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本輸
字數:9404 加入書籤
趣說“本輸”一)
小嶽:嘿!親愛的觀眾朋友們,大家好啊!今天我跟老孫又給大夥來啦!
老孫:對嘍!希望能逗各位樂一樂!讓大夥輕輕鬆鬆,笑聲不斷!
小嶽:老孫啊,我最近沒閑著,一直在研究中醫典籍,發現這裏麵的學問啊,就跟那無底洞似的,深不見底!
老孫:喲嗬!就你還研究中醫典籍呢?什麽典籍啊?不會是拿錯書了吧!
小嶽:瞧你這話說的!我研究的是《靈樞經》裏的“本輸”篇,這裏頭的門道可多著呢!
老孫:好家夥!一聽就夠專業的。就你這水平,能看懂嗎?別研究半天,越看越迷糊!
小嶽:剛開始確實腦袋嗡嗡的,跟看外星文似的。但你還別說,越琢磨越覺得有意思,就跟發現新大陸似的!
老孫:怎麽個有意思法?快給大夥嘮嘮,別賣關子了!
小嶽:這“本輸”啊,講的是人體經脈氣血運行的部位,還有那些俞穴。簡單來講,就好比咱們身體裏的交通路線圖。
老孫:哎呀,太專業了!我這腦袋瓜子都快轉不過來了。你能不能說得通俗易懂點,別整那些專業術語!
小嶽:打個比方,咱們的身體就像一座超級大的城市,經脈呢,就是城市裏的大街小巷,俞穴就像是道路上的交通樞紐,車輛在這兒交匯、分流。這下好理解了吧!
老孫:嘿!這麽一說,還真形象!就跟咱們上下班堵車的路口似的。那這交通樞紐都分布在哪些地方呢?
小嶽:這可大有講究!《靈樞·本輸》開篇就講,“黃帝問於岐伯曰:凡刺之道,必通十二經絡之所終始,絡脈之所別處,五輸之所留,六府之所與合,四時之所出入,五髒之所溜處,闊數之度,淺深之狀,高下所至。岐伯稽首再拜對曰:請言其道。”
老孫:好家夥!這一大串文言文,跟繞口令似的。你趕緊給翻譯翻譯,不然大夥都聽懵了!
小嶽:黃帝問岐伯,針刺治病的方法,得搞清楚十二經脈從哪兒開始,到哪兒結束,絡脈在哪裏分支,五輸穴氣血停留的地方,六腑和經脈在哪些地方會合,人體和四季的關係,穴位的寬窄、深淺,上下的位置。岐伯就恭恭敬敬地回答,願意講講這裏麵的門道。
老孫:這一問一答,學問還真不小!那五輸穴又是什麽東西呢?聽起來就挺神秘的!
小嶽:五輸穴啊,分別是井、滎、輸、經、合。就好比一條大河,從源頭開始,先是小水窪,然後變成小溪,接著是小河,再成大河,最後匯入大海。
老孫:嘿!這比喻太絕了!那井穴在身體的哪個位置呢?不會在腳底打井吧!
小嶽:瞧你這腦洞!井穴大多在手指或腳趾的末端,就像河流的源頭。比如說,手太陰肺經的井穴叫少商穴,就在大拇指外側指甲角旁0.1寸的地方,跟芝麻粒兒似的小位置,作用可大了去了!
老孫:這位置夠偏的!能有啥作用啊?不會是擺設吧!
小嶽:作用大著呢!要是你感冒咳嗽,嗓子疼得像刀割似的,按按少商穴,說不定能緩解不少。
老孫:真的啊?不會是你瞎編的吧!那怎麽按呢?用錘子敲啊?
小嶽:瞧你這傻樣!用指甲使勁掐就行。不過可悠著點,別太用力,把皮掐破了,到時候疼得你哇哇叫!
老孫:嘿!我還以為得找專業的老中醫呢!就這麽簡單?你可別忽悠我!
小嶽:就這麽簡單!這中醫講究的就是簡便廉驗,花小錢辦大事!
老孫:那其他井穴也有類似的作用嗎?不會是巧合吧!
小嶽:差不多。比如手陽明大腸經的井穴商陽穴,刺激它能改善便秘。以後你要是拉不出來,就試試!
老孫:喲!這可太實用了。我有時候就被便秘折磨得夠嗆,回去得好好試試。
小嶽:你可先別著急。刺激穴位得講究方法,要是方法不對,就像開車走錯路,可能適得其反!
老孫:喲!還有這講究?快給我講講,別藏著掖著!
