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9章 星垂曠野牽家暖,線繞山河係夢長
字數:6265 加入書籤
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 :星垂曠野牽家暖,線繞山河係夢長
肯尼亞的旱季末尾,基蘇木市的夜空格外澄澈,銀河像一條碎鑽織就的絲帶,斜掛在加工基地的上空。李淵踩著月光往宿舍走,口袋裏揣著剛從村民家借來的斯瓦希裏語童謠集——白天悅悅纏著瑪莎學了兩句,晚上臨睡前還在哼,說要“唱給爸爸聽”。
剛轉過辦公樓的拐角,就見宿舍門口亮著盞暖黃的燈,蘇瑤正蹲在台階上,給兩個孩子整理明天要帶的小背包。陽陽的書包裏塞著給阿明的中國結,悅悅則把瑪莎送的布藝長頸鹿掛在拉鏈上,兩人湊在一起小聲嘀咕,不知道在計劃著什麽。
“在聊什麽悄悄話,不讓爸爸聽?”李淵放輕腳步走過去,伸手揉了揉陽陽的頭發。陽陽立刻仰起臉,眼睛亮得像星星:“爸爸!我們想明天跟阿明去玉米地撿玉米芯,瑪莎阿姨說可以做手工!”悅悅也拉著李淵的衣角,奶聲奶氣地補充:“還要給你和媽媽做小擺件,上麵刻‘家’字!”
蘇瑤站起身,順手幫李淵拂去肩上的草屑,眼底盛著笑意:“剛跟陳峰通了電話,說明天有機認證中心的專家會來,咱們正好帶孩子去育苗基地看看,讓他們知道玉米苗是怎麽長大的。”李淵握住她的手,指尖傳來熟悉的溫度:“好,順便把你昨天說的那個‘玉米地小課堂’落實了,讓陽陽悅悅給阿明他們講講中國的農耕故事。”
第二天清晨,天剛蒙蒙亮,阿明就騎著自行車趕來了,車筐裏裝著瑪莎做的玉米餅和熱牛奶。“陽陽!悅悅!”他遠遠地就揮手,自行車停穩後,還從口袋裏掏出兩個用草編的小螞蚱,“給你們的,昨天跟著爺爺學的!”
陽陽立刻把中國結遞過去,兩個小男孩湊在一起,一個教對方編繩結,一個教對方吹草螞蚱,嘰嘰喳喳的笑聲把晨霧都攪散了。蘇瑤看著這一幕,拿出手機悄悄拍照,李淵走到她身邊,輕聲說:“等咱們回去,把這些照片洗出來,貼在家庭相冊裏,以後孩子長大了看,也是段珍貴的回憶。”
一行人往育苗基地走的時候,正好遇到有機認證中心的專家團隊。為首的周教授是國內農業領域的權威,看到李淵夫婦,立刻笑著迎上來:“李總,蘇總,沒想到你們親自帶孩子來,正好讓孩子們感受下有機種植的魅力。”
育苗基地裏,一排排溫室大棚整齊排列,棚內的玉米苗綠油油的,葉片上還掛著晨露。卡瑪正帶著村民給玉米苗澆水,看到李淵他們,連忙放下手裏的水壺:“李總,蘇總,你們看,這批苗用了中國專家教的營養液,比上次的壯實多了!”
周教授蹲下身,拿起一株玉米苗給孩子們看:“陽陽悅悅,知道這玉米苗為什麽長得這麽好嗎?因為我們給它用了有機肥料,沒有化學汙染,這樣長出來的玉米,做罐頭才更健康。”陽陽眨了眨眼,指著大棚角落的堆肥箱:“是不是像奶奶在老家做的農家肥呀?我見過奶奶把菜葉埋在土裏!”周教授笑著點頭:“對,原理是一樣的,咱們不管在哪個國家種地,都要尊重土地,這樣土地才會給咱們好收成。”
悅悅蹲在田埂邊,小心翼翼地摸了摸玉米苗的葉子,突然抬頭問蘇瑤:“媽媽,咱們能把這裏的玉米苗帶回中國嗎?我想讓幼兒園的小朋友也看看。”蘇瑤蹲下來,溫柔地說:“咱們可以帶玉米種子回去呀,種在爺爺家的院子裏,等長出玉米,咱們再寄給阿明他們,這樣中國和肯尼亞的玉米,就像咱們的友誼一樣,連在一起了。”
就在這時,陳峰的手機響了,他接起電話後,臉色瞬間變了。掛了電話,他快步走到李淵身邊,壓低聲音說:“李總,歐陸農科的人又搞事了!他們聯係了幾家國際媒體,說咱們的有機認證是‘花錢買的’,還偽造了一份‘檢測不合格’的報告,現在已經有記者往基地這邊來了!”
