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造新稅膽大包天
字數:5254 加入書籤
但秦檜善能察言觀色,蔡翛這一聲疑問,已經是對他的提醒。
再這般下去,免不了又是自討苦吃。
關鍵這裏不比汴京,出門在外,和氣生財。
“謝尚書大人主持公道。”
一貫傲然的秦學正,終究還是免不了低頭。
但他的心中卻是不服的,暗自下定決心:
有朝一日我定要讓你們這些貪官汙吏、處處結黨營私之徒付出應有的代價。
昔年秦檜任教私塾,曾立過大誌:
若得水田三百畝,這番不做猢猻王。
他一路走來,靠的是自己的努力,更靠的是隱忍。
王家的大船,想要坐上去,不舍下些麵皮和金銀,如何可能?
範希文看在眼裏,心中也是快速思慮。
尚書大人的想法,或許是顧忌什麽。
秦檜的想法是一忍胯下之辱。
而範希文要做的,就是和秦檜一起演上一出,大事化小。
“秦大人,在下多有得罪,請大人寬宥。”
範希文躬身行禮,屁股高高撅起。
“範大人少年英氣,不畏權勢,麒麟子之才。”
這是秦檜以退為進,拿話諷刺範希文。
二人初次相遇,便這般戲劇性收場。
蔡翛咧嘴一笑。
“繼續開拔,天黑前當入北京城。”
北宋四京與後世地名不同。
汴京、汴梁、開封為一地,為東京,後世開封。
河南府為西京,後世洛陽。
大名府為北京,後世邯鄲大名縣。
應天府為南京,後世商丘。
蔡翛有一位重要親人在大名府當知府。
乃是他的堂弟,蔡仍。
元佑六年生人,政和五年進士及第。
這位蔡仍可不是簡單人物,其父蔡卞一度官拜資政殿大學士、昭慶軍節度使、尚書左丞等職。
後進檢校少保,鎮東軍節度使。
關鍵一點:蔡卞是王右軍王安石的女婿!
且與兄長蔡京政見不合。
蔡大人想著與大名府的堂弟碰麵,而範希文也想在大名府瞧瞧,自家的生意如何了。
他派了魏忠義舉薦的掌櫃,前往北、西、南三京做生意。
按照既定計劃,此時應該已經鋪開了場麵。
緊趕慢趕,終於在日落時分到了大名府。
作為隊伍中不起眼的人物,範希文和趙構兩人並不在受宴請之列。
正好外出查探。
大名府包衣巷,是掌櫃周川錢親自選的址,範老板批示:隨意。
宅子的格局比範宅更大些,花錢也更少些。
仍舊按照範希文在汴京的格局來的,先在宅子裏瞧瞧做煤球。
炭爐由汴京運送。
莽子敲門以後,出來一個開門的婦人。
“各位找誰?”
“找周川錢。”
“你們是?”
“範希文,他的東家。”
婦人驚訝,但不敢讓範希文等人就這樣進去。
關了門,“突突突”地小跑進去稟報。
約二十息,一個黑眼圈的漢子開門,往外看了看。
“範老板!趙老板!快請進。”
落座內院,靜候茶水。
範希文不由得奇道:
“周掌櫃,你這狀態有些不妥啊,可是染了風寒?”
周川錢摸了摸自己的臉,苦笑不已。
“老板有所不知,我這是焦愁太多,夜裏睡不著。”
“生意上的事?”
範希文看他神色實在太差,就像是快要猝死一般,真怕這貨從兜裏掏出一封“出師表”來。
“是,一是訂單太多,需要抓緊製作煤球。
二是煤球產量不足,眼見就要停產了。”
趙構原本還覺得是好事,卻陡然聽見這個消息,不由得擔憂起來。
“是工人們身體熬垮了?”
“不是,是石炭的量跟不上。”
按理說不應該如此,大名府作為北京要地,城內居民數量驚人,所有物資都應該充足才對。
且石炭是大宋朝廷經濟中重要的一環,更不至於斷了四京之貨。
“不應該啊,大名府怎麽會沒有石炭賣?”
“有石炭,而且很多,但就是不賣給炭黑公司。
這裏的事情我已經差人上報汴京,沒想到老板來得這麽快。”
範希文並未收到訊息,隻是適逢其會罷了。
“具體講來。”
範希文虎口卡住人中,準備分析權衡。
原本事情進展得很順利。
炭黑公司在大名府已經逐漸鋪開路子,對各大酒樓、飯館等提供服務。
民眾也逐漸開始使用小炭爐。
原本在炭場談好的價格和采購量,卻不知怎的,突然之間收到炭場通知。
說是石炭存量不足,要公司這邊等一等。
事情到這一步都還算正常。
日前,坊間傳出流言,說是炭黑公司即將倒閉。
周川錢原本沒有放在心上。
直到官府有人來傳話,讓炭黑公司按例繳稅。
大宋有專門的《商稅則例》,乃是太祖親自頒布的,其中嚴格製定了各類商業的稅率。
為保護商旅,稅率較低。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沿途過稅百分之二,坐賈注稅百分之三,且若無銀錢繳稅者,可按一定比例折算實物。
因此,大宋商業稅率並不高,造就了大宋璀璨的商業王朝。
但據周川錢所報,官府下達命令。
炭黑公司的營生不在太祖《商稅則例》範疇內,須另設稅例,按上市價值,三稅一。
即稅率為百分之三十三點三三循環。
如此苛以重稅,實屬過分。
“官府倒是給了另一個法子,他們說讓朝廷入股,可破例按太宗聖典處理,甚至按過稅來繳。”
這不是擺明了要搶人嗎?
範希文嘿嘿直笑,真是些膽大的家夥。
“你沒說炭黑公司得了朝廷專營之權?”
“說了,他們不信,還說朝廷並無文書下達,等文書下達後,再按專營處理。”
趙構不斷拍手。
“好家夥,範先生,你也有今天,我還以為你不會吃虧哩!”
趙構這廝唯恐天下不亂,他倒是知曉,炭黑公司不可能被地方脅迫。
不過這些地方上的蝦子,難道在汴京沒有路子嗎?
竟不知炭黑公司的些許底細!
作死之道千千萬,這次又見到了新花樣。
其實這是趙構孤陋寡聞,或者腦筋不開放導致的。
官家趙佶可不止一次兩次吃虧。
譬如應奉局、書畫局、西城所,他趙佶自認為掙錢的好路子,哪一條不是被人層層吃空?
喜歡稗宋反骨仔請大家收藏:()稗宋反骨仔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