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7章 跨境風波顯機鋒 童心暖意化堅冰

字數:5454   加入書籤

A+A-


    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 跨境風波顯機鋒 童心暖意化堅冰
    清晨的陽光透過江城國際大廈的落地窗,將辦公室裏的茶漬與文件陰影拉得很長。李淵剛把修改好的“金線計劃”運輸應急預案發給周明,手機就響了起來,屏幕上跳動的“卡瑪爾”三個字讓他瞬間挺直了脊背——讚比亞南方物流的這位總經理,此刻的電話或許能解開過境費的僵局。
    “李,情況比想象中複雜。”卡瑪爾的聲音透過聽筒傳來,還夾雜著隱約的汽車鳴笛聲,“新任交通主管姆貝基昨天召見我,明確說如果南方物流繼續和你們合作,讚比亞所有的貨運線路都會對我們限流。他背後的人,是歐洲礦業巨頭‘北歐資源’的區域代表,他們給姆貝基承諾了一筆基建投資,條件就是讓你們的銅礦運輸線癱瘓。”
    李淵握著手機走到落地窗前,目光落在遠處緩緩升起的朝陽上,指尖無意識地摩挲著窗框“‘北歐資源’具體有什麽動作?他們有沒有接觸剛果(金)那邊的選礦廠?”
    “暫時沒有,但他們在盧薩卡的酒店裏宴請了剛果(金)礦業部的幾位顧問。”卡瑪爾的聲音壓低了些,“我聽說他們想以‘更高收購價’拉攏選礦廠的管理層,不過你們的選礦廠廠長姆巴利是個硬骨頭,直接拒絕了。另外,我偷偷打聽到,姆貝基的女兒在盧薩卡國際學校讀書,下周有個‘國際文化日’活動,學校正在邀請各國企業讚助。”
    掛了電話,李淵轉身時正好撞上端著早餐進來的蘇瑤,她手裏的餐盤裏放著孩子們愛吃的三明治和熱牛奶,看到李淵若有所思的神情,便把餐盤放在茶幾上“卡瑪爾那邊有消息了?”
    “嗯,‘北歐資源’在背後搞鬼,還拉攏了姆貝基。”李淵把卡瑪爾的話複述了一遍,手指點了點茶幾上的文件,“不過有個機會——姆貝基的女兒在盧薩卡國際學校,下周有文化日活動,我們或許能從這裏入手。”
    蘇瑤眼睛一亮,拿起牛奶遞給李淵“你是想讚助文化日?這主意好!上次李陽李悅在剛果(金)學校教孩子們折千紙鶴,當地媒體還報道過,要是能讓孩子們帶著中國元素去文化日,既討姆貝基歡心,又能傳播咱們的善意,比硬跟他談政策管用多了。”
    正說著,休息室的門被輕輕推開,李陽揉著眼睛走出來,李悅跟在後麵,小手裏還攥著昨晚沒折完的紙船“爸爸媽媽,我們什麽時候去非洲呀?我想把紙船送給上次認識的黑人小朋友阿米。”
    蘇瑤蹲下身,幫李悅理了理衣領“悅悅要是想送紙船,我們可以多折一些,讓周明叔叔先帶去非洲,好不好?不過要是你們想親自去,就得幫爸爸媽媽一個忙——下周盧薩卡有個文化日,你們能不能教當地的小朋友折中國的紙藝,再唱首中文歌呀?”
    李陽立刻挺直小胸脯,把書包往肩上一甩“沒問題!我還會背《靜夜思》,可以教他們背古詩!”李悅也用力點頭,把紙船舉到李淵麵前“爸爸你看,我折的船還能浮在水上,到時候可以和小朋友們一起在學校的池塘裏放船。”
    看著孩子們雀躍的模樣,李淵心中的焦慮漸漸消散。他忽然想起去年在剛果(金)選礦廠,李陽把自己的文具盒送給了家裏貧困的黑人男孩卡魯,李悅則把媽媽給她買的發卡戴在了卡魯妹妹的頭上——那些看似稚嫩的舉動,比任何談判技巧都更能拉近人心。
    當天下午,蘇瑤就聯係了江城的手工協會,定製了一批彩色卡紙和中國結材料,又讓秘書整理了適合兒童學的中文兒歌和簡單的剪紙教程。李陽放學後特意留在書房,把《靜夜思》抄在彩紙上,還在旁邊畫了月亮和故鄉的房子;李悅則跟著蘇瑤學折燈籠,雖然折壞了好幾個,但最後終於成功時,她舉著燈籠跑去找李淵,小臉上滿是驕傲。
    與此同時,周明已經抵達讚比亞盧薩卡,他帶著李淵準備的禮物——一套精裝的中國古典繪本和江城特產的綠茶,先去拜訪了卡瑪爾。在南方物流的辦公室裏,卡瑪爾看到繪本裏的《西遊記》插畫時眼睛一亮“我兒子特別喜歡神話故事,這些繪本他肯定愛讀!”
