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天
字數:5969 加入書籤
第2633天2018年9月26日,星期三)——背著吉他去上班
今天爸爸媽媽一起送我上學,這可真棒!
平時都是爸爸一個人送我,路上爸爸走得特別快,我還得追著爸爸,可累了!
今天媽媽說她一會兒要打車上班,而且她還要“捎上”爸爸,所以能跟爸爸一起去送我。
有媽媽陪我去上學真的很好,媽媽能陪我說說話,我還能給媽媽講講平時上學路上遇到的新鮮事兒。
而且最重要的一旦爸爸又走快了媽媽可以馬上叫住他,我就不用一直跟著爸爸往前趕嘍!
今天還有一個新鮮的事情,就是爸爸今天背上了吉他。
今天是周三,是爸爸上樂器課的日子,以前每逢周三爸爸都要帶上尤克裏裏去上班,下班以後直接去上課。
而這次爸爸並沒有帶輕便的尤克裏裏,而是背上了笨重的吉他,這讓我覺得有點兒奇怪。
我向媽媽提出了自己的疑問,果然媽媽知道其中的原因。
媽媽說爸爸的尤克裏裏課已經“畢業”了,從這節樂器課起爸爸要正式開始學習彈吉他了!
原來是這樣呀,爸爸“升級”了,我真為爸爸感到高興!
我確實覺得爸爸現在彈尤克裏裏已經彈得很好了,能彈曲子、能彈歌、還能邊彈旋律邊唱歌。
就連一向挑剔的媽媽都說爸爸彈得“還可以”,至少比他剛開始學彈尤克裏裏的時候強太多了。
不過這也是必然的結果,爸爸說算上一開始的“試聽課”,他已經上了整整三十節樂器課了。
而且每天隻要一有不太早、不太晚、不會擾民的時間,他就要拿出樂器練習一番。
之前我隻跟爸爸學了一次,又稍加練習,就知道《小星星》該怎麽彈了,更別說爸爸已經上了三十節課了。
隻可惜我學了一些“基本操作”以後就再也沒能堅持練習下去。
而爸爸可不一樣,在學習方麵我最“服”爸爸,爸爸學東西真是用心。
無論是學薩克斯還是學尤克裏裏,隻要有條件就不會錯過每一節樂器課、不會放棄任何一次練習機會。
每周一節的課爸爸上了三十次,算下來也有大半年時間了,難怪爸爸能“順利畢業”。
看來從今天開始,每個周三爸爸都要“背著吉他去上班”了。
按照爸爸曆來學習樂器的勁頭兒,估計用不了多久爸爸就能學會彈吉他了!
其實有爸爸這麽好的“榜樣”在身邊,我也該繼續學學尤克裏裏的。
爸爸說他看我很有學樂器的天賦,真不該“荒廢”了。
正好爸爸以後彈吉他、我就彈爸爸的尤克裏裏,到時候我跟爸爸就能組建一支“樂隊”了!
第2634天2018年9月27日,星期四)——小腦斧
今天我閑來無事,照著一本書上的卡通插圖畫了一個“小腦斧”,大家都說“很棒”!
“小腦斧”是一個時下比較流行的“網絡用語”,其實就是“小老虎”啦!
因為有些地方的方言發音裏,“n”不分、“hf”不分,於是“小老虎”就成了“小腦斧”。
而大家又覺得“小腦斧”說出來挺有意思,所以開始故意把“小老虎”說成“小腦斧”。
類似這樣的網絡流行語還有好多,比如“小西幾”、“小白去”、“大雞居”、“發福蝶”,可多可多了!
現在的人上網就是喜歡“賣萌”,無論男女、別管年齡多大,都喜歡說這種“萌語”。
不過說起來倒是挺有意思的,我也愛說,哈哈!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小腦斧”我畫得很像。
爸爸剛開始一看還以為是媽媽畫的呢,一連確認了好幾遍也不相信這居然出自我之手,看來這個“作品”我畫得真是相當成功。
媽媽自豪地表示,我這個“天賦”當然是隨媽媽。
而且媽媽天天畫畫兒,我接受“耳濡目染”,自然也能培養興趣、增加技能。
對於媽媽的這個說法,我非常認同,我可是一直把媽媽作為“偶像”來模仿呢!
不過爸爸心裏想的卻是,我為什麽沒有“繼承”爸爸對樂器的熱愛,總是拒絕跟爸爸學習音樂呢?
爸爸打算再加一把勁兒,好好“啟發”一下我對於音樂和樂器的興趣。
他希望我能像喜歡畫畫兒一樣喜歡音樂!
第2635天2018年9月28日,星期五)——馬虎的爸爸
今天爸爸犯了一個特別特別過分的事情——他把我給“遺忘”了!
