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元朔六年漠南戰記:熱血傳承

字數:5091   加入書籤

A+A-


    大漢元朔六年(公元前 123 年),一場震動天地的大規模戰爭在漠南地區轟然爆發,西漢與匈奴在此展開了殊死較量。這一戰,漢軍兩度揮師定襄,雖累計斬殺匈奴 19 萬人,卻也付出了慘重代價,軍士折損眾多,馬匹損失達十多萬,且未能實現襲殲伊稚斜單於本部的核心目標。
    戰爭的硝煙終於漸漸散去,負責為大軍運送糧草物資的趙翁仲,也結束了漫長而艱險的任務,拖著疲憊卻滿是欣慰的身軀,踏上了歸鄉之路。家中,年少的趙充國早已望眼欲穿,心心念念盼著父親歸來。他心中藏著無數疑問,渴望從父親口中知曉這場戰爭的點點滴滴。
    終於,趙翁仲推開了家門。趙充國一下子從門檻上蹦起來,箭步衝上前,緊緊抱住父親:“爹,您可算回來了!快給我講講戰場上的事兒,是不是特別驚險?”
    趙翁仲笑著摸了摸兒子的頭,臉上的疲憊瞬間減輕了幾分:“別急,爹這就給你講。” 父子倆在屋內坐定,趙翁仲清了清嗓子,緩緩開口:“大漢元朔六年,長安城中,春寒依舊料峭,那寒意,就跟能鑽進骨頭縫裏似的。未央宮的大殿內,燭火輕輕搖曳,映照著漢武帝陛下凝重的麵龐。陛下身著華麗龍袍,身姿筆挺,那深邃的眼眸裏,透著咱大漢天子不容置疑的威嚴與決絕。”
    “陛下當時高聲喝道:‘匈奴賊寇,三番五次侵犯我大漢邊疆,屠戮百姓,搶奪財物。今日朕下定決心,再度興兵,定要讓匈奴見識我大漢天威,叫他們知道,犯我大漢者,雖遠必誅!’陛下的聲音在大殿裏來回激蕩,震得人熱血沸騰。”
    趙充國眼睛睜得大大的,滿是崇敬:“陛下太威風了!那大將軍衛青怎麽說?”
    趙翁仲接著講:“大將軍衛青,身披烏黑發亮的戰甲,穩穩地站在殿下,雙手抱拳,聲音洪亮地應道:‘陛下放心,臣定當拚盡全力,絕不辜負陛下所托,必不辱使命!’衛青大將軍那麵容堅毅得很,畢竟久經沙場,渾身都散發著讓人安心的氣場,隻要有他在,將士們心裏就踏實。”
    “數日後,長安城郊外,大軍浩浩蕩蕩地集結起來。好家夥,十萬騎兵整整齊齊地排列著,戰馬嘶鳴聲此起彼伏,軍旗烈烈作響,那場麵,壯觀極了!陽光灑在士兵們的鎧甲上,亮閃閃的,跟一片銀色的海洋似的。衛青大將軍騎著一匹高大健壯的黑馬,慢悠悠地走過隊伍,他目光仔細地掃視著每一個士兵,眼神裏既有鼓勵,又滿含期待。”
    “就在這時,一匹棗紅色的駿馬像一陣風似的疾馳而來,馬上坐著的,正是霍去病。他在衛青大將軍身旁猛地勒住韁繩,身姿矯健得像隻小豹子,一下子就翻身下了馬。霍去病滿臉期待,眼睛裏閃爍著熾熱的光芒,大聲喊道:‘舅舅,去病已準備妥當,隨時可以出征!’”
    趙充國聽得入迷,忍不住追問:“那衛青大將軍怎麽回他的?”
    “衛青大將軍看著眼前朝氣蓬勃的外甥,微微點了點頭,眼裏滿是關切與期許,說道:‘去病啊,此去戰場,那可是凶險萬分,千萬不能莽撞行事。你要牢牢記住,用兵之道,講究謀略,更得沉穩。不可因一時之勇,誤了大事。’霍去病用力地點點頭,斬釘截鐵地說:‘舅舅放心,去病一定牢記您的教誨!’”
