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調經論
字數:7201 加入書籤
趣說《調經論篇》上篇
角色:
1. 小嶽:對中醫經典很有研究,講話幽默風趣,愛用俏皮話。
2. 老孫:中醫知識小白,負責捧哏接話,偶爾犯迷糊。
小嶽:滿臉笑容,上台拱手)嘿,各位親呐!我是小嶽,旁邊這位是老孫。
老孫:笑著拱手)誒,是我,今兒個又和大夥見麵嘍!
小嶽:興奮地)咱今兒聊點厲害的,中醫經典裏的《調經論篇》,那學問可大了去了!
老孫:撓撓頭)謔,一聽就頭大,我可得跟著您好好學學。
小嶽:清嗓子,模仿古人腔調)話說啊,黃帝問曰:“餘聞《刺法》言,有餘瀉之,不足補之,何謂有餘?何謂不足?” 您聽聽,黃帝老爺子一上來就問,啥叫有餘,啥叫不足呢?
老孫:瞪大眼)是啊,我也正納悶呢,這到底咋回事兒啊?
小嶽:得意地)岐伯對曰:“有餘有五,不足亦有五,帝欲何問?” 嘿,您瞧岐伯這回答,意思是有餘和不足各有五種情況,問黃帝想問哪方麵。
老孫:撇撇嘴)這岐伯還賣上關子了,直接說不就完了。
小嶽:模仿黃帝的語氣)黃帝接著就說:“願盡聞之。” 就是想全聽明白。
老孫:連忙點頭)我也想全聽明白,這可關係到咱的身體健康呐!
小嶽:認真地)岐伯就開始細細講了:“岐伯曰:神有餘有不足,氣有餘有不足,血有餘有不足,形有餘有不足,誌有餘有不足。凡此十者,其氣不等也。” 意思就是神、氣、血、形、誌,都分有餘和不足,它們各自的氣不一樣。
老孫:皺著眉)好家夥,一下子這麽多,我腦子都亂了。
小嶽:拍拍老孫)別亂,咱一個一個來。“神有餘則笑不休,神不足則悲。” 您看,神要是多了,這人就笑個不停;神要是不夠,就容易悲傷。
老孫:眼睛一亮)嘿,還真是,我有時候莫名開心,有時候又難過,難不成跟神有關係?
小嶽:一本正經)那可不!“氣有餘則喘咳上氣,不足則息利少氣。” 氣要是多了,就喘、咳嗽、上氣不接下氣;氣不足呢,呼吸順暢但沒力氣。
老孫:邊聽邊點頭)嗯嗯,有點懂了,那血呢?
小嶽:來了精神)“血有餘則怒,不足則恐。” 血要是多了,這人脾氣就大;血要是不夠,就膽小害怕。
老孫:驚訝地)哇,原來血對情緒還有這影響,真沒想到。
小嶽:繼續說道)“形有餘則腹脹,涇溲不利;不足則四肢不用。” 身形要是多了,肚子就脹,大小便還不通暢;身形不足,四肢就沒力氣,不聽使喚。
老孫:拍拍肚子)哎呀,我有時候肚子脹,難不成是身形有餘?
小嶽:笑著打趣)您可拉倒吧,別瞎想。“誌有餘則腹脹飧泄,不足則厥。” 誌要是多了,肚子脹還拉肚子;誌不足,四肢就發冷。
老孫:撓撓頭)這誌是啥呀?怎麽還影響肚子和四肢了。
小嶽:耐心解釋)誌簡單說就是誌向、意誌,和身體也有聯係呢。
老孫:連忙問)那怎麽調節呢?總不能就這麽難受著吧。
小嶽:模仿黃帝的語氣)黃帝也問了,“帝曰:餘已知之矣,何以調之?” 就是問怎麽調節。
老孫:著急地)快說說,岐伯咋回答的。
小嶽:搖頭晃腦)岐伯曰:“神有餘,則瀉其小絡之血,出血勿之深斥,無中其大經,神氣乃平。神不足者,視其虛絡,按而致之,刺而利之,無出其血,無泄其氣,以通其經,神氣乃平。” 意思是神有餘就刺小絡出血,但別太深;神不足就找虛絡,按摩、針刺讓它通,別出血也別泄氣。
老孫:瞪大眼睛)這也太講究了,我都聽暈了。
小嶽:笑著安慰)別急,慢慢聽。氣的調節也有說法。“氣有餘,則瀉其經隧,無傷其經,無出其血,無泄其氣。不足,則補其經隧,無出其氣。” 氣有餘瀉經隧,別傷經、別出血泄氣;氣不足就補經隧,別泄氣。
老孫:無奈地)這中醫的門道可真深。
小嶽:興致勃勃)那可不,血也一樣。“血有餘,則瀉其盛經出其血。不足,則視其虛經,內針其脈中,久留而視;脈大,疾出其針,無令血泄。” 血有餘瀉盛經出血;血不足找虛經,針久留,脈大就快出針別讓血泄。
老孫:豎起大拇指)越聽越覺得中醫神奇,老祖宗的智慧啊!
