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字數:3145 加入書籤
我對劉巴和孟琰的任命,以及對建寧郡官員架構的調整都快速的呈報給成都方麵,等待他們確認,這也是走走流程,表明我的從屬地位,也不會有什麽問題。
可等到我來詳細了解建寧郡最近的詳細情況時,孟木給我的匯報卻令我十分的驚訝。
原來在我去成都謀劃三郡都督的時間裏,建寧完成了所有的作物收割,也完成了稅賦的征收,建寧的稅收其實是分兩期的,一期在夏天,春季作物收割後立馬征收,二期在冬天,也就是秋季作物全部收割完後,總體的稅收不高,比周圍各郡都要低上許多,去年的一期收的很容易,上半年還算風調雨順,可下半年就糟了,幾乎沒下過雨,太陽也幾乎不缺席,天天曬著,農作物產量驚人的低,低到交完稅賦剩下的根本不夠口糧的,特別是家裏以中田或者下田為主的農戶,他們收成更差!
大管家告訴我,如果春上下些雨,還能恢複民生,如果再不下雨就是鄰水的上田也要熬不住了,因為幹旱已經影響了河流湖泊的水位。
孟木覺得這是偶然現象,但我知道這是一個長期的趨勢,那就是小冰河期,整個蜀地乃至整個中國都會越來越冷,越來越幹旱,一直要熬很多年,原本的曆史記載的很清楚,直到大唐初期溫度才慢慢回升,雨水才多起來,那時不僅僅造就了盛唐,還鑄就了一個史上最強的吐蕃王朝,他們都是有氣候基礎的,更高的溫度和更多的降水帶來了更多人口,而更多的人口才能維持一個大的王朝,魏晉南北朝分裂多年其實也不怪東西晉朝,那時沒有大一統的氣候條件。
我隻能假定春天不會有什麽雨水,在此基礎上去想辦法解決農業的問題,沒有百姓的穩定就沒有政權的穩定,這是曆史無數次證明給當政者看的。首先必須加大從天竺(印度)那邊的糧食采購,雖說那邊也遭遇了一定的旱情,但比我們這裏要輕微的多,阿三們的運氣比我們好的多,即使采購糧食會造成其他商品的購入量減少,從而降低了總體的利潤率,但是也要那樣做,錢少點能承受,但糧食真不夠吃的時候,建寧就會不穩了,沒有建寧郡的基本盤的平穩,我也就很難站穩腳跟。除了加大采購糧食,建寧本地肯定也要有所動作,要疏通一下河道,清理一下湖泊淤泥,河流和湖泊裏的泥沼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也能帶來一定的水量,更關鍵的是能更好的澆灌鄰水的上田,必須要保住上田,就算需要築壩截留水源也要去做,這個交給衙門去做,征募勞力去做工,既能保住上田,也能以工代賑,讓老百姓能獲得一份額外的收入。中田最好的辦法是種上抗旱的植物,我更傾向於種樹,種桑樹,桑樹是一種非常抗旱的植物,茶樹不行,茶樹喜濕怕澇,承受不了幹旱,也承受不了太多的水,種桑樹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我從成都帶回來許多熟手的紡織工,此次從成都回來我甚至偷偷購置了一架最先進的織機,不是用來幹活的,是給蒲元拆解的,看看能不能複刻甚至超越此款織機,蜀錦是遠近聞名的,而最好的蜀錦產自成都,不是因為成都產桑蠶,而是成都城內有最好的織工、最好的織機,而我們南中地區是產桑蠶的。要是我去強令建寧農戶去把中田都改種桑樹是不現實的,農民們更愛種糧食,而且種桑樹又是另外的一筆支出和勞力輸出,他們肯定不想幹。所以我想的是用錢或者糧食買下他們手裏的中田,再雇人種桑樹,這樣既能更快的種上桑樹,也能給農民一定的收入,賣田和種樹都能拿到一定的收入,這個由孟木來做,田地是孟家的,收地和雇傭都按照市場價格來付出,不會故意壓低出價。下田比起中田來說,更加幹旱,更加偏遠,海拔位置也更高,種桑樹也行,但是就有些劃不來,產出低而且采集難度也大許多,我的應對是用來放牧,就是荒廢著任由這些下田長草,再去養羊、養牛、養馬,羊用來吃肉,牛用來耕田,馬用來做戰馬,所以我也會購買這些下田用來放牧,不過也是有條件的,太小塊的獨立下田是不要的,下田要足夠大才行,否則沒法放牧,這個也有孟木去做,購買下田、牲口,雇傭人來放牧,一些隸屬於官府的山地(沒有歸屬的荒山也在此列)也做此處理,用來放牧,有歸屬的山地如果願意出賣,並且價格不高的話也收進來充做牧場,山地比起下田要稍微麻煩一點,需要砍伐掉大的樹木,不過這也能帶來一定的收入。木頭也是值錢的嘛!
