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1章 雨林金線連使命,闔家同心啟新程
字數:3624 加入書籤
第一千六百五十一章: 雨林金線連使命,闔家同心啟新程
夕陽的餘暉穿過西雙版納雨林層層疊疊的枝葉,在架空輸電線路上織就出粼粼金光。李淵扶著了望塔的鏽跡欄杆,掌心能觸到常年風吹雨淋留下的粗糙紋路,身旁的蘇瑤輕輕將風衣搭在他肩上,身後傳來李陽和李悅壓低的嬉笑聲——十四歲的李陽正舉著望遠鏡搜尋遠處的野象群,十二歲的李悅則攥著速寫本,筆尖在紙上快速勾勒著塔下盤旋的白鷺。
“爸,你看那根線,真像奶奶織毛衣時的金線!”李悅舉著畫本跑過來,紙上歪歪扭扭的線條間,輸電線路被塗成了耀眼的金黃色,旁邊還畫了個小小的太陽。李淵蹲下身,指尖輕輕點過畫紙,眼底泛起溫柔的笑意:“這可不是普通的‘金線’,它能讓山那邊的傣族村寨亮起來,能讓橡膠園的灌溉機轉起來,比奶奶的毛衣線更重要呢。”
蘇瑤站在一旁,看著父女倆的互動,嘴角噙著淺笑。作為南方電網版納分公司的財務總監,她比誰都清楚這條輸電線路的分量——這是“西電東送”南通道的關鍵支線,也是李淵從特種部隊退役後,牽頭負責的第一個重大工程。三年前,李淵帶著剛組建的電力運維隊鑽進雨林,麵對泥石流、雷擊、野生動物襲擾等難題,硬是在崇山峻嶺間架起了這條“能源動脈”。
“李隊,指揮部來消息了,說今晚有強對流天氣,讓咱們提前做好線路巡檢。”對講機裏傳來運維隊隊員小王的聲音,打斷了一家人的溫馨時刻。李淵站起身,從背包裏掏出絕緣手套和巡檢記錄表,神色瞬間變得嚴肅:“知道了,我現在帶兩組人去重點區段,你留在塔下守著通訊設備,有情況隨時聯係。”
“爸,我也去!”李陽放下望遠鏡,眼神裏滿是期待。這三年來,他跟著父親在雨林裏跑過不少次,從最初害怕螞蟥和蛇,到現在能熟練辨認線路故障的基本征兆,早已不是當初那個躲在母親身後的小屁孩。李淵猶豫了一下,看了眼蘇瑤,見妻子點頭,才從包裏拿出備用安全帽遞給兒子:“戴好,跟緊我,不許擅自離隊。”
蘇瑤則牽著李悅的手,將速寫本塞進她的書包:“媽媽帶你去旁邊的村寨,看看咱們的‘金線’給村民們帶來了什麽變化,順便給爸爸和哥哥準備熱乎飯。”李悅用力點頭,小臉上滿是興奮——她早就聽父親說,山那邊的傣族村寨裏,有會跳孔雀舞的阿婆,還有能吹出好聽調子的葫蘆絲。
夜幕漸漸降臨,雨林裏的溫度驟降,遠處傳來隆隆的雷聲。李淵帶著運維隊隊員深一腳淺一腳地走在泥濘的山路上,手電筒的光束在密林中劈開一條通路。李陽跟在父親身後,小心翼翼地避開腳下的樹根和水坑,突然,他發現前方的輸電線路上掛著個黑色的東西,連忙拉了拉李淵的衣角:“爸,你看那根線,好像有東西掛在上麵!”
李淵順著兒子指的方向看去,隻見一根相線的絕緣子上掛著個破損的塑料袋,在風中來回晃動。他心裏一緊——這種異物如果不及時清除,遇到雷雨天氣很可能引發線路短路,導致整個片區停電。“小王,拿絕緣操作杆過來,注意保持安全距離。”李淵一邊吩咐,一邊從背包裏掏出驗電器,仔細檢查線路是否帶電。
李陽站在安全區域外,看著父親熟練地操作著工具,心裏滿是敬佩。他記得父親曾說過,退役前在部隊執行任務時,麵對的是槍林彈雨;退役後投身電力事業,麵對的是惡劣的自然環境和複雜的線路故障,但不變的是守護他人的初心。“爸,小心點!”看到父親探出身子去夠塑料袋,李陽忍不住喊道。
“放心,爸心裏有數。”李淵回頭笑了笑,手上的動作卻絲毫不敢怠慢。隨著“嘩啦”一聲,塑料袋被成功取下,他將異物裝進密封袋,又仔細檢查了絕緣子的狀況,確認沒有破損後,才鬆了口氣。此時,豆大的雨點已經砸了下來,李淵連忙招呼隊員們:“快,去前麵的避風棚躲躲,等雨小了再繼續巡檢。”
與此同時,蘇瑤帶著李悅來到了山腳下的曼掌村。剛走進村寨,就看到村民岩溫家的院子裏亮著燈,收音機裏播放著傣族民歌。岩溫看到蘇瑤,連忙放下手中的竹編筐迎了上來:“蘇總監,快進來坐!要不是你們架起的輸電線路,我們晚上哪能這麽亮堂,還能用電飯鍋煮飯呢!”