小嶽:接著說)還有呢,“形有餘,則瀉其陽經;不足,則補其陽絡。” 身形有餘瀉陽經,不足補陽絡。
老孫:疑惑地)這陽經、陽絡又是啥呀?
小嶽:簡單解釋)就是身體經絡的一部分,就像電路裏的電線一樣,負責傳輸身體的能量。
老孫:恍然大悟)哦,原來是這麽回事。
小嶽:繼續)“誌有餘,則瀉然筋血者;不足,則補其複溜。” 誌有餘瀉然筋出血,不足補複溜。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老孫:苦著臉)這些穴位名字可真難記。
小嶽:笑著說)多聽幾次就記住啦,記住了對身體可有好處。
小嶽:喝口水,接著講)再往下啊,黃帝又問啦,“帝曰:調此二者,奈何?” 意思就是問調節這虛實兩種情況,具體該咋辦呢?
老孫:連忙附和)對啊,快講講,具體咋操作。
小嶽:岐伯就回答說:“按摩勿釋,著針勿斥,移氣於不足,神氣乃得複。” 就是說呀,得按摩,而且不能停,紮針的時候也有講究,別太猛,目的是把氣調到不足的地方,這樣神氣就能恢複正常啦。
老孫:撓撓頭)這按摩和紮針都有大學問啊。
小嶽:那可不!黃帝接著又追問,“帝曰:善。有餘不足有形乎?” 意思是問,這有餘和不足,能從外在看出來不?
老孫:好奇地)是啊,能看出來嗎?我也想知道。
小嶽:岐伯就說了,“岐伯曰:有者為實,無者為虛,故氣實者,熱也;氣虛者,寒也。” 也就是說,有多餘的就是實症,缺乏的就是虛症。氣實的人,身體發熱;氣虛的人,身體發涼。
老孫:拍拍大腿)哦,原來是這樣,這判斷方法還挺簡單。
小嶽:繼續)黃帝又接著問,“帝曰:善。病生於頭者,餘知之矣;病生於足者,餘未聞也。” 黃帝說,病從頭上起的情況他知道些,可病從腳上起的,還不太了解。
老孫:湊過去)我也想聽聽,病從腳上起是咋回事。
小嶽:岐伯就解釋啦,“岐伯曰:病生於頭者,頭重;生於手者,臂重;生於足者,足重。治病者先刺其病所從生者也。” 意思就是病從頭上起,頭會覺得重;病從手上起,手臂會重;病從腳上起,腳會重。治病呢,就得先刺病起源的地方。
老孫:恍然大悟)原來如此,這從頭到腳,都有門道。
小嶽:越講越起勁)還有呢,黃帝又問,“帝曰:善。餘已聞虛實之形,不知其何以生。” 就是說知道了虛實的表現,可不知道是咋產生的。
老孫:連連點頭)我也有這疑問,快講講。
小嶽:岐伯回答說:“岐伯曰:氣血以並,陰陽相傾,氣亂於衛,血逆於經,血氣離居,一實一虛。血並於陰,氣並於陽,故為驚狂。血並於陽,氣並於陰,乃為炅中。血並於上,氣並於下,心煩惋善怒。血並於下,氣並於上,亂而喜忘。” 這裏說的是,氣血要是不調和,陰陽就會失衡,氣在衛氣中亂了,血在經脈裏逆行,血氣不在一起,就會一實一虛。後麵還詳細說了血和氣不同的合並情況,會產生不同病症。
老孫:聽得目瞪口呆)這也太複雜了,氣血一亂,居然有這麽多問題。
小嶽:認真地)所以啊,咱們平時一定要注意保養身體,讓氣血順暢。
老孫:感慨地)今天聽您這麽一講,我對這《調經論篇》算是大開眼界,中醫太牛了!
小嶽:拱手)希望大夥都能重視中醫知識,把身體養得棒棒的!
老孫:拱手)對,都健健康康,沒病沒災!
