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2章 古人一天吃幾頓飯

字數:3685   加入書籤

A+A-


    “嫂子,這餛飩誰包的呀?怎麽這麽好吃?”
    慕容軒逸一邊吃著餛飩一邊問。
    “我包的。”
    “你確定嗎?”
    軒逸有些不相信。已經懷孕了的嫂子竟然還去幹活嗎?阿庭會舍得嗎?
    聽說昨天家裏可是來了很多醫生哦。
    如此興師動眾的,怎麽可能會讓嫂子幹活呀?
    “真的是我包的,我有視頻為證,你不相信的話你可以問我老公呀。”
    “有證據的話,那我就信了。嫂子,為了獎勵你的好廚藝,你可以再問我六個問題。”
    慕容軒逸是真的想證明自己呀,他在嫂子心中越有才華的話,那就越有魅力。
    盡管這輩子不能和嫂子在一起,但是像這樣做個好朋友也是無比美好的。
    “哇塞,軒逸你真是太大方了,竟然可以問你6個問題,那我可得好好想想了。”
    詩雅閉目沉思。
    “哎呀,親愛的,別想了,費那個勁幹嘛?好好吃飯不香麽?”
    秦夢瑤覺得沒必要。
    “你懂什麽呀?別打擾嫂子,嫂子可不像你不學無術。”
    慕容軒逸又懟老婆。
    “誰不學無術了?”
    秦夢瑤生氣了。當著這麽多人的麵這麽說她,太討厭了。
    “爺爺,你趕緊幫我管管他,越來越不像話了。”
    秦夢瑤將希望寄托在了慕容爺爺的身上。
    “這小子向來就是口不遮攔的,看來一定要有所改變。”
    慕容爺爺象征性的拍了一下慕容軒逸的後背。
    “爺爺,你怎麽還真的打我呀?我都多大歲數了還打我?小時候你打我我不敢反抗,你現在打我的話,試試看!”
    慕容軒逸故作深沉。
    “喲,這是孫子要打爺爺啦,天哪,不得了啦,我可要拍個視頻發到網上去,讓大家好好評論評論。”
    慕容爺爺趕緊掏出手機,對準慕容軒逸一頓狂拍。
    軒逸還真的被嚇壞了,真擔心爺爺老了腦子糊塗了,一個激動就把他發到網上去了。
    “爺爺我錯了,再也不會這樣啦。您呀,別拍了,趕緊和奶奶去花園裏待會兒吧。”
    慕容軒逸支走慕容爺爺。
    詩雅這才有了問問題的機會。
    “軒逸,我想到了,問你什麽了。”
    “哦,嫂子,你要問什麽?”
    軒逸好奇的問。
    “我想知道古人一天吃幾頓飯,像我們現在一樣吃三頓飯嗎?”
    詩雅的這個問題還真的是太特別了,但是這個問題呀,慕容軒逸知道,他可是無所不曉哦。
    “嫂子你聽好了,我現在要開始講了。”
    詩雅趕緊洗耳恭聽。
    現代人一天三頓飯是標配,但古人吃飯的次數可沒這麽簡單!從貴族到百姓,從盛世到戰亂,吃飯的頓數藏著社會等級、經濟水平和文化習慣的大秘密。嫂子,今天我就給你扒一扒,古人到底一天吃幾頓飯?
    第一頓:天還沒亮就開飯?貴族的“特權早餐” 。
    古人最早一天隻吃兩頓飯,叫“朝食”和“餔食”。朝食在上午9點左右,相當於現代人的早餐,但隻有貴族和有錢人能吃得起。為啥?因為古代沒電燈,普通百姓天黑就睡,天亮就幹活,根本不需要早起吃飯。而貴族老爺們天不亮就要上朝、處理政務,必須先填飽肚子。
    比如漢朝官員,淩晨五點就得進宮,早飯必須提前吃,否則開會時餓得頭暈眼花,皇帝的臉往哪兒擱?
    第二頓:太陽落山才收工?百姓的“日落晚餐” 。
    普通百姓的第二頓飯叫“餔食”,時間在下午4點左右,相當於現代人的晚餐。為啥這麽晚?因為古代農業社會靠天吃飯,百姓天不亮下地,太陽落山才回家,中午頂多啃個餅子墊墊肚子。直到收工回家,才有時間生火做飯。而且古代糧食產量低,百姓一天兩頓飯已經是極限,要是遇上災年,一天一頓甚至餓肚子都是常事。
    第三頓:夜宵?那是貴族的“凡爾賽” 。
    一天吃三頓飯?在古代這可是貴族的奢侈享受!唐朝時,長安城宵禁製度嚴格,但貴族們半夜還能開派對,喝酒吃肉。為啥?因為他們有錢有閑,不用像百姓一樣天不亮就下地。宋朝商業發達,夜市興起,普通百姓偶爾也能吃頓夜宵,但那隻是少數。大部分人天黑就睡,根本不需要第三頓飯。
    特殊時期:戰亂、災荒,吃飯成了“奢侈品” 。
    要是趕上戰亂或災荒,古人連一天兩頓飯都保證不了。比如三國時期,曹操寫詩說“白骨露於野,千裏無雞鳴”,百姓連樹皮都啃。明朝末年,李自成起義,原因之一就是百姓餓得活不下去。這時候,吃飯不是為了享受,而是為了活命,一天能吃上一頓稀粥就不錯了。
    三餐製的普及:打工人“卷”出來的習慣 。
    古人真正普及一天三頓飯,已經是宋朝以後的事了。為啥?因為商業發達,城市裏有了“打工人”。
    商人、手工業者、店小二這些職業,工作時間長,體力消耗大,必須加一頓午飯。再加上宋朝取消了宵禁,夜市繁榮,夜宵文化也跟著興起。但即便如此,農村百姓大多還是一天兩頓飯,三餐製隻是城裏人的“標配”。
    古人吃飯的頓數,其實是社會等級的鏡子。貴族一天三頓,頓頓有肉。百姓一天兩頓,粗茶淡飯;災年時,連一頓飽飯都是奢望。吃飯次數不僅關乎溫飽,更反映了古代社會的貧富差距和生存壓力。
    所以啊,下次咱們抱怨“今天又吃撐了”的時候,不妨想想古人,他們可能連下一頓飯在哪兒都不知道。珍惜糧食,好好吃飯,這既是生存的智慧,也是對曆史的敬畏。
    慕容軒逸言罷,詩雅重重地鼓掌。
    連秦夢瑤也驚呆了,這個問題她以前從來都沒有想過的,原來古人吃飯還分369等。
    喜歡1小時相親,我閃婚豪門請大家收藏:()1小時相親,我閃婚豪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