李悅好奇地打量著院子裏的電器——電飯煲、電風扇、電視機,這些在城裏常見的東西,在這裏卻顯得格外珍貴。“阿婆,您會跳孔雀舞嗎?”李悅拉著岩溫妻子的手,小聲問道。傣家阿婆笑著點頭,從屋裏拿出一套漂亮的傣族服飾:“等會兒吃完飯,阿婆跳給你看,還要教你吹葫蘆絲呢!”
晚飯時,蘇瑤從岩溫口中得知,自從線路通了電,村裏的橡膠加工廠也開起來了,村民們再也不用把橡膠汁背到幾十公裏外的鎮上加工,收入比以前翻了好幾倍。“蘇總監,你們家李隊真是個好人,上次暴雨衝垮了線路,他帶著人冒雨搶修,三天三夜沒合眼,硬是把電給我們送了回來。”岩溫說著,端起酒杯敬了蘇瑤一杯。
蘇瑤笑著回應,心裏卻有些心疼李淵。她知道,作為電力人,丈夫肩上扛著的是千萬家庭的光明。這些年,無論是除夕之夜的線路巡檢,還是台風天的應急搶修,李淵總是衝在最前麵,家裏的重擔大多落在了她的肩上。但每當看到村民們用上電時的笑容,看到孩子們在燈光下讀書的身影,她就覺得一切都值了。
雨漸漸小了,李淵帶著隊員們完成了重點區段的巡檢,回到了了望塔。剛到塔下,就看到蘇瑤和李悅提著保溫桶走了過來。“快趁熱吃,我燉了雞湯,還煮了你們愛吃的糯米飯。”蘇瑤打開保溫桶,香氣瞬間彌漫開來。李陽狼吞虎咽地吃著,一邊吃一邊跟母親和妹妹講剛才清除異物的經曆,臉上滿是自豪。
“爸,你看我畫的了望塔!”李悅拿出速寫本,紙上的了望塔在月光下顯得格外挺拔,旁邊還畫了一家人的身影,緊緊依偎在一起。李淵接過畫本,眼眶有些濕潤。他想起退役那年,麵對人生的選擇,是蘇瑤支持他投身電力事業;想起剛進雨林時,隊員們因為環境惡劣想要放棄,是家人的鼓勵讓他堅持了下來;想起每次出差,孩子們在電話裏喊著“爸爸早點回家”,心裏就充滿了力量。
“明天,咱們要去檢查新架設的光伏電站線路,那是咱們‘綠電替代’的重點項目,能讓更多村寨用上清潔能源。”李淵放下畫本,看著家人說道。蘇瑤點點頭:“我已經跟財務部對接好了,資金方麵沒問題,你們放心去幹。”李陽和李悅也齊聲說:“我們也要去幫忙,我可以幫爸爸拿工具,我可以畫下光伏電站的樣子!”
夜深了,雨林裏恢複了寧靜,隻有輸電線路上的絕緣子在月光下泛著微光。李淵一家躺在了望塔的簡易床上,聽著窗外的蟲鳴和遠處的流水聲,心裏格外踏實。李陽和李悅很快就睡著了,蘇瑤靠在李淵的肩上,輕聲說:“你說,等孩子們長大了,會不會也像我們一樣,為這片土地做些什麽?”
李淵握住妻子的手,目光望向遠方——那裏,是成片的橡膠園,是錯落有致的傣家竹樓,是正在建設的光伏電站,也是更廣闊的天地。“會的,”李淵輕聲說,“他們會知道,這條‘金線’不僅連接著光明,更連接著責任和使命。我們一家人,會用愛和堅守,把這條路一直走下去。”
第二天清晨,第一縷陽光穿過雨林,灑在了望塔上。李淵一家收拾好行李,朝著光伏電站的方向走去。李陽背著工具包走在最前麵,李悅蹦蹦跳跳地跟在後麵,手裏還拿著速寫本,準備記錄下新的風景。李淵和蘇瑤並肩走在中間,相視一笑,眼中滿是對未來的期待。
他們知道,未來的路還很長,會遇到更多的挑戰——可能是突如其來的自然災害,可能是複雜的技術難題,可能是遠離家鄉的思念。但隻要一家人在一起,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那條在陽光下閃耀的輸電線路,不僅是他們奮鬥的見證,更是他們用愛與堅守編織的希望,指引著他們朝著更宏大的使命前進,共同書寫屬於這個家庭的美好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