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8章 風雨淬金線,家暖照征途

字數:7923   加入書籤

A+A-


    第一千六百五十八章: 風雨淬金線,家暖照征途
    非洲的旱季來得猝不及防,灼熱的陽光炙烤著肯尼亞的紅土地,連空氣都帶著沙礫的粗糙感。李淵站在“金線計劃”援建的社區醫院工地前,額角的汗珠順著臉頰滑落,砸在滿是塵土的工裝上,瞬間暈開一小片深色痕跡。
    “李總,剛才當地施工隊負責人來說,因為連續高溫,有三個工人出現了中暑症狀,現在已經送到臨時醫療點了。”項目工程師老張拿著安全帽跑過來,語氣裏帶著焦急,“而且我們采購的一批鋼筋和水泥,因為當地運輸隊臨時加價,還堵在五十公裏外的公路上,要是明天再不到,主體結構的澆築就得停工。”
    李淵抬手抹了把汗,目光掃過工地——十幾名當地工人正坐在樹蔭下休息,臨時搭建的工棚裏,醫護人員正給中暑的工人擦拭身體、喂水。不遠處,幾台挖掘機停在未完工的地基旁,鏟鬥上還沾著新鮮的紅土,像是在無聲地訴說著工期的緊迫。
    “先安排中暑的工人好好休息,讓後勤組多準備些綠豆湯和藿香正氣水,每天上午十點到下午三點暫停戶外作業,避開高溫時段。”李淵的聲音沉穩,沒有絲毫慌亂,“至於運輸隊加價的事,你現在聯係當地合作方的負責人奧馬爾,就說我要跟他當麵談。另外,讓咱們自己的車隊準備一下,要是談不攏,就用咱們的車去把材料運回來,不能耽誤工期。”
    老張剛要轉身去安排,蘇瑤拿著一份文件快步走過來,額前的碎發被汗水打濕,貼在光潔的額頭上:“李淵,這是當地衛生部門發來的補充協議,他們要求我們在醫院開業後,每月免費為周邊三個村莊提供一次義診,還要培訓二十名當地醫護人員。另外,法務部剛才發消息說,之前跟咱們合作的醫療器械供應商,因為原材料漲價,要單方麵提高設備價格,不然就延遲發貨。”
    一連串的問題像是突如其來的暴雨,澆得在場的人都有些措手不及。老張忍不住皺起眉:“這不是趁火打劫嗎?咱們都簽了合同,他們怎麽能說漲價就漲價?”
    李淵接過補充協議,指尖在“每月義診”和“醫護培訓”兩條條款上輕輕劃過,抬頭看向蘇瑤:“衛生部門的要求合情合理,咱們本來就計劃在醫院運營後開展義診活動,培訓當地醫護人員也能保證醫療服務的可持續性,這份協議我來簽。至於供應商那邊,你讓法務部立刻發律師函,同時聯係咱們國內的備用供應商,讓他們加急調配一批設備過來,運費咱們承擔,一定要保證月底的開業儀式能順利進行。”
    蘇瑤點了點頭,拿出手機開始聯係法務部。李淵看著她忙碌的身影,心裏湧起一股暖流——從迪拜談判到非洲援建,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蘇瑤總是能第一時間跟他站在一起,冷靜地處理各種問題,成為他最堅實的後盾。
    這時,陳默的視頻電話打了過來,屏幕裏的他臉色有些凝重:“李總,國內傳來消息,鼎盛集團的股票今天上午突然下跌了5,有匿名網友在網上散布謠言,說咱們‘金線計劃’在海外存在違規操作,還說非洲醫院項目存在質量問題,導致很多股民恐慌拋售。另外,競爭對手華盛集團趁機放出消息,說他們要跟中東的阿卜杜勒合作,搶占咱們的光伏市場。”
    李淵的臉色沉了下來,手指緊緊攥住手機,指節因為用力而微微發白。他知道,這肯定是華盛集團在背後搞鬼——自從鼎盛集團的“金線計劃”在海外打響名氣後,華盛集團就一直想方設法地打壓,之前在東南亞助學項目上就試圖搶過他們的合作方,現在又用這種卑劣的手段造謠抹黑。
    “陳默,你立刻安排公關部召開新聞發布會,澄清謠言,公布‘金線計劃’海外項目的所有合規文件和質量檢測報告,同時聯係國內主流媒體,讓他們客觀報道咱們的項目進展。另外,你聯係阿卜杜勒,告訴他華盛集團的企圖,提醒他注意華盛的合作陷阱——之前華盛在中東做過一個能源項目,因為偷工減料導致設備故障,最後讓合作方損失慘重。”李淵的語氣冰冷,眼神裏帶著軍人特有的銳利,“還有,讓財務部門密切關注股市動態,準備好資金,一旦出現大規模拋售,就進行增持,穩定股價。”
