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柔能克剛
字數:3319 加入書籤
“沒事,你有什麽問題隨便問,我開車回答問題不影響的。我們倆說說話,挺好的。”
今天領證,算是新婚了。軒逸正興奮著呢!
下午,他辦完所有事,該邀請好朋友們來家裏喝杯喜酒了。
正式的婚宴,以後再說吧。他們也學阿庭隱婚。
“真的嗎?老公,我真的可以再問你幾個問題嗎?”
“當然可以了。你說吧。”軒逸愉快地回答。
“韓信為什麽不造反呢?”
軒逸點點頭,好,這個問題問的好呀,韓信為什麽不造反?
“老婆,你聽好了,這個問題些許複雜。接下來我會講的比較多,你要耐心聽哦。”
軒逸給予了新婚妻子無限的溫柔。
聲音非常柔和。秦夢瑤聽著心裏暖暖的,甜甜的。
“放心吧,我學習可認真了。”
“韓信,西漢開國功臣,被譽為兵仙,以其卓越的軍事才能和輝煌的戰績在曆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功勳卓著的軍事天才,最終卻落得淒慘下場。他本可以造反的,自己做皇帝,但他沒能這麽做。一直不肯走上造反的道路,不願意背叛劉邦,這背後的原因值得我們深思。韓信之所以不肯造反,我覺得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劉邦對他的知遇之恩以及韓信對劉邦的一顆忠誠之心。”
嗯嗯,韓信對劉邦太忠了。
忠誠到有些愚笨。
寧願去死,也不肯背叛劉邦。
“韓信早年貧困潦倒,曾受胯下之辱,後得蕭何賞識,推薦給劉邦。劉邦對韓信委以重任,登壇拜將,使其得以施展才華。韓信對劉邦的知遇之恩深感銘記,這種深厚的君臣之情成為了他不造反的重要心理基礎。”
“韓信曾表示漢王遇我甚厚,載我以其車,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豈可以鄉利倍義乎?這足以說明韓信對劉邦的忠誠之心。這種忠誠之心是永遠不會改變的。任誰去勸說都無濟於事。”
可憐的忠誠呀。
唉!
愚忠!
秦夢瑤喃喃自語。
“盡管韓信在軍事上才華橫溢,但在政治上卻顯得相對短視和優柔寡斷。在楚漢相爭的關鍵時期,韓信手握重兵,成為了決定天下歸屬的關鍵人物。然而,他並未能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反而多次錯失良機。麵對項羽的遊說和謀士蒯通的勸諫,韓信始終猶豫不決,未能下定決心造反。這種政治上的短視和優柔寡斷,最終使他失去了造反的最佳時機。”
優柔寡斷害死人呀。
大丈夫應該當斷則斷。
“韓信作為最大的異姓王之一,自然成為了劉邦的眼中釘。劉邦先是借故將韓信貶為淮陰侯,剝奪了他的兵權和封地,後又將其軟禁在長安。在這種情況下,韓信即便有心造反,也無力回天。他深知自己的處境險惡,一旦造反,必將麵臨劉邦的全力鎮壓,因此隻能選擇忍辱負重,靜待時機。”
劉邦太壞了!忘記了是誰幫他打下的天下了嗎?
秦夢瑤氣死了。
恨不得掐死劉三。
“除此之外,韓信的道德觀念和仁義之心也是他未選擇造反的重要因素。韓信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注重仁義道德,強調君臣之義。他認為,造反是違背道德和仁義的行為,會給自己帶來千古罵名。因此,盡管他內心充滿了不滿和憤懣,卻始終未能下定決心走上造反的道路。”
“所以,韓信未選擇造反的原因是多方麵的。既有知遇之恩和忠誠之心的牽絆,也有政治短視和優柔寡斷的製約;既有形勢所迫和無奈之舉的無奈,也有道德觀念和仁義之心的束縛。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韓信最終未能走上造反的道路,成為了曆史上的一大遺憾。然而,正是這種遺憾,更加凸顯了韓信作為一位傑出軍事家和忠誠臣子的光輝形象。算是有得有失吧。失去了生命,獲得了忠臣的美名。”
唉!
這種美名不要也罷。
“老公,我要是韓信,我一定會造反的。因為不可以以君子之心去度小人之腹。”
軒逸點點頭,又搖搖頭。
“其實,我是可以理解韓信的選擇的,如果我是他的話,大概也會選擇永遠忠誠於劉邦。因為我也是這樣的人呀,寧可他人負我,我絕不負他人。”
哦,是嗎?辜負了那麽多女人,還說這樣的大話,唉,不臉紅麽?
秦夢瑤低頭假裝看書。
現在的她變得聰慧一些了,不會再正麵和丈夫交鋒了。
有些時候,該讓著點就讓著吧。
因為,柔能克剛呀。
世界上最柔軟的東西就是水了。
在道家哲學中,柔被視為一種高超的智慧和策略。老子在道德經中提到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強調了水的柔軟性在克服堅硬事物中的獨特作用。
道家認為,剛強往往易折,而柔軟則能持久。水雖柔,卻能穿透岩石,侵蝕陸地,展現出強大的力量和影響力。
在處理人際關係時,過於剛硬的態度往往容易引發衝突,而柔和包容的態度則能化解矛盾,增進和諧。
在麵對困難時,靈活變通順應時勢的策略往往比死守教條,固執己見更能解決問題。
柔軟並不意味著弱小和無力,相反,它可能是一種更高超的智慧和策略。
現在的秦夢瑤已經完全擁有了這樣的智慧了。這都得要歸功於她堅持每天讀書呀。
喜歡1小時相親,我閃婚豪門請大家收藏:()1小時相親,我閃婚豪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