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0章 精神基因
字數:3332 加入書籤
庭之墅,廚房。
秦夢瑤帶著軒逸在做飯。
“老婆,你回頭好好勸勸嫂子唄,嫂子怎麽能拒絕晏臣呀?多好的大哥呀,唉。可不能錯過了。”
軒逸感慨萬千。
“我說你怎麽變得這麽快呀,之前你不是還說要讓戰大少自食其果嗎?怎麽這會又偏向戰大少了呢?”
“哎呀,我和晏臣是多少年的兄弟呀?我當然要偏向他了。不過你以後也跟著我叫晏臣吧,別老戰大少戰大少的感覺太見外了。一點兒也不親切。”
“哦,好吧,那我就叫他晏臣吧,不過這得看他對我的態度,他要是再叫我秦小姐的話,哼哼,我就叫他戰大少。”
軒逸無奈地搖搖頭,“你們兩個呀,真像是一對冤家。”
像嗎?
怎麽感覺不像呢?
所有的菜終於洗完了,軒逸感覺沒事幹了。
他想去看看嫂子現在怎麽樣了。
“老婆,我要離開一下了,廚房裏的活就交給你了,行嗎?”
軒逸溫柔地問詢。
“不行。你必須在這裏陪著我,否則的話我做好了飯也不讓你吃。”
“啊?你怎麽這麽霸道呀?還不讓吃飯?”
軒逸噘著嘴吧。
他這算是氣管炎麽?
“你必須聽我的,老婆說的永遠是對的。趁著我做飯的功夫,你給我講講課吧。”
“啊?你又要聽什麽呀?”
軒逸好像溜了。可是似乎又不行。
“隨便。你隨便跟我講什麽都行。”
軒逸略思片刻,講什麽呢?
“老婆,那我就和你說一下蘇東坡吧。”
“行呀,你快說。”
秦夢瑤一邊切菜,一邊催促。
“21歲進京趕考時,蘇軾寫下《刑賞忠厚之至論》,他主張罪疑惟輕,功疑惟重,展現了儒家士大夫以天下為己任的抱負。在杭州任通判時,他疏浚西湖,築蘇堤至今仍為城市命脈。徐州抗洪時,他身披蓑衣與士兵共築堤壩,直言吾在是,水決不能敗城。這種務實精神,讓蘇軾在地方治理中留下20餘項水利工程、12處賑災記錄,遠超同時代文人。 ”
“烏台詩案後,蘇軾在黃州寫下《赤壁賦》,以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消解政治苦難。他自稱東坡居士,墾荒東坡種麥釀酒,發明東坡肉並戲稱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更在《定風波》中寫下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將貶謫生活過成田園詩。”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這個也太熟悉了。
嗬嗬嗬。秦夢瑤得意地笑了。
別管那雨點打穿樹林的嘈雜聲,
索性放開喉嚨唱著歌慢慢走。
竹杖草鞋比騎馬還輕快自在,
怕什麽?
披件蓑衣就能闖過風雨一輩子。
冷風一吹,醉意全消,
身上有點涼,
可山頭那抹夕陽正笑眯眯來接我。
回頭看看剛走過的泥濘路,
回去吧!
管它下過雨還是出過太陽,
反正我心裏早放晴了。
“被貶惠州時,他捐資修繕廣州城飲水係統,設計竹管引水工程,使萬人免於疫病。在儋州,今海南,他創辦書院,培養出海南首位舉人薑唐佐。彌留之際,他自題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將苦難轉化為普世價值。 ”
軒逸繼續滔滔不絕地說著。
秦夢瑤聽得津津有味。
“蘇軾一生遭6次貶謫,地域跨度相當於從巴黎到開普敦,卻始終踐行此心安處是吾鄉。在黃州,他寫下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在嶺南,他日啖荔枝三百顆。在海南,他九死南荒吾不恨,茲遊奇絕冠平生。這種將逆境轉化為審美體驗的能力,源於他對生命本質的洞察。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蘇軾常以自嘲消解苦難。與佛印鬥嘴被諷心中有牛糞,卻悟出見心見性的禪機。寫詩調侃自己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晚年自畫像題字問汝平生功業,將貶謫經曆視為勳章。這種不把自己當回事的智慧,恰是抵禦精神內耗的良藥。 ”
嗯嗯,蘇東坡的確與眾不同呀。
蘇東坡是一個在宦海沉浮中始終豁達灑脫的智者,以儒釋道三家智慧為舟楫,將人生苦難釀成詩意美酒。
他更是一個才華橫溢的生活家,在詩詞書畫、美食工程間自在穿行,用煙火氣與超然心把每個貶謫地都活成精神原鄉。
“老婆,蘇東坡教會我們,真正的強大,不是對抗命運的暴烈,而是將苦難釀成美酒,在泥濘中開出蓮花。這種精神基因,正是抵禦現代性焦慮的終極疫苗呀!我感覺嫂子就有這種精神。無論是以前賣蛋的她,還是現在成為戰家大小姐的她,都是那麽積極樂觀,樸素真誠呀。”
喜歡1小時相親,我閃婚豪門請大家收藏:()1小時相親,我閃婚豪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