小嶽:首先,得找準穴位。這穴位就像射擊的靶心,找不準,全白搭。其次,力度要適中,太輕沒效果,就跟撓癢癢似的;太重受不了,疼得你直蹦躂。最後,時間也有講究,一般每個穴位按3 5分鍾就行。
老孫:嘿!沒想到按個穴位還有這麽多門道。我還以為隨便按按就行呢!
小嶽:那可不!這中醫文化博大精深,老祖宗傳下來的東西,那都是寶貝!就說這五輸穴,不僅能治病,還能反映身體的健康狀況。
老孫:怎麽反映啊?難道穴位會說話,跟你告狀?
小嶽:你這想象力太豐富了!比如你按某個穴位的時候,感覺特別疼,那就說明對應的髒腑可能有問題。
老孫:這麽神奇?不會是心理作用吧!
小嶽:當然不是!這就跟汽車儀表盤上的指示燈一樣,哪個亮了,就說明哪個地方出故障了。
老孫:嘿!這比喻太貼切了。那要是按所有穴位都不疼,是不是就說明身體倍兒棒,吃嘛嘛香?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小嶽:也不一定。有些疾病在早期可能沒有明顯症狀,穴位反應也不明顯。所以,定期體檢還是很有必要的,可別偷懶!
老孫:沒錯,防患於未然嘛。你接著講,滎穴又在哪呢?不會也在腳趾頭縫裏吧!
小嶽:滎穴大多在掌指或蹠趾關節之前,就像河流剛形成的小水窪。以足厥陰肝經為例,它的滎穴叫行間穴,在足背,第1、2趾間,趾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
老孫:這位置還挺好找。那行間穴有什麽作用呢?不會是能讓人飛起來吧!
小嶽:你這想法太離譜了!行間穴能清肝瀉火。要是你最近著急上火,眼睛紅得像兔子,脾氣大得像火藥桶,按按行間穴,能讓你心情舒暢,就像給心靈降降溫。
老孫:嘿!我最近就有點上火,回去就試試。要是不管用,我找你算賬!
小嶽:你可別忘了,按穴位隻是輔助調理,要是症狀嚴重,還得去看醫生,別硬扛著!
老孫:知道啦!你這一講,我對中醫更感興趣了。這中醫既能治病,又能保健,太實用了!
小嶽:沒錯!而且中醫和咱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就說這吃飯,中醫講究“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
老孫:這是什麽意思啊?難道吃飯也有密碼?
小嶽:就是說主食是營養的基礎,就像房子的地基;水果能輔助營養均衡,讓身體更健康;肉類能補充營養,增強體力;蔬菜能充實身體,提供各種維生素。這飲食搭配合理了,身體才能像小馬達一樣,充滿活力!
老孫:嘿!原來吃飯還有這麽大學問。我以前就瞎吃,怪不得身體老出毛病。
小嶽:以後可得注意了。這中醫裏還有好多養生小妙招,比如睡前泡泡腳,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睡眠,讓你一覺睡到大天亮。
老孫:這個我知道,我經常泡腳。不過有時候泡完頭暈,是不是方法不對?
小嶽:你還真說對了!泡腳水溫度不能太高,不然就像煮豬蹄;時間也不能太長,一般15 20分鍾就行。
老孫:喲!我以前泡得時間太長了,怪不得頭暈。看來養生還得講究科學方法。
小嶽:那可不!這中醫文化,咱們得好好傳承下去,不能讓老祖宗的寶貝失傳了!
老孫:沒錯!聽你這麽一講,我對“本輸”篇更感興趣了。你下次接著給我講。
小嶽:行!咱們下次接著聊。各位觀眾朋友們,今天的相聲就到這兒,咱們下次再見!
老孫:再見!
趣說“本輸”二)
小嶽:各位老少爺們兒,咱們又見麵啦!上回跟老孫講了“本輸”裏井穴、滎穴的門道,今天接著嘮。
老孫:沒錯!上回聽小嶽這麽一講,我回去就試著按穴位,還真挺管用!
小嶽:嘿!看來我講的沒白說。今天咱們講講“輸穴”。在中醫裏,這輸穴啊,就如同河水流經相對固定、沉穩的地段,大多位於腕踝關節附近。
老孫:喲!一聽就挺有講究,都有哪些輸穴,快給大夥講講。
小嶽:先拿足太陽膀胱經來說,它的輸穴是束骨穴。就在咱們腳外側,足小趾本節第5蹠趾關節)的後方,赤白肉際處 。這穴位可不簡單呐!
