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米脂
字數:6027 加入書籤
而隨著萬民王更加深入,更加離譜的是,他注意到往來於市集中的人們,並非全部都是寧國之人,其中竟然還有一些高麗人士。這讓萬民王越發地感到不可思議,他開始懷疑自己是否真的來到了桃源所說的“戰場”。
而當一座碩大的建築突然闖入他的視野時,萬民王的震驚如潮水般湧上心頭,瞬間達到了頂點。這座建築規模宏大,氣勢磅礴,宛如一座巍峨的宮殿矗立在那裏,與周圍熙熙攘攘的市集形成了鮮明而強烈的對比。
更令萬民王驚愕不已的是,從那座院子裏傳出了一陣清脆而稚嫩的童聲。這些童聲此起彼伏,咿咿呀呀地念著大宋的文字,抑揚頓挫地誦讀著四書五經。而最讓萬民王感到詫異的是,這些童聲明顯帶有高麗這邊孩子特有的口音,這實在是太不可思議了!
萬民王完全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他甚至有些恍惚,仿佛置身於一個夢幻般的世界。他不禁開始懷疑,這樣的場景怎麽可能出現在一個戰場上呢?這裏明明應該是充滿硝煙和殺伐的地方啊!
他深深地吸了口氣,定了定神,努力讓自己從那片模糊的記憶中掙脫出來。他緊閉雙眼,集中精力,試圖重新勾勒出那片隔著海岸看到的戰火紛飛的畫麵。
然而,盡管他如此努力,那片曾經令他心悸的戰火卻如同被一層薄紗籠罩,變得越來越模糊,仿佛隻是一場虛幻的夢境。他不禁開始懷疑,那真的是真實存在的嗎?
就在他陷入沉思之際,一個熟悉的身影出現在他的視線中——宋天機等人正悠然自得地在街麵上閑逛。這一幕,就像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讓他心中的疑惑瞬間被放大。
他恍然大悟,怪不得在大半年前,桃源軍就與萬民王這邊斷了聯係,甚至連補給軍備都不再需要萬民王這邊提供了。原來,一切都已經有了新的安排,他們打算自給自足,不再依賴萬民王。
萬民王的心中充滿了震撼和疑惑,他無法理解為什麽桃源軍會突然做出這樣的決定。他決定不再猶豫,立刻騰空而起,朝著他所感知到的桃源王的方向疾馳而去。
他的速度快如閃電,仿佛眨眼之間就能夠穿越時空,消失在天際之中。他的心中隻有一個執念,那就是找到桃源王,問個明白。
終於,在經過漫長的追尋之後,他終於見到了桃源王。然而,讓他驚訝的是,桃源王竟然正悠然自得地坐在海麵的一艘小魚船上,悠然自得地釣著魚。
在桃源王的身旁,還坐著兩名身著高麗服飾的人。他們的身上散發著一種強大的氣息,手上的劍和另一種他從未見過的武器,無不顯示出他們的實力非凡。
這三個人就這樣靜靜地坐在那裏,宛如三座山嶽一般,內斂著氣息,專注地釣著魚。
然而,當萬民王的身影突然出現在他們麵前時,那兩名身著高麗服飾的人立刻被驚動了。他們的身體微微一顫,瞬間爆發出三道五境巔峰的恐怖氣息。
這三道氣息如同驚濤駭浪一般,洶湧澎湃,似乎要將整個海麵都掀翻。然而,令人驚奇的是,盡管這三道氣息如此強大,但海麵卻並未掀起絲毫的波動。
原來,這一切都是桃源王在暗中出手。他以一種極其隱秘且無聲無息的方式,如鬼魅一般,悄悄地將自己的力量施加在這三個人身上,就像一張無形的大網,將他們緊緊地束縛住,使得他們的氣息完全被壓製,力量也無法正常釋放出來。
就在這時,桃源王緩緩地轉過頭,目光落在了萬民王身上,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看似和善的笑容,輕聲說道:“三哥?你怎麽親自來了?”然而,這看似簡單的一句話,在萬民王的眼中卻充滿了虛偽和假意。
萬民王並沒有被桃源王的表麵所迷惑,他毫不掩飾地直接問道:“桃源王,你這一路上究竟都看到了些什麽?”他的聲音中透露出一種嚴肅和質問的意味。
麵對萬民王的質問,桃源王卻顯得異常鎮定,他嘴角的笑容並沒有消失,反而更加深沉了一些。隻見他慢慢地放下手中的魚竿,然後不緊不慢地站起身來,悠然自得地回答道:“三哥,既然你也都看到了,那我也就不再隱瞞你了。自從我攻下高麗之後,高麗已經對我們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威脅了。所以,我並沒有像其他人那樣大肆殺戮,而是選擇了一種更為溫和的方式來處理這裏的事務。”
桃源王稍稍停頓了一下,然後緩緩地說道:“我在這裏推行教化,傳播大宋的律法、儒家思想、佛教教義以及道家理念,同時也不遺餘力地推崇大宋的意誌。這樣做的目的,其實很簡單,就是為了促進兩岸之間的交流與融合,讓兩國的百姓能夠和平共處,共同發展。你看看這市集的繁榮景象,百姓們安居樂業,生活富足,這不正是我們一直以來所期望看到的嗎?”
