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4章 春風拂醒舊時光 初心織就新圖景

字數:6544   加入書籤

A+A-


    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 :春風拂醒舊時光 初心織就新圖景
    清晨的陽光剛漫過“遠航科技”的辦公樓頂,李淵就站在辦公室的窗前,手裏捏著那枚蘇瑤生前常戴的銀質書簽——書簽上刻著朵小小的梔子花,是他們結婚一周年時,他親手給她做的。樓下的停車場裏,李陽正幫周明遠搬著一摞智能養老設備的資料,少年的身影在晨光裏顯得格外挺拔,像極了當年剛入部隊時的自己。
    “爸,周叔叔說今天要去社區跟老人們聊智能養老的需求,咱們要不要提前把問卷表再核對一遍?”李陽敲了敲辦公室的門,手裏拿著厚厚的一疊表格,表格邊緣貼著彩色的便簽,都是他標注的“重點關注項”——比如張大爺提到的“輪椅進出智能門”,王奶奶說的“一鍵呼叫兒女”。
    李淵轉過身,接過表格,指尖掃過便簽上的字跡,忽然想起蘇瑤當年做社區調研時,也總愛用彩色便簽標注老人的需求。他翻開第一頁,看到“陳建國”的名字後麵,李陽特意畫了個小燈泡,旁邊寫著“老電工,可協助檢測社區電路”,忍不住笑了:“你倒是跟你媽一樣,總能記住別人的長處。”
    “周叔叔昨天跟我說,做社區項目得‘盤活身邊的資源’,陳爺爺懂電路,說不定能幫咱們調試智能設備。”李陽拉過一把椅子坐下,“對了,妹妹說今天要帶手工課做的‘智能養老鬧鍾’去社區,說要讓王奶奶試試,看能不能提醒她按時吃藥。”
    提到李悅,李淵的眉眼更柔了。昨天晚上,小姑娘趴在桌子上忙到半夜,用紙板做了個帶鈴鐺的鬧鍾,還在側麵貼了張紙條:“媽媽說,要像記項目節點一樣記吃藥時間”。他合起表格,拿起搭在椅背上的外套:“走,先去社區服務中心,跟王主任碰個麵,順便把陳師傅也叫上——咱們今天的調研,缺不了他。”
    社區服務中心的院子裏,迎春花已經開了,嫩黃的花瓣沾著晨露,格外鮮亮。王主任一看到李淵和李陽,就笑著迎上來:“老李,你們可來了!陳師傅一早就來等著了,說要幫你們給老人們講當年蘇瑤同誌改下水道的事,讓大家放心用你們的智能設備。”
    李淵順著王主任指的方向看去,陳建國正坐在長椅上,手裏拿著那個深藍色的布包,裏麵裝著當年蘇瑤用過的手電筒和筆記本。看到李淵,陳建國連忙站起來,把布包往懷裏緊了緊:“老李,我跟幾個老夥計都說好了,今天他們都來跟你們聊需求,咱們社區的老人,都信蘇瑤同誌,也信你們。”
    正說著,周明遠開車到了,車後座上放著幾台小型的智能養老設備——有能測血壓的手環,有會語音提醒的藥盒,還有能遠程查看家裏情況的攝像頭。“這些都是我從國外帶回來的樣品,先讓老人們試試,咱們再根據需求改。”周明遠把設備搬下來,笑著說,“當年在部隊,你總說‘實戰出真知’,現在做項目,也得‘試用出好方案’。”
    李淵拍了拍他的肩膀,心裏滿是感慨。當年在特戰隊,周明遠是隊裏的“技術擔當”,每次執行任務前,都會把裝備調試到最佳狀態;現在做智能養老項目,他還是老樣子,凡事都要親力親為,確保每個細節都到位。
    沒過多久,社區裏的老人們就陸續來了。張大爺推著輪椅,王奶奶拄著拐杖,還有幾個當年跟陳建國一起在社區工作的老夥計,都圍了過來。李悅也背著小書包跑來了,一進門就舉著手裏的紙板鬧鍾:“王奶奶!您看我做的鬧鍾,到吃藥時間就會響,還有小燈亮呢!”