    “好的李總,我馬上就去辦!”陳默掛斷電話,立刻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
    蘇瑤走到李淵身邊,輕輕握住他的手,感受到他掌心的冰涼和緊繃,輕聲安慰道:“別太著急,我們經曆過的困難比這多得多,這次也一定能挺過去。股市的波動隻是暫時的,隻要我們把項目做好,用事實證明自己,謠言自然會不攻自破。”
    李淵轉過頭,看著蘇瑤溫柔而堅定的眼神,心裏的焦慮漸漸平複下來。他深吸一口氣,點了點頭:“你說得對,越是困難的時候,我們越要冷靜。現在最重要的是保證非洲醫院能按時開業,隻要這個項目成功了,就能狠狠打那些造謠者的臉。”
    他抬手看了看表,對老張說:“走,咱們去臨時醫療點看看中暑的工人,再去跟奧馬爾談談運輸的事。時間不等人,咱們得抓緊每一分每一秒。”
    臨時醫療點設在一間簡陋的土坯房裏,三個中暑的工人正躺在行軍床上,臉色蒼白,嘴唇幹裂。醫護人員見李淵進來,立刻站起來匯報:“李總,他們都是輕度中暑,已經喝了藿香正氣水,體溫也降下來了,休息幾個小時就能恢複。”
    李淵走到床邊,蹲下來,用不太流利的斯瓦希裏語跟工人交流:“感覺怎麽樣?有沒有哪裏不舒服?”
    其中一個叫卡瑪的工人勉強笑了笑,用生硬的中文說:“李總,我沒事,休息一下就能上工。醫院對我們很重要,我們想早點建好它,讓村裏的人能看病。”
    李淵心裏一暖,拍了拍卡瑪的肩膀:“你們放心,醫院一定會按時建好。但你們的身體更重要,要是累垮了,誰來幫我們建醫院呢?以後一定要注意休息,不能硬撐。”
    他讓後勤組給每個工人都發了一套防暑用品,又額外給中暑的工人發了營養補助,才離開臨時醫療點,去見奧馬爾。
    奧馬爾的辦公室在當地一個簡陋的寫字樓裏,牆上掛著幾張他跟當地官員的合影。見到李淵,他臉上堆起虛偽的笑容,熱情地伸出手:“李總,歡迎歡迎,快請坐。”
    李淵沒有跟他寒暄,直接開門見山:“奧馬爾先生,我聽說你們的運輸隊因為加價,把我們的材料堵在了路上。我希望你能立刻解決這個問題,讓材料明天早上之前送到工地,否則我們不僅會終止跟你們運輸公司的所有合作,還會向當地政府投訴你們的違規行為。”
    奧馬爾臉上的笑容僵住了,他沒想到李淵會這麽直接。他咳嗽了一聲,試圖狡辯:“李總,你也知道,現在非洲的運輸成本漲得厲害,我們也是沒辦法才漲價的。你看,能不能再給我們加一點運費,我們保證馬上把材料送過去。”
    “不可能。”李淵斬釘截鐵地說,“我們之前已經跟你們簽訂了運輸合同,合同裏明確規定了運費價格,現在你們單方麵加價,已經違反了合同約定。我可以給你兩個選擇:第一,按照合同價格,明天早上把材料送到工地,我們可以不追究你們的責任;第二,你們繼續堅持加價,我們就用自己的車隊運材料,同時通過法律途徑追究你們的違約責任,讓你們賠償我們的所有損失。”
    奧馬爾的臉色變得難看起來,他知道李淵不是在嚇唬他——鼎盛集團在當地有很強的影響力,而且跟當地政府的關係也很好,要是真的投訴到政府,他的運輸公司很可能會被吊銷執照。
    他猶豫了一會兒,最終還是妥協了:“好吧,李總,我馬上讓運輸隊把材料送過去,按照合同價格,不漲價。”
    李淵滿意地點了點頭:“很好,奧馬爾先生,希望我們以後能繼續愉快地合作。但我也要提醒你,誠信是合作的基礎,要是再有下次,我們就沒有合作的必要了。”
    解決完運輸的問題,李淵和蘇瑤回到工地時,已經是傍晚。夕陽把天空染成了橘紅色,工地上的工人已經開始收拾工具,準備下班。老張跑過來,興奮地說:“李總,好消息!國內的備用供應商已經同意加急發貨了,預計三天後就能到非洲;而且奧馬爾剛才給我打電話,說運輸隊已經出發了,明天早上肯定能把材料送到。”
    李淵鬆了口氣,緊繃的神經終於放鬆了一些。他看著漸漸安靜下來的工地,對蘇瑤說:“今天真是辛苦你了,跟著我跑前跑後,還得操心國內的事。”
    蘇瑤笑了笑,靠在他的肩膀上:“跟你比起來,我這點辛苦不算什麽。你才是最累的,既要處理工地上的問題,還要應對國內的股市波動和競爭對手的打壓。不過你放心,不管遇到什麽事,我都會陪著你。”