    “這是李總和蘇總的心意,還有些文具,是他們家孩子特意讓我帶來的,想送給文化日活動的小朋友。”周明把裝滿鉛筆、橡皮和筆記本的書包遞給卡瑪爾,“李總說,文化日要是需要中國元素的展示,我們可以剪紙、書法作品,還能讓國內的孩子們錄段視頻送過來。”
    卡瑪爾立刻拿起電話,聯係盧薩卡國際學校的校長“校長先生,中國的‘金線計劃’願意全額讚助文化日,還會中國傳統手工藝品和兒童表演視頻,另外他們的兩位小公子小公主,可能會親自來現場和孩子們互動。”
    電話那頭的校長顯然很興奮,連聲答應會安排最好的展位。掛了電話,卡瑪爾對周明豎起大拇指“李總這步棋走得妙!姆貝基最疼他女兒,要是他女兒在文化日玩得開心,說不定過境費的事就有轉機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三天後,李淵帶著蘇瑤和孩子們抵達盧薩卡。剛下飛機,就看到卡瑪爾舉著寫有“歡迎金線計劃代表團”的牌子在出口等候,他身後還站著一位穿著西裝的中年男人,正是盧薩卡國際學校的校長。
    “李總,蘇總,孩子們一路辛苦了!”校長熱情地走上前,彎腰和李陽李悅打招呼,“我聽卡瑪爾先生說,兩位小朋友要在文化日表演節目,學校的孩子們都很期待呢!”
    李悅立刻把手裏的紙燈籠遞給校長“校長爺爺,這是我折的燈籠,到時候可以掛在學校的禮堂裏。”校長接過燈籠,小心翼翼地捧在手裏,連聲道謝。
    入住酒店後,李淵特意讓蘇瑤帶著孩子們去商場買了些非洲傳統的蠟染布料,準備讓孩子們在文化日穿成“中西合璧”的模樣。李陽挑了塊藍色的蠟染布,蘇瑤給他搭配了白色的中式上衣,李悅則選了粉色的蠟染裙,配上蘇瑤給她繡的荷花荷包,看起來既可愛又有特色。
    文化日當天,盧薩卡國際學校裏彩旗飄揚,各個國家的展位前都圍滿了孩子和家長。中國展位前,李陽李悅穿著精心準備的衣服,桌子上擺著彩色卡紙、剪刀和中國結材料,周明和卡瑪爾則在旁邊幫忙展示剪紙作品。
    “這個怎麽折呀?”一個皮膚黝黑的小女孩走到李悅麵前,指著她手裏的紙船問道。李悅立刻拿起一張藍色的卡紙,一步一步教她折“先把紙對折,再把角折到中間,像這樣……”小女孩學得很認真,雖然折得有些歪,但最後看到自己的紙船時,還是高興得跳了起來。
    不遠處,李陽正拿著《靜夜思》的彩紙,教幾個黑人小男孩背古詩“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雖然孩子們的中文發音有些生硬,但跟著李陽一遍遍地念,漸漸也能完整背下來。
    突然,人群一陣騷動,隻見姆貝基帶著女兒走進了學校。他的女兒紮著羊角辮,穿著白色的連衣裙,看到中國展位前熱鬧的場景,便掙脫爸爸的手,跑向李悅的方向。
    “我能折個紙鶴嗎?”小女孩怯生生地問道。李悅立刻拉著她的手,遞給她一張紅色的卡紙“當然可以!我教你折會飛的紙鶴。”
    姆貝基站在不遠處,看著女兒跟著李悅認真折紙的模樣,臉上的嚴肅漸漸褪去。蘇瑤見狀,便拿著一本《西遊記》繪本走過去,遞到姆貝基麵前“姆貝基先生,這是中國的經典神話故事,裏麵講的是正義戰勝邪惡的故事,您要是不介意,可以送給您的女兒。”
    姆貝基接過繪本,翻了幾頁,看到孫悟空打妖怪的插畫時,嘴角微微上揚“我小時候也聽過類似的故事,沒想到中國也有這麽有趣的神話。”
    “其實每個國家的文化都有共通之處,就像中非之間的友誼,都講究真誠和互助。”李淵適時走過來,遞給姆貝基一杯綠茶,“‘金線計劃’不僅想運輸銅礦,更想把中國的文化和技術帶過來,同時也把非洲的特色產品帶回中國。我們在剛果(金)建的供水站,下個月就能竣工,到時候能解決周邊三個村莊的飲水問題,後續還計劃在讚比亞建類似的項目。”