孟木在接到命令後立馬就開始工作,他用了好幾個月的時間來做此工作,並且耗費了孟家大量的資財,孟家又由沒有田地的商人之家,變成了大地主,隻是孟家的土地上不產糧食,隻產桑繭和牲畜。這在今年一年的持續旱情裏不僅僅保住了孟家的財富,還達到了增值的目的。而且這也緩解了許多建寧農民的疾苦,給他們帶來了部分收入的同時還降低了他們的稅賦(建寧的稅賦是按照土地來收的,不是按人頭)。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事務總是有兩麵性的,旱情也帶來了好的方麵。
比如在過年前郡兵隊伍就有了比較明顯的情況,那就是軍心浮動,有許多的郡兵,包含老兵,他們在得到了許多的封賞後萌生了退意,就是不想再待在郡兵裏了,覺得已經賺了些就有些飄了,或者有的隻是單純的有些怕死,想要退役來保住自己的小命,除了我的狂象士部隊外,其他各部都有這樣的情況,他們都被強行給壓製回去了,進入郡兵不容易,退出郡兵則更難,各部隊主官都曾匯報過情況。現在旱情的影響反作用於這些浮動的郡兵,他們的家裏人開始施壓,他們需要這額外的郡兵收入來維持家庭的收支,部隊情緒穩定了許多。
另外好的一方麵是,我可以更容易的征兵了,俗話說的好,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正常狀態誰願意去當兵呢,現在剛好不是正常狀態,家裏都揭不開鍋了,當兵就是最好的選擇,一下就少了一張嘴吃飯,這張嘴的主人還能給家裏帶來一定的收入,一正一負間就能挽救一個瀕臨崩潰的家庭,況且建寧郡內也出現了許多外來的流民,他們來自許多地方,諸葛亮帶部隊進入蜀地後,蜀地裏隻有建寧、永昌、牂牁(讀zangke)、興古四郡沒有經曆兵災,沒有發生過戰鬥,其他各郡都多少有二劉的爭奪戰,所以有許多流民通過各種渠道來到了建寧郡,建寧郡接納了他們,但是我們沒有安置他們,流民不是去做了雇農幫工,就是流落到山林,做起了獵戶和山民,當然也有的做了乞丐,至少最壞的情況沒有發生,就是流民做了山賊土匪。這些流民也是新兵的重要來源,他們做了郡兵既能養活家裏其他人,也能降低他們作亂的可能。
在初三初四初五三天的時間裏,我分別找來馬忠、孟鐵、革旦、樊仲四位主官,跟他們商討了組建新的部隊獵豹團的事宜,也根據他們的建議,我又分別找了沙摩柯、項峰聊了一下,也由此在初六的這天,我結束了郡兵的年假(隻有毒蜂騎開始放假,他們在這五天裏一直處於值班訓練狀態),把他們都召集回來,並且下達了組建新的戰鬥聯隊——獵豹團的相關事宜,這是一支不同於飛龍團和猛虎團的步兵作戰單位,我根據襲取成都的戰役以及攻伐雲南郡的經曆來構建新的作戰單位,使之既擁有猛虎團和飛龍團的優點,又沒有他們兩個團的缺點!
喜歡穿越三國之蠻王傳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穿越三國之蠻王傳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