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敗城

字數:6035   加入書籤

A+A-


    當宋玉銘再次睜開雙眼時,晨曦的微光透過窗戶灑在他的臉上,告訴他新的一天已經來臨。然而,昨天發生的事情卻像幽靈一樣纏繞著他,讓他久久無法靜下心來進入修煉的狀態。
    經過一夜的苦苦思索,宋玉銘終於下定決心,有一個問題他必須要弄清楚。然而,就在他準備起身去尋找答案的時候,房門卻突然被敲響了。
    “醒了嗎?宋統領?”門外傳來的聲音讓宋玉銘的眉頭瞬間一緊,但他很快又恢複了平靜,以一種看似放鬆的姿態回應道:“進來吧。”
    隨著宋玉銘的話音落下,房門被輕輕推開,一個身影緩緩走了進來。果然不出宋玉銘所料,來人正是那位自稱來自桃源的隱士。
    “賢師!”宋玉銘見到來人,臉上露出了一絲驚訝,他迅速站起身來,快步走到隱士麵前,對著他微微躬身行禮。
    而那位桃源的隱士則連忙快步上前,臉上露出急切之色,仿佛生怕宋玉銘會有什麽閃失一般。他快步走到宋玉銘身旁,小心翼翼地將他扶起,同時還不忘笑著說道:“統領此舉可是折煞老夫了啊!”
    宋玉銘在被那位桃源的隱士扶起後,原本緊繃的身體也稍稍放鬆了一些,但他的神情依舊顯得有些拘謹。他定了定神,然後毫不客氣地開口問道:“不知仙師於此,還未梳理,還望仙師海涵。隻是不知仙師來此,究竟是有何教導呢?”
    然而,麵對宋玉銘的詢問,那位桃源的隱士卻並沒有立刻回答。他隻是靜靜地凝視著宋玉銘,目光深邃而銳利,仿佛要透過他的外表看到他內心深處的想法。
    宋玉銘見狀,心中不禁有些忐忑。他不知道這位隱士為何如此沉默,難道他有什麽難言之隱嗎?還是說他對自己有所保留?正當宋玉銘胡思亂想之際,他突然意識到自己的手不知何時已經緊緊握成了拳頭,掌心甚至都微微出汗了。
    他連忙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平靜下來,然後緩緩鬆開了拳頭。然而,沒過多久,他的手又不自覺地握緊了,如此反複了好幾次。
    就在宋玉銘的心情愈發焦躁的時候,那位隱士終於開口了。他的聲音低沉而溫和,緩緩說道:“真沒想到,曆經數載後再見玉銘世子,玉銘世子竟然還是如此年輕啊。”
    這一句話如同一道驚雷,在宋玉銘的耳邊炸響。他完全沒有預料到這位隱士會說出這樣的話,因為他本來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想要從這位隱士的口中套出一些有用的信息。可誰能想到,這位隱士竟然如此直接,一開口就點明了自己的身份。
    宋玉銘的臉色瞬間變得極為難看,他意識到自己之前的種種猜測都已經被這位隱士看穿了。而這位隱士說出這樣的話,無疑是在向他表明,自己就是寧國派來的奸細。
    “仙師可是會拿小子打趣的”,宋玉銘麵露疑慮,心中暗自思忖,這位隱士的言行實在讓人難以捉摸,難道自己的判斷有誤?他不禁為隱士找起了借口,試圖解釋這一奇怪的現象。
    然而,那位隱士似乎對宋玉銘的辯解毫無興趣,他的目光依舊如炬,緊緊地鎖定在宋玉銘身上,仿佛要透過他的外表看到內心深處。
    麵對隱士的凝視,宋玉銘的心跳漸漸平穩下來,他意識到對方並沒有輕易放過自己的意思。於是,他深吸一口氣,定了定神,鄭重地問道:“你當真是寧國派來勸降的人?”
