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終始
字數:5287 加入書籤
終始新趣:針道開篇
小嶽:親愛的觀眾朋友們!今天我和老孫給大夥說段相聲。最近我在家可發現了個稀罕玩意兒,翻出一本老書,叫《黃帝內經》,裏頭有個《終始》篇,看得我腦袋都大了,一個字兒都不明白!
老孫:喲!《黃帝內經》,那可是中醫界的“聖經”,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貝。你怎麽突然研究起這書了?
小嶽:我也是閑著沒事兒瞎翻,開篇就說“凡刺之道,畢於終始,明知終始,五髒為紀,陰陽定矣”。老孫,你說這“刺”,難道是拿針紮人?
老孫:嘿!這說的正是中醫針刺療法。這句話的意思就是,針刺治病的關鍵,在於了解疾病的來龍去脈,以五髒為綱領,確定陰陽的盛衰。
小嶽:眼睛瞪得溜圓)啊?就這麽高深?我想起有一次生病去醫院,護士拿著針,跟拿飛鏢似的,我嚇得差點魂飛魄散。這中醫紮針,不會也這麽恐怖吧?
老孫:抬手拍小嶽腦袋)你呀,就會瞎聯想!中醫紮針可講究了。就說這“明知終始”,醫生得全麵了解病人病情的發展過程,是一開始受了寒邪,還是後來體內生了熱邪,這樣才能準確治療,不像你,看見針就腿肚子轉筋。
小嶽:摸著頭)得得得!照你這麽說,這“五髒為紀”,難道是讓五髒當紀律委員,管著身體各個部位?
老孫:笑得前仰後合)你這腦洞也太大了!“五髒為紀”,是說以五髒為綱領。五髒就好比五個掌管不同區域的大將軍,心主血脈,能讓血液在身體裏順暢流動;肺主氣,負責呼吸;肝主疏泄……隻有了解它們的狀態,才能準確判斷病情。
小嶽:嘿!這麽一解釋,我好像有點開竅了。這“陰陽定矣”,就是確定陰陽唄。可怎麽確定呢?難道拿個陰陽儀量一量?
老孫:無奈地搖頭)你呀!人體本來就分陰陽,體表屬陽,體內屬陰;背部屬陽,腹部屬陰。醫生通過觀察病人的症狀,比如是怕冷還是怕熱,是麵色潮紅還是蒼白,才能判斷是陰虛還是陽虛,進而決定怎麽紮針。
小嶽:哦!原來如此。那我要是特別怕冷,是不是就是陽虛,得補陽?
老孫:理論上是這麽回事。但中醫講究辯證論治,可不是一概而論的。你得找專業的中醫大夫,通過望聞問切綜合判斷。說不定你怕冷,是因為體內濕氣太重,阻礙了陽氣的運行呢。
小嶽:感慨道)這中醫紮針的學問可太深奧了!不像我以前想的那麽簡單。對了,這開篇講了這些,後麵是不是還有更厲害的?
老孫:那當然!後麵還講了針刺的手法、時機,以及怎麽根據病人的身體狀況調整治療方案。你要是感興趣,咱們下回接著聊。
小嶽:行!下回我可得好好聽。今天這一聊,我對中醫紮針算是有了新認識。觀眾朋友們,你們是不是也漲知識了?
終始新趣:脈診奧秘
小嶽:上回聽老孫講《終始》篇,我回去又仔細琢磨了一番,發現裏麵還提到脈診。老孫,這脈診到底是怎麽回事?
老孫:脈診可是中醫的拿手好戲!《終始》裏說“少氣者,脈口人迎俱少,而不稱尺寸也”。就是通過摸脈,來判斷病人的身體狀況。
小嶽:一臉疑惑)摸脈?就這麽簡單?我平時也經常給自己摸脈,感覺跟心跳差不多。
老孫:敲了敲小嶽的手背)你那叫瞎摸!中醫的脈診複雜著呢。醫生要摸寸、關、尺三個部位,感受脈象的快慢、強弱、沉浮。不同的脈象,代表著不同的病症。
小嶽:驚訝得合不攏嘴)這麽講究?那這“少氣者,脈口人迎俱少”是什麽意思?
老孫:脈口,也叫寸口,就在手腕這兒;人迎在頸部。少氣,就是元氣不足。當人元氣不足的時候,脈口和人迎的脈象都會減弱,而且和正常的尺寸比例不相符。
小嶽:好奇地問)這醫生得有多厲害,才能摸出這些門道?
老孫:這得靠長期的學習和實踐。中醫學院的學生,光脈診這門課就得學上好幾年。而且不同的醫生,對脈象的理解也會有差異。就好比畫家畫畫,同樣的風景,不同的畫家畫出來風格也不一樣。
小嶽:點頭表示認同)有道理!我聽說還有滑脈、弦脈,這些都是啥意思?
老孫:滑脈就像珠子在盤子裏輕快地滾動,流暢得很,一般孕婦或者體內有痰濕的人會出現這種脈象。弦脈呢,就像按在琴弦上,又直又長,常見於肝病患者。
小嶽:興奮地跳起來)這麽神奇!那我回去也練練,說不定能當半個中醫。
老孫:一盆冷水潑過去)你可別瞎練!脈診得結合望聞問切綜合判斷。光會摸脈,就好比盲人摸象,很容易誤診。
小嶽:尷尬地撓撓頭)也是!看來這中醫學問太深了。對了,這脈診和針刺有啥關係?