老孫:能有啥不簡單?不就一個穴位嘛,難道還能包治百病?
小嶽:老孫,你可別小瞧它!經常刺激束骨穴,對頭痛、項強、目眩這些症狀,能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比如說,您工作累了,頭疼得像要炸開似的,按按束骨穴,說不定疼痛就能減輕不少。
老孫:真有這麽神奇?我有時候加班加得頭疼欲裂,改天得試試。對了,這找穴位有啥竅門沒?萬一找錯了咋辦?
小嶽:這竅門啊,還真有!您可以先找到大致位置,然後用手指輕輕按壓,要是感覺有酸、麻、脹的感覺,那位置就找對啦!而且找穴位的時候,姿勢也有講究,得保持放鬆,這樣穴位才容易找準。
老孫:原來是這樣!看來找穴位也不容易,得下一番功夫。那其他經脈的輸穴都有啥作用?
小嶽:手厥陰心包經的輸穴是大陵穴,在腕掌橫紋的中點處,當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這大陵穴可是調理脾胃的小能手。
老孫:調理脾胃?這跟心包經有啥關係?
小嶽:老孫,這您就有所不知了。中醫講究髒腑之間相互關聯,心包經和脾胃在氣血運行上密切相關。要是您吃多了不消化,胃脹得像個氣球,揉一揉大陵穴,能促進消化,讓您的肚子舒服不少。
老孫:嘿!這中醫還真是奇妙,看似不相關的穴位和髒腑,居然有這麽緊密的聯係。對了,小嶽,刺激輸穴有沒有什麽注意事項?
小嶽:當然有!首先,皮膚有破損、潰瘍的時候,可千萬別刺激穴位,不然容易感染。其次,飯後半小時內,也不適合刺激穴位,這時候腸胃忙著消化,刺激穴位可能會影響消化功能。
老孫:看來這刺激穴位還得挑時間,一不小心就容易出錯。那輸穴講完了,接下來該講經穴了吧?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小嶽:沒錯!這經穴,就像河流變成寬闊的主幹道,氣血運行更為通暢。以足少陰腎經為例,它的經穴是複溜穴,在小腿內側,太溪穴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
老孫:複溜穴?這名字挺有意思。它有啥作用?
小嶽:這複溜穴對調節人體的水液代謝有大作用!比如說,您水腫了,按揉複溜穴,能幫助身體排出多餘的水分,減輕水腫症狀。另外,它還能改善自汗、盜汗的情況。
老孫:自汗、盜汗又是啥?
小嶽:自汗就是在清醒狀態下,無緣無故出汗,稍微活動一下,汗就像下雨一樣。盜汗則是在睡覺的時候出汗,醒來就不出了。要是您有這些情況,不妨試試刺激複溜穴。
老孫:哎呀!我有時候睡覺就出很多汗,第二天早上衣服都濕了,原來是盜汗啊!回去我得好好按按這個穴位。
小嶽:不過老孫,您得注意,按揉複溜穴的時候,力度要適中,頻率保持在每分鍾60 80次左右,每次按揉10 15分鍾。
老孫:好嘞!記住啦!小嶽,你說這經穴就像主幹道,那它和其他穴位有啥不一樣?
小嶽:經穴在調節人體氣血運行方麵,作用更突出。而且不同經脈的經穴,對相應髒腑的調節作用也更直接。比如說,手太陰肺經的經穴經渠穴,對咳嗽、氣喘等肺部疾病,有很好的調理效果。
老孫:看來每個穴位都有它獨特的用處,這中醫穴位就像一個龐大的醫療網絡。小嶽,講了這麽多,我有個疑問,這些穴位的名字都是怎麽來的?
小嶽:這穴位名字的由來可大有講究。有的是根據穴位的位置來命名,比如腕骨穴,就在手腕部;有的是根據穴位的功能來命名,像光明穴,就有清肝明目、改善視力的作用。還有的穴位名字和神話傳說有關呢!
老孫:哇!沒想到穴位名字背後還有這麽多故事。小嶽,你懂得可真多!那今天經穴講完了,下次是不是該講合穴啦?
小嶽:沒錯!下次我就給你講講合穴的奧秘。各位觀眾朋友們,今天的相聲就到這兒,咱們下次再見!
老孫:再見啦!大夥記得回去試試這些穴位,說不定有驚喜哦!
