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章 不學無術

字數:4611   加入書籤

A+A-


    戰晏臣離開咖啡館後,就回了戰家老宅。
    和如意吵架的事情他也沒有說。他不敢說呀,害怕爸爸一棍子打他。
    他隻是坐在電視機前,看著新聞。
    “你手機響了,怎麽不接電話呀?”
    戰父疑惑地問。
    “騷擾電話,不接了。”
    戰晏臣猜測可能是陸君庭打來的,所以他不想接電話,其實是軒逸打來的呀。
    軒逸一看,奇怪了,戰晏臣竟然不接他電話,究竟在幹嘛呢?
    “老公,戰大少竟然不接你電話?你們是不是鬧矛盾了?”
    “才沒有呢,怎麽可能?我們倆都是好兄弟呀。”
    “那好吧,你就別打了,他看到了以後肯定會給你回電話的。老公,我們看會兒電視吧。”
    秦夢瑤快速打開電視。
    竟然是電視劇忽必烈傳奇。
    “呀,忽必烈,好熟悉呀。”
    秦夢瑤大喊道。
    “大驚小怪的幹嘛?你對他很熟悉嗎?那你知道他是誰嗎?”
    “哦,好像和成吉思汗有關係。”
    哎呀,忽必烈究竟是成吉思汗的什麽人呢?
    怎麽想不起來啦?
    秦夢瑤尷尬地笑了。
    “你說呀,他們究竟是什麽關係啊?”
    秦夢瑤搖搖頭,“我不記得了。”
    “哈哈哈。你還說很熟悉呢。看來都是吹牛的哦,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吧,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孫子。是托雷的兒子。”
    軒逸言罷,秦夢瑤終於笑了。
    “對,就是這麽個關係。”
    “說吧,想不想繼續聽呀?你想聽的話,我可以給你詳細的說一說。”
    “好啊,老公,看來你還挺有本事的,什麽都知道呀,對曆史都了解的這麽清楚。”
    “當然了,哪像你這個秦家大小姐不學無術呀。”
    “討厭!誰不學無術了?我隻是術業有專攻好不好?我不可能什麽都知道呀。再說了,我的記性也沒有那麽好,有的人過目不忘,我可是讀了好幾遍,大概都記不住的。”
    秦夢瑤拚命地解釋。
    被丈夫數落的滋味也不好受呀。
    “行,知道啦,不用再解釋了,越解釋就是掩飾。忽必烈是一位兼具軍事才能與政治智慧的蒙古帝王,他通過統一中國、推行漢化政策、革新製度、發展經濟等舉措,奠定了元朝百年統治的基礎,對後世中國疆域與文化格局產生深遠影響。忽必烈是一位文武兼備的領導者。”
    哦,文武兼備就是說文武全才唄!
    果然優秀呀。秦夢瑤點點頭。繼續認真地聽。
    “忽必烈自幼受母親影響,重視漢文化,廣納漢族文士如劉秉忠、姚樞等,學習儒家經典與治國之道。他既能率軍遠征大理、滅南宋,展現軍事才能。又能在即位後推行漢化政策,重用漢臣,改革吏治與科舉製度,體現其政治智慧。這種文武兼備的特質,使其在蒙古貴族與漢族地主階級之間找到平衡,鞏固了統治基礎。”
    “忽必烈不滿足於蒙古大汗的尊號,立誌成為整個中國的統治者。他改國號為元,定都大都,也就是今天的北京,推行行省製、設立宣政院管理西藏事務、在澎湖設巡檢司管轄灣灣,奠定了華國行政區劃的基礎。這些改革舉措,既繼承了中原王朝的傳統,又融入了蒙古帝國的特色,展現了其銳意進取的改革精神。”
    元大都就是今天的北京,懂了。
    秦夢瑤感覺自己又增長知識了。
    曆史上著名的元大都確為現今北京的前身。元大都由元世祖忽必烈下令修建,始建於1267年,是元朝的政治中心。
    其城址位於現今中國北京市區,北至元大都土城遺址,南至長安街,東西至二環路。元大都城街道布局規整,奠定了今日北京城市的基本格局。
    明朝初期,元大都被改建為京師,後經曆多次擴建和更名,逐漸發展為今天的北京。這一曆史沿革清晰地表明,元大都正是今日北京在曆史上的重要源頭。
    “忽必烈尊崇儒學,祭祀孔廟,創製八思巴字,蒙古新字,用於官方文書並翻譯漢文典籍,推動蒙漢文化交流。他通過設立司農司推廣農業技術、興修水利、貫通京杭大運河等措施,促進南北貿易,加強了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聯係。這種多民族融合的政策,為元朝的繁榮奠定了基礎。”