老孫:關係大了!通過脈診,醫生能判斷病人氣血的盛衰,從而決定針刺的手法和深度。氣血旺盛的,針刺可以深一些;氣血不足的,針刺就得淺一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小嶽:恍然大悟)原來如此!這《終始》篇真是個大寶庫,每一句都藏著大學問。
老孫:沒錯!中醫文化博大精深,我們得好好學習,把它傳承下去。觀眾朋友們,你們也多了解一些中醫知識,守護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終始新趣:針刺要訣
小嶽:前兩回聽老孫講《終始》篇,我對中醫紮針和脈診了解了不少。今天該講講針刺的具體手法了吧?
老孫:興奮地搓搓手)正等著給你講呢!《終始》裏提到“瀉者迎之,補者隨之,知迎知隨,氣可令和”。這就是針刺補瀉的關鍵。
小嶽:疑惑地皺起眉頭)迎之?隨之?這是要跟氣打招呼,還是跟著氣跑?
老孫:笑得眼淚都快出來了)你這理解太離譜了!瀉法,就是迎著經氣運行的方向針刺,把邪氣趕出去;補法,就是順著經氣運行的方向針刺,補充正氣。掌握了迎隨的方法,就能讓氣血調和。
小嶽:好奇地追問)這經氣運行的方向怎麽判斷?難道氣在身體裏像汽車一樣,有固定的路線?
老孫:耐心地解釋)人體的經絡就像一條條縱橫交錯的高速公路,經氣在裏麵按照一定的方向運行。比如手太陰肺經,從胸部走向手部。醫生得熟悉經絡的走向,才能正確運用迎隨補瀉法。
小嶽:驚歎道)太神奇了!那這針刺的深度有講究嗎?
老孫:當然!《終始》裏說“病有浮沉,刺有淺深”。病在淺表的,針刺要淺;病在深層的,針刺要深。要是刺錯了深度,不但治不好病,還可能傷到身體。
小嶽:擔心地問)這醫生壓力可太大了!萬一紮錯了怎麽辦?
老孫:所以醫生得經過嚴格的培訓,積累豐富的經驗。而且針刺的時候,還要時刻觀察病人的反應。要是病人感到不舒服,得馬上調整。
小嶽:感慨地說)這中醫紮針,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對了,這針刺的頻率有要求嗎?
老孫:有!根據病情的輕重,針刺的頻率也不一樣。病情急的,可能每天都要紮針;病情緩的,一周紮幾次就行。就像開車,路況不同,車速也得跟著調整。
小嶽:恍然大悟)原來如此!這《終始》篇裏的知識,對醫生來說太重要了。
老孫:沒錯!這些知識經過幾千年的傳承,幫助無數人恢複了健康。我們要珍惜這份寶貴的文化遺產。觀眾朋友們,要是身體不舒服,不妨試試中醫針刺療法!
終始新趣:預後調養
小嶽:聽老孫講了這麽多《終始》篇的知識,我對中醫針刺有了全麵的了解。這針刺完了,是不是就萬事大吉了?
老孫:連連搖頭)哪有這麽簡單!《終始》裏還提到“凡刺之屬,三刺至穀氣,邪僻妄合,陰陽易居,逆順相反,沉浮異處,四時不得,稽留淫泆,須針而去”。針刺後,還有預後調養呢。
小嶽:疑惑地問)三刺至穀氣?這是要紮三次,才能把穀氣請出來?穀氣又是什麽東西?
老孫:耐心解釋)三刺至穀氣,是說通過三次針刺,激發人體的正氣。穀氣,就是水穀之氣,也就是我們吃進去的食物轉化而來的營養物質。針刺後,人體正氣恢複了,才能更好地抵禦邪氣。
小嶽:好奇地問)那這預後調養都包括哪些方麵?
老孫:首先要注意休息,讓身體有足夠的時間恢複。就好比電腦運行久了,得關機重啟。其次,飲食要清淡,避免吃辛辣、油膩、刺激性的食物,不然會影響氣血的運行。
小嶽:點頭表示認同)有道理!那運動方麵有要求嗎?
老孫:可以適當運動,但不能劇烈運動。像散步、打太極拳,既能促進氣血流通,又不會消耗過多的體力。
小嶽:擔心地問)要是不注意調養,會怎麽樣?
老孫:可能會導致病情反複,甚至加重。就好比蓋房子,地基沒打好,房子就容易塌。針刺後不調養,身體就像地基不穩的房子,很容易出問題。
小嶽:感慨道)這中醫真是全方位考慮!對了,這預後調養要持續多久?
老孫:根據病情和個人體質而定。病情輕的,調養幾天就行;病情重的,可能要持續幾周甚至幾個月。
小嶽:恍然大悟)原來如此!這《終始》篇不僅講了針刺的方法,還提醒我們預後調養的重要性。
老孫:沒錯!中醫強調預防為主,治療和調養相結合。希望觀眾朋友們都能重視健康,多了解中醫知識,讓生活更美好!
喜歡嶽孫曰岐黃養生相聲合集請大家收藏:()嶽孫曰岐黃養生相聲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