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被定形了

字數:3168   加入書籤

A+A-


    “還有就是你那燕王府自從權萬紀離開後始終沒有給你配上,朕琢磨著現在該給你物色了一個人了,老空著也不是回事,你可有人選?”
    “全憑父皇做主!”
    “那好,這一兩天朕和大臣們商議一下!”,李世民說完拿起了一個奏折繼續道“你看看這個,然後說說你的看法!”
    李恪急忙上前接過奏折迅速的瀏覽了起來,片刻後李恪歎了聲氣道“父皇,兒臣以為即便高昌國不願惹事,但還是要將其占領,因為這個地方很重要!”
    “嗯!說來聽聽!”
    李恪左右看了看就往龍書案的右側走去,李世民一見也起身跟了過去,李恪來到了大唐版的地圖前,心中腹誹真簡單,不過也能湊合著看,最起碼地理位置不差!
    “父皇您看!高昌與西突厥相連,據說現在以向西突厥稱臣,雖然對大唐也是很恭敬,但如果哪天突然發難,或是放西突厥過來,那以他們的實力要是不攻城略地的話,不出半月便能抵達長安!如果再加上一隊人馬從陰山牽製,吐渾穀協助,吐蕃再下來……”
    “不可能!如果這樣的話,他們是在作死!何況吐蕃已派人來過,有求和稱臣之心,你這是瞎猜測!”
    “父皇!國與國哪有什麽友誼,隻有利益罷了!”
    “吆喝!你這是聽誰說的,小小年紀怎麽學的?難道不知大唐乃是天國禮儀之邦嗎?”
    “嘿嘿!父皇你看如果東麵在此時發難呢?”,李恪沒有回答李世民的問話而是繼續假設道。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李世民並沒有責怪李恪,隻是說了句後世經典的話就死死的盯著地圖,因為他本身就是馬上皇帝,對於李恪所說雖然嘴上說著不可能,但心裏卻是吃驚的很,他沒有想到李恪會有這樣的軍事見解!
    而李恪見李世民不再搭理自己,也隻能在一旁等著希望這位千古一帝早早看明白,別在像曆史上一樣三征高句麗都未果,帶著遺憾離開了人世,最後還是李治完成的他的心願!
    “你是想朕完成你外祖父的心願?”,突然李世民冒出了一句話。
    “這不也是父皇您的心願嗎?”
    “嗬嗬!”,李世民輕笑了一聲“朕是問你高昌的事,你胡扯些什麽?”
    “父皇,其實高昌也好,吐穀渾也罷,都好對付,不過就是缺少借口罷了,兒臣覺得東麵才是真正的心腹大患!”
    “為何?”
    李恪上前指了指新羅的東麵道“這邊應該還有個島,兒臣在書上看到過。”
    “嗯,是有個倭國!”
    “再往東是一片汪洋,兒臣覺得如果把這些地方都變成大唐,那麽便沒有了後顧之憂,那西麵就可以進可攻退可守,而且兒臣覺得草原和西域的這些國家也就那麽回事,慢慢的用商人就可以把他們變成大唐的長工!”
    “計將安出?”
    李恪微微一笑,自信道:“父皇,可先與西突厥、吐穀渾,西域等高昌周邊國家或部落通商,以低價的或是他們沒有的大唐貨物衝擊其本土產業。待其經濟依賴大唐之時,再提高貨物價格,掌控其經濟命脈。對於草原和西域國家,派遣大量精明的商人,帶去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文化,用商業手段逐步控製其貿易。如此一來,他們自然會成為大唐的長工。而對於倭國等海外之地,可先派使者宣揚大唐國威,吸引其前來朝貢貿易。同時,派遣水師探索周邊海域,繪製海圖。待時機成熟,以保護貿易為由,逐步在海外建立據點,將其納入大唐版圖。如此,東麵無憂,西麵便可隨意經略。”
    李世民聽後,眼中閃過一絲讚賞,摸著下巴沉思起來,似乎在權衡這李恪所說的商業掠奪之策的利弊。
    李恪也不急,因為他知道自己所說有點超前,這個時代可沒有商業掠奪一說,而且商人也是最讓人看不起的人群,如果李世民現在說好,那才見怪了呢!
    “這些都是誰教你的?”
    果然!李恪一聽這話便知道成不了,不過沒關係,先給他在心裏種上一個種子,等機會來了就能生根發芽!
    “回父皇,沒有人教,都是兒臣從書上所學推演而來!”
    “書上可沒有這些吧?”
    “父皇您忘了臥薪嚐膽的勾踐滅吳,雖然他用的是示弱之計,但不適合大唐,如今大唐國力強盛,那隻能用商人們了,而且估計現在應該有人都這樣幹了,一個鐵鍋就能換一頭牛或五隻羊,一壇烈酒就能換三五個奴隸……”
    “好了!收起你那點小心思吧,又在其他地方開商榷了吧!”,李世民打斷了李恪的話“一開始說的還有點意思,到了後麵……哎!恪兒!不是朕說你,你現在不像剛出宮那會兒開府建衙,要那麽多錢財幹嘛?這也怪朕疏忽,當時一不小心讓你走上了這條路,現在你也行冠了,也應該收斂一點了!”
    李恪一聽心裏這個氣呀!合著剛才所說基本沒用了,自己在李世民的心目當中就已經這樣了?哎!算了,愛聽不聽吧,自己到時候能幫就幫,不讓幫就自己幹,反正明年自己就自由了!
    李世民見他不說話,以為自己猜中了李恪的小心思,歎了一聲道“行了!下去吧,去你母妃那看看,她跟朕叨叨你好久沒去了!”
    “兒臣告退!”
    待李恪走後,李世民像是自語,也像是問阿難“朕怎麽就有了這麽個兒子,心眼不少,眼光也不錯,可怎麽就是老往經商上麵湊呢?”……
    李恪在楊妃那用了午膳,又偷偷的檢查了下李愔的拚音後告別楊妃便離開了崇仁殿,出了門沒走幾步看到兩個太監朝他這邊急行心道得!還得去趟大安宮!於是沒等太監開口,李恪便道“前麵帶路,別讓太上皇等急了!”
    “吆!這不是燕王嗎?怎麽著?這一上朝議政就把朕這老頭忘了?”
    喜歡意外唐朝請大家收藏:()意外唐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