    “忽必烈在1279年徹底消滅南宋殘餘勢力,完成了對中國的統一。這一壯舉結束了自唐末以來近400年的分裂割據局麵,將雲南、西藏和西域等地區納入中央政權的管轄範圍,極大地拓展了中國的版圖。統一後的中國,各民族之間的交流與融合更加頻繁,為後來的明清兩代奠定了基礎。”
    軒逸繼續滔滔不絕。
    秦夢瑤快速地吸收重點。
    “忽必烈推行行漢法,吸收中原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製度,加強了中央集權。他重用漢臣,改革吏治與科舉製度,設立行省製,使社會經濟得以恢複、發展。同時,他創製八思巴字,翻譯漢文經典,推動蒙漢文化交流,促進了中華文化的多元發展。忽必烈設立司農司推廣農業技術,編修《農桑輯要》,興修水利,貫通京杭大運河,促進南北貿易。這些措施極大地推動了元朝的經濟繁榮,為後來的元朝盛世奠定了基礎。同時,他修複帝國道路,在道路兩旁種樹遮陽,建商旅客棧,分發馬匹用於驛站,保證了帝國的行政和物資供應效率。”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嗬嗬嗬。
    京杭大運河,曉得呀。
    京杭大運河始建於春秋時期,是世界上裏程最長、工程最大的古代運河,也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與長城、坎兒井並稱為中國古代的三項偉大工程,至今仍在使用。
    大運河南起餘杭,今天的杭州,北到涿郡,今天的北京,途經今浙江、江蘇、山東、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兩市,貫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係,主要水源為微山湖,全長約1794公裏。
    春秋吳國為伐齊國而開鑿邗溝,隋朝大幅度擴修並貫通至都城洛陽且連涿郡,元朝翻修時棄洛陽而取直至北京。它對中國南北地區之間的經濟、文化發展與交流,特別是對沿線地區工農業經濟的發展起了巨大作用。
    2014年,中國大運河項目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22年4月28日,京杭大運河全線水流貫通,2024年已連續三年實現全線水流貫通。
    軒逸繼續說,秦夢瑤繼續聽著。
    “忽必烈積極拓展蒙古帝國的影響力,多次派遣使者與周邊國家建立聯係。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曾在元朝宮廷中任職多年,他的《馬可·波羅行紀》讓西方世界對元朝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此外,忽必烈還東征日本、南征東南亞,盡管這些戰爭多以失敗告終,但客觀上促進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與碰撞。”
    馬可·波羅,嗬嗬嗬,這個她也聽說過。
    秦夢瑤笑了。
    馬可·波羅,1254年9月15日出生於意大利威尼斯一個富裕的商人家庭,是世界著名的旅行家和商人。
    1271年,17歲的馬可·波羅跟隨父親和叔叔前往中國。他們曆經四年,於1275年抵達元朝上都,今內蒙古正藍旗境內),後到元大都,也就是今天的北京。與元世祖忽必烈建立了友誼。
    馬可·波羅在中國遊曆了17年,足跡遍布大江南北,曾到過西南部的雲南和東南地區,還擔任過元朝官員,奉命巡視各省及出使海外,負責稅收、情報收集等事務。
    回到威尼斯後,馬可·波羅在一次海戰中被俘,在獄中他口述旅行經曆,由他人寫成《馬可·波羅遊記》。
    該書記述了他在東方的所見所聞,激起了歐洲人對東方的向往,對以後新航路的開辟產生了巨大影響,成為古代地理學史和亞洲曆史研究的重要文獻。
    喜歡1小時相親,我閃婚豪門請大家收藏:()1小時相親,我閃婚豪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