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玉版
字數:5322 加入書籤
相聲:巧論玉版上)
小嶽微笑,拱手):“各位觀眾朋友們,大家好啊!又跟大夥見麵啦,今天我和老孫給大家說段有意思的相聲。”
老孫笑著回應,拱手):“是嘞,希望能逗大夥一樂,順便還能增長點知識。”
小嶽突然湊近老孫,神秘兮兮):“老孫啊,我最近研究《黃帝內經》那叫一個入迷,裏頭的門道可太多了。”
老孫挑眉,略帶懷疑):“哦?是嗎?那我考考你,知道《靈樞·玉版》這一篇不?”
小嶽眼睛一亮,拍著胸脯):“嘿!這我能不知道嘛,不就是講針和治病那些事兒嘛。”
老孫點頭):“行啊,看來你還真看了點。那我問你,黃帝一開始覺得小針咋樣?”
小嶽撓撓頭,想了想):“黃帝覺得小針是個細物,可你說這岐伯非說它上合於天,下合於地,中合於人,黃帝就納悶,覺得是不是把針的作用給誇大了。”
老孫笑了笑):“對嘍!原文是‘黃帝曰:餘以小針為細物也,夫子乃言上合之於天,下合之於地,中合之於人,餘以為過針之意矣,願聞其故。’ 那岐伯咋回答的?”
小嶽皺著眉頭,努力回憶):“岐伯說,啥能比天還大呀,要說比針大的,就隻有那五種兵器了,可兵器是用來殺人的,不是治病的。人是天地間最重要的,小針能治病救人,能和天地參合。再說治病,針可少不了,跟兵器比起來,針可重要多了。”
老孫豎起大拇指):“沒錯!‘岐伯曰:何物大於天乎?夫大於針者,惟五兵者焉,五兵者,死之備也,非生之具。且夫人者,天地之鎮也,其不可不參乎?夫治民者,亦唯針焉。夫針之與五兵,其孰小乎?’ 黃帝接著又問啥了?”
小嶽一拍大腿):“黃帝問,人要是喜怒無常,飲食還不節製,陰氣不足,陽氣有餘,營氣運行不暢,發了癰疽,陰陽不通,兩熱相搏還化成膿了,這小針能治不?”
老孫追問):“那岐伯咋說?”
小嶽認真回答):“岐伯說,聖人可不能讓病邪留著,得早早治。就像兩軍打仗,那可不是一天兩天謀劃出來的。等癰疽都得了,膿血都聚一起了,才想起來治,那就離養生之道太遠啦。癰疽和膿血又不是天上掉地上冒的,是一點點積累來的,所以聖人在病還沒影的時候就防著,愚人就隻能等病成了才知道著急。”
老孫笑著點頭):“完全正確!‘岐伯曰:聖人不能使化者為之,邪不可留也。故兩軍相當,旗幟相望,白刃陳於中野者,此非一日之謀也。能使其民令行,禁止士卒無白刃之難者,非一日之教也,須臾之得也。夫至使身被癰疽之病,膿血之聚者示亦離道遠乎?夫癰疽之生,膿血之成也,不從天下,不出地從,積微之所生也,故聖人自治於未有形也,愚者遭其已成也。’ 黃帝聽完又咋問的?”
小嶽回答):“黃帝問,要是癰疽已經成形了,沒提前發現,膿也成了才知道,這可咋辦?”
老孫接著問):“岐伯咋回答?”
小嶽回憶著說):“岐伯說,膿都成了那可危險了,十死一生。所以聖人不讓病發展成這樣,還把好藥方寫下來,傳給後人,就是為了不讓人碰上這危險情況。”
老孫肯定道):“沒錯!‘岐伯曰:膿已成十死一生,故聖人弗使已成,而明為良方,著之竹帛,使能者踵而傳之後世,無有終時者,為其不予遭也。’ 黃帝又有新問題了,他問啥?”
小嶽說):“黃帝問,都有膿血了再治,能不能用小針導著治呢?”
老孫笑著引導):“那岐伯咋說的?”
小嶽拍著胸脯,自信滿滿):“岐伯說,用小針治小病還行,治這大癰疽,那可不行,用大針又容易有壞處。所以都成膿血了,就得用砭石、鈹鋒這些來排膿。”
老孫點頭):“太對了!‘岐伯曰:以小治小者,其功小,以大治大者,多害,故其已成膿血者,其唯砭石鈹鋒之所取也。’ 黃帝接著又操心啥了?”
小嶽想了想):“黃帝問,要是病發展得厲害,還能治好不?”
老孫追問):“岐伯咋回答這病能不能治好的問題?”
小嶽認真回答):“岐伯說,這得看病症是逆是順。”
老孫肯定道):“沒錯,黃帝一聽就來了興趣,馬上就問——”
小嶽搶答):“願聞逆順!”
老孫笑著說):“對咯,那岐伯就開始講逆順的情況了,他咋說的?”