李淵的眉頭微微一皺,指尖在身側輕輕攥了攥。歐陸農科上次散布謠言失敗後,竟然又想出這種偽造證據的招數,顯然是不想讓“金線計劃”順利推進。他轉頭看向蘇瑤,眼神裏帶著一絲歉意——本來想帶孩子們好好體驗肯尼亞的生活,沒想到又遇到麻煩。
蘇瑤卻輕輕拍了拍他的手背,語氣平靜卻堅定:“別擔心,咱們有真憑實據,不怕他們造謠。你先跟周教授溝通,讓認證中心準備好所有的檢測報告和認證流程記錄,我帶孩子們去跟村民們說一聲,讓大家別被記者的提問影響。”
陽陽雖然聽不懂大人們在說什麽,但看到爸爸的臉色變了,立刻拉了拉李淵的衣角:“爸爸,是不是壞人又來搗亂了?我可以幫你!我會跟記者說,罐頭很好吃,沒有毒!”悅悅也跟著點頭,把布藝長頸鹿抱在懷裏:“我也說!瑪莎阿姨說,說謊的人會被長頸鹿嫌棄的!”
孩子們的話讓李淵心裏一暖,他蹲下身,分別摸了摸兩個孩子的頭:“好,那陽陽悅悅就當咱們的‘小小宣傳員’,跟記者叔叔阿姨講講咱們在肯尼亞的經曆,好不好?”兩個孩子用力點頭,小臉上滿是認真。
周教授很快就整理好了所有的資料,包括有機認證的申請流程、每一次的檢測報告、專家現場勘查的記錄,甚至還有玉米苗生長過程的監控視頻。“李總,你放心,咱們的認證流程完全符合國際標準,每一份報告都有權威機構的蓋章,他們偽造的報告一看就是假的,漏洞太多了。”周教授把資料遞給李淵,語氣十分篤定。
沒過多久,幾輛越野車就停在了育苗基地門口,下來了七八個拿著相機和錄音筆的記者,其中一個金發女人看到李淵,立刻快步走過來,語氣帶著幾分尖銳:“李總,我們收到舉報,說鼎盛集團的有機認證是通過不正當手段獲得的,而且你們生產的玉米罐頭存在重金屬超標問題,請問這是真的嗎?”
李淵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側身做了個“請”的手勢:“這位記者朋友,與其聽別人造謠,不如親自看看我們的育苗基地和加工車間,所有的檢測報告我們也都準備好了,隨時可以給大家看。”他轉頭看向陽陽,“陽陽,你不是要跟記者叔叔阿姨講講咱們吃罐頭的經曆嗎?”
陽陽立刻走到記者麵前,仰著小臉說:“我每天都吃玉米罐頭,還有芒果汁,特別好吃!上次我感冒了,媽媽還用罐頭做了玉米粥,喝了兩天就好了!那個說罐頭有毒的人,肯定是沒吃過,在說謊!”悅悅也湊過來,舉著布藝長頸鹿:“瑪莎阿姨說,做罐頭的玉米都是我們自己種的,很幹淨,說謊的人會被長頸鹿討厭的!”