萬民王聽了桃源王的話,心中愈發沉重,他的眉頭緊緊地皺成一團,仿佛能夾死一隻蒼蠅。他的臉色變得十分難看,憂慮之色愈發明顯地浮現在他的麵龐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你這樣做,雖然表麵上看起來似乎有些成效,但實際上卻是在製造另一個桃源啊!”萬民王的聲音有些低沉,帶著一絲無奈和擔憂,“這可不符合規矩啊,聖上若是知道了這件事情,恐怕會對你降下罪責的。”
桃源王緩緩地站起身來,他的目光越過萬民王,望向遠方,仿佛在沉思著什麽。過了一會兒,他才開口說道:“我當然知道大哥的脾氣,但我這麽做,可不隻是為了桃源。我實在是為了以後的大宋做著長遠的打算啊!”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如今高麗已經統一,若高麗百姓能夠真心歸附,那麽日後高麗沿海地區,無需駐守邊疆也可保太平。這樣一來,不僅可以節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還能讓百姓們免受戰亂之苦。而三哥,你我都是為了國家,雖然我的做法有些異於常規,但其中深意,你應該比我更清楚才是。”
桃源王深吸一口氣,接著說道:“況且,你我都是跟隨父親南征北伐的兵士,對於父親的治國之道,你應該比我更為了解。我雖然沒有上過私塾,但我也明白,在某些時候,為了大義,必須要采取一些特殊的手段。”
萬民王沉默片刻,心中有所動搖。這時,那兩名身著高麗服飾的高手站起身,朝萬民王抱拳:“將軍,桃源王此舉實乃仁義之舉,還望將軍能理解。”
這兩人的言語中包含了深深的高麗語氣,但誠懇卻是真實的於是萬民王也隻能無奈的搖了搖頭長歎一口氣道:“罷了罷了,既然你已有定計,我便支持你。隻是此事還需從長計議,不能讓聖上有所察覺。”
桃源王見萬民王鬆口,臉上露出欣慰之色,拱手道:“多謝三哥理解,此事我自會小心謹慎,不會讓聖上起疑。”萬民王點了點頭,目光又落在那兩名高麗高手身上,問道:“這兩位是?”桃源王笑著介紹道:“這兩位是高麗的頂尖高手,如今已誠心歸附於我,日後定能為大宋出一份力。”萬民王心中一動,暗道這桃源王倒是會招攬人才。
然而其實宋宛桃可要比誰都明白,寧國聖上,他大哥的脾氣,而且桃源王也深知戰爭的殘酷,所以他的思想也在桃源被宋玉銘的改變後在耳濡目染下,他也逐漸溫和變得想要以和平的方式解決與高麗的紛爭。
所以在擊敗高麗後,他這才並未趕盡殺絕,而是在當地開展建設,傳播大宋文化,希望能讓兩國百姓和平共處。
然而就在萬民王也坐下後桃源王竟然又開口問道“三哥,戰爭不是目的,和平才是。若想讓這片土地不再有戰火,想讓百姓安居樂業,那就需要鐵血的手腕,所以這也是一種戰爭啊”桃源王誠懇地說道。
萬民王聽後,陷入了沉思。他望著這片看似和平的景象,心中五味雜陳。這時,海麵突然湧起一陣波濤,一艘大船快速駛來。船上站著幾位身著寧國官服的人,為首的竟是聖上身邊的親信太監。太監尖著嗓子喊道:“桃源王接旨!”眾人皆驚,桃源王神色未變,從容跪下接旨。聖旨中,聖上對桃源王在此地的作為有所耳聞,雖未明確指責,但言語中透露出不滿,要求桃源王盡快回朝複命。桃源王領旨後,平靜地表示會即刻安排。萬民王擔憂地看著桃源王,桃源王卻隻是微微一笑,低聲道:“三哥放心,我自有應對之策。”待太監離去,桃源王迅速安排後續事宜,準備帶著兩位高麗高手和部分親信隨他一同回朝,去麵對聖上那未知的怒火與質問。
