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0章 金穗滿田疇:山海共情的豐收與傳承的新程

字數:4988   加入書籤

A+A-


    第一千六百九十章 金穗滿田疇山海共情的豐收與傳承的新程
    埃塞俄比亞奧莫部落的雨季來得比往年早了些。清晨的雨滴敲打著棕櫚葉,淅淅瀝瀝的聲響裏,李陽踩著泥濘的田埂走進大豆地,指尖拂過豆苗頂端的嫩芽——淡綠色的葉片上還掛著水珠,在晨光裏透著勃勃生機。
    “李陽!你快看!這幾株豆苗又長高了!”阿吉的聲音從田埂那頭傳來,他手裏攥著一把剛拔的雜草,黝黑的臉上滿是興奮,“按照這個速度,下個月就能開花了!”
    李陽笑著點頭,蹲下身翻開隨身攜帶的《作物生長日誌》。本子上密密麻麻記著每天的氣溫、降雨量和豆苗生長高度,旁邊還畫著簡單的生長曲線——這是他跟著國內農業專家學的方法,能更精準地掌握作物生長節奏。“阿吉,昨天我跟國內專家視頻,他們說這個階段要注意防蚜蟲,我帶了些生物農藥過來,等雨停了我們就噴灑。”
    阿吉接過李陽遞來的農藥瓶,小心翼翼地放進竹筐“都聽你的!上次你說的那個‘生物防治’,比我們以前用的土辦法管用多了,既不傷害豆苗,還能保護地裏的益蟲。”
    兩人正說著,遠處傳來李悅清脆的喊聲。隻見她撐著一把小花傘,懷裏抱著畫板,身後跟著幾個部落的小朋友,一路蹦蹦跳跳地跑過來“哥哥!阿吉哥哥!我畫了豆苗的生長過程,你們看像不像?”
    李悅打開畫板,紙上用彩筆清晰地畫著豆苗從播種、發芽到長葉的全過程,每一幅小畫下麵都標著日期,旁邊還歪歪扭扭地寫著“要好好長大”。阿吉湊過去看,忍不住笑出聲“太像了!等豆子成熟了,我們把這幅畫掛在部落的倉庫裏,讓大家都看看豆苗是怎麽長大的!”
    孩子們圍著畫板嘰嘰喳喳地討論,李陽趁機給他們講大豆的營養價值“這些豆子成熟後,可以煮著吃、炒著吃,還能磨成豆漿、做成豆腐,富含蛋白質,吃了能長高高、身體棒。”孩子們聽得認真,其中一個叫姆巴的小男孩舉起手“李陽哥哥,等豆子豐收了,我能跟著你學做豆腐嗎?我想做給爸爸媽媽吃。”
    李陽笑著點頭“當然可以!等豐收了,我們就在部落裏辦個‘美食節’,教大家做各種豆製品,好不好?”孩子們歡呼著答應,田埂上頓時充滿了歡聲笑語。
    雨停後,李淵和蘇瑤也帶著光伏電站的技術員趕來了。他們這次來,是為了給部落安裝新的光伏儲能設備——之前蘇瑤協調的設備已經運到,隻要安裝調試完成,部落的每戶人家都能用上穩定的電,晚上還能在燈下給作物育苗、加工農產品。
    “李陽,這邊的土壤濕度檢測了嗎?”李淵走到田埂邊,手裏拿著一個便攜式檢測儀,“雨季土壤容易積水,要是根部泡壞了,會影響後期收成。”
    李陽接過檢測儀,插進地裏“早上測過了,濕度在正常範圍內。我跟阿吉商量好了,等下就去加固田埂,挖幾條排水溝,防止積水。”
    蘇瑤則跟著部落婦女去了新村的加工廠。加工廠是上個月剛建好的,裏麵放著從中國運來的小型烘幹設備和包裝機。“這些設備操作很簡單,按下這個綠色按鈕就能啟動,溫度和時間都已經預設好了。”蘇瑤一邊演示,一邊教婦女們如何將新鮮蔬菜和豆子烘幹、包裝,“烘幹後的農產品能保存更久,還能賣個好價錢,以後大家足不出戶就能賺錢了。”
    部落婦女們聽得認真,紛紛上手嚐試。阿吉的妻子阿依第一次操作包裝機,緊張得手心都出汗了。蘇瑤耐心地指導她調整包裝袋的位置,看著第一包烘幹大豆順利封裝完成,阿依激動得抱住蘇瑤“謝謝你!蘇姐姐!以後我再也不用怕豆子放壞了,還能給孩子們買新衣服了!”
