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刺法論篇
字數:7014 加入書籤
刺法論趣談一)
小嶽:嘿,各位觀眾朋友們!今天我和老孫給大家說段特別的相聲,聊聊中醫經典裏的大學問。
老孫:喲,什麽大學問呐?您快講講。
小嶽:咱聊聊《黃帝內經》裏的《刺法論》,這可是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貝。
老孫:謔!這可太有難度了,咱能說清楚不?
小嶽:您就放一百個心吧!我小嶽出馬,保證把這高深的內容講得明明白白,通俗易懂。
小嶽:這《刺法論》一開篇呐,黃帝就問岐伯,說“升降不前,氣交有變,即成暴鬱,餘已知之。何如預救生靈,可得卻乎?”
老孫:停停停,這說的是啥呀?跟念咒語似的,我是一句沒聽懂。
小嶽:哈哈,老孫,這意思就是說天地間的氣要是升降不正常,就會產生不好的變化,人就容易生病。黃帝就問岐伯,怎麽能提前預防,讓老百姓不得病呢。
老孫:哦,原來是這麽回事兒啊。那岐伯咋回答的?
小嶽:岐伯就說啦,“昭乎哉問!臣聞夫子言,既明天元,須窮刺法,可以折鬱扶運,補弱全真,寫盛蠲餘,令除斯苦。”
老孫:得嘞,又開始念“天書”了,這又是啥意思?
小嶽:簡單來說,就是得先明白天地的道理,然後深入研究刺法,用針刺來調節氣機,讓身體恢複平衡,去除病痛。
小嶽:比如說啊,木氣想要上升,結果被天柱阻擋抑製了,這時候木氣想要發泄鬱滯,得等待時機,那就要刺足厥陰經的井穴。
老孫:等等,這足厥陰經的井穴是啥呀?您可別給我繞暈了。
小嶽:這足厥陰經就是肝經,井穴呢,就是大敦穴。您就把人體想象成一個大工廠,這大敦穴就像是疏通木氣的“小閥門”,木氣堵住了,打開這個“小閥門”就能疏通。
老孫:嘿,你這麽一說,還真形象。那火氣上升被阻擋呢?
小嶽:火欲升而天蓬窒抑之,火欲發鬱,亦須待時,君火相火同刺包絡之滎。就是說火氣想上升,被天蓬阻擋了,要等時機,君火和相火都要刺心包絡經的滎穴勞宮穴。
老孫:這君火和相火又是什麽呀?你別淨說些我聽不懂的。
小嶽:這君火就好比是公司裏的大老板,掌控全局;相火呢,就是二把手,輔助大老板。它們要是被堵住了,人就容易上火發脾氣。刺勞宮穴呢,就像是給這倆“領導”降降溫,把火給疏導疏導。
老孫:哈哈,這麽解釋我就懂了。那土氣、金氣、水氣上升被阻呢?
小嶽:土欲升而天衝窒抑之,土欲發鬱,亦須待時,當刺足太陰之俞;金欲升而天英窒抑之,金欲發鬱,亦須待時,當刺手太陰之經;水欲升而天芮窒抑之,水欲發鬱,亦須待時,當刺足少陰之合。
小嶽:土氣上升被阻,就刺足太陰脾經的俞穴太白穴;金氣上升被阻,刺手太陰肺經的經穴經渠穴;水氣上升被阻,刺足少陰腎經的合穴陰穀穴。
老孫:好家夥,這一套下來,感覺就像是給人體這個大機器做全麵檢修啊。
小嶽:您說得太對了!中醫就是這麽神奇,通過這些刺法,讓人體的氣機順暢,身體自然就健康啦,咱老祖宗的智慧,那真是沒話說!
刺法論趣談二)
小嶽:上回咱說到天地之氣和刺法的關係,今天接著嘮嘮《刺法論》裏更有意思的內容。
老孫:行嘞,我可太好奇下麵還有啥講究。
小嶽:岐伯又跟黃帝說啦,“木欲降而地皛窒抑之,降而不入,抑之鬱發,散而可得位,降而鬱發,暴如天間之待時也。木欲降而鬱發,當刺手太陰之所出,刺手陽明之所入。”
老孫:哎呀呀,又開始了,這一串話,說得我腦袋都大了。
小嶽:別慌老孫,我給您解釋。這是說木氣想要下降,卻被地皛阻礙抑製了,降不下去就會鬱積發作。要等它發散了才能回到正常位置。這時候呢,就得刺手太陰肺經的井穴少商穴,還有手陽明大腸經的合穴曲池穴。
老孫:為啥是這兩個穴位呢?我有點迷糊。
小嶽:您想啊,木氣降不下去,就像交通堵塞。肺經和大腸經就像是疏通交通的交警,少商穴和曲池穴就是交警手裏的指揮棒,刺激它們就能讓木氣順暢下降。
老孫:嘿,這麽比喻我好像明白了。那火氣下降被阻礙呢?