    晚上,李淵和蘇瑤住在工地的臨時宿舍裏。宿舍很簡陋,隻有一張床、一張桌子和兩把椅子,牆上還貼著孩子們畫的“金線小學”。李淵拿出手機,跟國內的李陽和李悅視頻通話。
    屏幕裏,李陽正坐在書桌前寫作業,李悅趴在旁邊看漫畫。看到李淵和蘇瑤,姐弟倆立刻放下手裏的東西,興奮地湊到屏幕前。
    “爸爸!媽媽!你們在非洲好不好?有沒有按時吃飯?”李陽關切地問,小臉上滿是擔心。
    李悅也跟著說:“爸爸,媽媽,我和哥哥每天都在想你們。哥哥還畫了好多‘金線醫院’的畫,說要等你們回來給你們看。”
    李淵看著孩子們稚嫩的臉龐,心裏滿是愧疚——自從“金線計劃”啟動後,他和蘇瑤經常在海外出差,陪伴孩子們的時間越來越少。他柔聲道:“爸爸媽媽在非洲很好,你們不用擔心。等醫院開業了,爸爸媽媽就會去看你們,到時候帶你們去遊樂園玩,好不好?”
    “好!”李陽和李悅異口同聲地說,李陽還舉起手裏的作業:“爸爸,我這次數學考了一百分,老師還表揚我了!我要把成績單留著,等你們回來給你們看。”
    蘇瑤笑著說:“陽陽真棒!悅悅呢?有沒有在幼兒園表現很好?”
    “我也表現很好!”李悅立刻挺起小胸脯,“老師說我是最乖的小朋友,還獎勵我一朵小紅花呢!”
    跟孩子們聊了半個多小時,直到他們困得打哈欠,李淵和蘇瑤才掛斷電話。蘇瑤靠在李淵懷裏,輕聲說:“真想念孩子們,不知道他們晚上有沒有踢被子,有沒有好好吃飯。”
    “等忙完這段時間,咱們就好好陪陪他們。”李淵輕輕撫摸著蘇瑤的頭發,“這次回去,我打算把‘金線計劃’的部分工作交給副手,多抽出點時間陪你和孩子們。咱們努力工作,不就是為了讓家人能過得更幸福嗎?可不能因為工作,忽略了最重要的人。”
    蘇瑤抬起頭,看著李淵的眼睛,眼裏滿是感動:“我就知道你最疼我和孩子們。不過‘金線計劃’現在正是關鍵時期,你也不能太鬆懈,要是有需要,我可以多分擔一些工作,讓你能有更多時間陪孩子。”
    李淵緊緊抱住蘇瑤,心裏滿是溫暖。他知道,有蘇瑤這樣理解他、支持他的妻子,有李陽和李悅這樣懂事、可愛的孩子,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他都有勇氣去麵對。
    接下來的幾天,一切都在朝著好的方向發展。國內的醫療器械按時運到了非洲,運輸隊也把鋼筋和水泥送到了工地,工人們幹勁十足,醫院的主體結構很快就澆築完成了。公關部的新聞發布會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鼎盛集團的股票開始回升,網上的謠言也漸漸平息。阿卜杜勒還專門給李淵打電話,說他已經拒絕了華盛集團的合作邀請,要繼續跟鼎盛集團合作,還會幫他們在中東宣傳“金線計劃”。
    轉眼間,就到了醫院開業的日子。開業當天,當地政府官員、村民代表、醫院的醫護人員都來到了現場,還有不少媒體記者來報道這個重要的時刻。
    李淵穿著一身整潔的西裝,站在醫院門口的主席台上,看著台下密密麻麻的人群,心裏滿是激動。他拿起話筒,聲音洪亮而堅定:“各位來賓,各位朋友,今天,‘金線計劃’援建的肯尼亞社區醫院正式開業了!這座醫院的建成,離不開當地政府的支持,離不開所有施工人員的辛勤付出,更離不開每一位關心‘金線計劃’的朋友。”
    “‘金線計劃’從啟動到現在,已經走過了三個年頭。在這三年裏,我們在東南亞建了五所學校,在中東建了兩座光伏電站,今天,我們又在非洲建了第一所社區醫院。我們做這些,不是為了名利,而是為了踐行一份責任,一份承諾——我們希望用技術連接彼此,用愛心傳遞溫暖,讓‘金線’能照亮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讓更多的人能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能源和醫療服務。”
    台下響起了熱烈的掌聲,當地村民代表還上台給李淵和蘇瑤獻上了當地最珍貴的禮物——用紅布包裹的象牙雕刻,象征著友誼和尊重。