    傍晚時分,光伏儲能設備安裝調試完成。當部落的第一盞路燈亮起時,村民們都圍了過來,看著明亮的燈光,臉上滿是驚喜。卡魯長老拉著李淵的手,指著路燈說“以前我們晚上出門隻能靠月光和火把,現在有了電燈,晚上也能在田裏幹活、在村裏散步了。中國朋友,你們給我們帶來了光明,也帶來了希望!”
    李淵握著卡魯長老的手,真誠地說“這是我們共同努力的結果。中非友誼就像這路燈一樣,會永遠照亮我們前行的路。”
    接下來的日子裏,奧莫部落的田間地頭、加工廠裏、新村的街道上,到處都能看到李陽一家和村民們忙碌的身影。李陽和阿吉帶領村民們防治病蟲害、加固田埂、清理排水溝;蘇瑤指導婦女們操作加工設備,對接國內的“農聯易購”平台,確定農產品的發貨時間和物流路線;李淵則忙著給部落的孩子們上課,教他們認識農作物、學習中文,還帶著他們做科學小實驗,培養他們對農業和科技的興趣;李悅則每天跟著部落的小朋友們一起,用畫筆記錄下部落的變化,還教他們畫中國的熊貓、長城和故宮。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就到了大豆和蔬菜豐收的季節。奧莫部落的田地裏,金黃的大豆掛滿枝頭,綠油油的蔬菜長勢喜人。村民們拿著鐮刀、背著竹筐,喜氣洋洋地走進田裏,開始收割。李陽和阿吉穿梭在田間,教大家如何正確收割、脫粒,確保顆粒歸倉。
    “今年的收成比去年好太多了!”卡魯長老看著滿倉的大豆,笑得合不攏嘴,“按照這個產量,除了自己吃,還能賣出去不少,我們部落的日子終於好起來了!”
    豐收的第二天,部落裏舉辦了盛大的“豐收節”。村民們殺了牛羊,煮了玉米粥,還把剛收割的大豆做成了豆漿、豆腐、豆幹,擺了滿滿一桌子。李陽和蘇瑤也從電站帶來了月餅和糖果,跟村民們一起分享。
    “這是中國的月餅,象征著團圓和豐收。”蘇瑤給卡魯長老遞過一塊月餅,“希望我們中非人民能像月餅一樣,團團圓圓、和和美美。”
    卡魯長老接過月餅,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口,臉上露出驚喜的表情“太好吃了!以後每年豐收節,我們都要吃月餅,慶祝我們的友誼!”
    豐收節上,李悅還舉辦了一個小型的“畫展”,把她這段時間畫的作品都掛了起來。有部落村民收割莊稼的場景,有光伏電站的夕陽,有奧莫河的晨霧,還有孩子們在燈下讀書的笑臉。前來參加豐收節的其他部落的長老和村民們,都被這些畫作吸引,紛紛稱讚李悅是“中非友誼的小畫家”。
    “這些畫不僅好看,還記錄了奧莫部落的變化,記錄了我們的友誼。”鄰部的長老馬庫斯看著畫作,真誠地說,“我們也想跟中國朋友合作,學習你們的農業技術和光伏技術,讓我們部落的日子也能好起來。”
    蘇瑤笑著說“隻要大家有需求,我們隨時都願意幫忙。中非合作是開放的、共贏的,我們希望更多的非洲部落能受益,更多的非洲人民能過上好日子。”
    豐收節後,第一批烘幹後的大豆和蔬菜通過“農聯易購”平台發往中國。當李陽告訴村民們,這些農產品在平台上一上線就被搶購一空時,村民們都激動得歡呼起來。阿吉拿著手機,看著平台上的訂單信息,興奮地說“我們的豆子賣到中國去了!以後我們要種更多的豆子,賣更多的錢,讓更多的中國朋友吃到我們種的糧食!”