趣說“本輸”三)
小嶽:各位衣食父母,咱們又準時相約啦!前兩次和老孫把井穴、滎穴、輸穴、經穴講了個遍,今天,咱們就來嘮嘮這五輸穴裏的最後一種——合穴。
老孫:嘿!終於盼到合穴了。小嶽,快給大夥講講,這合穴又藏著什麽大秘密?
小嶽:老孫,這合穴啊,就好比河流奔騰入海,氣血在這裏匯聚。在咱們人體裏,合穴多位於肘膝關節附近。要說足陽明胃經的合穴,那就是足三裏,這名字,估計大夥都不陌生。
老孫:這我知道!足三裏名氣可大了,大街小巷都在說。可它到底有啥神奇功效?
小嶽:這足三裏的功效,那可多了去了!它堪稱人體的“保健大穴”,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樣樣在行。簡單來說,您要是腸胃不好,吃點東西就胃脹、胃痛,沒事多按按足三裏,症狀能緩解不少。
老孫:這麽厲害!那具體怎麽按呢?不會又有啥講究吧?
小嶽:講究可多著呢!您可以用拇指指腹按壓足三裏,每次按壓3 5分鍾,力度以感覺酸麻脹為宜。另外,也可以用艾灸的方法,效果也很不錯。
老孫:艾灸?這又是個啥操作?不會把腿給燒著了吧?
小嶽:瞧你這擔心的!艾灸就是把艾條點燃,對準足三裏,距離皮膚2 3厘米,讓皮膚感受到溫熱就可以。一般每次艾灸15 20分鍾,一周2 3次。不僅能保健,還能增強身體免疫力呢!
老孫:聽著還挺靠譜。小嶽,除了足三裏,其他合穴又有啥功效?
小嶽:再講講手太陽小腸經的合穴小海穴。它在肘內側,當尺骨鷹嘴與肱骨內上髁之間的凹陷處。這小海穴對緩解肘臂疼痛特別有效。您要是經常使用電腦,手臂酸痛,按按小海穴,能輕鬆不少。
老孫:現在很多人都有這毛病,看來這小海穴得好好記著。小嶽,這些合穴的位置都在肘膝關節附近,這有什麽特殊原因嗎?
小嶽:老孫,這可大有深意!肘膝關節是人體運動的重要樞紐,氣血在這裏匯聚、交接。合穴位於這個位置,能更好地調節全身氣血運行,治療髒腑疾病。就像一個交通指揮中心,協調各方,保障身體的正常運轉。
老孫:原來是這樣!中醫的智慧真是讓人驚歎。小嶽,你講了這麽多穴位,我有個疑問,這些穴位真的能替代藥物治療嗎?
小嶽:老孫,這可不能一概而論。穴位按摩、艾灸等方法,確實能起到一定的調理和治療作用,但不能完全替代藥物治療。病情較輕的時候,刺激穴位可以緩解症狀;要是病情嚴重,還是得去醫院,聽從醫生的安排,該吃藥吃藥,該治療治療。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老孫:這點確實得注意,可不能耽誤了病情。小嶽,你對中醫這麽了解,是不是有什麽學習竅門?
小嶽:竅門嘛,還真有!首先,得找幾本靠譜的中醫書籍,像《黃帝內經》《針灸甲乙經》,係統地學習理論知識。其次,多實踐,在自己或者家人身上找穴位、按摩,積累經驗。最後,多向老中醫請教,他們的經驗可是無價之寶。
老孫:聽你這麽一說,我也有點心動,想學習中醫知識了。小嶽,除了五輸穴,中醫裏還有其他重要穴位嗎?
小嶽:當然有!像關元穴、氣海穴,這兩個穴位都在下腹部,對補腎壯陽、調理月經有很好的效果。還有神闕穴,也就是肚臍,艾灸神闕穴能溫陽救逆、利水固脫。
老孫:沒想到肚臍還有這麽大作用!小嶽,你講得我都入迷了。這中醫文化真是博大精深,老祖宗留下的東西,太寶貴了。
小嶽:沒錯!咱們作為後人,有責任把中醫文化傳承下去。不僅要自己了解、受益,還要讓更多的人知道中醫的魅力。
老孫:說得對!小嶽,今天聽你講合穴,收獲滿滿。下次咱們再講講其他有趣的中醫知識。
小嶽:好嘞!各位觀眾朋友們,今天的相聲就到這兒。希望大家都能關注中醫,收獲健康!咱們下次再見!
老孫:再見啦!祝大夥身體棒棒,吃嘛嘛香!
喜歡嶽孫曰岐黃養生相聲合集請大家收藏:()嶽孫曰岐黃養生相聲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