    開業儀式結束後,李淵和蘇瑤陪著當地官員和村民參觀醫院。醫院裏配備了先進的醫療設備,有內科、外科、兒科等多個科室,還有專門的預防保健區,為村民提供免費的體檢和疫苗接種服務。
    一位叫瑪莎的村民抱著生病的孩子,來到兒科診室。醫生給孩子做了檢查,開了藥,還耐心地教瑪莎怎麽照顧孩子。瑪莎激動地拉住蘇瑤的手,眼裏含著淚水:“謝謝你,蘇女士,謝謝你和李總為我們建了這麽好的醫院。以前孩子生病,我們要走十幾個小時的路才能到縣城的醫院,很多時候因為耽誤了治療,孩子的病就越來越嚴重。現在好了,在家門口就能看病,再也不用怕耽誤治療了。”
    蘇瑤緊緊握住瑪莎的手,溫柔地說:“瑪莎,不用謝我們,這是我們應該做的。我們希望這座醫院能成為你們健康的守護者,讓每一個人都能健康、快樂地生活。”
    看著瑪莎抱著孩子開心地離開,李淵對蘇瑤說:“你看,這就是我們做‘金線計劃’的意義。雖然過程很辛苦,但隻要能幫助到這些需要幫助的人,一切都值得。”
    蘇瑤點了點頭,眼裏滿是堅定:“是啊,以後我們還要在非洲建更多的醫院和學校,幫助更多的人。我相信,隻要我們堅持下去,‘金線’一定會成為連接中國和非洲人民友誼的紐帶,讓這份溫暖和愛永遠傳遞下去。”
    當天晚上,李淵收到了陳默發來的消息——鼎盛集團的股票已經恢複到了之前的水平,而且因為非洲醫院項目的成功,還有不少投資者主動聯係他們,想要投資“金線計劃”。華盛集團的造謠計劃不僅沒有得逞,反而因為他們之前的劣跡被曝光,導致股價下跌,聲譽受損。
    李淵把消息告訴蘇瑤,蘇瑤開心地抱住他:“太好了!我們終於挺過來了!這下再也不用擔心那些謠言和競爭對手的打壓了。”
    李淵緊緊抱住蘇瑤,在她的額頭上親了一下:“是啊,我們挺過來了。但這隻是‘金線計劃’的一個新起點,未來還有更多的挑戰在等著我們。不過我相信,隻要我們一家人齊心協力,隻要我們的團隊團結一心,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沒有實現不了的目標。”
    他抬頭看向窗外,非洲的夜空格外明亮,星星像鑽石一樣鑲嵌在黑色的天幕上,閃爍著耀眼的光芒。他知道,“金線計劃”的路還很長,但他不會停下腳步。因為他的身後,有最溫暖的家人,有最可靠的團隊,有最堅定的信念。他會帶著這份愛和責任,繼續在“金線”的征程上前行,讓“中國智造”和“中國溫度”,傳遍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讓那條象征著希望的“金線”,永遠閃耀在人類共同發展的道路上。
    幾天後,李淵和蘇瑤結束了在非洲的工作,準備回國。離開之前,他們去了當地的一所“金線小學”——這所學校是“金線計劃”在非洲援建的第一所學校,現在已經有兩百多名學生在這裏讀書。
    孩子們看到李淵和蘇瑤,立刻圍了上來,有的給他們獻花,有的給他們唱歌,還有的把自己畫的畫送給他們。李陽和李悅之前寄來的書本和玩具,已經分發到了每個孩子的手裏,孩子們都很珍惜這些來自中國的禮物。
    李淵看著孩子們燦爛的笑容,心裏滿是欣慰。他對蘇瑤說:“等下次回來,我們一定要把陽陽和悅悅帶來,讓他們跟這些孩子一起上課、一起玩耍,讓他們親身體驗‘金線計劃’的意義,感受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之間的友誼和愛。”
    蘇瑤笑著點頭:“好啊,我相信孩子們一定會很開心。到時候,我們一家人還要一起在非洲建更多的學校和醫院,讓更多的孩子能有學上,更多的人能有健康的身體。”
    飛機緩緩升空,離開了非洲的土地。李淵和蘇瑤坐在飛機上,看著窗外漸漸變小的紅土地,心裏滿是不舍和期待。他們知道,這次離開不是結束,而是新的開始。未來,他們會帶著家人和團隊,繼續在“金線”的征程上乘風破浪,用愛和責任,編織出更加美好的未來,讓“金線”連四海,初心照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