    “緊接著,衛青大將軍對著全軍將士高聲呼喊:‘兒郎們!今日咱們出征匈奴,為的就是守護咱們的家園,守護咱們的親人!犯我大漢者,雖遠必誅!’大將軍的聲音特別洪亮,一下子就傳遍了整個軍隊。”
    “‘雖遠必誅!雖遠必誅!’士兵們扯著嗓子齊聲高呼,那聲音,簡直能把天都給震破了,士氣高漲到了極點。隨後,大軍浩浩蕩蕩朝著定襄進發,一路上塵土飛揚,遮天蔽日。塞外的草原那叫一個廣袤無垠,寒風跟發了瘋似的呼嘯著席卷而來,刮在臉上,就跟刀割一樣生疼。遠處的山巒連綿起伏,在陰沉沉的天空下,顯得格外冷峻,透著一股說不出的肅殺之氣。”
    首次交鋒
    “春天的時候,漢軍抵達定襄。遠遠望去,匈奴的營帳在那兒若隱若現,就跟散落在草原上的黑點似的。衛青大將軍站在一處高坡之上,手搭涼棚,極目遠眺,仔仔細細地觀察著匈奴的一舉一動。身旁的斥候不斷將打探來的消息匯報給他。看了好一會兒,綜合各方情報,大將軍果斷下令:‘傳令下去,全軍做好出擊準備!’”
    “漢軍就跟洶湧的潮水一般,朝著匈奴營地迅猛衝去,馬蹄聲跟打雷似的。匈奴人根本沒料到咱們來得這麽快,倉促應戰,一時間,喊殺聲震得人耳朵都快聾了。戰場上刀光劍影閃爍不停,鮮血很快就把草地給染紅了。”
    “霍去病騎著那匹棗紅色駿馬,一馬當先,直接就衝進了敵陣。他手裏的長槍上下舞動,寒光閃閃,匈奴士兵碰上他,紛紛倒下。不遠處,衛青大將軍也正有條不紊地指揮著大軍,穩步向前推進。大將軍時不時就望向霍去病所在的方向,看到外甥如此勇猛無畏,心裏既欣慰,又不免有些擔憂。”
    “大將軍低聲自言自語:‘去病雖說勇猛,可千萬別深入險境啊。’說完,馬上傳令身旁的親衛:‘你給我緊緊盯著去病校尉的動向,一旦他有危險,立刻向我匯報。’這一戰,漢軍將士們奮勇殺敵,斬獲了數千匈奴。可匈奴軍隊狡猾得很,邊打邊往後退。衛青大將軍見天色漸漸晚了,擔心他們有詐,就趕緊下令收兵。”
    趙充國皺著眉頭,一臉緊張:“那後來呢?”
    短暫修整
    “漢軍撤回定襄,營地裏麵,士兵們都忙得不可開交。有的在認真包紮傷口,有的在精心喂養戰馬。篝火熊熊燃燒著,火光照在士兵們疲憊卻堅毅的臉龐上,看著就讓人心裏頭敬佩。”
    “衛青大將軍的營帳內,各位將領都聚集在一塊兒。大將軍眉頭微微皺著,仔細分析著當天戰鬥的情況,他一臉嚴肅地說:‘匈奴雖說吃了敗仗,但主力還沒受到太大損傷,明天再戰,大家千萬不能掉以輕心。’將領們紛紛表態:‘大將軍放心,我們一定拚死殺敵,絕不退縮!’”
    “就在這時,帳簾被一下子掀開,霍去病大步走了進來。他身上沾滿了血跡,可興奮勁兒怎麽都藏不住。霍去病一臉認真地說:‘大將軍,今天我追擊匈奴的時候,發現他們好像設了埋伏。明天作戰,咱們可以派一支奇兵,繞到匈奴後方,來個前後夾擊,打他們個措手不及。’”
    “衛青大將軍看著這個年輕氣盛的外甥,眼裏滿是讚賞,點頭說道:‘去病說得有道理,這件事就交給你去安排。不過,這奇兵深入敵後,危險重重,你可一定要萬分小心謹慎。’霍去病胸脯一挺,大聲說:‘舅舅,您就放一百個心,去病絕對不會辜負您的囑托!’”