記者們被孩子們認真的樣子逗笑了,氣氛也緩和了不少。周教授趁機拿出檢測報告,遞給為首的記者:“大家可以看看,這是三個月內我們做的五次檢測報告,每次都符合國際有機標準,而且我們的認證流程是由肯尼亞農業部和中國農業科學院共同監督的,絕對不可能存在不正當手段。”
就在這時,奧馬爾帶著幾個村民趕來了,手裏拿著剛從田裏摘的玉米:“記者朋友們,你們看,這就是做罐頭的玉米,新鮮得很!要是你們不相信,可以現在就去加工車間,看看我們是怎麽生產罐頭的,全程都可以錄像!”
為首的記者翻看了檢測報告,又看了看育苗基地裏綠油油的玉米苗,臉色漸漸變得嚴肅起來:“李總,非常抱歉,我們之前收到的舉報信息可能存在問題,我們會回去核實情況,並且會發布澄清報道,糾正之前的錯誤信息。”
李淵笑著說:“沒關係,我們歡迎媒體監督,但也希望大家能客觀公正地報道,不要被別有用心的人誤導。其實,大家可以多關注一下‘金線計劃’給當地村民帶來的改變,比如奧馬爾大叔,以前他們家每年的玉米收成隻夠自己吃,現在不僅能賣錢,還能在加工基地上班,收入比以前翻了三倍。”
奧馬爾聽到這話,立刻接過話茬,用斯瓦希裏語跟記者們講述自己的經曆,卡魯在一旁翻譯:“以前我們村裏沒有水渠,遇到旱季就顆粒無收,孩子們經常吃不飽飯。是鼎盛集團幫我們修了水渠,建了加工基地,還教我們種高產玉米,現在我們不僅能吃飽,還能送孩子去讀書,買新衣服。我女兒現在在鎮上的小學讀書,她說以後要去中國留學,學習更多的知識,回來幫助村裏的人。”
記者們聽了奧馬爾的講述,都被深深打動了,紛紛開始采訪村民,拍攝育苗基地和加工車間的場景。其中一個記者對李淵說:“李總,我們之前隻收到了歐陸農科的舉報信息,沒有了解到‘金線計劃’的真實情況,這次過來,才知道你們做了這麽多實事。我們會好好報道這個項目,讓更多人知道中國企業在非洲做的貢獻。”
等記者們離開後,陽陽拉著李淵的手,小聲問:“爸爸,那些記者叔叔阿姨會幫我們澄清嗎?”李淵蹲下身,把孩子抱進懷裏:“會的,因為他們看到了真相,知道咱們沒有說謊。陽陽今天做得很棒,用自己的話保護了咱們的‘金線計劃’。”悅悅也跑過來,抱住李淵的腿:“爸爸,我也保護了!長頸鹿也會表揚我的!”
蘇瑤走過來,看著一家人溫馨的樣子,眼底滿是笑意:“好了,記者的事情解決了,咱們繼續帶孩子體驗農耕吧。卡瑪大叔說,前麵的玉米地裏有成熟的甜玉米,可以摘下來烤著吃。”
“太好了!”陽陽和悅悅歡呼起來,拉著阿明就往玉米地跑。李淵和蘇瑤跟在後麵,看著孩子們在田埂上奔跑的身影,陽光灑在他們身上,像鍍了一層金邊。周教授走過來,感慨地說:“李總,蘇總,你們不僅在做一個產業項目,更是在傳遞一種溫暖的力量。這種力量,比任何商業利益都更有價值。”
李淵握住蘇瑤的手,輕聲說:“其實我們隻是在做自己該做的事。當初我從部隊回來,最想的就是給家人一個安穩的家,後來做‘金線計劃’,才發現‘家’的意義可以更大——不僅是我們一家人,還有肯尼亞的村民們,所有因為這個項目而改變生活的人,都可以成為‘家人’。”
蘇瑤靠在他的肩上,看著遠處孩子們圍著烤玉米的火堆歡呼,輕聲說:“是啊,這條‘金線’,不僅連接著中國和肯尼亞,更連接著無數個渴望溫暖和希望的家。以後,咱們要把這條線織得更密更長,讓更多的人感受到這份溫暖。”