    王奶奶接過鬧鍾,笑得眼睛都眯了:“悅悅真是個乖孩子,跟你媽媽一樣,心裏總想著我們這些老人。當年你媽媽幫我家修水管,知道我眼神不好,還特意給我家的水龍頭貼了防滑貼,說這樣我就不會摔著了。”
    李悅聽了,把臉貼在王奶奶的手上:“媽媽說,老人們就像爺爺奶奶一樣,要好好照顧。以後我們做的智能設備,會比我的鬧鍾更厲害,能幫您測血壓,還能跟叔叔視頻聊天呢!”
    老人們聽了,都笑著點頭。陳建國打開筆記本,翻到蘇瑤當年寫的社區基建方案,指著其中一段說:“你們看,蘇瑤同誌當年就寫了‘要關注老人需求,讓社區更溫暖’,現在老李他們做的智能養老項目,就是在幫蘇瑤同誌實現願望啊!”
    李淵看著老人們認真的模樣,心裏一陣暖流。他拿起一台智能血壓手環,遞給張大爺:“張大爺,您試試這個,戴上之後,血壓數據會自動傳到您兒子的手機上,他在外地也能知道您的身體情況。”
    張大爺接過手環,在李陽的幫助下戴上,很快,他兒子的電話就打來了:“爸,您的血壓很正常,放心吧!李總他們的設備真好用,以後我再也不用天天擔心您了。”
    聽到兒子的聲音,張大爺眼眶紅了:“好,好,你們做的這個項目,真是幫了我們這些空巢老人的大忙了。蘇瑤同誌要是知道,肯定會很高興的。”
    調研一直持續到中午,老人們提了很多需求——有的想要“能提醒關煤氣的設備”,有的希望“社區裏能裝智能座椅,累了就能坐下來充電”,還有的想“在社區花園裏裝語音導覽,知道哪些花能看,哪些花不能碰”。李陽和周明遠忙著記錄,李淵則陪著老人們聊天,時不時拿出蘇瑤的筆記本,跟他們回憶當年的事。
    中午吃飯時,陳建國拉著李淵的手,輕聲說:“老李,當年蘇瑤同誌跟我說,她想把咱們社區建成‘老人能安心住,孩子能開心玩’的地方。現在你們做的智能養老項目,還有之前的智慧城市項目,都是在幫她實現這個願望啊。”
    李淵點頭,心裏滿是堅定:“您放心,我們一定會把項目做好,不辜負您和老人們的信任,也不辜負蘇瑤的初心。”
    下午,李淵帶著李陽和周明遠去了試點區的老舊小區。小區裏的智能水表電表已經安裝好了,幾位工作人員正在調試智能安防係統。看到李淵,工作人員連忙迎上來:“李總,您來了!這智能安防係統調試得差不多了,晚上樓道裏的燈會自動亮,有人摔倒還會自動報警呢!”
    李淵走到樓道口,按下測試按鈕,樓道裏的燈瞬間亮了起來,柔和的光線照亮了整個樓道,沒有一點刺眼的感覺。“這個亮度正好,老人們晚上出門不會晃眼。”李淵滿意地點點頭,想起蘇瑤當年做社區照明改造時,特意要求把路燈的亮度調暗,說“老人們眼神不好,太亮的燈反而看不清”。
    周明遠拿出手機,對著智能安防係統拍了張照片:“我把這個係統的參數發給國外的團隊,讓他們也參考參考。咱們的智能養老項目,不僅要照顧到國內老人的需求,還要做出咱們自己的特色。”
    李陽在一旁記錄著數據,忽然指著不遠處的下水道井蓋說:“爸,你看,那是媽媽當年改的下水道井蓋,現在還在用呢!”