    二次出擊
    “一個多月之後,漢軍再次從定襄出兵。霍去病帶著八百騎兵,跟離了弦的箭一樣,脫離大軍,朝著匈奴腹地飛速疾馳而去。草原上狂風呼呼地刮著,黃沙漫天飛舞,啥都看不太清。霍去病一馬當先,眼神堅定得很,直直地望著前方。”
    “他大聲喊道:‘兄弟們,今天咱們深入敵境,一定要把匈奴殺個片甲不留!’‘殺!殺!殺!’八百騎兵扯著嗓子齊聲響應,那聲音在狂風裏不斷回蕩。他們在草原上一口氣疾馳了數百裏,終於發現了匈奴的一支營地。匈奴的營帳錯落有致地分布著,篝火星星點點,看著一片祥和,可他們根本沒想到咱們漢軍會突然殺到。”
    “‘衝!’霍去病一聲令下,八百騎兵就跟下山的猛虎一樣,直接衝進了敵營。匈奴人從睡夢中被驚醒,頓時亂成了一鍋粥。霍去病手持長槍,在敵營裏左突右刺,那些匈奴士兵根本就不是他的對手。”
    “與此同時,衛青大將軍率領的大軍也跟匈奴主力交上了手,展開了激烈戰鬥。戰場上,喊殺聲、馬蹄聲、兵器碰撞聲混在一起,亂成一片。衛青大將軍沉著冷靜地指揮著,漢軍緊密配合,打得有模有樣。”
    “激戰正酣的時候,衛青大將軍心裏一直惦記著霍去病。他嘴裏喃喃自語:‘也不知道去病那邊戰況咋樣了……’正說著呢,一名傳令兵騎著快馬飛奔而來,大聲報告:‘報!霍校尉那邊已經成功突襲匈奴營地,斬獲特別多!’衛青大將軍緊繃著的神經這才放鬆了些,嘴角忍不住露出一絲欣慰的笑容,說道:‘好,去病果然沒讓大家失望!’”
    “可誰能想到,趙信和蘇建的部隊卻遭遇了意外。他們跟大軍分開之後,單獨碰上了伊稚斜單於的軍隊。數萬匈奴騎兵像潮水一樣湧了過來,趙信和蘇建帶著 3000 多漢騎,一下子就陷入了絕境。”
    “蘇建揮舞著長刀,大聲喊道:‘殺!跟匈奴拚了!’士兵們都拚死抵抗,可匈奴人數實在太多了,漢軍漸漸支撐不住。激戰了一整天多,漢軍幾乎全軍覆沒。趙信心灰意冷,帶著 800 殘軍投降了匈奴。蘇建拚了命,單槍匹馬突出重圍,狼狽地逃回了漢軍大營。”
    戰後餘波
    “戰爭終於結束了,漢軍雖然兩出定襄,總共斬殺了 19 萬匈奴,可咱們自己也損失慘重,軍士、馬匹加起來損失了十多萬。不過,霍去病卻在這場戰爭裏嶄露頭角,因為立下大功,被封為冠軍侯。”
    “長安城中,漢武帝陛下在未央宮接見凱旋的將士。衛青大將軍單膝跪地,一臉愧疚地說:‘陛下,臣這次出征,沒達到預期目標,還請陛下降罪。’漢武帝陛下站起身,走下台階,親手扶起衛青大將軍,說道:‘愛卿不必自責,雖說沒殲滅匈奴主力,但也讓他們知道咱們大漢不好惹。去病這次立下大功,真是我大漢的福氣。’”
    “霍去病上前一步,跪地謝恩:‘陛下,這都是將士們奮勇殺敵的功勞,去病不敢居功。’漢武帝陛下看著霍去病,眼裏滿是欣慰,說道:‘好,好啊!我大漢有你這樣的少年英雄,還怕匈奴不滅?’”
    “衛青大將軍走到霍去病身旁,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語重心長地說:‘去病,今天你一戰成名,往後更要為國家效力,千萬別辜負陛下的期望。’霍去病望著舅舅,堅定地點點頭,說:‘舅舅放心,去病一定不忘初心,為大漢掃平匈奴!’”
    “元朔六年的這場戰爭,雖然沒完全實現漢武帝陛下殲滅匈奴主力的戰略目標,可卻讓霍去病這顆將星,在大漢的天空裏閃閃發光。這場戰爭也給日後漢軍作戰積累了特別寶貴的經驗。衛青大將軍和霍去病之間的甥舅情誼,在戰火裏變得越來越深厚,他們一起為大漢的邊疆穩固,不停地努力奮鬥著。”
    趙翁仲講得全神貫注,趙充國聽得如癡如醉。講到霍去病英勇殺敵的片段時,趙充國眼睛裏閃爍著崇拜的光芒,雙手緊緊握拳,仿佛自己也置身於那熱血沸騰的戰場,對霍去病的崇拜達到了極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