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偏殿議事

字數:2755   加入書籤

A+A-


    馬周並沒有因為房玄齡的官位比他大而膽怯,李世民聽後也微微的點了點頭然後對於著楊纂道“楊卿!你在長安縣做過縣令,你比裴縣令時間要長,你來說說為何會如此?”
    “這……,臣在職時的確也見過有些家庭為了省去人頭稅不報人口的,不過大部份都是等孩子十多歲時或是快成家時才會報上戶籍……”
    “那你為何給他們上?又是怎麽上的?”,長孫無忌此時臉色有點不好看,畢竟他是尚書省得負責人,長安縣尚且如此,別的縣呢?誰知道李世民怎麽想的,萬一要是追責這他可是推脫不掉的。
    “下官都是按奴轉良上的!”
    “大膽!你……”
    “算了輔機,朕不想在這上麵追究什麽,今日叫諸位愛卿過來就是想問問這人頭稅和人口增長或是誰人口實際的落籍那個重要!”
    幾人聽後都沉思了起來,偏殿之上非常的安靜,李世民也沒繼續追問,隻是等著他們的回答,突然裴承先開口道“回陛下,那個都重要,您要是非讓臣分出個高低,臣覺得人口重要,祖父曾經常的教誨臣,有人就會什麽都有,那怕是現在不行還有以後,而且各大世家是怎麽來的?不就是人多嗎?燕王曾開玩笑的和臣說過,一個沒出息,還有下一個,人家世家問什麽能成為世家,不就是人多嗎,總有一個會有出息的!”
    “裴縣令此話差異,陛下所問是落籍的人口,你說的新生人口!”
    “房大人,下官受教了,不過有些百姓因為交不起人頭稅,不敢生的也有很多,如果取消了人頭稅的話,那您說百姓們還不得每家都得生個十個八個的。”
    “你簡直是胡說八道,老夫問你如果取消人頭稅那稅賦上的虧空誰來填補?交過人頭稅的百姓要是鬧事如何處理?鬧不好就會有好事者煽動百姓,陛下此事還得從長計議呀!”,長孫無忌嗬斥了裴承先後又對李世民道。
    “啟奏陛下,如果陛下您覺得人頭稅收可以忽略,臣覺得可以先把人頭稅降一降,兩成兩成的下降,您看看效果,如果再降到六成時,百姓們都認可了,也沒有隱報瞞報的現象了就此打住,如果效果不好,那就接著往下降,您看如何?”,馬周沒有針對誰,直接說出了自己的想法,房玄齡聽後也點了點頭並表示了讚同。
    楊纂要說些什麽,但覺得馬周說的不無道理,也就沒有多說,長孫無忌心知如果李世民不在乎那不到一成的歲入,那估計這事可能就會成功,況且馬周的辦法他也是讚成的。
    當人們等著李世民拍板時,李世民卻又問道“如果人口增長的多了,那地方上的土地夠用嗎?永業田對於百姓來說才是賴以生存的,你們覺得以後勳貴們的賞賜是不是放遠一點?”
    “啟奏陛下!臣以為馬大人所說的確是好辦法,但陛下您說的也不得不考慮到了,所以臣以為還是承包田地的百姓可以免去,有永業田的就不必免了,燕王曾經和臣說過,土地隻有是國家的時候,才不會出現兼並的現象,沒有土地兼並那就杜絕了百姓給別人打長工!當然如果可以的話,承包期限可以延長五到十年,這樣百姓們心裏更加踏實了!”,裴承先將自己想法或是李恪與他說過的想法說了出來,然後偏殿上又開始了靜靜的沉思。
    殿上的這幾人除了裴承先那個不是飽讀詩書的主,就算是楊纂那也是正經八本高材生,也正是如此,聽到裴承先的話心裏都很驚訝!
    過了刻鍾李世民第一個開口道“裴愛卿,此話可是恪兒讓你說的?”
    “回陛下,沒有,這都是沒事的時候和燕王聊天時臣記住的,因為有些時候燕王會說很多,但您也知道臣這腦子,也隻能撿著重要的記!”
    “嗯!來人宣燕王進諫!對了把高明和青雀也都喊過來吧!”
    半個時辰後,李恪來到了太極宮偏殿,看到了殿上的人員後,李恪心裏就明白了差不多,行禮後便聽李世民問自己,對人頭稅和土地兼並的想法,李恪一聽就知道裴承先肯定說了什麽,不過估計說的不太完整,所以才會叫自己過來。
    “啟奏父皇!兒臣以為,人頭稅一事,可依馬周大人之法逐步降低。如此既能減輕百姓負擔,刺激人口增長,又可觀察效果,靈活調整。至於土地兼並,確是大患。土地國有雖能杜絕兼並,但實際操作難度極大。不妨在保證土地國有基礎上,推行土地租賃製度。勳貴賞賜土地可放於偏遠之地,一來減少京畿土地壓力,二來促進偏遠地區開發。對於百姓承包土地,可如裴縣令所言延長承包期限,讓百姓安心耕種。同時,國土資源部可以在州府設立監管機製,防止官員與勳貴勾結,變相兼並土地。如此,人口增長有保障,土地問題也能得到一定緩解,國家方能長治久安。”,李恪侃侃而談,條理清晰,眾人聽後皆露出思索之色,李世民微微點頭,似乎在考量他的建議。
    “啟奏父皇!兒臣也覺得恪弟說的有道理。”,這時了解清楚了的大唐太子李承乾也開口道“兒臣與諸位老師學習課業時,也曾詢問過他們,為何每一個朝代最後都會有百姓造反的事,而據他們所說好像都是一個問題,那就是百姓們吃不上飯,兒臣也查閱過很多曆史書籍,災荒之年百姓們為了活命售賣自己的土地,然後開始為地主打長工,好點年景可以維持生活,一旦又遇到災年那隻好賣身為奴,慢慢的土地沒了,人生的自由沒了,再加上有些地主或是勳貴不顧百姓的死活,然後隻要有人開始組織,他們就會響應,左右都是一個結果不如去跟著拚一把,所以兒臣恪弟所土地用承包的行事分給百姓,從根源上杜絕了土地的買賣兼並,這樣即便他們想買也做不到,而百姓始終都有自己的土地,這比永業田要好的多,畢竟這土地是大唐的,是國家的!”
    喜歡意外唐朝請大家收藏:()意外唐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