小嶽回憶著講):“岐伯說,要是癰疽傷人,白眼青,黑眼小,這是一逆;吃了藥就吐,這是二逆;肚子疼,還渴得厲害,這是三逆;肩項活動不方便,這是四逆;聲音嘶啞,臉色也沒了血色,這是五逆。除了這五種,其他就是順症。”
老孫點頭總結):“完全正確!‘岐伯曰:以為傷者,其白眼青,黑眼小,是一逆也;內藥而嘔者,是二逆也;腹痛渴甚,是三逆也;肩項中不便,是四逆也;音嘶色脫,是五逆也。除此五者,為順矣。’ 今天先給大夥講到這兒,下集咱們接著聊各種病的逆順,還有針刺的門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相聲:巧論玉版下)
小嶽:“各位觀眾朋友們,咱們又見麵啦!接著上回,繼續聊《靈樞·玉版》。”
老孫:“沒錯,上次講到癰疽的逆順,這回聊聊其他病的逆順。”
小嶽突然湊近老孫):“老孫啊,我記得黃帝還問了,是不是各種病都有逆順呢。”
老孫點頭):“對,那岐伯咋回答的,你還記得不?”
小嶽想了想):“岐伯說,腹脹、身熱、脈大,這是一逆;腹鳴還脹滿,四肢清冷還泄瀉,脈還大,這是二逆;鼻出血止不住,脈大,這是三逆;咳嗽、尿血、形體消瘦,脈小還急勁,這是四逆;咳嗽、形體消瘦、身熱,脈小還快,這是五逆。有這些症狀的,過不了十五天就死啦。”
老孫肯定道):“沒錯!那還有一些更嚴重的逆症,岐伯也講了,你說說看。”
小嶽回答):“還有啊,腹大脹,四肢冷,形體脫瘦,泄瀉還特別嚴重,這是一逆;腹脹、便血,脈大還時斷時續,這是二逆;咳嗽、尿血、形肉脫,脈搏動有力,這是三逆;嘔血,胸滿還牽連到背,脈小還快,這是四逆;咳嗽、嘔吐,腹脹還泄瀉,脈都沒了,這是五逆。有這些症狀的,不到一天就死了。”
老孫接著說):“對,岐伯還特意提醒,醫生要是不仔細看這些症狀就亂紮針,那可就叫逆治了。黃帝聽完這些,又把話題轉到針上頭了,他問啥了?”
小嶽回憶著說):“黃帝說,先生你說針可厲害了,能和天地配,上能數天文,下能量地理,內還能辨別五髒,外能排六腑,經脈的二十八會也都有周紀。可這針用不好能殺人,還救不活死人,你能改變這情況不?”
老孫追問):“那岐伯咋回答?”
小嶽說):“岐伯說,針用錯了確實能殺人,可也救不活死人。”
老孫點頭):“沒錯,黃帝一聽就覺得這事兒太不仁道了,他又咋說的?”
小嶽模仿黃帝語氣):“餘聞之,則為不仁,然願聞其道,弗行於人。”
老孫笑著說):“對咯,黃帝想知道這背後的道理,那岐伯咋解釋的?”
小嶽回答):“岐伯說,這道理可明顯了,就像刀劍能殺人,喝酒能醉人,就算不診察也能明白。”
老孫繼續引導):“黃帝還是想弄個透徹,又咋說?”
小嶽說):“願卒聞之。”
老孫接著講):“岐伯就開始詳細說了,他咋講人體受氣和針刺關係的?”
小嶽努力回想):“岐伯說,人受的氣從穀物來,穀物到胃裏,胃就是水穀氣血的大海。胃裏出來的氣血走在經隧裏,經隧是五髒六腑的大絡。要是用針不當,迎頭把氣血通路給截斷瀉了,人可就危險了。”
老孫肯定道):“太對了!‘岐伯曰:人之所受氣者,穀也,穀之所注者,胃也。胃者,水穀氣血之海也。海之所行雲氣者,天下也。胃之所出氣血者,經隧也。經隧者,五髒六腑之大絡也,迎而奪之而已矣。’ 黃帝又接著問啥了?”
小嶽想了想):“黃帝問,上下針刺有啥講究、有啥數兒不?”
老孫追問):“岐伯咋回答針刺的禁忌?”
小嶽認真回憶):“岐伯說,要是迎而奪之的瀉法,誤刺了五裏穴,髒氣就中途停了。一般髒氣是五至,五往刺瀉就能把一髒之氣瀉盡,五五二十五次,那五髒輸注的氣就全沒了,這就是奪了天真之氣,能要人命。”
老孫點頭總結):“沒錯!‘岐伯曰:迎之五裏,中道而止,五至而已,五往而髒之氣盡矣,故五五二十五,而竭其輸矣,此所謂奪其天氣者也,非能絕其命而傾其壽者也。’ 最後黃帝聽完,覺得這道理太重要了,就說——”
小嶽搶答):“善乎方,明哉道,請著之玉版,以為重寶,傳之後世,以為刺禁,令民勿敢犯也。”
老孫笑著說):“你學得可真不錯!你看,這一篇《靈樞·玉版》裏,從病的成因、逆順,到針刺的作用、禁忌,全是中醫的精華。”
小嶽感慨道):“是啊,這中醫經典裏的學問太深了,越學越覺得自己知道得太少。”
老孫點頭):“以後有得你學呢,中醫文化博大精深,慢慢鑽研吧。”
小嶽麵向觀眾,拱手):“好嘞,今天關於《靈樞·玉版》就跟大夥聊到這兒,謝謝大家!”
老孫也拱手):“再會!” 兩人鞠躬下台)
喜歡嶽孫曰岐黃養生相聲合集請大家收藏:()嶽孫曰岐黃養生相聲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