慢說,一驚一乍的說的本王都糊塗了!”,李恪一聽知道有戲,但表麵上卻鎮定的說道。
    “是這樣望爺!餓用大食話對他講。”,胡商指著一個奴隸繼續道“他能聽懂,然後他再用他們的話就能與這些人交流了!”
    “嗯!不錯!總算能溝通了,不過就是費點勁,漢語先翻譯成大食話再翻譯成他們的話,就不知道意思會不會變,先問問他們是哪裏人?都會做些什麽?”
    那個胡商聽後立馬又走到了奴隸人群繼續和那個能聽懂大食話的交流了起來。沒一會兒就跑了回來對李恪道“望爺!他說他們來自遙遠的勿斯裏國,是那裏貴族的奴隸,還有幾個是邪教的人,以前是搗鼓一些寫寫畫畫的,都是被一個外國是商人買回來送到這裏的!”
    “好!知道他們來自哪裏就行,這樣你留在這裏負責教會那個會大食話的人漢語,本王明日再派一個讀書識字的人協同於你,可否?”
    “這……望爺,餓在西市還有生意呀!”
    “放心本王都收了,價格你開,而且教會他之後本王再另給你三千貫如何?”
    “餓謝過望爺!餓願意!”
    “那就這樣!老周!”
    “末將在!”
    “給他和那個安排好住處,讓他們自己安排,你隻管吃住即可,另外其他的人先按兵士一樣操練,除了不發月例外,還要看管好他們!”
    “末將得令!”
    隨後李恪又叫來其他的胡商道“既然找到能與他們交流的人了,你們就回去吧,不過本王也不會讓你們白跑一趟,三德子記下他們,回去每人給一貫作為獎賞!”
    “謝望爺……”
    待剩下的幾個胡商走後,李恪轉身對著張老漢和王老漢說道:“兩位老人家,咱們接著去看那琉璃窯爐吧。”兩人忙稱不敢的跟著李恪往親軍營後山走去。
    眾人來到窯爐處,隻見爐火熊熊燃燒。張老漢驚歎道:“王爺,這火勢如此旺盛,不知這窯中燒製琉璃的原料是何物呀?”
    李恪笑了笑指了指一旁的細沙道:“這就是主要的原材料!”說著示意工匠用另一個限製的窯爐演示一番。
    那工匠熟練地往窯爐中添加細沙和兩種材料開始點火燒製。王老漢眼睛一亮:“王爺,若是老奴沒有看錯的話除了細沙外還有石堿和另一種東西,這琉璃製成老奴也到是有幸料過,精美無比,隻是不知道您這現在燒製出來的效果如何?”
    李恪還有說話,一旁的一個窯匠從懷裏掏出了幾個琉璃珠子遞給了兩位老漢,王老漢接過後仔細的端詳一番後繼續道“王爺,這成色看著比那些胡商販賣的都要好,這是已經成了嗎?”
    李恪還是沒有說話示意旁邊的窯匠,那窯匠見李恪示意便開口道“這位老人家,您看到的這個是目前我們做的最好的了,細沙,石堿,還有……”,這時他停頓了一下看向李恪。
    “無妨!都是自己人!”,李恪淡淡的道。
    那窯匠聽後繼續道“還有石灰石,這三種的配比我們是經過了三個月是試驗,才得到的最佳配比,我們也覺得的可以了,但王爺說還是不行,王爺想要的是清澈透明的琉璃,然後我們就又開始試驗,三次燒製才得到了這樣的結果!”,說著又從懷裏掏出了一個比剛才那幾還要透亮的珠子遞給了王老漢。
    王老漢急忙接了過來驚呼道“這……這是燒製出來的?真是巧奪天工呀!”
    張老漢在一旁也吃驚不小,對李恪道“王爺!這是燒製的?不是用天然水晶打磨的?”
    “瞧你們兩個沒見過世麵的樣子!你們好歹也算是魯班的後人!別大驚小怪的,就這本王都看不上,此次叫你們來是他們這些窯匠實在是沒辦法了,你們先看看這燒製過程,給參謀一下,看看還有什麽地方可以改動改動!你們先看著,本王就陪你們了,本王先去軍營中商量點事,有了結果讓人通知本王就行!”,說完李恪也沒管他倆什麽表情直接就轉身就走。
    到了營帳後李恪命人將在軍營中的李辰,尉遲寶琪等小將喊了過來,詢問了一些近期的情況。
    張老漢和王老漢二人見李恪走後,趁著窯爐升溫的時候就與那窯匠攀談了起來,這窯匠姓孫名岩,也是一個善於交談的人,經過了解才知道正月的時候他們在這建了窯廠,先是單一的燒製細沙,後來挑選了燒的好的一種沙子為基礎,又加了好多東西一一的,兩兩的,三三的,然後就是選出燒製好的再調整配比,再然後……
    聽著孫岩的敘述,兩位老漢也感同身受,這一聽就是李恪的標準的試驗改良方法,因為當時小全子,自己的兒子們都沒少因為聽到改良而顫抖,不過這樣也好,最起碼證明了都是自己人,要不王爺也不會輕易地傳授這種經驗!
    將近兩個時辰的閑談等待後,這一窯終於出來了,隻見幾個窯匠用鐵勺子接著從窯爐裏舀出來黏糊糊,紅彤彤似水非水的東西放到了一個一個圓形模子裏,然後等不紅的時候,倒出來放進一個鐵盤中開始搖晃篩圓。在等一會兒溫度下來後,一個個的圓珠就變成了淺綠色晶瑩好看的琉璃珠。
    “二位老人家,你們看看吧,這就是整個的燒製過程,王爺說應該還能燒製的更透明一些,甚至沒什麽顏色都沒有,我是沒有什麽好辦法了,你們給琢磨琢磨!”
    張老漢摸著胡須沉思片刻後道:“孫師傅,俺覺著這燒製的溫度或許還有文章可做。”
    王老漢也點頭附和:“是啊,不同的溫度下材料融合程度不同,我們打鐵時有時也是提高點溫度,有時也得降點溫度,這燒窯也許更高或者更低些的溫度能達到王爺的要求。”
    孫岩聽了眼睛一亮:“這倒是個新思路,之前一直專注於材料配比,未曾好好探究溫度的影響。不過溫度再升高一時半會不好弄了,要不先降低一下試試效果?”
    喜歡意外唐朝請大家收藏:()意外唐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