    李陽拍著阿吉的肩膀,笑著說“這隻是個開始。等明年,我們還要擴大種植麵積,引進更多的優質品種,建更大的加工廠,讓奧莫部落成為非洲的‘農業示範基地’,吸引更多的人來這裏學習、合作。”
    與此同時,國內的媒體也報道了奧莫部落的豐收故事。報紙上、電視裏、網絡上,到處都是李陽一家和村民們一起勞作、一起慶祝豐收的照片和視頻。很多中國網友都留言說“這才是真正的中非友誼,互幫互助、共同發展!”“希望有更多的年輕人能像李陽一樣,去非洲貢獻自己的力量,讓中非金線越來越亮!”
    在遙遠的中國,李陽的大學同學們看到報道後,也紛紛聯係他,表示想來非洲看看,加入他的農業幫扶項目。“我們都覺得你做的事情很有意義,也想為中非合作出一份力。”同學們在視頻裏說,“等我們畢業,就去非洲找你!”
    李陽看著視頻裏同學們熱情的臉龐,心裏滿是感動。他知道,自己不是一個人在戰鬥,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正在關注非洲、走進非洲,這條“中非金線”正在被更多的人守護和傳承。
    這天晚上,李陽一家坐在部落新村的屋頂上,看著遠處的光伏電站閃爍的燈光,聽著村裏傳來的歡聲笑語,心裏滿是欣慰。
    “沒想到我們能在非洲收獲這麽多。”蘇瑤靠在李淵的肩上,輕聲說,“有村民們的信任,有孩子們的成長,還有這麽多年輕朋友的加入。”
    李淵握著蘇瑤的手,目光望向星空“這就是傳承的意義。我們不僅要自己做好,還要帶動更多的人,讓這條金線延伸得更遠,讓中非友誼傳承得更久。”
    李陽看著身邊的妹妹,笑著說“悅悅,以後你想做什麽?要不要跟哥哥一起,把非洲的農業做得更好?”
    李悅眨了眨眼睛,認真地說“我要做一名畫家,把非洲的美景、中非的友誼都畫下來,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中國和非洲是好朋友,我們一起努力,就能創造美好的生活!”
    一家人相視而笑,屋頂上的月光溫柔地籠罩著他們。遠處的奧莫河靜靜流淌,河邊的大豆地裏,金黃的豆穗在夜風中輕輕搖曳,仿佛在訴說著豐收的喜悅,也在訴說著中非人民攜手前行的故事。
    這條跨越山海的“中非金線”,正因為無數像李淵、蘇瑤、李陽、李悅這樣的人的守護與傳承,變得愈發閃亮。它連接著中國與非洲的土地,連接著兩國人民的心;它見證著豐收的喜悅,見證著友誼的成長;它照亮了非洲的夜晚,也照亮了中非人民共同的未來。
    在未來的日子裏,這條“金線”還會繼續延伸。它會延伸到更多的非洲部落,讓更多的非洲人民用上穩定的電、種出豐收的糧;它會延伸到更多的中國鄉村,讓更多的中國人民吃到非洲的優質農產品、了解非洲的風土人情;它會延伸到更多的年輕人心中,讓他們成為中非友誼的傳承者、中非合作的推動者。
    而李淵、蘇瑤、李陽、李悅的故事,也會像奧莫河邊的大豆一樣,在歲月的澆灌下,結出更多的果實,永遠流傳在山海之間,溫暖著每一個人的心田,也永遠銘記在中非人民的心中。
    喜歡兵王歸回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兵王歸回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