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拍戲感悟
字數:2393 加入書籤
先知:這是個難題,毫無疑問,你不能確定我是不是真的在幫你。決定權在於你,你可以相信我跟你說的話,或者不相信。來顆糖吧。
尼奧:你是否已經知道我會不會拿?
先知:如果我不知道,我就不叫先知了!還是來顆糖吧,邊吃邊聊。
尼奧:你很愛吃糖?
楊瀅:對,很愛。
......
“cut!”
何荁荁點點頭。看得出楊瀅是努力的,一大段對話下來,情緒很平穩,改掉了一說話一出表情就愛瞪大眼睛的毛病。
“寶貝,總體還可以,就是表演缺乏層次感,沒有了層次感,節奏感自然就談不上了。你改掉了之前表演很用力的毛病,現在很平穩,這是好事,但平穩之中需要有層次,沒有層次的平穩,就是一潭死水,無論你怎麽賣力,結果都會暴露出明顯的表演痕跡,感覺很生硬。”
“比如愛吃糖這個細節,劇本裏特地加入這幾句,就為了突出先知的與眾不同,所以你要在演出先知的神叨叨本色之外,多一丟丟的俏皮,記住,隻是一丟丟,這個分寸感要拿捏好。”
楊瀅低頭思考了一會兒,揚起頭。
“導演,我準備好了。”
“好,第二條準備。”
第二遍下來,楊瀅的表演有進步,但還是沒達到何荁荁的要求。
“寶貝,這條比上一條好,但是有層次不是亂層次,你剛才的表演是為了層次而層次,沒有恰到好處的設計感。還是吃糖這個環節,你第一次說出來顆糖吧,眉毛一挑就很有意思。可到第二遍還是來顆糖吧,就缺點意思了,這時候先知這個角色明顯應該有點玩味的意思在裏邊。到了第三遍當尼奧問你是不是很愛吃糖,你回答很愛的時候,就已經不是玩味了,而是明顯在向尼奧內涵點什麽,是什麽呢?那就是別緊張,放鬆點,我是你們這邊的人,你大可以放安心。”
“你弄懂了這三層意思,就分清了三個層次,就會在人物的情緒表達中有遞進關係,節奏感就出來了,就會該平穩時平穩,該出情緒時出情緒。給你十分鍾,再好好想想。”
“謝謝導演,我會努力的。”楊瀅很感激地鞠了一個躬。
何荁荁轉頭對劇組工作成員:“大家休息十分鍾。”
遠處一個角落,曉展默默站在那一聲不吭。今天沒有他的戲,但他並沒有安排其他活動,而是遠遠地站在一旁觀摩。
這是曉展的常規操作了,自打他進組以來,除了認真拍好自己的戲,隻要有閑暇時間,他都盡可能到現場觀摩其他演員的戲。畢竟這部影片可是雲集了來自全球各地的眾多優秀演員,不管是程龍、基努裏·維斯這些資深大咖還是那些戲份不多的配角演員,也不管是否和他們有對手戲,曉展都覺得這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他們演技上的閃光點都讓曉展深深歎服。
觀摩多了,學習多了,曉展竟越來越發覺場內演員們的表演對自己的吸引力逐漸下降了,更吸引他的反而是何荁荁在現場如何指導演員的表演以及掌控全局拍攝的能力。
就拿這次指導楊瀅的表演來說,曉展突然沒來由地生出了一種羨慕。
曉展在一旁冷眼旁觀,楊瀅拍的第一條確實比較生硬,表演的痕跡也較重,何荁荁叫停之後,三言兩語就指出了其中的要害:缺乏表演層次。
經過何荁荁的點撥後,楊瀅拍了第二條。曉展將自己代入進去,換做是自己要拍這段戲該怎麽處理、該怎麽調動情緒,然後再和楊瀅剛才的第二條兩相比較。
平心而論,他覺得楊瀅的第二條進步了很多,很多細節的處理也到位。如果換做是國內的大多數導演,表演達到這種水平完全可以過了,可曉展依然看到何荁荁不滿意地喊了“cut”。
曉展意識到,這就是國際知名導演和普通導演的差距了。之前他在何荁荁的指導下也拍了很多場戲,可身為當事人與身為局外人的視角是完全不同的。當事人時他必須心無旁騖地把全部的精力和關注點都放在表演本身,無暇顧及其他。但身為局外人後他就可以好好地觀察、對比、發現,並得出相關的結論,看出具體的差距。比如今天在他聽完何荁荁的第二次分析後,他的這種感覺更加強烈了。
何荁荁拍的哪是一般電影啊,她要拍的至少應該是一部藝術上乘之佳作吧。
喜歡娛樂為王之全球第一女導演請大家收藏:()娛樂為王之全球第一女導演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