今天是星期五,因為趕上十一假期,所以明後天雖然是周六日但是仍然不休息,所以今天這個星期五也就完全沒有了“周末”的氣氛。
正是因為這個長假之前的“反常作息”,才導致爸爸犯下了那個非常嚴重的錯誤。
星期五有瑞思英語課,下午奶奶送了我去上課,還趕上了突如其來的大雨,奶奶還在微信群裏說起了這件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而按照爸爸和奶奶一周前的“約定”,我下課以後應該由爸爸去接我,而爸爸居然把這件事忘得一幹二淨!
平常每個星期五我下瑞思課以後都是姥姥姥爺去接我,他們接上我就直接去姥姥家了。
而這個星期周六日不休息,所以姥姥並沒有來接我。
可爸爸仍然依照之前的“慣性思維”,覺得我有人接,完全沒想到今天應該自己去接我!
於是當爸爸加班到七點半下班出來趕上大雨,在微信群裏說他“沒帶傘走不了了”。
奶奶馬上著急地說:“那怎麽辦呀?我現在去接我已經來不及了!”
這時候爸爸才猛然間想起來,今天自己應該去接我的!
我八點下課,現在已經七點半了,爸爸就算冒著大雨衝到地鐵站,換乘兩次,再騎上共享單車趕到學校,估計也要遲到半小時以上了。
而這種天氣、這個時段如果打車恐怕需要更長時間。
這下爸爸可沒了主意,還好當時媽媽正坐公交車回家,而且她坐的車還剛好順路可以去我學校附近,於是媽媽趕緊臨時接過了這個任務。
我放學出來,發現今天是媽媽接自己,還感到非常驚訝,然後又十分驚喜。
我可完全沒想到自己幾乎被“馬虎的爸爸”給“遺忘”了。
半路上媽媽給我講了剛才發生的事情,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還有“如此驚險的經曆”。
於是到家以後我一進門就問爸爸:“爸爸,您為什麽沒來接我?是不是把我給忘了?”
結果爸爸非常誠實地承認了,並且向我表達了歉意。
爸爸的態度那麽誠懇,弄得我想不原諒爸爸都不行。
唉,這個馬虎的爸爸!!
第2636天2018年9月29日,星期六)——奶奶不幽默
今天學校組織了一個特別有意思的“社會實踐”活動,是去“農家院”體驗農作物的收獲。
大家可以認識好多種糧食和蔬菜、學習各種作物的種植過程,還能親手體驗“收菜”,既能漲知識又有趣味性,真不錯。
聽說幾年前有個“開心網”特別流行,上麵有個“偷菜”的遊戲很有意思,幾乎所有上網的人都喜歡上去“偷好友家裏的菜”。
就連爺爺曾經都“樂此不疲”,每天天不亮就打開電腦去“別人家”“偷菜”。
因為他總是起得很早,所以總能成功地把好友種的菜給偷光,簡直成了“神偷”。
今天我也體驗了一把“偷菜的快樂”,不過我可不是真的“偷”菜,而是“收獲作物”的體驗,我拔了個兩斤多重的大蘿卜!
我從小就愛聽“拔蘿卜”的兒歌,兒歌裏小姑娘、爺爺、奶奶、小貓、小狗、小老鼠,好多好多人一起才拔出了大蘿卜。
今天我可是“單槍匹馬”就收獲了一個這麽大的蘿卜呢,是不是很厲害!
同學們自己收獲的蔬菜是可以作為“戰利品”帶回家的,我也把自己拔的大蘿卜帶回了家。
爺爺奶奶看了都誇我“真厲害”,奶奶還拍了照片發到了群裏。
爸爸媽媽一看我拔的大蘿卜都特別高興,這個蘿卜長得太好玩兒了,它底下“分了叉兒”,就好像長了兩條腿。
爸爸上來就開玩笑地說:“這是‘人參娃娃’吧!”
奶奶非常認真地給爸爸“解答”:“不是人參,這是我拔的大蘿卜。”
爸爸開心地說:“晚上我要吃‘蘿卜蘸醬’,把這個蘿卜給吃掉。”
這時候媽媽“提醒”奶奶:“把它‘看好了’,這個蘿卜‘有腿’,別讓它跑了!”
對於媽媽明顯的玩笑,奶奶又是非常認真地回答:“好的。”
爸爸又提出:“蘿卜纓也能吃。”
奶奶說:“大蘿卜的蘿卜纓太老了,沒法吃。”
爸爸“遺憾”地說:“那就把它‘種’在花盆裏吧。”
奶奶再一次非常認真地給爸爸“掃盲”:“蘿卜是種籽的,不是種蘿卜纓的。”
爸爸訕訕地說:“我的意思是插花盆裏當個裝飾……”
沒想到奶奶仍然非常認真:“做裝飾太長了,二尺多長呢。”
爸爸終於忍不住了:“我隻是開個玩笑,那麽認真幹什麽……”
然後奶奶就不理爸爸了。
看起來今天爸爸媽媽心情都不錯,一直在開玩笑。
可是奶奶卻“一如既往”地那麽認真,對他們的玩笑完全“不接茬兒”,真是不幽默……
喜歡東東日記:光陰十二載請大家收藏:()東東日記:光陰十二載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