    姆貝基喝了口綠茶,目光落在不遠處正和孩子們一起放紙船的李陽李悅身上,語氣緩和了許多“我聽說了你們的供水站計劃,盧薩卡郊區也有幾個村莊缺水,要是你們願意合作,我可以協調政府土地。至於過境費……”他頓了頓,看著李淵,“我會重新評估,不會讓‘北歐資源’的人影響讚比亞和中國的合作。”
    夕陽西下時,文化日活動接近尾聲。李陽李悅和當地的孩子們一起在學校的池塘裏放紙船,五顏六色的紙船在水麵上漂著,像一顆顆承載著友誼的星星。姆貝基的女兒把自己折的紙鶴送給了李悅,還邀請她下次來家裏做客。
    返程的車上,李悅靠在蘇瑤懷裏,手裏攥著紙鶴,小聲說道“媽媽,非洲的小朋友好可愛,我下次還想來。”蘇瑤摸了摸她的頭,看向身邊的李淵,兩人相視一笑——這次跨境危機的化解,沒有激烈的談判,沒有複雜的計謀,而是靠孩子們的童心和真誠的善意,融化了堅硬的隔閡。
    回到酒店,李淵收到了周明發來的消息“‘北歐資源’的代表已經離開讚比亞,姆貝基同意將過境費恢複到之前的標準,還承諾會加快運輸審批速度。”蘇瑤湊過來看消息,笑著說“看來有時候,‘軟辦法’比‘硬手段’更管用。”
    李淵握住蘇瑤的手,目光望向窗外的夜空,盧薩卡的星星格外明亮“因為我們走的是心。‘金線計劃’這條線,不僅要連接資源,更要連接人心。無論是供水站、學校,還是孩子們的紙船紙鶴,都是這條線上的‘珍珠’,能讓這條線更堅固、更溫暖。”
    深夜,孩子們已經睡熟,李淵和蘇瑤坐在酒店的陽台上,討論著深加工基地的規劃。蘇瑤拿出平板電腦,展示著國內設計院發來的圖紙“江西銅業那邊已經同意合作,他們會派技術團隊過來,培訓當地的工人。我們還計劃在基地旁邊建一所職業技術學校,專門培養銅礦加工人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李淵點頭,手指在圖紙上的學校位置畫了個圈“到時候讓李陽李悅來這裏當小老師,教孩子們中文和中國文化,就像這次文化日一樣。”蘇瑤笑著點頭,靠在李淵肩上——她知道,“金線計劃”的故事還會繼續,而他們一家人,會帶著真誠與善意,在這條連接中非的“金線”上,書寫更多關於友誼、關於溫暖、關於成長的動人篇章。
    次日清晨,李淵一行人前往剛果(金)盧本巴希的選礦廠。車子行駛在草原上,遠處的長頸鹿悠閑地吃著樹葉,李陽李悅趴在車窗邊,興奮地指著窗外的動物。蘇瑤拿出相機,拍下孩子們開心的模樣,李淵則在一旁和選礦廠廠長姆巴利通電話,討論著供水站的竣工儀式。
    電話裏,姆巴利的聲音充滿喜悅“李總,村民們已經在供水站旁邊搭好了慶祝的帳篷,還準備了傳統的舞蹈表演,就等你們來了!”李淵笑著答應,掛了電話後,看著身邊的家人,心中滿是幸福——這就是他想要的生活,有家人陪伴,有值得奮鬥的事業,還能為中非友誼貢獻自己的力量。
    車子繼續向前行駛,陽光灑在草原上,仿佛為“金線計劃”鍍上了一層金色的光芒。這條連接中國與非洲的“金線”,正因為這些充滿溫情的故事,變得更加閃耀、更加綿長。而李淵、蘇瑤和他們的孩子們,也將在這條“金線”上,繼續前行,續寫屬於他們的浪漫與傳奇。
    喜歡兵王歸回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兵王歸回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