    隱士沉默片刻,然後緩緩回答道:“是,但也不是。”
    宋玉銘眉頭微皺,對這個模棱兩可的答案感到困惑不解,“是也不是?”他重複著隱士的話,希望能得到更明確的解釋。
    隱士見狀,微微一笑,解釋道:“我的確是受寧國之托而來,但我的目的並非勸降,而是勸小世子回家。”
    宋玉銘心頭一震,原來這位隱士並非普通的勸降使者,他竟然是桃源的人,而且還是專門來勸自己回去的。
    “你怎麽認出我的?”宋玉銘滿臉狐疑地看著眼前的人,心中暗自思忖著。他對自己的禁術可是相當自信,畢竟這可是用了禁術將自己的皮肉一概換成了那位翰林先生的模樣,與原來的自己相比簡直是天差地別。
    雖然五官外貌上還保留著一些相似之處,但那也隻是微乎其微的痕跡罷了。對於一個不熟悉他的人來說,要想僅憑這些細微的相似就一眼識破他的真實身份,幾乎是癡人說夢。
    然而,麵前的這個人卻如此篤定地說出了他的名字,這讓宋玉銘不禁感到十分詫異。
    “我曾為您摸過骨,所以在昨日當我摸到你的身體時,我便已經斷定了你是誰。”桃源的隱士緩緩說道,語氣平靜而堅定。
    宋玉銘聽到對方的話後,心中的疑團如滾雪球般越來越大。他苦苦思索,卻始終想不起自己何時曾被此人摸過骨。而且,這摸骨之術竟然如此玄妙,竟然能夠透過層層偽裝,直接洞悉他的真實身份!
    就在宋玉銘驚愕之際,他突然意識到這個人究竟是誰。畢竟,這世上五境醫師本就鳳毛麟角,而與宋玉銘有過接觸的人更是寥寥無幾,更遑論為他摸過骨的醫師了。於是,在結合這位隱士的話語之後,宋玉銘腦海中迅速閃過一個人的身影——那是先皇尚在人世時的一位禦醫。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據宋玉銘所知,先皇曾特意下令,讓這位禦醫為他和九皇子二人摸骨相麵。如此一來,答案已然呼之欲出,眼前這位神秘的隱士,必定就是當年的那位禦醫,那位大宋皇帝的專用禦醫神農氏的後人——雷懸!
    盡管心中已然有了答案,但宋玉銘還是有些難以置信。他瞪大眼睛,滿臉狐疑地試探道:“您……您是禦醫雷懸先生?”
    “禦醫雷懸承蒙世子大人惦記。”那名自稱桃源隱士的先生在被宋玉銘認出身份後,雙手合攏,做了一個標準的醫師禮。
    這一舉動讓宋玉銘大為震驚,因為他實在想不通,究竟是什麽人,又以何種身份,竟然能夠請得動大宋第一的禦醫前來為自己勸降。
    然而,當宋玉銘凝視著雷懸時,心中卻突然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感覺。他看著雷懸的模樣,不禁想起了自己小時候與九皇子一同在皇爺爺膝下嬉戲玩鬧的時光。
    那時的他們,都是皇爺爺的心頭寶、手心肉,皇爺爺每天都會親自教導他們,陪他們玩耍。那段日子,充滿了歡笑和溫暖,是宋玉銘心中最珍貴的回憶之一。
    可是,一切都在皇爺爺病逝後戛然而止。皇爺爺的離世,不僅讓宋玉銘失去了一位至親之人,更讓他背負起了皇爺爺未完成的遺願。
    思緒漸漸回籠,宋玉銘深吸一口氣,轉過身去,輕輕揉了揉已經有些微微發紅的眼角,然後緩緩問道:“是九皇子派你來的吧?”
    “是、也不是。”雷懸嘴角微揚,似笑非笑地再次說出了一個模棱兩可的回答。
    宋玉銘見狀,心中不禁有些惱怒,他眉頭微皺,沉聲道:“什麽意思?”這一次,他的態度明顯少了幾分尊敬,多了幾分威嚴。
    雷懸似乎並未在意宋玉銘的變化,他不緊不慢地解釋道:“九皇子應是請不動我出山的,是我的一位摯友,千裏傳書,讓我來勸你回去的。”
    宋玉銘聞言,心中的疑惑更甚,他追問道:“你的摯友?是誰?”聲音中不自覺地流露出一絲威嚴。
    雷懸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他的聲音低沉而舒緩,仿佛這隻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桃源王——宋晨宋宛桃。”
    然而,這幾個字卻如同重錘一般狠狠地敲在宋玉銘的心上,他的眉頭瞬間緊緊皺起,原本平靜的麵容也被焦慮所取代。他的聲音不自覺地提高了八度,急切地問道:“我爹已經班師回府了嗎?”
    雷懸似乎對宋玉銘的反應早有預料,他的語氣依舊沉穩,甚至還帶著些許安撫的意味:“桃源王大人還在高麗,尚未歸來。不過,這次的事情,他並不希望你繼續參與其中。”
    宋玉銘的臉色愈發凝重,他的雙手緊緊握成拳頭,指甲深深地陷入掌心,卻渾然不覺疼痛。他瞪大眼睛,直直地盯著雷懸,追問道:“為什麽?我爹為何會有這樣的決定?”