然而萬民王聽後,則是陷入了沉思。他一直都以為的是戰爭就應該征服與殺戮,卻從未想過還有這樣的解決方式。
在回朝的路上,桃源王與萬民王同行。一路上,桃源王向萬民王細細講述著他在高麗推行教化的種種舉措和取得的成效。萬民王聽得入神,心中的疑慮逐漸消散。
到了京城,桃源王帶著眾人進宮麵聖。聖上坐在龍椅上,臉色陰沉。桃源王不卑不亢地將在高麗的所作所為一一稟報,還呈上了高麗百姓安居樂業的相關奏報。聖上聽後,臉色緩和了些許。
這時,朝堂上有大臣站出來彈劾桃源王擅自改變策略,有失國威。桃源王據理力爭,闡述和平治理的長遠意義。萬民王也站出來為桃源王說話,詳述所見所聞。聖上思索良久,最終認可了桃源王的做法,還嘉獎了他。
此事之後,桃源王也瞬間名聲大噪,朝堂上許多大臣開始轉變看法,支持他以和平手段治理邊疆的理念。而萬民王也徹底被桃源王的做法所折服,開始在自己駐守的東方推行一些類似的政策,促進當地百姓與周邊部族的交流融合。
但在桃源王離開朝堂後,桃源王卻是話鋒一轉果不其然,原來桃源王這次他才肯放萬民王進去還是因為有事相求的而相求之事則與雷懸相同,那便是———“救下宋玉銘”———這個讓他不省心的孩子…………
……次日辰時……
在另一邊被宋玉銘傳送走的寒弦樂悠悠轉醒,發現自己身處一片陌生的山林。她心中一驚,努力回憶著之前的事,但他又怎麽可能回憶起這些,他隻能是掃視著四周之道看到了宋玉銘傳送陣所留下的記號,這時她才意識到是宋玉銘將自己傳送了出來。她掙紮著起身,想要尋找宋玉銘的蹤跡,可四周一片寂靜,毫無線索。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但是她此時卻是心急如焚,因為宋玉銘還陷入在危險之中,而且他現在也不知道時間更不知道這裏是那裏,她應該如何回去,她應該做什麽,甚至她現在想要站起來竟然都有些勉強,原來是因為他在那場戰鬥中早已經脫力,一直都是靠著靈力勉強維持著自己
但如今她卻隻能看著四周陷入深深地迷茫與焦慮
他甚至不敢去想象宋玉銘現在是生是死隻是還未等她想完這些,卻看到了前麵的灌木叢中幾道黑影窸窸窣窣的閃過
…………
而另一邊的守城,也因為宋玉銘、寒弦樂與冰雪女皇的相繼離開,在第二日的清晨,敵軍便以大軍壓陣的局勢當即攻破了城門
而就算是守城的將士拚死反抗也不過是徒勞
但幸好城內仍然有一些宋玉銘曾經留下的陣法,在這一刻宋玉銘的習慣依舊在改變著這個城池的命運
一道道陣法被激活,一批批敵軍在陣法中灰飛煙滅
但強大終歸不是緊靠取巧便能戰勝的……
……次日午時……
城破……城內將士無一叛逃,也無一存活,各個都戰死在自己的戰位
甚至那些垂暮的老人,稚嫩的孩童在城破的前一刻也都紛紛投身於火油桶,綻放在戰場中央,以自己一境二境的靈力拚命抵抗
可歌可泣可悲可哀…………
而另一邊終於在萬民王將宋玉銘扛到桃源邊境之際,宋玉銘這才有些蘇醒的感覺
“醒了就自己走吧”萬民王明顯也感知到了這些,當即說道
而宋玉銘則依舊保持昏昏沉沉的樣子,癱死在萬民王的背上
喜歡華色桃妝請大家收藏:()華色桃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