傍晚時分,夕陽把玉米地染成了金黃色。李淵和蘇瑤帶著孩子們,跟奧馬爾一家圍坐在火堆旁,烤玉米的香氣彌漫在空氣中。陽陽和阿明比賽誰剝玉米皮更快,悅悅則跟著瑪莎學唱斯瓦希裏語童謠,李淵拿出手機,把這溫馨的一幕錄了下來,打算回去後刻成光盤,作為家庭紀念。
奧馬爾看著火堆旁的兩家人,突然舉起手裏的玉米:“我提議,為了咱們的友誼,為了‘金線計劃’,幹杯!”所有人都舉起手裏的玉米,齊聲喊:“幹杯!”夕陽下,他們的笑容格外燦爛,火堆裏的火苗跳動著,像一顆顆溫暖的心,在這片土地上傳遞著愛與希望。
晚上,孩子們睡熟後,李淵和蘇瑤坐在宿舍的窗邊,看著窗外的星空。蘇瑤拿出白天悅悅做的手工玉米芯擺件,上麵歪歪扭扭地刻著“家”字,還有兩個小小的笑臉。“你看,悅悅的手真巧,”蘇瑤的聲音裏滿是溫柔,“以後咱們每次看到這個擺件,就能想起在肯尼亞的日子。”
李淵從背後抱住她,下巴抵在她的肩上:“不止是這個擺件,還有咱們拍的照片、錄的視頻,還有村民們送的米和蒸糕,這些都是咱們在肯尼亞的回憶。等陽陽和悅悅長大了,咱們再帶他們來,看看這裏的變化,看看他們小時候認識的朋友。”
蘇瑤轉過身,靠在他的懷裏,輕聲說:“我還記得剛認識你的時候,你還是個剛退伍的兵,說話做事都帶著一股衝勁,現在卻變得越來越溫柔了。”李淵笑了笑,低頭在她的額頭上印下一個吻:“因為有你,有孩子們,還有這麽多需要我們守護的人,我才知道,溫柔比衝勁更有力量。”
窗外的星空格外明亮,銀河像一條金色的線,連接著遙遠的中國和肯尼亞。李淵和蘇瑤緊緊依偎在一起,心裏都明白,這條跨越山海的“金線”,不僅是一個產業計劃,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一份溫暖的承諾。未來的路或許還會有風雨,但隻要他們一家人同心同德,隻要所有心懷善意的人攜手同行,這條“金線”就會永遠延伸下去,織就出一個充滿愛與希望的新藍圖,照亮更多人的生活,續寫更多家暖情長的動人篇章。
幾天後,國際媒體紛紛發布了澄清報道,不僅糾正了歐陸農科的虛假舉報,還詳細介紹了“金線計劃”給肯尼亞帶來的改變,鼎盛集團的口碑越來越好,越來越多的國際企業也開始關注這個項目,希望能參與進來,共同推動非洲的農業發展。
有機認證中心的專家團隊也完成了所有的審核工作,正式為鼎盛集團的加工基地頒發了國際有機認證證書。在認證儀式上,肯尼亞農業部的官員親自到場,對李淵說:“李總,感謝鼎盛集團為肯尼亞農業做出的貢獻,你們的‘金線計劃’是中非合作的典範,我們希望未來能有更多這樣的項目,幫助肯尼亞的農民改善生活。”
李淵接過認證證書,心裏滿是自豪。他看著台下的蘇瑤和孩子們,看著奧馬爾、卡瑪等村民們,還有陳峰、周教授等合作夥伴,大聲說:“‘金線計劃’的成功,離不開每一個人的努力和支持。這條‘金線’,是用友誼和信任織成的,是用愛和責任守護的。未來,我們會繼續努力,讓這條‘金線’連接更多的國家和人民,讓更多的人感受到合作與發展的力量!”
台下響起了熱烈的掌聲,陽陽和悅悅舉著小旗子,跟著大家一起歡呼。蘇瑤看著李淵自信的背影,眼裏滿是驕傲和愛意。她知道,這隻是“金線計劃”的一個新起點,在未來的日子裏,他們一家人還會帶著這份溫暖和責任,繼續前行,在山海之間,織就出更美好的未來,書寫更多關於愛、友誼與希望的動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