    李淵順著他指的方向看去,井蓋旁邊刻著個小小的“瑤”字,是當年蘇瑤特意讓工人刻的,說“這樣以後維修就知道是哪個方案改的”。他走過去,蹲下身,摸了摸那個“瑤”字,忽然覺得蘇瑤就站在他身邊,笑著跟他說“你看,咱們的方案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正想著,口袋裏的手機響了,是李悅打來的視頻電話。屏幕裏,小姑娘舉著一張畫,畫紙上是個充滿科技感的社區——有智能養老小屋,有會說話的垃圾桶,還有能飛的無人機在給老人們送菜。“爸爸!這是我設計的未來社區,你覺得好不好?”
    “好!”李淵對著屏幕笑,聲音放得極柔,“等咱們的項目做好了,就按悅悅設計的來,把社區建成最溫暖的地方。”
    掛了電話,周明遠看著李淵,輕聲說:“其實我這次回來,還有個私心——想跟你一起,把蘇瑤當年的故事整理出來,做成一本‘社區項目初心錄’,讓更多做項目的人知道,做項目不是為了賺錢,是為了讓老百姓的日子過得更好。”
    李淵愣住了,他從未想過要把蘇瑤的故事整理出來,可周明遠的提議,卻讓他心裏一動。蘇瑤的初心,不僅要他們記得,還要讓更多人知道,讓更多人跟著她的腳步,做有溫度的項目。
    “好!”李淵重重點頭,“咱們一起做,把蘇瑤的故事,把老人們的需求,都寫進這本書裏。”
    傍晚時分,他們回到公司。李淵把蘇瑤的筆記本放在辦公桌上,翻開第一頁,看到蘇瑤寫的“初心:讓每個家庭都能在社區裏感受到溫暖”。他拿起筆,在旁邊加了一行字:“傳承:帶著初心,走向更溫暖的未來”。
    李陽走進辦公室,手裏拿著一份剛整理好的智能養老項目方案:“爸,這是根據今天老人們的需求改的方案,您看一下。”
    李淵接過方案,看到方案裏不僅有智能設備的參數,還有老人們的需求備注,甚至連陳建國提到的“協助調試電路”都寫進了方案裏。他抬頭看著李陽,忽然覺得兒子真的長大了,不僅繼承了蘇瑤的認真,還多了幾分自己在部隊裏的嚴謹。
    “很好,”李淵把方案遞給周明遠,“咱們明天跟合作方碰一下,爭取盡快啟動智能養老項目的試點。”
    周明遠接過方案,快速翻了一遍,笑著說:“我就知道跟你們合作沒錯,這方案裏的細節,比我在國外看到的還要周全。蘇瑤要是知道,肯定會為你們驕傲的。”
    晚上回家,院子裏的全家福風箏被晚風一吹,輕輕晃著。李悅拉著李淵的手,指著風箏說:“爸爸,你看,媽媽在跟我們打招呼呢!她說我們今天做的事很棒,讓我們繼續加油!”
    李淵蹲下身,幫女兒理了理被風吹亂的頭發,抬頭看向天邊的晚霞。晚霞的顏色漸漸變深,從橘紅變成了淺紫,像一幅美麗的畫。他知道,蘇瑤從未離開——她在老人們的笑容裏,在孩子們的期待裏,在他和團隊堅持的初心?。
    第二天一早,李淵帶著李陽和周明遠去了合作方的公司。會議室裏,合作方的張總看著智能養老項目方案,連連點頭:“這個方案太周全了,不僅考慮到了老人們的需求,還結合了社區的實際情況,比我們預期的還要好!”