小嶽:火欲降而地玄窒抑之,降而不入,抑之鬱發,散而可矣。當折其所勝,可散其鬱,當刺足少陰之所出,刺足太陽之所入。火氣想降卻被地玄攔住,就得刺足少陰腎經的井穴湧泉穴,還有足太陽膀胱經的合穴委中穴。
老孫:怎麽又和腎經、膀胱經扯上關係了?
小嶽:這就好比五行相生相克,火氣被阻礙,得找能克製它的力量來幫忙。腎屬水,膀胱經和腎經相表裏,刺激這倆穴位,用水的力量讓火氣降下來 ,就像用水澆滅火一樣。
老孫:原來是這麽個道理!那土氣、金氣、水氣下降被阻呢?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小嶽:土欲降而地蒼窒抑之,降而不下,抑之鬱發,散而可入,當刺足厥陰之所出,刺足少陽之所入;金欲降而地彤窒抑之,降而不下,抑之鬱發,散而可入,當刺心包絡所出,刺手少陽所入;水欲降而地阜窒抑之,降而不下,抑之鬱發,散而可入,當刺手厥陰所出,刺手少陽所入。
小嶽:土氣下降受阻,刺足厥陰肝經的井穴大敦穴和足少陽膽經的合穴陽陵泉穴;金氣下降受阻,刺心包經的井穴中衝穴和手少陽三焦經的合穴天井穴;水氣下降受阻,刺手厥陰心包經的井穴中衝穴和手少陽三焦經的合穴天井穴。
老孫:這穴位可真不少,記起來可不容易。
小嶽:是有點複雜,不過您記住,這些穴位就是調節人體氣機的關鍵。隻要把它們弄明白了,人體這個小宇宙就能和諧運轉。
刺法論趣談三)
小嶽:上回咱聊到天地之氣下降被阻時的刺法,今天接著深挖《刺法論》。
老孫:行嘞,我都迫不及待想聽聽還有啥新鮮內容。
小嶽:黃帝又接著跟岐伯探討啦,問這司天之氣沒能按時遷正,會讓萬物變化失常,老百姓容易生病,能不能提前預防。岐伯就開始講啦,說要是司天之氣和在泉之氣的陰陽幹支失守,就容易出問題。
老孫:這司天、在泉,還有陰陽幹支失守,都是啥意思啊?你可別又把我繞暈咯。
小嶽:您別急呀!司天和在泉就像是一年裏掌管天氣變化的兩個“大領導”,一個管上半年,一個管下半年。陰陽幹支呢,就好比是他們的“工作編號”。這“工作編號”要是出問題,“領導”們工作就亂套啦,天氣不正常,人也就跟著生病。
老孫:哦,這麽個事兒啊。那這幹支咋就失守了呢?
小嶽:比如說甲子年,這甲是陽幹屬剛,子是地支,要是甲這個“剛”的位置沒擺正,對應的“柔”的那一方也就跟著出問題,時間節氣就亂套了,音律也不對。您想想,就好比樂隊裏指揮沒站好位置,樂手們能演奏好嗎?
老孫:哈哈,還真是這麽個理兒。那這亂套了會咋樣?
小嶽:岐伯說了,像這樣的情況持續三年,就容易變成大瘟疫。
老孫:啊?這麽嚴重呐!那有辦法預防不?
小嶽:當然有啦!岐伯就給出了刺法。比如說甲子年剛柔失守,得先補腎俞穴。您瞧,這腎俞穴就像是給身體補充“能量”的小倉庫,先把它補好,增強身體抵抗力。
老孫:補完腎俞穴然後呢?
小嶽:過三天,再刺足太陰脾經的穴位太白穴。這太白穴就像是給脾胃這個“後天之本”打打氣,讓脾胃能正常運化,這樣身體才有足夠的營養去對抗疾病。
老孫:還挺講究!那除了甲子年,其他年份呢?