    雷懸稍稍沉默了一下,似乎在斟酌用詞。片刻後,他才緩緩開口道:“因為大宋並不需要通過戰亂來逼迫,它即將自然而然地回歸。而宇寧,也隻會成為一段被塵封的曆史。”
    他的語氣異常堅定,仿佛那是他心中不可撼動的信念一般,沒有絲毫的猶豫和遲疑。這讓宋玉銘心中的不安像被風吹起的海浪一樣,愈發洶湧澎湃。
    宋玉銘深吸一口氣,定了定神,然後開口問道:“宇寧二國為何會突然合並?據我所知,宇寧二國之間的矛盾和分裂已經持續了很長時間,而且雙方的爭鬥也非常激烈啊。”
    雷懸的表情顯得有些凝重,他緩緩說道:“雖然宇寧二國之間的矛盾確實很深,但那也隻是上一輩的恩怨罷了。這一輩,你的皇叔和宇國的那位新皇都有著共同的願望,那就是希望大宋能夠重新統一。”
    宋玉銘的眉頭微微一皺,他似乎從雷懸的話中捕捉到了一些端倪。於是,他試探性地問了一句:“那麽,宇國的老皇帝……他現在還好嗎?”
    雷懸沉默了片刻,然後輕輕地搖了搖頭,並沒有多說什麽。
    然而,僅僅是這一個簡單的動作,卻讓宋玉銘的心中湧起了一股強烈的不安。他的臉色瞬間變得蒼白,嘴唇也微微顫抖著。
    “果然如此,果然如此……”宋玉銘喃喃自語道,聲音中透露出一絲絕望和無奈。
    緊接著,他突然發出一陣狂笑,笑聲中充滿了苦澀和癲狂。
    “天不容我,天不容我啊!哈哈哈哈……”宋玉銘一邊笑,一邊不顧自己還穿著寢衣,便像發了瘋似的想要衝出門去。
    雷懸見狀,心中一緊,他連忙伸出雙手,像一道堅實的堤壩一樣攔住了正欲衝上前去的宋玉銘,同時扯開嗓子大喊道:“玉銘,你先冷靜一下!事情還沒有到完全無法挽回的地步啊!”
    宋玉銘被雷懸死死地攔住,他的身體微微顫抖著,雙眼通紅,滿臉怒容,仿佛要噴出火來。他的嘴唇顫抖著,想要說些什麽,但最終隻是發出了一陣低沉的咆哮。
    雷懸緊緊地抓住宋玉銘的肩膀,用力搖晃著他,試圖讓他恢複一些理智。“玉銘,你聽我說!老皇帝的突然離世確實讓人措手不及,甚至連這位新皇,當時的太子,也是在過了三五天之後才得知這個消息的。所以,你現在去質問誰都沒有用啊!”
    宋玉銘的身體突然像失去了支撐一般,軟綿綿地跪倒在地。他的眼神變得愈發呆滯,仿佛整個世界都在他眼前崩塌了。他喃喃自語道:“我……我這三年多來的努力,難道就這樣白費了嗎?”
    雷懸看著宋玉銘如此消沉,心中也不禁湧起一股悲涼。他知道,宋玉銘為了宇寧兩國的關係,付出了太多太多。他不僅要在兩國之間斡旋,還要麵對各方的壓力和質疑。然而,如今老皇帝的逝世卻讓這一切都變得毫無意義。
    若宇國的老皇帝不死,宇寧二國或許也會在宋玉銘的操盤與極嫋帶動著冰雪的壓迫下,也會真的能夠像宋玉銘所期望的那樣,成為相互扶持、共同發展的盟友。
    但命運卻如此弄人,老皇帝偏偏在這個時候離世,而新上任的皇帝又是一個主張和平的人,這無疑給宋玉銘的計劃帶來了沉重的打擊。
    宋玉銘努力了將近四年,承受了無數的艱辛和痛苦,可如今,這一切都因為老皇帝的逝世而化為泡影。他不禁感到一陣絕望,仿佛自己的人生也在這一刻失去了方向。
    宋玉銘似乎已經想不下去了,因為這個結果是對的,結果也正如他所想,隻是他操盤了五年的計劃一切的付出,都因為這一人的逝世,從而付水……
    喜歡華色桃妝請大家收藏:()華色桃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