    “這都是因為我們有最好的團隊,還有最堅定的初心。”李淵笑著說,目光落在方案封麵上的“傳承初心,溫暖社區”八個字上——這八個字,是他昨天晚上特意加上的,既是對蘇瑤的紀念,也是對未來的承諾。
    會議結束後,張總握著李淵的手說:“老李,以後咱們就長期合作,不僅要做智能養老項目,還要把智慧城市項目推廣到更多地方,讓更多人感受到科技的溫度。”
    李淵點頭,心裏滿是期待。他知道,這隻是新旅程的開始,未來還有很多挑戰,但隻要帶著蘇瑤的初心,帶著孩子們的期待,帶著老戰友的支持,他們一定能走得更遠,做得更好。
    回到公司,李淵把蘇瑤的筆記本和智能養老項目方案放在一起,拍了張照片,發了條朋友圈——照片裏,筆記本上的“初心”二字和方案上的“傳承”二字相互映襯,下麵配著一行字:“帶著你的初心,繼續前行,往後的每一步,都有你的溫度。”
    沒過多久,評論區就熱鬧起來——陳建國評論“蘇瑤同誌會為你們驕傲的”,周明遠評論“老戰友,一起加油”,李陽評論“爸,我們一定能做好”,李悅則發了個風箏的表情包,配著“媽媽在天上看著我們呢”。
    李淵看著評論,心裏滿是暖意。他知道,蘇瑤從未離開,她就像這春風一樣,拂醒了舊時光裏的初心,也織就了新圖景裏的溫暖。而他和孩子們,還有老戰友,會帶著這份初心和溫暖,一步步走向更美好的未來,讓每個社區都充滿愛,讓每個老人都能安享晚年,讓每個孩子都能開心成長——這,就是蘇瑤最想看到的樣子。
    日子一天天過去,智能養老項目的試點工作順利啟動。社區裏的老人們用上了智能血壓手環、語音藥盒,樓道裏的智能安防係統也發揮了作用,有次王奶奶在樓道裏不小心摔倒,係統很快就發出了報警信號,工作人員和醫生及時趕到,沒有讓意外發生。
    陳建國也成了社區裏的“智能設備顧問”,每天都幫著老人們調試設備,解答疑問。他常說:“我這把老骨頭,還能為社區做點事,都是托蘇瑤同誌和老李的福。”
    李陽和李悅也成了社區裏的“小誌願者”,周末的時候,李陽會幫著工作人員調試設備,李悅則會教老人們用智能藥盒,還會給他們講蘇瑤當年做項目的故事。
    有天周末,李淵帶著孩子們和周明遠、陳建國一起去了社區花園。花園裏的智能座椅已經安裝好了,老人們坐在椅子上,有的在測血壓,有的在跟遠方的兒女視頻聊天,還有的在聽智能語音導覽介紹花園裏的花。
    李悅跑到王奶奶身邊,幫她調整智能座椅的角度:“王奶奶,這個角度坐著舒服嗎?媽媽說,做項目要讓每個人都舒服。”
    王奶奶笑著點頭:“舒服,舒服,比我家裏的椅子還舒服。悅悅啊,你媽媽真是個好人,要是她還在,看到咱們社區現在的樣子,肯定會很高興的。”
    李淵看著這一幕,心裏滿是感慨。他走到周明遠身邊,輕聲說:“你看,這就是蘇瑤想要的社區,溫暖、安全、充滿愛。”
    周明遠點頭,目光落在不遠處的全家福風箏上——風箏被風吹得輕輕晃著,像在跟他們打招呼。“是啊,這就是她想要的。以後,咱們還要把這樣的社區推廣到更多地方,讓更多人感受到這份溫暖。”
    夕陽西下,金色的陽光灑在社區裏,灑在老人們的笑容裏,也灑在李淵和孩子們的身上。李淵知道,春天已經來了,帶著蘇瑤的初心和溫暖,他們的新旅程,才剛剛開始。而那個總把溫柔藏在細節裏的姑娘,會像這夕陽一樣,永遠照耀著他們,陪著他們走過往後的每一個春夏秋冬,直到實現她心中那個“溫暖社區”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