小嶽:像丙寅年剛柔失守,上剛幹失守,下柔也沒法單獨起作用。這時候就得先補心俞穴,過五天,再刺腎經的合穴陰穀穴。這心俞穴是給心髒這個“君主之官”加加油,陰穀穴則是穩固腎的功能,讓身體的氣血循環恢複正常 。
老孫:這穴位和年份的對應關係可真複雜,虧你能記住。
小嶽:這都是老祖宗的智慧,多研究研究就明白了。而且啊,刺完穴位之後還有講究呢。
老孫:還有啥講究?快說來聽聽。
小嶽:刺完穴位,不能夜行和遠行,得讓身體清淨七天,還要齋戒。您想想,剛給身體做了“調整”,得讓它好好休息,就像機器做完保養,得有個磨合期。
老孫:這齋戒是得吃素嗎?
小嶽:差不多這意思,不吃那些葷腥油膩、氣味重的食物 ,讓脾胃也跟著清淨清淨,這樣身體能更好地吸收刺法帶來的調理效果。而且在這清淨的七天裏,最好少操心煩心事,心態平和。
老孫:好家夥,做個刺法還有這麽多“清規戒律”。
小嶽:這可都是為了身體健康著想。再比如說,在刺法實施的過程中,對時辰也有要求。不同的穴位,在不同的時辰去刺激,效果也不一樣。就像種莊稼,得在合適的季節播種,這人體穴位的刺激也得講究時辰。
老孫:還有這講究?那具體咋看呢?
小嶽:比如早上5點到7點是卯時,對應大腸經,這個時候大腸經氣血最旺盛,要是和大腸經相關的病症,在這個時辰進行刺法,效果可能就更好。所以說,中醫裏這些時間、穴位、病症之間的聯係,那可是一環扣一環。
刺法論趣談四)
小嶽:咱前幾回聊了不少《刺法論》裏的門道,今天接著把剩下的精華嘮完。
老孫:行嘞,我已經迫不及待聽你講啦。
小嶽:之前講了年份和穴位刺法,現在說說“五疫之至,皆相染易,無問大小,病狀相似”。意思是瘟疫一來,不管大人小孩,很容易相互傳染,而且症狀都差不多。
老孫:這可太可怕了,那有啥應對的法子呢?
小嶽:岐伯說“不相染者,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避其毒氣” 。要想不被傳染,首先得讓自己正氣足,身體強壯,還要避開有毒的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老孫:道理是這麽個道理,可怎麽讓正氣足啊?
小嶽:除了前麵說的穴位刺法,日常也要多注意。比如生活規律,早睡早起,別熬夜。就像機器,按時保養才能運轉得好,人也一樣。你看那些經常熬夜的人,一個個黑眼圈掛著,精神頭也不好,身體免疫力能高嗎?
老孫:還有呢?
小嶽:飲食也得講究,別暴飲暴食。多吃五穀雜糧,少吃那些不健康的東西。現在很多人喜歡吃油炸食品、高糖飲料,這些東西吃多了,脾胃負擔重,正氣自然就弱了。再加上適當運動,打打太極拳之類的,增強體質。太極拳那一招一式,剛柔並濟,既能活動筋骨,又能調節氣息,對身體可好了。
老孫:聽起來不難,可真做起來不容易。
小嶽:確實。但為了健康,得堅持。還有,得保持心情舒暢。你看,人一高興,吃飯都香,身體狀態也更好。要是整天愁眉苦臉、焦慮不安,氣都堵在身體裏,時間長了,各種毛病就找上門了。
老孫:這和預防瘟疫有啥關係呢?
小嶽:關係大著呢!心情好,氣血就順暢,免疫力也強。要是整天壓力大、心情不好,內分泌都會失調,免疫係統也會受影響,病毒就容易找上門。所以保持良好的心態,就是給身體築起一道防禦的城牆。
老孫:明白了。那萬一還是不小心染上了呢?
小嶽:《刺法論》裏雖然主要講預防,但也有相關思路。比如根據症狀和身體狀況,用合適的刺法來調節。不過這得專業的醫生操作,咱可不能自己亂來。比如說,如果是感染後高熱不退,醫生可能會根據經絡氣血的運行情況,選取特定穴位,通過針刺來瀉熱,幫助身體恢複正常體溫。但要是穴位找不準,手法不對,不僅沒效果,還可能對身體造成傷害。
老孫:那是,可不敢瞎紮針。今天聽你講完,我對中醫又多了幾分了解。
小嶽:咱老祖宗的中醫文化博大精深,《刺法論》隻是冰山一角。多了解些,對咱生活、健康都有好處。以後要是遇到點小毛病,說不定還能從中醫的理念裏找到解決辦法呢。就像咱們剛剛說的這些,保持良好生活習慣、調節心態,都是不用花錢就能讓自己更健康的方法 ,多好啊!
喜歡嶽孫曰岐黃養生相聲合集請大家收藏:()嶽孫曰岐黃養生相聲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