趣說《調經論篇》下篇
角色:
1. 小嶽:對中醫經典很有研究,講話幽默風趣,愛用俏皮話。
2. 老孫:中醫知識小白,負責捧哏接話,偶爾犯迷糊。
小嶽:滿臉笑容,上台拱手)嘿,各位親呐!我是小嶽,旁邊這位是老孫。
老孫:笑著拱手)誒,是我,今兒個又和大夥見麵嘍!
小嶽:興奮地)咱今兒接著嘮中醫經典裏超有學問的《調經論篇》。之前講了不少,今天再深挖點有趣的。老孫,你知道中醫裏老說的虛實是啥不?
老孫:撓撓頭)不太清楚,就知道虛了要補,實了咋整呢?
小嶽:來了精神)這虛實學問可大啦!《調經論篇》裏講,“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 。”簡單說,身體裏邪氣多,那就是實症;正氣、精氣不夠了,就是虛症。比如說,有的人上火,牙齦腫痛、嗓子疼,這可能就是實症;要是有人老是沒精神、渾身沒勁,那可能就是虛症。
老孫:瞪大眼)這麽一聽,好像有點懂了,那這跟筋、脈、血、骨、分肉有啥關係呢?
小嶽:關係可大了去了!先說說筋,“肝病者,兩脅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虛則目(盳盳)無所見,耳無所聞,善恐,如人將捕之。”肝和筋關係密切,肝有問題,反映在筋上,實的時候兩脅下疼還愛發怒;虛的時候眼睛看不清楚,耳朵聽不見,還老害怕。
老孫:驚訝)好家夥,肝和筋聯係這麽緊密,那脈呢?
小嶽:脈啊,“心脈急甚者,為瘈疭;微急為心痛引背,食不下。緩甚為狂笑;微緩為伏梁,在心下,上下行,時唾血。”心主血脈,心脈的虛實能從病症看出來,脈急得厲害會抽風;緩得厲害又會狂笑。
老孫:咋舌)這脈的學問也不簡單呐,那血呢,之前不是提過一點血的虛實?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小嶽:沒錯,再深入講講。“血實者,宜決之;血虛者,宜補之。”血實的時候,比如淤血堵住了,得想辦法把它通開;血虛呢,就像咱常說的貧血,得補血。像臉色蒼白、頭暈眼花,可能就是血虛。
老孫:點頭)明白了些,那骨頭呢,骨頭也分虛實?
小嶽:當然啦!“腎病者,腹大脛腫,喘咳身重,寢汗出憎風;虛則胸中痛,大腹小腹痛,清厥,意不樂。”腎主骨,腎有問題,反映在骨頭上,實的時候肚子大、腿腫、咳嗽、身體重;虛的時候胸口、大小腹都疼,還不開心。
老孫:感歎)原來骨頭的問題和腎關係這麽大。那最後這分肉是啥呀?
小嶽:分肉簡單說就是肌肉。“脾病者,身重善饑,肉痿,足不收行,善瘈,腳下痛;虛則腹滿腸鳴,飧泄,食不化。”脾主肌肉,脾有問題,肌肉也受影響,實的時候身體重、老餓、肌肉沒力氣;虛的時候肚子脹、腸鳴、拉肚子。
老孫:連連稱奇)這筋、脈、血、骨、分肉和虛實聯係這麽緊密,那怎麽治呢,用刺法嗎?
小嶽:搖頭晃腦)太對啦!《調經論篇》裏講刺法可講究了。“凡刺之法,必先本於神。”刺的時候,得先關注病人的精神狀態。比如病在筋,“治在燔針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輸 。”用燒紅的針快速刺,以有感覺為度,痛點就是進針的地方。
老孫:驚訝)這刺法還挺特別,那脈呢,刺脈咋弄?
小嶽:脈的刺法要看情況,像血脈有淤血,那就得刺出血,把淤血放出來。“血脈者,盛堅橫以赤,上下無常處,小者如針,大者如筋,則而瀉之萬全也。”
老孫:好奇)那血、骨、分肉呢,刺法都不一樣吧?
小嶽:那是肯定的!血要是實,刺血絡放血;虛呢,就不能亂刺血。骨頭有問題,刺法要深,因為骨頭在裏麵嘛。分肉的話,根據虛實,淺刺或者深刺,調整肌肉的氣血。
老孫:感慨)今天這一聽,我對中醫刺法和這些身體部位的聯係,算是開了竅了。
小嶽:拱手)希望大夥聽了咱這相聲,也能對中醫多些了解,懂得照顧自己身體。
老孫:拱手)對,都健健康康,百病不侵!
喜歡嶽孫曰岐黃養生相聲合集請大家收藏:()嶽孫曰岐黃養生相聲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